成語在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傳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漢語詞匯系統(tǒng)中重要而又極富特色的組成部分。下面是分享的幼兒經典四字成語故事閱讀。歡迎閱讀參考!
1.幼兒經典四字成語故事閱讀
鐵杵磨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崩掀牌盘痤^,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BR>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2.幼兒經典四字成語故事閱讀
此地無銀
從前有個人叫張三,喜歡自作聰明。他積攢了三百兩銀子,心里很高興,但是他也很苦惱,怕這么多錢被別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帶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讓小偷察覺;放在抽屜里吧,覺得不妥當,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著銀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來想去,最后終于想出了自認為的方法。張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墻角下挖了一個坑,悄悄把銀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還是不放心,害怕別人懷疑這里埋了銀子。他又想了想,終于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回屋,在一張白紙上寫上"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大字。然后,出去貼在坑邊的墻上。他感到這樣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覺了。
張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樣子,早已經被鄰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聽到屋外有挖坑的聲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張三回屋睡覺時,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墻角上貼著紙條,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輕手輕腳把銀子挖出來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見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銀子高興極了,但又害怕了起來。他一想,如果明天張三發(fā)現銀子丟了,懷疑是我怎么辦?于是,他也靈機一動,自作聰明拿起筆,在紙上寫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個大字,也貼在坑邊的墻角上。
〔注〕:后來人們根據這個民間故事,把這句話"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二不曾偷"當作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自作聰明,想要隱瞞,掩飾所干的事情,結果反而更加暴露明顯了?,F在這句成語,被簡化為"此地無銀"了。
3.幼兒經典四字成語故事閱讀
撲朔迷離
北魏時,有一戶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ɑ∮幸粋€女兒,名叫木蘭,她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武藝十分高強。
那時,北魏經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木蘭的父親年紀太大,弟弟又小,于是木蘭就想裝扮成男子,替父從軍。她穿上父親當年穿過的盔甲,威風凜凜地去見父親,表明自己的決心?;ǜ负芨袆樱遣⒉环判?。于是,木蘭要求與父親比武,如果勝了就讓她去從軍?;ɑ∠騺聿环希痛饝?。父女倆就在花園里比劍,你來我往。花弧畢竟年老體衰,終于支持不住,敗下陣來,只好同意木蘭代替他去從軍。
木蘭武藝高強,智勇雙全,打了很多次勝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年,但是誰也不知道她是女子。敵人終于投降了,木蘭凱旋,換上女裝。戰(zhàn)友們驚嘆道:“我們同行十幾年,都不知道你是個女子!”
木蘭捉來一對雌雄兔子,然后笑著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币馑际钦f我女扮男裝,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難以分辨出雌雄一樣,根本看不出來我是男的還是女的啊。
后來,人們就用“撲朔迷離”作為成語,比喻事情模糊復雜,真相難辨。撲朔,撲騰、亂動;迷離,眼半閉。
4.幼兒經典四字成語故事閱讀
明察秋毫
齊桓公小白、晉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時先后稱霸,統(tǒng)領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幾百年后,戰(zhàn)國時的齊宣王田辟強也想稱霸。
齊宣王對孟子說:“您能把有關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講給我聽聽嗎?”
孟子答道:“對不起,我們孔夫子的門徒向來不講霸主的事。我們只講王道,用道德的力量來統(tǒng)一天下?!?BR> 齊宣王問道:“那要有怎樣的道德才能統(tǒng)一天下呢?”
孟子說:“我聽說,有一次新鐘鑄成,準備殺牛祭鐘,您看見好好一頭牛,無罪而被殺,心中感到不忍。憑您這種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統(tǒng)一天下。問題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罷了!比方有人說:‘我的力氣能舉重三千斤,但舉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鳥獸毫毛那樣細微的東西,卻看不見滿車的木柴。’您相信這種話嗎?”
齊宣王說:“當然不相信!”
孟子緊接著說:“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來對待動物,卻不能用來愛護老百姓,這也同樣難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夠安居樂業(yè),是您根本不去關心的緣故。顯然,這都是干與不干的問題,而不是能與不能的問題。您問能不能行王道、統(tǒng)一天下,問題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5.幼兒經典四字成語故事閱讀
驚弓之鳥
戰(zhàn)國時期,有個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贏。他的射箭本領在當時可稱是舉世無雙。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著,天空中忽然飛過一群鴻雁。
更贏很自信的對魏王說:“我可以用弓聲就把飛鳥給打下來?!?BR> 魏王很懷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飛過。鳴聲凄慘。更贏見了,就張著弓,扣著弦,砰的一聲,直入云宵。那孤雁果然應聲落地。
魏王驚嘆之余,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
更贏解釋說:“那孤雁飛得低且慢,因為它已經受過箭傷;它鳴叫的聲音悲而哀,因為它離了群。身傷心碎,突然發(fā)出弓弦的聲音使它心跳加速,極力上沖,但受傷的兩翼卻無力上升,體重失去平衡,墜落下來。正如人們吃飯時,突然聽見雷聲,筷子落地的情況一樣自然而平常?!?BR> 后人根據上面的故事,做成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形容先前多次受過驚嚇的人,忽然遇到同樣可怕的事物,就嚇得魂飛魄散,驚惶失措,不知如何去應付新的環(huán)境。
1.幼兒經典四字成語故事閱讀
鐵杵磨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崩掀牌盘痤^,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BR>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2.幼兒經典四字成語故事閱讀
此地無銀
從前有個人叫張三,喜歡自作聰明。他積攢了三百兩銀子,心里很高興,但是他也很苦惱,怕這么多錢被別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帶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讓小偷察覺;放在抽屜里吧,覺得不妥當,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著銀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來想去,最后終于想出了自認為的方法。張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墻角下挖了一個坑,悄悄把銀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還是不放心,害怕別人懷疑這里埋了銀子。他又想了想,終于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回屋,在一張白紙上寫上"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大字。然后,出去貼在坑邊的墻上。他感到這樣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覺了。
張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樣子,早已經被鄰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聽到屋外有挖坑的聲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張三回屋睡覺時,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墻角上貼著紙條,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輕手輕腳把銀子挖出來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見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銀子高興極了,但又害怕了起來。他一想,如果明天張三發(fā)現銀子丟了,懷疑是我怎么辦?于是,他也靈機一動,自作聰明拿起筆,在紙上寫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個大字,也貼在坑邊的墻角上。
〔注〕:后來人們根據這個民間故事,把這句話"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二不曾偷"當作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自作聰明,想要隱瞞,掩飾所干的事情,結果反而更加暴露明顯了?,F在這句成語,被簡化為"此地無銀"了。
3.幼兒經典四字成語故事閱讀
撲朔迷離
北魏時,有一戶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ɑ∮幸粋€女兒,名叫木蘭,她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武藝十分高強。
那時,北魏經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木蘭的父親年紀太大,弟弟又小,于是木蘭就想裝扮成男子,替父從軍。她穿上父親當年穿過的盔甲,威風凜凜地去見父親,表明自己的決心?;ǜ负芨袆樱遣⒉环判?。于是,木蘭要求與父親比武,如果勝了就讓她去從軍?;ɑ∠騺聿环希痛饝?。父女倆就在花園里比劍,你來我往。花弧畢竟年老體衰,終于支持不住,敗下陣來,只好同意木蘭代替他去從軍。
木蘭武藝高強,智勇雙全,打了很多次勝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年,但是誰也不知道她是女子。敵人終于投降了,木蘭凱旋,換上女裝。戰(zhàn)友們驚嘆道:“我們同行十幾年,都不知道你是個女子!”
木蘭捉來一對雌雄兔子,然后笑著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币馑际钦f我女扮男裝,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難以分辨出雌雄一樣,根本看不出來我是男的還是女的啊。
后來,人們就用“撲朔迷離”作為成語,比喻事情模糊復雜,真相難辨。撲朔,撲騰、亂動;迷離,眼半閉。
4.幼兒經典四字成語故事閱讀
明察秋毫
齊桓公小白、晉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時先后稱霸,統(tǒng)領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幾百年后,戰(zhàn)國時的齊宣王田辟強也想稱霸。
齊宣王對孟子說:“您能把有關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講給我聽聽嗎?”
孟子答道:“對不起,我們孔夫子的門徒向來不講霸主的事。我們只講王道,用道德的力量來統(tǒng)一天下?!?BR> 齊宣王問道:“那要有怎樣的道德才能統(tǒng)一天下呢?”
孟子說:“我聽說,有一次新鐘鑄成,準備殺牛祭鐘,您看見好好一頭牛,無罪而被殺,心中感到不忍。憑您這種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統(tǒng)一天下。問題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罷了!比方有人說:‘我的力氣能舉重三千斤,但舉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鳥獸毫毛那樣細微的東西,卻看不見滿車的木柴。’您相信這種話嗎?”
齊宣王說:“當然不相信!”
孟子緊接著說:“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來對待動物,卻不能用來愛護老百姓,這也同樣難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夠安居樂業(yè),是您根本不去關心的緣故。顯然,這都是干與不干的問題,而不是能與不能的問題。您問能不能行王道、統(tǒng)一天下,問題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5.幼兒經典四字成語故事閱讀
驚弓之鳥
戰(zhàn)國時期,有個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贏。他的射箭本領在當時可稱是舉世無雙。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著,天空中忽然飛過一群鴻雁。
更贏很自信的對魏王說:“我可以用弓聲就把飛鳥給打下來?!?BR> 魏王很懷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飛過。鳴聲凄慘。更贏見了,就張著弓,扣著弦,砰的一聲,直入云宵。那孤雁果然應聲落地。
魏王驚嘆之余,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
更贏解釋說:“那孤雁飛得低且慢,因為它已經受過箭傷;它鳴叫的聲音悲而哀,因為它離了群。身傷心碎,突然發(fā)出弓弦的聲音使它心跳加速,極力上沖,但受傷的兩翼卻無力上升,體重失去平衡,墜落下來。正如人們吃飯時,突然聽見雷聲,筷子落地的情況一樣自然而平常?!?BR> 后人根據上面的故事,做成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形容先前多次受過驚嚇的人,忽然遇到同樣可怕的事物,就嚇得魂飛魄散,驚惶失措,不知如何去應付新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