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期中上冊知識點

字號:


    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必須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wěn)重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以下是為您整理的《九年級物理期中上冊知識點》,供大家查閱。
    1.九年級物理期中上冊知識點
    一、能量的轉化與守恒
    (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個物體能對別的物體做功,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自然界有多種形式的能量,如機械能、內能、光能、電能、化學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轉移與轉化: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如發(fā)生碰撞或熱傳遞時;也可以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如太陽能電池、發(fā)電機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滅,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大到天體,小到原子核,也無論是物理學問題還是化學、生物學、地理學、天文學的問題,所有能量轉化的過程,都遵從能量守恒定律。
    二、熱機
    1、內燃機及其工作原理:
    將燃料的化學能通過燃燒轉化為內能,又通過做功,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按燃燒燃料的不同,內燃機可分為汽油機、柴油機等。
    (1)汽油機和柴油機都是一個工作循環(huán)為四個沖程即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的熱機。
    (2)一個工作循環(huán)中曲軸和飛輪轉2圈,對外做一次功,有四個沖程。
    (3)壓縮‘沖程是對氣體壓縮做功,氣體內能增加,這時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4)做功沖程是氣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這時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5)汽油機和柴油機工作的四個沖程中,只有做功沖程是燃氣對活塞做功,其它三個沖程要靠飛輪的慣性完成。
    (6)汽油機和柴油機的不同處
    2、燃料的熱值
    (1)燃料燃燒過程中的能量轉化:目前人類使用的能量絕大部分是從化石燃料的燃燒中獲得的內能,燃料燃燒時釋放出大量的熱量。燃料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燃燒過程中,儲存在燃料中的化學能被釋放,物體的化學能轉化為周圍物體的內能。
    (2)燃料的熱值
    ①定義:l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用符號“q”表示。
    ②熱值的單位J/kg,讀作焦耳每千克。還要注意,氣體燃料有時使用J/m3,讀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熱值是為了表示相同質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燒時放出熱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過燃燒放出熱量本領大小不同的燃燒特性。不同燃料的熱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種燃料的熱值是一定的,它與燃料的質量、體積、放出熱量多少無關。
    (3)在學習熱值的概念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完全燃燒”是指燃料全部燃燒變成另一種物質。
    ②強調所取燃料的質量為“l(fā)kg”,要比較不同燃料燃燒本領的不同,就必須在燃燒質量和燃燒程度完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比較。
    ③“某種燃料”強調了熱值是針對燃料的特性與燃料的種類有關。
    ④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的計算:一定質量m的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為:Q=qm,式中,q表示燃料的熱值,單位是J/kg;m表示燃料的質量,單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單位是J。
    5若燃料是氣體燃料,一定體積V的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為:Q=qV。式中,q表示燃料的熱值,單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體積,單位是m3;Q表示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單位是J。
    三、熱機的效率
    1.物理學習中已經學習過機械效率、爐子效率等效率問題,所謂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占總體中的比值。熱機是利用燃料燃燒產生的內能做功的裝置,用來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與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熱機的效率。
    2.由于燃氣的內能一部分被排出的廢氣帶走,一部分由于機器散熱而損失,還有一部分用來克服摩擦等機械損失,用于做有用功的部分在總體中的比例不可能達到IO0%,一般情況下:蒸汽機效率6%~15%,汽油機的效率20~30%,柴油機的效率30%~45%。
    3.熱機效率是熱機性能的重要指標,人們在技術上不斷改進,減小各種損耗,提高效率。在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在總體中所占比例,對這部分余熱的利用是提高熱機效率的主要途徑。熱電站就是利用發(fā)電廠廢氣余熱來供熱,既供電,又供熱,使燃料的各種利用率大大提高。
    4、η=E有/Q×100%式中,E有為做有用功的能量;Q總為燃料完全燃燒釋放的能量。
    5、提高熱機效率的主要途徑—(記住)
    ①改善燃燒環(huán)境,使燃料盡可能完全燃燒,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
    ②盡量減小各種熱散失。
    ③減小各部件間的摩擦以減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廢氣帶走的能量,從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2.九年級物理期中上冊知識點
    內能
    1.內能是構成系統(tǒng)的所有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動能、分子間相互作用勢能、分子內部以及原子核內部各種形式能量的總和。
    2.內能變化的途徑
    (1)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當外力對物體做正功時,物體內能增大,反之亦反。
    (2)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熱傳遞的三種形式:熱傳導,熱對流(一般見于氣體和液體)以及熱輻射。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間必須有溫度差。
    杠桿
    1.定義:在物理學中,將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稱做杠桿(很多物體
    可以抽象為硬棒)。
    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把支點和動力作用點的連線作為力臂時,該力臂最長,與該力臂垂直的力就是最小的力。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2.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桿的平衡: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
    3.杠桿的分類
    ⑴省力杠桿(即動力小于阻力):因為F1L2。省力杠桿雖然省力,但費距離,即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比阻力作用點大。
    例:羊角錘、道釘撬、老虎鉗、開瓶扳手、板車、抽水機手柄、手術剪刀、鐵皮剪刀、修枝剪刀、指甲剪、汽車腳剎
    ⑵費力杠桿(即動力大于阻力):因為F1>F2,所以L1    例:火鉗、釣魚桿、筷子、鑷子、船槳、裁衣剪刀、理發(fā)剪刀、鐵鍬、笤帚、起重機吊臂、肱二頭肌、縫紉機蹋板
    ⑶等臂杠桿(即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因為F1=F2,所以L1=L2。等臂杠桿既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例:天平、定滑輪。
    3.九年級物理期中上冊知識點
    一、電壓
    (一)電壓的作用
    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路中獲得持續(xù)電流的條件
    ①電路中有電源(或電路兩端有電壓)
    ②電路是連通的。
    (二)電壓的單位
    1、國際單位:V常用單位:kVmV、V
    換算關系:1Kv=1000V1V=1000mV1mV=1000V
    2、記住一些電壓值:一節(jié)干電池1。5V一節(jié)蓄電池2V家庭電壓220V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三)電壓測量:
    1、儀器:電壓表,符號:
    2、讀數(shù)時,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電壓值
    3、使用規(guī)則:①電壓表要并聯(lián)在電路中。
    ②電流從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會反偏。
    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二、電阻
    (一)定義及符號:
    1、定義: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符號:R。
    (二)單位:
    1、國際單位:歐姆。規(guī)定: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A,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
    2、常用單位:千歐、兆歐。
    3、換算:1M=1000K1K=1000
    4、了解一些電阻值:手電筒的小燈泡,燈絲的電阻為幾歐到十幾歐。日常用的白熾燈,燈絲的電阻為幾百歐到幾千歐。實驗室用的銅線,電阻小于百分之幾歐。電流表的內阻為零點幾歐。電壓表的內阻為幾千歐左右。
    (三)影響因素:
    結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與溫度有關。
    (四)分類
    1、定值電阻:電路符號:。
    2、可變電阻(變阻器):電路符號。
    ⑴滑動變阻器:
    構造:瓷筒、線圈、滑片、金屬棒、接線柱
    結構示意圖:
    變阻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作用:
    ①通過改變電路中的電阻,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
    ②保護電路
    ⑵電阻箱。
    三、歐姆定律。
    1、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結論: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歐姆定律的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物理表達式I=U/R
    四、伏安法測電阻
    1、定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就可以根據(jù)歐姆定律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這種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電路圖:(右圖)
    五、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電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電壓:文字: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4.九年級物理期中上冊知識點
    一、電功:
    1、定義:電流通過某段電路所做的功叫電功。
    2、實質: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電能)的過程。
    3、規(guī)定: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4、計算公式:W=UIt=Pt(適用于所有電路)
    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W=I2Rt=U2t/R
    5、單位:國際單位是焦耳(J)常用單位:度(kwh)1度=1千瓦時=1kwh=3。6106J
    6、測量電功:
    ⑴電能表:是測量用戶用電器在某一段時間內所做電功(某一段時間內消耗電能)的儀器。
    ⑵電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樣,分別表示:電電能表額定電壓220V;允許通過的電流是5A;每消耗一度電電能表轉盤轉3000轉。
    ⑶讀數(shù):電能表前后兩次讀數(shù)之差,就是這段時間內用電的度數(shù)。
    二、電功率:
    1、定義: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2、物理意義: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燈泡的亮度取決于燈泡的實際功率大小。
    3、電功率計算公式:P=UI=W/t(適用于所有電路)
    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P=I2R=U2/R
    4、單位:國際單位瓦特(W)常用單位:千瓦(kw)
    5、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⑴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P額=U額I額=U2額/R
    ⑵1度的規(guī)定:1kw的用電器工作1h消耗的.電能。
    P=W/t可使用兩套單位:W、J、s、kw、kwh、h
    6、測量:伏安法測燈泡的額定功率:
    ①原理:P=UI
    ②電路圖:
    三、電熱
    1、實驗:目的:研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那些因素有關。
    2、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
    3、計算公式:Q=I2Rt(適用于所有電路)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Q=UIt=U2t/R=W=Pt
    4、應用電熱器
    5.九年級物理期中上冊知識點
    一、溫度
    1、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單位:
    ①國際單位制中采用熱力學溫度。
    ②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guī)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某地氣溫—3℃讀做: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③換算關系T=t+273K
    3、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分類及比較:
    分類實驗用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計
    用途測物體溫度測室溫測體溫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體水銀煤油(紅)酒精(紅)水銀
    特殊構造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使用方法使用時不能甩,測物體時不能離開物體讀數(shù)使用前甩可離開人體讀數(shù)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shù)。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讀數(shù)時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tài)變化
    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義:物體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
    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②凝固:
    定義: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叫凝固。
    凝固圖象: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fā)生的汽化現(xiàn)象叫蒸發(fā)。
    影響因素:
    ⑴液體的溫度;
    ⑵液體的表面積
    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fā)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
    ⑴達到沸點。
    ⑵繼續(xù)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液化:定義:物質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
    方法:
    ⑴降低溫度;
    ⑵壓縮體積。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定義: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吸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鎢。
    ②凝華定義:物質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放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