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貴州黔西南州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實施方案公布

字號:

幼升小不過是未來進入優(yōu)質中學的跳板,家長、學生的真實目的是緊緊瞄準高考的。因此幼升小既要看小學,更多的是還要看可能進入的初中、高中學校,這樣就使得幼升小擇校、升學變得更迷亂而復雜了。在這種形勢下,家長要及時關注各種升學資訊,今天為各位分享了2022年貴州黔西南州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實施方案,歡迎大家的關注。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規(guī)范全州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工作,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公平,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規(guī)范民辦義務教育發(fā)展的意見>的通知》和教育部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以及《貴州省教育廳關于規(guī)范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黔教發(fā)〔2020〕17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州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推進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質量為主線,以促進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為目標,通過推進招生入學工作管理,進一步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劃片入學政策,進一步規(guī)范我州義務教育招生秩序,依法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切實維護我州中小學生入學合法權益,努力實現老百姓在家門口“學好上、上好學”。
    二、目標任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教育立州戰(zhàn)略,著眼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規(guī)范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秩序,深入推進依法治教,構建平等發(fā)展、公辦民辦互不享有招生特權的良性機制,切實維護教育公平,營造良好教育生態(tài)。
    三、基本原則
    (一)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各地要圍繞“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推進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全覆蓋。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規(guī)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的筆試、面試、面談、考察等方式選拔學生或擅自附加其他任何條件招生。公辦學校按照學生戶籍所在地,嚴格執(zhí)行“劃片招生、就近入學”的原則,無條件接受轄區(qū)內適齡兒童、少年,禁止招收擇校生、借讀生。學校在統一分班前不得組織學生參加考試、面試等方式進行摸底測試,要按照學生序號采用隨機派位等方式,對新生均衡編班、陽光分班,主動接受社會、家長監(jiān)督。
    (二)同步陽光招生原則。堅持公辦和民辦學校按時同步招生原則和陽光入學制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招生、選擇生源。嚴禁義務教育學校違規(guī)跨區(qū)域招生,嚴禁與社會培訓機構掛鉤招生。實行陽光招生,廣泛接受社會監(jiān)督,落實教育優(yōu)待政策,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優(yōu)撫對象入學,統籌做好教育資源配置,推動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
    四、主要措施
    (一)州級統籌管理,以縣為主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關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具體負責義務教育實施工作”的規(guī)定,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在州招生委員會領導下,由州教育局全面統籌,各縣(市、新區(qū))教育局具體落實。各縣(市、新區(qū))教育局要切實履行組織轄區(qū)內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的主體責任,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劃片入學原則,統籌好縣域義務教育資源,將轄區(qū)內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納入統一管理,切實規(guī)范民辦學校的招生行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報名和錄取工作由縣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實施,在學校審批機關管轄區(qū)域內招生,并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的預測分析,出現常住人口中適齡兒童逐年增加、學位供給緊張的情況,及時向社會發(fā)布預警提示,合理引導家長預期,同時加快學校規(guī)劃建設,有效增加學位供給,保障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需求。
    (二)精準研判計劃,完善過程管理。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都要按照公布的招生片區(qū)或范圍進行登記入學,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規(guī)定,不得通過考試、面試、面談、測試或擅自附加其他任何條件招生。各地既要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制度,又要做好農村學?!靶∩酢闭嘁平弧R獓栏窬夥职?,嚴禁設立重點班、快慢班和實驗班等。在正式開學報到、學生分班名單公布前,學校不得組織學生參加考試、面試等。
    (三)規(guī)范班額配置,嚴格計劃管理。各縣(市、新區(qū))教育局要合理確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規(guī)模,精準分析本區(qū)域入學適齡兒童少年數據,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確保適齡兒童少年入學。要根據學校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等審定當年招生計劃,招生計劃由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報州教育局備案,學校不得隨意突破計劃,嚴禁學校以借讀、掛學籍等方式招收學生。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同步錄取。招生計劃下達后不得隨意調整,嚴禁無計劃、超計劃招生。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應首先通過直升招收本校自愿讀初中的小學畢業(yè)生,剩余的招生計劃應公開報名。
    (四)加強宣傳培訓,促進規(guī)范管理。各縣(市、新區(qū))教育行政部門要比對分析轄區(qū)內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布、戶籍及外來常住人口適齡兒童數等多種因素,科學制定學校招生計劃和公辦學校學區(qū)劃分方案。學區(qū)確定后應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穩(wěn)定,確需調整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邀請相關單位和家長代表參與,進行審慎論證。要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合理引導家長預期。
    (五)強化政策落實,保障特殊群體。保障隨遷子女入學。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按照《居住證暫行條例》規(guī)定,堅持“兩為主”原則,加快完善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外來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辦法,進一步簡化入學流程和證明要求,按照居住證(居住證應在有效期內)與實際居住地址一致的原則安排隨遷子女到相對就近有空余學位的公辦學校就讀,公辦學位不足的,應繼續(xù)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安排在民辦學校就讀。鼓勵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按照權利義務對等的原則,積極探索隨遷子女積分入學辦法,科學合理設置積分項目和分值梯度,確保持有居住證的隨遷子女應入盡入。跨行政區(qū)域的隨遷子女,納入流入地統籌保障范圍,原則上在戶籍地具備監(jiān)護條件的由戶籍地教育行政部門保障入學,戶籍地不具備監(jiān)護條件的按照“兩為主”原則由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門妥善安置。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推進融合教育,按照分類安置的原則,“一生一案”做好具備接受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保障。對于輕度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優(yōu)先采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方式接受義務教育;中、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可安排至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對于需要專人護理、無法到校就讀的采用送教上門、遠程教育等多種方式,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保障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入學。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確保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子女義務教育保障到位,按照就近入學原則做好搬遷戶子女就學銜接工作,并嚴格控制班額。
    (六)統一信息發(fā)布,規(guī)范流程管理。各縣(市、新區(qū))教育局及時完成對轄區(qū)內公辦學校的學校簡介、民辦學校的招生簡章的審核;經過審核的縣級招生政策、招生計劃、劃片方案要及時向社會發(fā)布并報州教育局備案。
    (七)加強過程監(jiān)督,強化結果考核。各縣(市、新區(qū))要成立義務教育招生監(jiān)督小組,加強義務教育招生工作的規(guī)范管理,確保程序公開、過程公正、結果公平,主動接受社會監(jiān)督。
    五、工作要求
    (一)嚴肅招生紀律。各地各校要嚴格落實教育部“十項嚴禁”紀律要求,堅決遏制跨區(qū)域掐尖招生、義務教育考試招生、與社會培訓機構掛鉤招生、各類考試證書招生等。要完善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健全應急機制,及時發(fā)現并妥善處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各縣(市、新區(qū))教育局不得為違規(guī)招收的學生注冊學籍和辦理學籍轉接,切實規(guī)范招生行為,嚴格落實紀律要求,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
    (二)加大查處力度。各地要建立健全違規(guī)招生責任追究機制,暢通舉報和申訴受理渠道,主動接受社會監(jiān)督。對于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的學校,州教育局將視情節(jié)輕重給予約談、通報批評、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對于違反規(guī)定的民辦學校,依照有關規(guī)定給予減少下一年度招生計劃、停止當年招生或按照相關規(guī)定進行處罰。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將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納入責任督學日常督導范圍,適時對招生入學政策落實情況開展督導。
    (三)加強招生宣傳。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宣傳工作由州、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組織,確保信息發(fā)布的權威性。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與宣傳部門、新聞單位密切協作,積極做好正面宣傳,將招生工作政策、片區(qū)劃分、入學登記時間、地點及所需手續(xù)等政策內容提前向社會公布,廣泛運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和手段加大對招生入學政策的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