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5篇

字號:

誠信,是人在社會上立足時最需要的品德,人不能離開誠信,人也離不開誠信。下面是分享的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5篇。歡迎閱讀參考!
    1.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
    國王年紀大了,他想要找為自己找一個繼承人,他想出了一個方法來挑選繼承人。
    很久以前,有一個受人愛戴的國王。他年紀大了,沒有精力處理國家大事。可是他沒有孩子,這使他很傷腦筋。
    有一天,國王想出了一個辦法,于是他把大臣們召集到一起商議:“我要挑選一個誠實的孩子,收為義子,以后讓他繼承我的王位?!贝蟪紓冋J為這是一個好辦法。
    國王吩咐大臣給這個王國的每一個孩子都發(fā)一些花種子,大臣們立即著手辦理這件事。大臣們對每一個來領種子的孩子說:“如果你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麗的花朵,那么,你便能成為國王的繼承人?!?BR>    領到種子后,孩子們歡天喜地地回家了。所有的孩子都種下了花種子,他們給這些種子澆水,施肥,松土,精心護理,絲毫不敢懈怠。
    有個名叫熊熊的小男孩兒,他非常用心地培育花種子。但是,十天過去了,半月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花盆里的種子依然如故,沒有一點兒發(fā)芽的跡象。
    “真奇怪!這是怎么回事呢?”熊熊感到很納悶。
    一天晚上,他忍不住問媽媽:“為什么我種的花種子不發(fā)芽呢?”
    媽媽說:“你把花盆里的土換一換,也許種子會發(fā)芽的?!?BR>    熊熊采納了媽媽的建議,在新土壤里播下了那些種子。熊熊像以前那樣,精心照料這些種子,但是它們還是不發(fā)芽。
    國王規(guī)定的觀花的日子到了。孩子們捧著盛開著鮮花的花盆,涌上街頭,大家都想成為國王的繼承人。但是,不知為什么,國王一邊走,一邊望著這些手捧鮮花的孩子,臉上沒有一絲笑容。
    在街道的拐角處,國王看見了一個孩子端著空花盆站在那里流淚。這個孩子就是熊熊。國王走過去問:“你為什么端著空花盆呢?”
    熊熊哽咽著,把自己種花的經過告訴了國王,并說,這可能是報應,因為他曾在鄰居的果園里偷摘過一個蘋果。
    國王聽了熊熊的回答,高興地拉著他的雙手,大聲地說:“你就是我的誠實的兒子!”
    孩子們不解地問國王:“您為什么選擇一個端著空花盆的孩子做繼承人呢?”
    國王說:“孩子們,我發(fā)給你們的花種子都是煮熟了的種子。他的花盆裝著你們都沒有的東西!”
    聽了國王的話,那些捧著鮮花的孩子們,個個面紅耳赤,因為他們播種的不是國王發(fā)給他們的花種子。
    故事點評:這是一個關于誠實的故事,誠實的人才更有魅力。小朋友們,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真誠待人也會更受人喜歡。
    2.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
    郭汲是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為官清廉,信義為先,一心為百姓謀福祉。做并州太守時,他勤政愛民,常常微服私訪,解決民生疾苦,有功于民,所以百姓一向感念他的恩義,敬仰他的為人。郭汲每經過一縣一鄉(xiāng),老老少少都夾道歡迎。
    一次,郭汲到各地州縣巡查吏治情景,帶著幾名隨從騎馬趕往西河郡美稷縣。還沒有進城,就看到有幾百兒童,各自騎著竹馬,在道旁拜迎。郭汲問道:“孩子們?yōu)槭裁粗疫h來?”孩子們回答說:“聽說使君來到,十分高興,所以前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辭讓致謝,在眾多小孩的簇擁之下進了縣城。
    郭汲在美稷縣衙,詳細閱讀了近年所積案卷,又查訪民情,慰問貧苦,所至之處,百姓歡欣,多有饋贈禮物者,他卻一律不收。事辦完了,準備要到下一縣考察。剛到城門口,沒想到眾孩童騎著竹馬又來相送,一向送到了城郊外,并且問他:“使君哪一天回到再經過,到時還要來迎送。”郭汲叫別駕從事計算了日程后,告訴了孩子們。
    由于郭汲在下一個縣巡視的十分順利,比原定日期提早一天回到。他為了不失信于孩子們,于是就在野外的亭中露宿了一夜,直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與騎竹馬的小孩子在道邊野外說的話,都不肯失信,更何況對于重大的事情呢!正是這份言而有信的品德,所以而使他最終能夠成就偉大的功業(yè)。光武帝稱贊他的德行說“信之至矣”。后世更以“郭汲待期”做為重約守信之典范。
    3.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他是一個非常守信用的人。他曾經多次與諸侯訂立,即使是訂立了不利于自己的,他也能遵守,因而在諸侯中的威信很高,被為霸主。
    有一次,齊桓公出兵魯國,把魯軍打得大敗,魯莊公不得不提出獻邑求和,齊桓公同意了,齊魯兩國就在柯地會盟。這時,曹沫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齊桓公,要他退回被侵占的魯?shù)亍}R桓公,只好同意。曹沫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齊桓公真有點后悔,而管仲則從大處考慮,勸他說,如果背信,則失信于諸侯。最后,齊桓公終于將侵占的魯?shù)貧w還魯國。諸侯們聽到這事,都認為齊桓公言而有信,能遵守,都愿意歸附齊國。
    齊桓公成為霸主后,有一次,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告急。齊桓公立刻起兵把山戎到孤竹這個地方。燕莊公十分感激齊國的救援,熱情地把齊桓公直送到齊國的境界。齊桓公說:“我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國界,這是規(guī)矩,我不能對燕國。你把我送到這里,這里就是你的境地?!庇谑?,就把這塊本來屬于齊國的土地割讓給了燕國。諸侯們聽說這件事后,都贊揚齊桓公救人又遵禮,對齊桓公更加欽佩了。
    4.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
    古代,有個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罷免了官職以后,家里很窮,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沒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僅有的一頭病牛賣了,來換糧食。
    孟信回家后發(fā)現(xiàn)病牛被賣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頓,還去把病牛要了回來,他對買主說這是病牛,沒什么用處了,這樣的病牛不能賣給你。
    孟信不賣病牛的事很快傳開了,連皇帝都聽說了?;实壅J為孟信是個誠實守信的人,立刻派人召他進京,封他做了官。孟信直到年老才榮歸故里。
    孟信不因家境貧寒而賣病牛,以其誠實守信贏得了皇帝的賞識,進宮為官,從而走出了貧窮的困境。由此看來,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在困境時獲得別人的幫助。一個人只有忠誠老實、誠信做人,才能夠取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只有講信用、守信義,才會建立自己的信譽;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在困境時獲得別人的幫助。
    5.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后,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并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后院,將畫燒毀。事后,對兒子說:“今后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真正的畫家、藝術家都是些感情真摯而豐富的人。他的不虛偽造作,講誠信,從不食言,真可謂畫品如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