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有很多的關于孝道的文化小故事,這些故事有很多的教育意義!下面是分享的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精選5篇。歡迎閱讀參考!
1.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精選
臥冰求鯉
王祥性至孝。早喪親,繼母朱氏不慈,數(shù)譖之。由是失愛于父。每使掃除牛下,祥愈恭謹。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炙,復有黃雀數(shù)十入其幕,復以供母。鄉(xiāng)里驚嘆,以為孝感所致。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并不養(yǎng)他,常在其父面前數(shù)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于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shù)十只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wǎng)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xiāng)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2.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精選
包拯辭官侍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愿隨他到他鄉(xiāng)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后,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xiāng)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么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guī)定的。
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guī)勸。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yǎng)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
歷史書上并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并不是那種迷戀官 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zhì)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極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3.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精選
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張菊花。七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父親續(xù)娶。菊花沒有因此而分辨生養(yǎng)之別,對待繼母恭敬。她的繼母卻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繼母乘機將她賣給人家作婢女。事有湊巧,菊花的父親在回歸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
當父親問她為何落此地步時,菊花含淚不語,生怕連累繼母,在父親追問下,不得已才告之。父親聽后大吃一驚,當即將菊花贖了回來。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見到后妻,十分惱怒,欲將其休掉。菊花見狀,當即下跪為繼母求情,父親終被其孝心感動,方才罷休。繼母沒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對待繼母和父親在世時一樣孝敬。
4.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精選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
5.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精選
跪羊圖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孩子很不孝敬爹娘,爹娘沒有辦法,只好找孩子的舅舅。舅舅是個放羊倌,每天在山坡上放羊。他雖然沒有文化,但對子女的教育卻很有辦法。他對孩子的爹娘說:“把外甥交給我吧,過一段他會回心轉意,成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BR> 第二天,孩子的爹娘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舅舅見了外甥,既不罵,也不打,二話沒說,把一只羊鞭遞給了外甥。六月的一個晌午,太陽象火球一樣烤著山坡,鳥兒都藏在樹蔭里不出來了。舅舅也把外甥帶到一棵大樹下乘涼。這時,有幾只小鳥在炎熱的太陽下飛來飛去。外甥問舅舅:“這幾只小烏鴉不怕熱嗎?它們不停地飛來飛去忙什么呢?”舅舅指了指大樹上的鳥窩說:“猜想鳥窩里正有一只老得飛不動了的烏鴉,正仰著頭、張著嘴,由小烏鴉一口一口地喂食。要是沒有這些懂事的小烏鴉喂它,它會餓死的。這就叫'烏鴉反哺’。”外甥在一邊聽了,默默地低下了頭。
又有一天,舅舅和外甥在羊圈里擺弄幾只小羊羔。外甥看見小羊羔都是跪著吃奶,感到奇怪。就問舅舅:“小羊羔為什么總是跪著吃奶?”舅舅坐在一塊石頭上,講述羊羔跪乳的來歷: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遇到別的動物欺負小羊,羊媽媽用頭抵抗保護小羊。一次,羊媽媽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雞走過來說:“羊媽媽,近來你瘦了很多。吃上的東西都讓小羊咂了去。你看我,從來不管小雞們的吃喝,全由它們自己去撲鬧哩?!毖驄寢層憛捘鸽u的話,就不客氣地說:“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頭來犯下擰脖子的死罪,還得挨一刀,對你有啥好處?”氣走母雞后,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yǎng)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么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毙⊙蚵牶螅挥X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羊羔跪乳”。
1.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精選
臥冰求鯉
王祥性至孝。早喪親,繼母朱氏不慈,數(shù)譖之。由是失愛于父。每使掃除牛下,祥愈恭謹。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炙,復有黃雀數(shù)十入其幕,復以供母。鄉(xiāng)里驚嘆,以為孝感所致。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并不養(yǎng)他,常在其父面前數(shù)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于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shù)十只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wǎng)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xiāng)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2.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精選
包拯辭官侍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愿隨他到他鄉(xiāng)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后,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xiāng)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么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guī)定的。
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guī)勸。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yǎng)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
歷史書上并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并不是那種迷戀官 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zhì)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極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3.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精選
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張菊花。七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父親續(xù)娶。菊花沒有因此而分辨生養(yǎng)之別,對待繼母恭敬。她的繼母卻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繼母乘機將她賣給人家作婢女。事有湊巧,菊花的父親在回歸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
當父親問她為何落此地步時,菊花含淚不語,生怕連累繼母,在父親追問下,不得已才告之。父親聽后大吃一驚,當即將菊花贖了回來。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見到后妻,十分惱怒,欲將其休掉。菊花見狀,當即下跪為繼母求情,父親終被其孝心感動,方才罷休。繼母沒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對待繼母和父親在世時一樣孝敬。
4.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精選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
5.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精選
跪羊圖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孩子很不孝敬爹娘,爹娘沒有辦法,只好找孩子的舅舅。舅舅是個放羊倌,每天在山坡上放羊。他雖然沒有文化,但對子女的教育卻很有辦法。他對孩子的爹娘說:“把外甥交給我吧,過一段他會回心轉意,成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BR> 第二天,孩子的爹娘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舅舅見了外甥,既不罵,也不打,二話沒說,把一只羊鞭遞給了外甥。六月的一個晌午,太陽象火球一樣烤著山坡,鳥兒都藏在樹蔭里不出來了。舅舅也把外甥帶到一棵大樹下乘涼。這時,有幾只小鳥在炎熱的太陽下飛來飛去。外甥問舅舅:“這幾只小烏鴉不怕熱嗎?它們不停地飛來飛去忙什么呢?”舅舅指了指大樹上的鳥窩說:“猜想鳥窩里正有一只老得飛不動了的烏鴉,正仰著頭、張著嘴,由小烏鴉一口一口地喂食。要是沒有這些懂事的小烏鴉喂它,它會餓死的。這就叫'烏鴉反哺’。”外甥在一邊聽了,默默地低下了頭。
又有一天,舅舅和外甥在羊圈里擺弄幾只小羊羔。外甥看見小羊羔都是跪著吃奶,感到奇怪。就問舅舅:“小羊羔為什么總是跪著吃奶?”舅舅坐在一塊石頭上,講述羊羔跪乳的來歷: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遇到別的動物欺負小羊,羊媽媽用頭抵抗保護小羊。一次,羊媽媽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雞走過來說:“羊媽媽,近來你瘦了很多。吃上的東西都讓小羊咂了去。你看我,從來不管小雞們的吃喝,全由它們自己去撲鬧哩?!毖驄寢層憛捘鸽u的話,就不客氣地說:“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頭來犯下擰脖子的死罪,還得挨一刀,對你有啥好處?”氣走母雞后,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yǎng)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么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毙⊙蚵牶螅挥X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羊羔跪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