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熱鬧的菜園》教案、說課稿及教學反思

字號:

《熱鬧的菜地》是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的課文,它以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蔬菜為題材的兒歌。短短4句話,介紹了8種蔬菜的特點(顏色、形狀、生長地點),包含了11個要認識的生字和8個會寫的生字。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熱鬧的菜園》教案、說課稿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一年級語文《熱鬧的菜園》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認識文中的蔬菜,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豐收的喜悅,體會勞動的愉快。
    [教學重點]
    借助漢語拼音和課文插圖,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會認本課要求認的生字。
    [教學難點]
    能夠通過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豐收的喜悅,體會勞動的愉快。
    [教學準備]
    1、課前請學生觀察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蔬菜。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談話導入。
    1、提問:你們平時都喜歡吃什么蔬菜?
    2、出示課件,帶學生到菜地里去看看。
    3、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借班上課,學生面對陌生的教師既緊張,有好奇。用親切自然的談話形式進人新課,可以緩減學生的緊張感,課件中優(yōu)美的音樂和熟悉的蔬菜圖片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在初步感知畫面內(nèi)容的過程中切入課題。]
    二、認識蔬菜娃娃。
    1、認識蔬菜娃娃,認度蔬菜名稱。
    2、小游戲——幫蔬菜娃娃找名字。
    [興趣是好的老師。采用游戲的方式來認識蔬菜娃娃,既生動又形象,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試讀兒歌,自主識字。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兒歌,勾畫生字,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兒歌,教師幫助正音。
    3、教師示范讀兒歌,學生再讀兒歌。
    4、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課文、識字。力求體現(xiàn)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幫助正音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性,一年級學生自學能力較低,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
    四、美讀兒歌,入情悟“趣”。
    1、教師與學生配合讀兒歌,男女同學配合讀。
    2、分角色讀兒歌。
    3、唱兒歌慶祝。
    [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并不要求對課文內(nèi)容深入理解,只要求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nèi)容。這里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代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朗讀能力,通過對朗讀語氣等方面的體會進而了解課文內(nèi)容。兒歌的安排,則作用于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五、鞏固兒歌,拓展思維。
    1、認讀新編兒歌。
    2、游覽蔬菜王國。
    3、教師小結,畫一畫你喜歡的蔬菜。
    [把兒歌進行改編,以新的形式出現(xiàn),給學生換然一新的感覺。同時又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再次鞏固。游覽蔬菜王國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從畫面上可以感受到農(nóng)民伯伯豐收的喜悅!將課內(nèi)與課外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通過畫自己喜歡的蔬菜,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對蔬菜的喜愛之情容于畫中。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 
    2.小學一年級語文《熱鬧的菜園》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熱鬧的菜園》是西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的開篇之作。本單元的課文主要反映了兒童生活的情趣?!稛狒[的菜園》這首生動活潑的兒歌仿佛把我們帶回了美好的童年,兒歌雖然短小,但卻生動形象的介紹了豆角、茄子、絲瓜、蘿卜、番茄、辣椒、南瓜等蔬菜的顏色或形狀或生長的地方,讀起來瑯瑯上口,易于理解,易于背誦。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篇課文的特點,結合新課標理念,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認識本課11個生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背誦課文;認識蔬菜,了解蔬菜的特點,感受豐收的喜悅。
    情感目標:愿意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互幫互助的精神。
    3、重難點
    學習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的朗讀,背誦課文。
    4、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生字卡片、在教室四周擺放兒歌中的蔬菜,并在每種蔬菜前放上名稱卡片。
    學生:跟隨父母去菜地或菜市場看菜,買菜,認菜,了解并收集有關蔬菜的知識。
    二、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采用情境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生的學習方法:體驗法,討論交流法,競賽、游戲法,自學、合作、探究法。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學習的生活性與實踐性。本課內(nèi)容貼進學生生活,我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體驗,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將蔬菜搬進教室。學生看到新鮮的事物,十分感興趣,便不自覺地動眼看,動手摸,用鼻聞,動嘴讀。這樣生活化的情景將教學內(nèi)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課文中的生詞已不再是一個個生硬的方塊字,而是孩子們急于想認識的朋友。
    (二)匯報交流、學文識字
    學生通過看、聞、摸、讀多種感官,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自然明白了蔬菜的特點,此時他們沉浸在自主探究的驚喜與自豪中,此時他們也急切盼望把自己的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從中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順利進入兒歌的學習。
    (三)多種朗讀、背誦課文
    我準備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著手:
    1、讀準字音。我讓學生自讀、同桌互讀,相互指點。
    2、讀流利。流利朗讀,是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要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練習朗讀兒歌,在這里,教師進行范讀,指名讀,互評等方式進行指導,引導學生讀好文中的疊詞。
    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我采用了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開火車讀、對讀、賽讀,并配上歡快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下 體會豐收的喜悅,感受勞動帶來的愉快。
    3、熟讀記于心,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讓學生從小積累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段篇,學生終身受益,這是發(fā)展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內(nèi)蘊的基礎。結合教材特點與要求,在指導學生朗讀過程中,使學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熟讀成誦,把“背”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教學中,引導學生看板書誦讀,或借助圖畫(多媒體)誦讀,或?qū)W生選自主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誦讀等。這樣,學生能在教師不提“背”中,水到渠成,在不知不覺中背誦課文,并獲得背誦的方法與竅門。
    (四)拓展實踐活動,回歸生活運用
    我設計了兩個內(nèi)容:
    1、我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菜譜納入課堂,讓學生認讀,鞏固生字,從中教育學生多吃蔬菜,不挑食。
    2、用你喜歡的方式把你喜歡的蔬菜介紹給大家:如畫一畫、編一編、寫一寫、演一演等,將知識與經(jīng)驗,課內(nèi)與課外結合起來,為學生個性的充分發(fā)揮開辟了空間。
    四、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概括了課文內(nèi)容,體現(xiàn)了課文的精華。我這節(jié)的板書力求簡潔美觀的原則,采用師生畫圖貼圖的方式完成,符合孩子的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小學一年級語文《熱鬧的菜園》教學反思
    《熱鬧的菜地》是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的課文,它以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蔬菜為題材的兒歌。短短4句話,介紹了8種蔬菜的特點(顏色、形狀、生長地點),包含了11個要認識的生字和8個會寫的生字。
    為了使識字課變得生動有趣,課堂中,我主要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結合游戲來認識字詞。學生學得興致挺高的,看來這個設想還是符合了學生的特點。回憶教學過程,有幾點還是比較令我滿意的。
    多種識字方法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在本次教學中,我重點認識了幾個生字:披、角、蓮藕、南。認識披字時讓孩子說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披字,孩子們運用學過的加一加、換一換方法記住生字披,我及時用編兒歌的方式來區(qū)別披、坡、波這幾個帶皮的漢字。在認識豆角后讓孩子們說說在生活中見到的角的'詞語朋友,注重在生活中識字,知道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認識蓮藕時讓孩子們觀察找到蓮藕二字的共同點:都有草字頭,說說你知道的帶有草字頭的字,草字頭的字與植物有關,進行了歸類識字。通過老師邊演示邊講解南字的來歷,通過字理識字知道了南的來歷和意思。還運用詞串識字、游戲識字等豐富了學生的識字方法,將識字落到了實處。
    二、朗讀形式多樣,調(diào)動學生情趣
    識字離不開朗讀,朗讀能幫助學生識字,讀多了,學生與字見面次數(shù)也多了,自然字也就記住了。一年級學生如果以為地讓他們用單一的一種方法一味地讀,學生很快就會厭倦下來,沒有了興趣,自然對識字也就提不起精神了。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先出示有圖片加音節(jié)的生字,再去掉圖片,讀讀帶音節(jié)的生字,后去掉音節(jié)讀讀生字,體現(xiàn)生字教學的層次性,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后,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也就好了。在認讀生字過程中,我采用自由讀、指讀、賽讀、輪讀、搶讀、男女分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變換各種口味,學生讀的興趣也就能始終保持高昂。在課文的朗讀中,我也用自讀、抽生讀、接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多樣的形式才會始終吸引著學生。
    三、注重評價、體現(xiàn)評價的多樣化。
    評價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一句好話足以讓學生增強信心,保持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評價不僅包括老師的評價,還有同伴的評價,不僅是一句贊許的語言,還有一個充滿愛的手勢、眼神和動作。在教學中,我注重多種形式的評價,特別在引導同伴評價的時候,讓孩子先說優(yōu)點,再說出不足和注意的地方,增強了同伴學習的信心。
    但是在教學中,還發(fā)現(xiàn)存在著許多的遺憾和不足。
    1、時間分配不合理,拓展內(nèi)容太多,影響了寫字的教學。可以把讀文后說說你喜歡的蔬菜寶寶放在第二課時進行。這樣給孩子多了書寫的時間。
    2、書寫的指導時觀察太久,比較羅嗦,可以精煉教學語言,適當放手讓孩子寫字。
    3、對課件操作不夠熟練,特別是在寫字教學時,因為操作失誤,耽誤了大量時間,教學比較慌亂,有點虎 頭蛇尾的感覺。
    教學永遠是不斷改進的藝術,反思我的識字教學,如何讓學生既有興趣又學得扎實?我將不斷學習,不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