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要根據(jù)自己的條件,以及高中階段學科知識交叉多、綜合性強,以及考查的知識和思維觸點廣的特點,找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今天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年級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年級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內(nèi)(通“晤”)
趣舍萬殊(通“取”。教材注釋為:趣,趨,趨向,取向。)
2.一詞多義
(1)修
修禊事也(動詞,做,從事)
茂林修竹(形容詞,高)
況修短隨化(形容詞,長)
(2)一
其致一也(統(tǒng)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內(nèi)(數(shù)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把……看作一樣)
3.詞類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群賢畢至(賢才)
不知老之將至(老年)
況修短隨化(壽命的長(短))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
齊彭殤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動詞的使動用法。
所以游目騁懷(使……縱展;使……馳)
所以興懷(使……興起)
二、文言虛詞
1.以
(1)介詞,把。引以為流觴曲水
(2)介詞,因為。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3)連詞,用來。亦足以暢敘幽情
2.于
(1)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2)介詞,對或在。暫得于己
(3)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當其欣于所遇
(4)介詞,到。終期于盡
3.為
(1)動詞,作為,當作。引以為流觴曲水
(2)動詞,成為。已為陳跡
4.之
(1)結(jié)構(gòu)助詞,的。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2)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仰觀宇宙之大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夫人之相與/不知老之將至
(4)動詞,到,往。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愛的事物)
(5)代詞,它。感慨系之矣/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5.所
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相當于名詞短語。
或因寄所托
當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2.高一年級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
2.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匪"通"非",不是)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無"通"毋",不要)
4.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嘆)
5.士之耽兮,猶可說也("說"通"脫",解脫)
6.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泮"通"畔",邊岸)
(二)古今異義詞
1.泣涕漣漣(泣涕,古義:為眼淚|今義:鼻涕)
2.總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義:為歡聚|今義:為酒席)
3.不遑啟居(啟,古義:是跪|今義:指開啟。居,古義:指安坐|今義: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義:文中指主帥|今義: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義:文中指士卒|今義: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詞多義
1.言:
①句首助詞。如:言既遂矣。
②相當于"而"。如:靜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詞。如:秋以為期。
②而,連詞。如:以望復關(guān)。
3.作:
①本義是起來起身,引申為興起,產(chǎn)生。如:薇亦作止。
②開始。如:天下之難比作于易。
③創(chuàng)作,撰寫: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又引申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勞動,勞作。如: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⑤為,成為,引申為充當,充作。如: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4.曰:
①動詞詞頭,無實意。如曰歸曰歸。
②叫做,稱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③說。如: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止:
①語尾助詞。如:歲亦莫止。
②腳,足。如:當斬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為使動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殘賊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禮貌。如:人而無止,不死何候。
6.載:
①記錄,記載。如:史載田橫事。
②年。如:自去舟職,五載復還。
③裝載。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引申為承擔,承受。
如:載舟載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車。如:直上載公子車。
⑤祝詞,起加強語氣作用,多用于動詞或形容詞詞頭,可譯為"且""又"。如:"載欣載奔"。
⑥副詞,開始。如:春日載陽,有名倉庚。
7.靡:
①浪費。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無,沒有。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引申為不。
如:天高地迥,號呼靡窮。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8.烈:
①火勢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為放火燒,如:益烈山澤而焚之。又引申為猛烈。如:窮冬烈風。
②光明,顯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業(yè),功業(yè)。如:奮六世之余烈。
④厲害,嚴重。如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9.陽: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陽光,太陽。如: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③溫暖。如:春日載陽。
④表面上,假裝。如: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
1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
②很,甚。如:孔武有力。
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1.華:
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爍爍其華。
②開花。如:始雨水,桃李華。
③美麗有光彩。如:華服麗人。
④繁華。如:其街市之繁華。
⑤精華。如:物華天寶。
⑥敬辭。如:華誕,華居。
12.思:
①思考。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思念,掛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④助詞,無實義。如: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13.戒:
①防備,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備萬事。
②告誡,警告。如:觀往事以自戒。
14.雨:
①眾多。如: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②離散。如:一別如雨。
③動詞。下雨或雨一樣的落下來。如:是歲之春,雨麥岐山之陽。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潤澤。如: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3.高一年級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字詞
芙蓉、慷慨、青青子衿、嘉賓、阡陌、羈鳥、樊籠
2、文學常識
《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并非一人所作,從內(nèi)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養(yǎng)較高,又繼承了《詩經(jīng)》和《楚辭》的傳統(tǒng),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yǎng),所以不但善于運用比興,而且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shù)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東漢人。三國魏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他的創(chuàng)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XX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xiàn)了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秋風蕭瑟,紅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迸c“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的《觀滄?!泛汀洱旊m壽》中的名句。
4.高一年級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一、詞語
氓、蚩蚩、愆期、將子無怒、垝垣
爾卜爾筮、咎言、載笑載言、于嗟鳩兮
桑葚、猶可說也、其黃而隕、自我徂爾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罔極、靡有朝矣
咥笑、夙興夜寐、隰則有泮、玁狁
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
象弭魚服、雨雪霏霏、信誓旦旦
二、成語
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勞。
信誓旦旦:誓言誠懇可信。
三、文學常識
1、《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
2、《詩經(jīng)》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指十五國風,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詩宮廷樂歌;“頌”有“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对娊?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
3、《詩經(jīng)》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4、《詩經(jīng)》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F(xiàn)實主義的《詩經(jīng)》與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
5.高一年級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嬉:游戲玩耍。如“嬉笑駑罵”。嘻:笑的樣子或聲音。如“嘻嘻哈哈”。
(2)班駁: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文中有深淺不一的意思。如“樹影班駁”。
錯落:指不同事物在空間上交錯紛雜的樣子。如“蒼松翠柏,錯落有致”
(3)均勻: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數(shù)量相當;時間或空間間隔相等。
和諧:指配合得適當,協(xié)調(diào);或指和睦、融洽。
(4)采:有“摘取”“選取”“神色”“精神”等義項。
彩:有“各種顏色”“贏得的東西”“稱贊、夸贊時的歡呼聲”等義項。
(5)霎時:極短時間;剎那:極短的時間,瞬間
(6)蕭索:缺乏生機,不熱鬧。如:蕭索的晚秋景象。
蕭條:寂寞冷落,毫無生氣。如:景象蕭條。經(jīng)濟衰敗。如:經(jīng)濟蕭條。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如:秋風蕭瑟。形容冷落;凄涼。如:門庭蕭瑟。
蕭疏:蕭條荒涼,是書面語。如:萬戶蕭疏。稀疏;稀稀落落。如:白發(fā)蕭疏。
(7)頹?。核ヂ?。如:荒涼頹敗的景象。
頹廢:意志消沉,精神委靡。如:頹廢的生活。
頹靡:頹喪,不振作。如:士氣頹靡。
頹喪:情緒低落,精神委靡。如:他頹喪地低著頭,半天不說話。
頹唐:精神委靡;衰頹敗落。如:老境頹唐。
(8)固執(zhí):堅持己見,不肯改變。常形容人的性格、言語、行為等,可以做動詞用。如:固執(zhí)己見;雖則我惱怒它的固執(zhí),無親熱,我仍舊不放走它。
頑固:指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鮮事物,如:頑固守舊,頑固不化;指在政治立場上堅持錯誤,不肯改變,如:頑固分子;不易制伏或改變,如:這種病很頑固,要根治不容易。
(9)事情:人類生活中的一切活動和所遇到的一切社會現(xiàn)象,如:這是去年夏間的事情;
事故,差錯;職業(yè),工作。
事件:歷或社會上發(fā)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如:政治事件。
(10)占據(jù):用強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場所等)。如:占據(jù)地盤。
占領(lǐng):用武裝力量取得(陣地或領(lǐng)土);占有。如:占領(lǐng)市場。
1.高一年級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內(nèi)(通“晤”)
趣舍萬殊(通“取”。教材注釋為:趣,趨,趨向,取向。)
2.一詞多義
(1)修
修禊事也(動詞,做,從事)
茂林修竹(形容詞,高)
況修短隨化(形容詞,長)
(2)一
其致一也(統(tǒng)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內(nèi)(數(shù)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把……看作一樣)
3.詞類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群賢畢至(賢才)
不知老之將至(老年)
況修短隨化(壽命的長(短))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
齊彭殤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動詞的使動用法。
所以游目騁懷(使……縱展;使……馳)
所以興懷(使……興起)
二、文言虛詞
1.以
(1)介詞,把。引以為流觴曲水
(2)介詞,因為。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3)連詞,用來。亦足以暢敘幽情
2.于
(1)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2)介詞,對或在。暫得于己
(3)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當其欣于所遇
(4)介詞,到。終期于盡
3.為
(1)動詞,作為,當作。引以為流觴曲水
(2)動詞,成為。已為陳跡
4.之
(1)結(jié)構(gòu)助詞,的。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2)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仰觀宇宙之大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夫人之相與/不知老之將至
(4)動詞,到,往。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愛的事物)
(5)代詞,它。感慨系之矣/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5.所
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相當于名詞短語。
或因寄所托
當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2.高一年級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
2.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匪"通"非",不是)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無"通"毋",不要)
4.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嘆)
5.士之耽兮,猶可說也("說"通"脫",解脫)
6.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泮"通"畔",邊岸)
(二)古今異義詞
1.泣涕漣漣(泣涕,古義:為眼淚|今義:鼻涕)
2.總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義:為歡聚|今義:為酒席)
3.不遑啟居(啟,古義:是跪|今義:指開啟。居,古義:指安坐|今義: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義:文中指主帥|今義: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義:文中指士卒|今義: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詞多義
1.言:
①句首助詞。如:言既遂矣。
②相當于"而"。如:靜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詞。如:秋以為期。
②而,連詞。如:以望復關(guān)。
3.作:
①本義是起來起身,引申為興起,產(chǎn)生。如:薇亦作止。
②開始。如:天下之難比作于易。
③創(chuàng)作,撰寫: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又引申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勞動,勞作。如: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⑤為,成為,引申為充當,充作。如: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4.曰:
①動詞詞頭,無實意。如曰歸曰歸。
②叫做,稱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③說。如: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止:
①語尾助詞。如:歲亦莫止。
②腳,足。如:當斬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為使動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殘賊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禮貌。如:人而無止,不死何候。
6.載:
①記錄,記載。如:史載田橫事。
②年。如:自去舟職,五載復還。
③裝載。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引申為承擔,承受。
如:載舟載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車。如:直上載公子車。
⑤祝詞,起加強語氣作用,多用于動詞或形容詞詞頭,可譯為"且""又"。如:"載欣載奔"。
⑥副詞,開始。如:春日載陽,有名倉庚。
7.靡:
①浪費。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無,沒有。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引申為不。
如:天高地迥,號呼靡窮。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8.烈:
①火勢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為放火燒,如:益烈山澤而焚之。又引申為猛烈。如:窮冬烈風。
②光明,顯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業(yè),功業(yè)。如:奮六世之余烈。
④厲害,嚴重。如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9.陽: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陽光,太陽。如: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③溫暖。如:春日載陽。
④表面上,假裝。如: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
1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
②很,甚。如:孔武有力。
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1.華:
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爍爍其華。
②開花。如:始雨水,桃李華。
③美麗有光彩。如:華服麗人。
④繁華。如:其街市之繁華。
⑤精華。如:物華天寶。
⑥敬辭。如:華誕,華居。
12.思:
①思考。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思念,掛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④助詞,無實義。如: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13.戒:
①防備,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備萬事。
②告誡,警告。如:觀往事以自戒。
14.雨:
①眾多。如: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②離散。如:一別如雨。
③動詞。下雨或雨一樣的落下來。如:是歲之春,雨麥岐山之陽。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潤澤。如: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3.高一年級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字詞
芙蓉、慷慨、青青子衿、嘉賓、阡陌、羈鳥、樊籠
2、文學常識
《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并非一人所作,從內(nèi)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養(yǎng)較高,又繼承了《詩經(jīng)》和《楚辭》的傳統(tǒng),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yǎng),所以不但善于運用比興,而且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shù)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東漢人。三國魏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他的創(chuàng)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XX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xiàn)了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秋風蕭瑟,紅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迸c“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的《觀滄?!泛汀洱旊m壽》中的名句。
4.高一年級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一、詞語
氓、蚩蚩、愆期、將子無怒、垝垣
爾卜爾筮、咎言、載笑載言、于嗟鳩兮
桑葚、猶可說也、其黃而隕、自我徂爾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罔極、靡有朝矣
咥笑、夙興夜寐、隰則有泮、玁狁
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
象弭魚服、雨雪霏霏、信誓旦旦
二、成語
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勞。
信誓旦旦:誓言誠懇可信。
三、文學常識
1、《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
2、《詩經(jīng)》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指十五國風,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詩宮廷樂歌;“頌”有“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对娊?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
3、《詩經(jīng)》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4、《詩經(jīng)》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F(xiàn)實主義的《詩經(jīng)》與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
5.高一年級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嬉:游戲玩耍。如“嬉笑駑罵”。嘻:笑的樣子或聲音。如“嘻嘻哈哈”。
(2)班駁: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文中有深淺不一的意思。如“樹影班駁”。
錯落:指不同事物在空間上交錯紛雜的樣子。如“蒼松翠柏,錯落有致”
(3)均勻: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數(shù)量相當;時間或空間間隔相等。
和諧:指配合得適當,協(xié)調(diào);或指和睦、融洽。
(4)采:有“摘取”“選取”“神色”“精神”等義項。
彩:有“各種顏色”“贏得的東西”“稱贊、夸贊時的歡呼聲”等義項。
(5)霎時:極短時間;剎那:極短的時間,瞬間
(6)蕭索:缺乏生機,不熱鬧。如:蕭索的晚秋景象。
蕭條:寂寞冷落,毫無生氣。如:景象蕭條。經(jīng)濟衰敗。如:經(jīng)濟蕭條。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如:秋風蕭瑟。形容冷落;凄涼。如:門庭蕭瑟。
蕭疏:蕭條荒涼,是書面語。如:萬戶蕭疏。稀疏;稀稀落落。如:白發(fā)蕭疏。
(7)頹?。核ヂ?。如:荒涼頹敗的景象。
頹廢:意志消沉,精神委靡。如:頹廢的生活。
頹靡:頹喪,不振作。如:士氣頹靡。
頹喪:情緒低落,精神委靡。如:他頹喪地低著頭,半天不說話。
頹唐:精神委靡;衰頹敗落。如:老境頹唐。
(8)固執(zhí):堅持己見,不肯改變。常形容人的性格、言語、行為等,可以做動詞用。如:固執(zhí)己見;雖則我惱怒它的固執(zhí),無親熱,我仍舊不放走它。
頑固:指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鮮事物,如:頑固守舊,頑固不化;指在政治立場上堅持錯誤,不肯改變,如:頑固分子;不易制伏或改變,如:這種病很頑固,要根治不容易。
(9)事情:人類生活中的一切活動和所遇到的一切社會現(xiàn)象,如:這是去年夏間的事情;
事故,差錯;職業(yè),工作。
事件:歷或社會上發(fā)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如:政治事件。
(10)占據(jù):用強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場所等)。如:占據(jù)地盤。
占領(lǐng):用武裝力量取得(陣地或領(lǐng)土);占有。如:占領(lǐng)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