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整理

字號:


    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復習以前的舊知識,肯定會累,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戰(zhàn),才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整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整理
    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1、植物種群密度取樣調查的常用方法——樣方法
    (1)步驟:確定調查對象→選擇調查地段→確定樣方→設計計數(shù)記錄表→實地計數(shù)記錄→計算種群密度
    (2)原則: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
    2、動物種群密度調查的常用方法——標志重捕捉法
    (1)主要方法: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放回原來環(huán)境中,經(jīng)過一段時間再進行重捕。
    (2)計算公式:標記總數(shù)/N=重捕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重捕總數(shù)(N代表種群內個體總數(shù))
    (3)操作注意事項:
    ①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的概率相同。
    ②調查期間沒有大規(guī)模遷入和遷出,沒有外界的強烈干擾。
    ③標記物和標記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對于壽命和行為等的影響。
    ④標記不能過分醒目,以防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系。
    ⑤標記符號必須能夠維持一定的時間,在調查研究期間不會消失。
    2.高二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整理
    一、捕獲光能的色素
    葉綠體中的色素有4種,他們可以歸納為兩大類:
    葉綠素(約占3/4):葉綠素a(藍綠色)葉綠素b(黃綠色)
    類胡蘿卜素(約占1/4):胡蘿卜素(橙黃色)葉黃素(黃色)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其次是紅光和藍紫光,綠光下弱。因為葉綠素對綠光吸收少,綠光被反射出來,所以葉片呈綠色。
    二、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實驗原理:綠葉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層析液(有機溶劑如無水乙醇和丙_)中,且他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綠葉中的色素隨著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而分離開。
    2、方法步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步驟要記準確)
    (1)研磨時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鈣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壞。
    (2)濾紙上的濾液細線為什么不能觸及層析液?防止細線中的色素被層析液溶解。
    (3)濾紙條上有幾條不同顏色的色帶?其排序怎樣?寬窄如何?有四條色帶,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黃色的胡蘿卜素,黃色的葉黃素,藍綠色的葉綠素a,黃綠色的葉綠素b。寬的是葉綠素a,窄的是胡蘿卜素。
    三、捕獲光能的結構——葉綠體
    結構:外膜,內膜,基質,基粒(由類囊體構成)。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布于基粒的類囊體及基質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類囊體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種色素和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就分布在類囊體的薄膜上。類囊體在基粒上。
    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它內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僅分布著許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還有許多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須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植物更新空氣。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光合作用的產物除氧氣外還有淀粉。
    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同位素標記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成有機物中的碳的途徑,這一途徑稱為卡爾文循環(huán)。
    2、光合作用的過程:(熟練掌握課本P103下方的圖)
    總反應式:C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類。
    根據(jù)是否需要光能,可將其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3.高二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整理
    1、體液: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物體。
    2、內環(huán)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4、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5、血漿中酸堿度:7.35—7.45
    調節(jié)的試劑:緩沖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6、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7、穩(wěn)態(tài):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指的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
    8、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神經(jīng)——體液——免疫共同調節(jié)
    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意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高二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整理
    1、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須具有遺傳效應,有的DN_段屬間隔區(qū)段,沒有控制性狀的作用,這樣的DN_段就不是基因。每個DNA分子有很多個基因。每個基因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基因不同是由于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不同。基因控制性狀就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來實現(xiàn)的。DNA的遺傳信息又是通過RNA來傳遞的。
    2、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RNA與DNA的區(qū)別有兩點:
    ①堿基有一個不同:RNA是尿嘧啶,DNA則為胸腺嘧啶。
    ②五碳糖不同:RNA是核糖,DNA是脫氧核糖,這樣一來組成RNA的基本單位就是核糖核苷酸;DNA則為脫氧核苷酸。
    3、轉錄:
    (1)場所:細胞核中。
    (2)信息傳遞方向:DNA→信使RNA。
    (3)轉錄的過程:在細胞核中進行;以DNA特定的一條單鏈為模板轉錄;特定的配對方式:
    4、翻譯:
    (1)場所: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信使RNA由細胞核進入細胞質中與核糖體結合。
    (2)信息傳遞方向:信使RNA→一定結構的蛋白質。
    5、信使RNA的遺傳信息即堿基排列順序是由DNA決定的;轉運RNA攜帶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谷氨酸)能在蛋白質的氨基酸順序的哪一個位置上是由信使RNA決定的,歸根結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決定的。
    6、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蛋白質是由信使RNA為模板,每三個核苷酸對應一個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DNA)的堿基數(shù)目:信使RNA的堿基數(shù)目:氨基酸個數(shù)=6:3:1;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目=的基因(或DNA)的堿基數(shù)目;肽鍵數(shù)=脫去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目—肽鏈數(shù)。
    7、一種氨基酸可以只有一個密碼子,也可以有數(shù)個密碼子,一種氨基酸可以由幾種不同的密碼子決定。
    8、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①一些基因就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性狀的。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不能合成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
    ②一些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的。(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5.高二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整理
    1、內環(huán)境理化性質的變化:
    ⑴、體溫的變化(正常情況下):
    ①、不同人的體溫不同
    ②、不同年齡的人體溫不同
    ③、不同性別的人體溫不同
    ④、同一人24小時內體溫不同。
    2—4時較低,14—20時(差幅不超過1OC)
    ⑵、變化原因:新陳代謝
    2、穩(wěn)態(tài):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
    3、人體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一致地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基礎。
    4、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神經(jīng)——體液——免疫
    5、功能上與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相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排泄系統(tǒng)。
    6、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意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7、內環(huán)境需要維持穩(wěn)態(tài)的根本原因:
    ⑴、細胞代謝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溫度、PH等影響。
    ⑵、細胞代謝正常進行要求細胞形態(tài)結構正常,滲透壓的變化影響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