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詩人的信讀后感

字號:

讀后感就是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yīng)用文體,也是應(yīng)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以下是整理的給青年詩人的信讀后感,歡迎閱讀!
    
    1.給青年詩人的信讀后感
    《給青年詩人的信》是里爾克對創(chuàng)作的思考,更是對艱難、寂寞、愛等人生問題的解答,是給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導。
    《給青年詩人的信》的第一封就打動了我。一個陌生青年詩人的來信,里克爾卻用了極大的謙遜、熱情與愛回復了,其中談到創(chuàng)作的部分,極大鼓舞與安慰了我。
    第一封信提到“你在信里問你的詩好不好。你問我。你從前也問過別人。你把它們寄給雜志。你把你的詩跟別人的比較;若是某些編輯部退回了你的試作,你就不安。那么(因為你允許我向你勸告),我請你,把這一切放棄吧!你向外看,是你現(xiàn)在最不應(yīng)該做的事。沒有人能給你出主意,沒有人能夠幫助你。只有一個的方法。請你走向內(nèi)心。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靜的時刻問問自己∶我必須寫嗎?”
    我想許多人對于創(chuàng)作,最經(jīng)常尋找的就是對外的評價,無論是編輯部的回饋,還是其他人的欣賞,常常都讓一個人感到自己是否值得、應(yīng)該去寫作。但是里克爾卻說,這些都不是需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內(nèi)心是否有一股催促的力量,催逼著我們要寫作,要表達,要創(chuàng)作。這對于我是一個很大的安慰,是因為它讓我知道了原來尋求外界對自己的認同與理解,在絕大部分的人身上是一樣的,為此我不再為此感到?jīng)]來由的羞愧。
    接著,我也明白了,我需要的不應(yīng)該是認同,而是我要問問我內(nèi)心的渴望,這種渴望,“像一個原人似的練習去說你所見、所體驗、所愛、以及所遺失的事物。……而歸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現(xiàn)給你的事物;你描寫你的悲哀與愿望,流逝的思想與對于某一種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靜、謙虛的真誠描寫這一切、用你周圍的事物、夢中的圖影、回憶中的對象表現(xiàn)自己?!边@樣的創(chuàng)作渴望,是寫作的原動力,也是創(chuàng)作真正的緣由。也就是說,創(chuàng)作是出于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以及我們表達的渴望,而不是出于外界的評價或者認可。我想起中學時,老師說,我手寫我心,大概是這樣的意思吧。
    2.給青年詩人的信讀后感
    如果不是心底孕育著一顆夢想的種子,如果不是詩歌氤氳著古色古香的氣息,如果不是大一偶遇第一封《給青年詩人的信》,或許我永遠不會去找尋那完整的十封《給青年詩人的信》,甚至,我永遠不知道里爾克這位偉大文人的存在。
    卡卜斯把他的詩的試作寄給里爾克,請里爾克批評?!督o青年詩人的信》正是里爾克寫給卡卜斯的回信,一共有十封。近日我閱讀了序言和前七封信,還剩三封信沒看。以下純屬我個人在看完這部分后的些許感想,沒有所謂的正誤。
    里爾克以第一封《給青年詩人的信》震懾了我。閱讀了第一封信后,我喜歡上他的那些話語。一個的詩人會回一個青年的信,而且言語是如此的親切,完全沒有一點盛氣凌人。更重要的是,看了第一封信,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一些事。
    不知什么時候起,我暗自想象了我的未來。未來的某部分,是個很美的夢,于我卻始終帶著些羞澀,不敢隨意說出口。但同時,我又為這個羞澀的夢感到迷茫,我不知道這條路到底該不該往下走。我想創(chuàng)作,寫文章,寫詩歌……所以,我感謝命運如此的安排,讓我遇見了那些信,讓我在迷惘的時候找到了一點答案。
    第一封信中有段話我反復咀嚼,在此引入其中兩句:“請你走向內(nèi)心。探索那叫你寫的緣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盤在你心的深處;你要坦白承認,萬一你寫不出來,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靜的時刻問問自己:我必須寫嗎?”這些天,我三番五次地問自己:我一定要寫嗎?不寫我會死去嗎?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找不到答案,我想我是不是要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呢?呵,不是的,那時我也睡著了。后來,我想通了。其實不會,我不寫,不會死,一樣可以活下去,死不了。只是,如果生活不再有寫作,或許會變得枯燥無味,只是或許。所以,我認為,寫作,還是一樣可以成為我規(guī)劃的未來的一部分,還是可以作為一個夢而存在,只是,它不是工作,只是業(yè)余,它也不再羞澀。
    另外,在第三封信中里爾克提到藝術(shù)品都是源于無窮的寂寞。藝術(shù)家:是不算、不數(shù);像樹木似的成熟,不勉強擠它的汁液,滿懷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風雨中,也不擔心后邊沒有夏天的到來。我喜歡這段話。因為它,我不會再勉強自己在文思枯竭抑或大腦一片空白的時候?qū)懗鰝€什么曠世之理、千年之情。因為它,我也不會在迷惘中懷疑那無法預測的未來,我應(yīng)該更樂觀更堅定地相信未來。
    第七封信中里爾克回答了卡卜斯先生關(guān)于愛與寂寞的一些問題。在此不多說,只摘抄其中一句話:愛,很好;因為愛是艱難的。每個人對這話都會有不同的體會。此外,里爾克詩人還把卡卜斯先生的十四行詩眷抄給他,因為里爾克覺得在別人的筆下又看到自己的作品充滿新鮮的體驗。他希望卡卜斯在讀這首詩時把它當作別人的,在最深處感到它怎樣更像自己的。我覺得這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好,就此打住。生活,容得下夢想,卻不等于夢想。夢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可以有一個很美的夢,卻不可以把它當作你生活的全部。夢想與理想不同。未來究竟會怎樣沒有人知道,但我們都要勇敢地微笑。
    3.給青年詩人的信讀后感
    詩人里爾克在書中展示了他所認知的精神世界,表達了對世界和自我的看法,并深入挖掘恐懼、孤獨和愛在他生命中扮演的角色??謶质抢餇柨松凶钪匾捏w驗之一,長久地侵占他的內(nèi)心,卻又成就了他的詩歌;孤獨是里爾克生活和創(chuàng)作所固有的情感狀態(tài),也是他以本然自我面對世界的重要前提;而愛在他看來,則是需要終其一生去學習的最為重大的工作。
    里爾克在信中告訴我們,人到世上來,是艱難而孤單的。人每每為了無謂的喧囂,忘卻了生命的根蒂,不能在寂寞中、在對于草木鳥獸的觀察中,體驗一些生的意義。人若要真實地生活,就必須脫離習俗,獨立成為一個生存者,擔當起生活中種種的問題,不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wù)。
    在品讀此書時,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于里爾克的走向內(nèi)心、居于寂寞的觀點,像木頭似的等待成熟,在寂寞中起始練習將來許多人或能做到的事情,去為那最后、、最艱難的工作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