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數(shù)學下學期知識點整理

字號:


    高二變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選三)。在對各個學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學生們需要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科目有所選擇、有所側重。這可謂是學生們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風險未知的主動選擇。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數(shù)學下學期知識點整理》,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數(shù)學下學期知識點整理
    極值的定義:
    (1)極大值:一般地,設函數(shù)f(x)在點x0附近有定義,如果對x0附近的所有的點,都有f(x)
    (2)極小值:一般地,設函數(shù)f(x)在x0附近有定義,如果對x0附近的所有的點,都有f(x)>f(x0),就說f(x0)是函數(shù)f(x)的一個極小值,記作y極小值=f(x0),x0是極小值點。
    極值的性質:
    (1)極值是一個局部概念,由定義知道,極值只是某個點的函數(shù)值與它附近點的函數(shù)值比較是或最小,并不意味著它在函數(shù)的整個的定義域內或最小;
    (2)函數(shù)的極值不是的,即一個函數(shù)在某區(qū)間上或定義域內極大值或極小值可以不止一個;
    (3)極大值與極小值之間無確定的大小關系,即一個函數(shù)的極大值未必大于極小值;
    (4)函數(shù)的極值點一定出現(xiàn)在區(qū)間的內部,區(qū)間的端點不能成為極值點,而使函數(shù)取得值、最小值的點可能在區(qū)間的內部,也可能在區(qū)間的端點。
    求函數(shù)f(x)的極值的步驟:
    (1)確定函數(shù)的定義區(qū)間,求導數(shù)f′(x);
    (2)求方程f′(x)=0的根;
    (3)用函數(shù)的導數(shù)為0的點,順次將函數(shù)的定義區(qū)間分成若干小開區(qū)間,并列成表格,檢查f′(x)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號,如果左正右負,那么f(x)在這個根處取得極大值;如果左負右正,那么f(x)在這個根處取得極小值;如果左右不改變符號即都為正或都為負,則f(x)在這個根處無極值。
    2.高二數(shù)學下學期知識點整理
    1.拋物線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為直線x=-b/2a。
    對稱軸與拋物線的交點為拋物線的頂點P。
    特別地,當b=0時,拋物線的對稱軸是y軸(即直線x=0)
    2.拋物線有一個頂點P,坐標為
    P(-b/2a,(4ac-b^2)/4a)
    當-b/2a=0時,P在y軸上;當Δ=b^2-4ac=0時,P在x軸上。
    3.二次項系數(shù)a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和大小。
    當a>0時,拋物線向上開口;當a<0時,拋物線向下開口。
    |a|越大,則拋物線的開口越小。
    4.一次項系數(shù)b和二次項系數(shù)a共同決定對稱軸的位置。
    當a與b同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左;
    當a與b異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右。
    5.常數(shù)項c決定拋物線與y軸交點。
    拋物線與y軸交于(0,c)
    6.拋物線與x軸交點個數(shù)
    Δ=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2個交點。
    Δ=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1個交點。
    Δ=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沒有交點。X的取值是虛數(shù)(x=-b±√b^2-4ac的值的相反數(shù),乘上虛數(shù)i,整個式子除以2a)
    3.高二數(shù)學下學期知識點整理
    空間中的平行問題
    (1)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
    線線平行線面平行
    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
    那么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線面平行線線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于另一個平面,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
    (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兩個平面內,各有兩組相交直線對應平行,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
    (線線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
    (1)如果兩個平面平行,那么某一個平面內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線面平行)
    (2)如果兩個平行平面都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么它們的交線平行.(面面平行→線線平行)
    4.高二數(shù)學下學期知識點整理
    1、幾何概型的定義:如果每個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只與構成該事件區(qū)域的長度(面積或體積)成比例,則稱這樣的概率模型為幾何概率模型,簡稱幾何概型。
    2、幾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構成事件A的區(qū)域長度(面積或體積)
    試驗的全部結果所構成的區(qū)域長度(面積或體積)
    3、幾何概型的特點:
    1)試驗中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基本事件)有無限多個
    2)每個基本事件出現(xiàn)的可能性相等
    4、幾何概型與古典概型的比較:一方面,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即試驗結果是可數(shù)的;而幾何概型則是在試驗中出現(xiàn)無限多個結果,且與事件的區(qū)域長度(或面積、體積等)有關,即試驗結果具有無限性,是不可數(shù)的。這是二者的不同之處;另一方面,古典概型與幾何概型的試驗結果都具有等可能性,這是二者的共性。
    5.高二數(shù)學下學期知識點整理
    1.任意角
    (1)角的分類:
    ①按旋轉方向不同分為正角、負角、零角。
    ②按終邊位置不同分為象限角和軸線角。
    (2)終邊相同的角:
    終邊與角相同的角可寫成+k360(kZ)。
    (3)弧度制:
    ①1弧度的角:把長度等于半徑長的弧所對的圓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②規(guī)定:正角的弧度數(shù)為正數(shù),負角的弧度數(shù)為負數(shù),零角的弧度數(shù)為零,||=,l是以角作為圓心角時所對圓弧的長,r為半徑。
    ③用弧度做單位來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比值與所取的r的大小無關,僅與角的大小有關。
    ④弧度與角度的換算:360弧度;180弧度。
    ⑤弧長公式:l=||r,扇形面積公式:S扇形=lr=||r2.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數(shù)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數(shù)定義:
    設是一個任意角,角的終邊與單位圓交于點P(x,y),那么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別是:sin=y,cos=x,tan=,它們都是以角為自變量,以單位圓上點的坐標或坐標的比值為函數(shù)值的函數(shù)。
    (2)三角函數(shù)在各象限內的符號口訣是: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6.高二數(shù)學下學期知識點整理
    分層抽樣
    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單位按照某種特征或標志(性別、年齡等)劃分成若干類型或層次,然后再在各個類型或層次中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用抽樣的辦法抽取一個子樣本,最后,將這些子樣本合起來構成總體的樣本。
    兩種方法
    1.先以分層變量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按照各層在總體中的比例從各層中抽取。
    2.先以分層變量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將各層中的元素按分層的順序整齊排列,最后用系統(tǒng)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分層抽樣是把異質性較強的總體分成一個個同質性較強的子總體,再抽取不同的子總體中的樣本分別代表該子總體,所有的樣本進而代表總體。
    分層標準
    (1)以調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變量或相關的變量作為分層的標準。
    (2)以保證各層內部同質性強、各層之間異質性強、突出總體內在結構的變量作為分層變量。
    (3)以那些有明顯分層區(qū)分的變量作為分層變量。
    分層的比例問題
    (1)按比例分層抽樣:根據(jù)各種類型或層次中的單位數(shù)目占總體單位數(shù)目的比重來抽取子樣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層抽樣:有的層次在總體中的比重太小,其樣本量就會非常少,此時采用該方法,主要是便于對不同層次的子總體進行專門研究或進行相互比較。如果要用樣本資料推斷總體時,則需要先對各層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加權處理,調整樣本中各層的比例,使數(shù)據(jù)恢復到總體中各層實際的比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