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冊語文期末考試重點知識點

字號:


    學(xué)習(xí)不光要有不怕困難,永不言敗的精神,還有有勤奮的努力,科學(xué)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奔词刮覀兊某煽儾皇呛芎茫灰行南胍獙W(xué)習(xí),那么我們就應(yīng)該笨鳥先飛,所謂"勤能補拙“沒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們都是經(jīng)過秦風(fēng)的努力,才會成功的,所以我們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變成天才,而是要點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尋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奮斗。以下是為您整理的《初二下冊語文期末考試重點知識點》,供大家查閱。
    1.初二下冊語文期末考試重點知識點
    一、句號。
    1、陳述句末尾的停頓。如: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單句)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復(fù)句)
    2、語氣舒緩的祈使句末尾也使用句號。如:請你等一下。二、問號。
    1、疑問句的末尾用問號。如:你見過金絲猴嗎?
    2、反問句末尾也用問號。如:難道你還不了解我嗎?
    3、選擇問,只在句末用一個問號。如:你是同意呢,還是不同意呢?
    4、有的句子雖然有疑問詞,但不是問句,所以不要用問號。如: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5、倒裝的問句,問號應(yīng)該放在句末。如:怎么啦,你?
    三、嘆號。
    1、感嘆句的句末。如: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努力奮斗吧!
    2、情感強烈的祈使句也用嘆號。如:同志們,跟我來!
    3、語氣強烈的反問句也用嘆號。如:我哪比得上他呀!
    四、逗號。
    1、主語謂語都比較長,中間用逗號。如:我們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shù)是恒星。
    2、賓語是較長的主謂詞組,前面用逗號。如:應(yīng)該看到,科學(xué)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精力。
    3、句首狀語后邊可以用逗號。如:對于這個城市,他并不陌生。
    4、復(fù)句各分句之間,大多用逗號。如: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
    五、頓號。
    1、句子內(nèi)部并列詞語之間用頓號。如:中國共產(chǎn)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2、句子內(nèi)部并列的短語之間用頓號。如:我們要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jì)律的“四有”新人。
    3、較長的并列成分之間,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如:這翻滾的麥浪,這清清的流水,這鮮艷的山花,使年輕人深深地陶醉了。(前兩個逗號不能用頓號)
    4、概數(shù)之間不用頓號,但表確數(shù)的地方必須用頓號。如:十二三歲七八個人①學(xué)校距這里二三里。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組。
    5、集合詞語(尤其是約定俗成的詞語)念起來不停頓,不用頓號。如:公安干警中小學(xué)生大專院校男女老少省市領(lǐng)導(dǎo)調(diào)查研究
    6、并列謂語之間(實際為分句)不用頓號。如:這個省今年水利建設(shè),任務(wù)重,工程難,規(guī)模大。
    7、連詞“和”“與”“及”等前邊不用頓號。如:我國科學(xué)、衛(wèi)生、文化、教育和新聞出版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
    8、帶有語氣詞的并列詞語間不用頓號。如:①這里的山啊,水啊,草啊,都是我們從小就熟悉的。②我們的院子里種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六、分號。
    1、復(fù)句內(nèi)部并列分句之間用分號。
    如:語言,人們用來抒情達意;文字,人們用來記言記事。
    2、非并列關(guān)系的多重復(fù)句,第一層前后兩部分之間,也用分號。
    如:這樣的人往往經(jīng)驗很多,這是很可寶貴的;但是,如果他們就以自己的經(jīng)驗為滿足,那也很危險。
    3、句中沒有逗號,不能徑直用分號。如:天才出于勤奮,知識在于積累。
    七、冒號。
    1、用在稱呼語后面,提起下文。如:同志們,朋友們:現(xiàn)在開會了。
    2、用在“說、想、是、證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詞語后,提起下文。
    如:他十分驚訝地說:“啊,原來是你!”
    3、用在總結(jié)性話語后,引起下文的分說。
    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4、用在需要解釋的詞語后,引出解釋或說明。
    如:外文圖書展銷會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5、總括性話語前邊,也可以用冒號,以總結(jié)上文。
    如:做,要靠想來指導(dǎo);想,要靠做來證明:想和做是緊密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的。
    6、引語中間的“某某說”后不能用冒號。
    如:“大橋就要通車了,”他環(huán)顧四周說,“請大家咬緊牙關(guān),作最后的沖刺。”
    7、冒號一般管到句終,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間而不能管到句終的,則不能用冒號。
    如:①本市文壇三位女杰: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在一起談笑風(fēng)生。(冒號應(yīng)去掉,或改為破折號)②記者在一些家庭采訪,不少家長反映:孩子作業(yè)多,作業(yè)時間長,有時做作業(yè)到深夜,這些情況在全國多處學(xué)校都存在。(句中的冒號只能管到“作業(yè)到深夜”,所以使用錯誤。)另外:同一句中不能用兩個冒號。
    八、引號:
    1、表示引用。
    獨立引用——把引用的話獨立來用,末了標(biāo)點放在引號內(nèi)。
    如: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非獨立引用——把引用的話作為作者的話的一部分,因為末尾不用標(biāo)點。如在句末,標(biāo)點放在引號外。
    如: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人所評價的那樣“形神兼?zhèn)洌錆M生計”。
    2、表示強調(diào)著重論述的對象。如:“小”和“大”比較起來,“小”總是被人輕視的。
    3、表示含義特殊。如: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點好。
    4、表示特定稱謂如:為實現(xiàn)“四化”大干苦干。
    5、表示諷刺和否定。如:他企圖在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中把自己裝扮成“偉大人物”和“英雄”
    6、引號里面還要有引號時,里面一層用單引號。
    如:他站起來問:“老師,‘有條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九、省略號:
    1、表示引文的省略。如:她輕輕地哼起了《搖籃曲》:“月兒明,風(fēng)兒靜……”
    2、表示列舉的省略。如:色和么都有:稻雞、角雞、鷓鴣、藍背……
    3、表示話未說完。如:“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4、表示說話斷斷續(xù)續(xù)。如:“我……對不起……大家,我……”
    十、書名號:
    1、表示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戲曲名、影視歌曲名等。如:《史記》、《孔乙己》、《人民日報》、《人民文學(xué)》
    2、書名號里面的書名號用單書名號。如:《〈中國工人〉發(fā)刊詞》
    2.初二下冊語文期末考試重點知識點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見:“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飼”,喂養(yǎng)。
    3、食之不能盡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無馬邪:“邪”同“耶”,嗎。
    5、板印書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僅。
    6、已后典籍皆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約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數(shù)。
    8、詘右臂支船:“詘”同“屈”,彎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橫”,跟豎相對。
    10、蓋簡桃核修長者為之:“簡”同“揀”,挑選。
    11、滿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勁:“支”同“肢”,肢體。
    13、同舍生皆被綺繡:“被”同“披”,穿。
    14、與之論辨:“辨”同“辯”,辯論。
    15、裁如星點:“裁”同“才”,僅僅。
    二、古今異義字
    1、一食或盡粟一石或:古義為“有時”,;今義為“或者”
    2、無絲竹之亂耳絲竹:古義為“管弦樂器”,文中指奏樂的聲音;今義為“絲綢和竹子”
    3、無案牘之勞形形::古義為“身體”;今義為“形狀、樣子”
    4、孔子云云::古義為“說”;今義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冒:古義為“蒙、蓋”;今義為“冒出”
    6、藥稍熔藥:文中指“松脂、蠟和紙灰”;今義為“治病的藥品”
    7、有布衣畢升布衣:古義為“平民”;今義為“衣服的.一種”
    8、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曾:古義為“尚”;今義為“曾經(jīng)”
    9、其兩膝相比者比:古義為“挨著”;今義為“比較”
    10、高可二黍許許:古義為“左右、上下、光景”;今義為“答應(yīng)或表猜測”
    11、嘗貽余核舟一嘗:古義為“曾經(jīng)”;今義為“嘗試”
    1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但:古義為“只”;今義為“轉(zhuǎn)折連詞”
    13、微聞有鼠作作索索聞:古義為“聽”;今義為“用鼻子嗅”
    14、雖人有百手雖:古義為“即使”;今義為“雖然”
    15、兩股戰(zhàn)戰(zhàn)股:古義為“腿”;今義為“臀部”
    16、幾欲先走走:古義為“跑”;今義為“行走”
    假:古義為“借”;今義為“與真相對”
    17、以是人多以書假余是;古義為“這”;今義為“判斷動詞”
    18、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趨:古義為“奔向”;今義為“趨向”
    19、不敢出一言以復(fù)復(fù):古義為“辯解”;今義為“又、重復(fù)”
    20、主人日再食再:古義為“兩次”;今義為“又一次”
    三、詞類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詞作動詞,鞭打)
    2、用訖再火令藥熔(名詞作動詞,用火烤)
    3、會賓客大宴(名詞作動詞,舉行宴會)
    4、婦撫兒乳(名詞作動詞,喂奶)
    5、苔痕上階綠(名詞作動詞,長到,蔓上)
    6、不能名其一處也(名詞作動詞,說出)
    7、有仙則名(名詞作動詞,出名)
    8、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名詞作動詞,穿著緼袍敝衣)
    9、腰白玉之環(huán)(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
    10、主人日再食(名詞作狀語,每天)
    11、婦手拍兒聲(名詞作狀語,用手)
    12、手自筆錄(名詞作狀語,動手、用筆)
    13、只辱于奴隸人之手(形容詞作動詞,辱沒)
    14、一食或盡粟一石(形容詞作動詞,吃盡)
    15、無絲竹之亂耳(形容詞作動詞,使……亂)
    16、無案牘之勞形(形容詞作動詞,使……勞累)
    17、有龍則靈(形容詞作動詞,成為靈驗的水)
    18、京中有善口 技者(形容詞作動詞,擅長)
    19、食之不能盡其材(使動用法,使……盡)
    20、是可謂善學(xué)者矣(形容詞作動詞,擅長)
    21、遙聞深巷中犬吠(形容詞作狀語,遠遠地)
    3.初二下冊語文期末考試重點知識點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huán)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jù)形式: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 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jù)能否表現(xiàn)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jié)(開端/發(fā)展/高 潮/結(jié)局)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議論文結(jié)構(gòu)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jié)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xué)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小說情節(jié)四部分:開端、發(fā)展、高 潮、結(jié)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④表強調(diào)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②表插說③表聲音中斷、延續(xù)④表話題轉(zhuǎn)換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字、分類別、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②現(xiàn)象←→本質(zhì)③原因←→結(jié)果④慨括←→具體⑤部分←→整體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神態(tài)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②搭配不當(dāng)③關(guān)聯(lián)詞語使用不恰當(dāng)④前后矛盾⑤語序不當(dāng)⑥誤用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nèi)容省略②表語言斷續(xù)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維跳躍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征、對比、襯托(鋪墊)、照應(yīng)(呼應(yīng))、直接(間接)描寫、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后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fù)句類型:①并列復(fù)句②轉(zhuǎn)折復(fù)句③條件復(fù)句④遞進復(fù)句⑤選擇復(fù)句⑥因果復(fù)句⑦假設(shè)復(fù)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dāng)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夸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diào)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shè)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diào)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4.初二下冊語文期末考試重點知識點
    《陋室銘》
    ⑴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驗,神奇。斯是陋室:此,這惟吾德馨:品德高尚。談笑有鴻儒:大儒,博學(xué)的人。往來無白丁:沒有什么學(xué)問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使……亂。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何陋之有?:什么。
    ⑵譯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靈驗了。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苔蘚痕跡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到這里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大學(xué)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jīng)。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耳鼓,也沒有官府公文來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它們雖然都簡陋,但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⑶理解性背誦:
    ①《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②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④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⑤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⑥《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結(jié)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⑨文中表現(xiàn)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wù)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⑷回答下列問題:
    ①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中點睛之筆是哪句?何陋之有。
    ③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④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陋室不陋?
    答:從陋室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室中往來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來寫陋室不陋。
    ⑸開放性試題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功頌德的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人們經(jīng)常用“座右銘”來激勵鞭策自己。請你從平時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則有關(guān)學(xué)習(xí)方面的“座右銘”。
    5.初二下冊語文期末考試重點知識點
    1、文學(xué)常識――新聞、消息和通訊
    (1)新聞
    新聞,是指報紙、電臺、電視臺、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常使用的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就其廣義而言,除了發(fā)表于報刊、廣播、電視上的評論與專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屬于新聞之列,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速寫(有的將速寫納入特寫之列)等等;狹義的新聞則專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比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nèi)外新近發(fā)生的、有價值的的事實。
    (2)消息
    指報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講述詳細的經(jīng)過和細節(jié),以簡要的語言文字迅速傳播新近事實的新聞體裁,也是最廣泛、最經(jīng)常采用的新聞基本體裁。
    (3)通訊
    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臺、通訊社常用的文體。它包括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兩類,它和新聞一樣,要求及時、準(zhǔn)確地報道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報道的內(nèi)容比新聞更具體更系統(tǒng)。
    (4)新聞的特點
    真實性、準(zhǔn)確性、時效性
    2、以《蘆花蕩》為例,探究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1)人物描寫①肖像描寫: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以形傳神,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②行動描寫: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體現(xiàn)人物性格。
    ③語言描寫:表達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處時代的特點。
    ④心理描寫:是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心理活動。揭示人物內(nèi)心,刻畫人物性格。
    (2)環(huán)境描寫
    ①烘托、刻畫人物的精神風(fēng)貌;
    ②深刻地表現(xiàn)文章主題。
    (3)《蘆花蕩》中的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人物故事的傳奇色彩
    3、以《蠟燭》一文為例,探究文中母親的心理活動,根據(jù)她的舉動(動作描寫)感知、體會她的內(nèi)心世界
    4、以《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為例,體味作者充滿諷刺意味的語言和豐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