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學校教學反思10篇

字號:

《花的學校》是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 作者以清新流暢的筆觸,勾畫出甜美純凈的兒童世界。作者巧妙地從孩子的眼中敘出花兒們的活潑、可愛、美麗、向上,充滿了兒童情趣。為大家準備了《花的學校教學反思10篇》,供大家參考閱讀。
    1.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花的學校》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寫得一篇散文詩。它的特點是具有詩歌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感,但是又沒有分行和押韻。然而形式的不同,并不影響詩歌帶給我們的視覺和心靈的美的享受。文中想象豐富而奇特,表達巧妙,充滿兒童情趣,賦予“雷云,東風,花朵”人的`行為,運用“走過,吹著,一來”,惟妙惟肖地寫出了東風吹過原野的動態(tài)和花朵們趕赴宴會的生動。這樣的文字自然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fā),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針對這一特點,我結(jié)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閱讀時注意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讓語文要素成為操練學生思維能力的平臺,即美妙的想象和有效的仿寫練筆讓課本里長出小詩。
    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接著根據(jù)語文要素,畫出自己認為有新鮮感的文段。孩子很容易就找到了以下句子“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呢?”通過之前對課文的理解,孩子們不難知道,因為在雨水的滋潤下,花朵們不斷生長,越長越高,后高出了地面,就像從地下跑出來了一樣。為了進一步拓展孩子們的思維,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 望,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拋出課后小練筆,通過小練筆的練習,孩子們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思考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表達的欲 望越來越強,不知不覺中他們想得更多,更深,更奇。我們的小詩也不知不覺的長成了。
    其實,打開三年級語文課本,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每篇課文都有值得拓展和關(guān)注的`點。這些點都能成為訓練孩子們語文能力的有力平臺。把這些閃光的,美好的點,通過語文教學活動升華成孩子們對美的語言文字的創(chuàng)造中來,再由文本拓展開,經(jīng)由想象給孩子們一個無限廣闊的世界。這樣才能真正的借助語文課本這個媒介,對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全方位訓練,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也只有這樣扎扎實實教語文,認認真真學語文,才能讓語文教育成為一首清新的小詩。
    2.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這是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鄭振鐸先生翻譯的。詩歌清新雋永,想象力強。用詞也頗為講究。
    每當面對的文本渾然天成、美不勝收時,越發(fā)不知道該怎么教,總怕破壞了那份美好的意境。
    經(jīng)過多方學習參考,我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1.認讀生字詞語,會寫13個生字、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3.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
    4.關(guān)注課文有新鮮感的詞句,仿照課文句式,寫句子。
    原本設計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用了三個課時才講完,故反思也分為上下兩篇。
    第一課時
    1.認識泰戈爾,走進詩歌
    曾經(jīng)留意過這篇課文,不知道如何下手,就去請教了有經(jīng)驗的前輩。那位老師告訴我,可以從泰戈爾的詩句著手。
    我實踐了這一思路,找了一些泰戈爾的詩句,請同學們朗讀,并簡單說說感受。
    很多同學比較茫然,只有一個同學說到了這些詩句很優(yōu)美。隨即,馬上轉(zhuǎn)入泰戈爾的介紹,不多停留。
    2.示范朗讀、帶讀課文
    這個環(huán)節(jié)花費了很長時間,大概有15-20分鐘。先請同學們聽錄音,再自由朗讀。讀完,又指生分段朗讀。相機糾正錯誤的字音,示范停頓節(jié)奏、重音,再請全班跟著老師朗讀。
    雖然費時費力,但至少全班大部分同學都能讀通、讀準這首詩。對于一些基礎薄弱的同學來說,也就夠了。
    3.認識生字詞語
    我選擇了幾個詞語重點講解,荒野、口笛、罰、假、舞。
    請同學們說說什么是荒野。非常意外的是,有一位同學說到荒野就是長了很多雜草,別的什么也沒有。還有一位同學說到幾乎沒有什么人家、房子。順勢提醒,荒野就是雜草叢生、人跡罕至的地方。
    罰、舞,采用了字理識字的方法。圖片很形象,同學們一下子就記住了。寫字的時候還有人說上面的四字頭就是法網(wǎng)。
    第二課時
    1.畫出描寫風聲、雨聲、雷聲的句子,總結(jié)寫作手法,仿照句式來說話,這個思路借鑒了彭老師的教學成果。學生們很快就能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
    (1)聚焦雷聲
    看泰戈爾怎么寫打雷的?!爱斃自圃谔焐限Z響?!薄袄自婆闹笫??!?BR>    一個寫聲音;一個寫動作,都非常地貼切形象,讀起來很有新鮮感。
    (2)聚焦風聲
    “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BR>    把風當作人來寫,有動作、有聲音。模仿這一句式來說。
    溫暖的春風走過哪里,在哪里做什么。
    模仿說話比較困難,很多同學說不出來或者不愿意說。所以,我只好拼命提醒、引導。走過大地、草坪、小溪、花園等等,在說悄悄話、飛舞、跳遠等等。
    第二課時就從這里沉寂下來了。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BR>    理解兩個有新鮮感的詞語:碰觸、簌簌。碰觸:將“觸碰”調(diào)換一下位置,意思不變,卻讓人讀起來耳目一新。簌簌:形聲詞。
    2.找出直接描寫花的段落,想象花孩子們跳舞、狂歡的情景
    定位課文相關(guān)語句,提取信息,大部分同學完成地不錯,都能夠找到第2段、第6段。
    想象跳舞、狂歡的情景,教學有些凝滯。
    老師的引#教案#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10篇#是:花孩子們?yōu)槭裁纯駳g?(放假了。)
    什么叫做狂歡?(開心、歡樂)(瘋狂地玩)原來他們對“狂歡”并不十分理解。
    怎么樣狂歡、瘋狂地玩呢?這個地方同學們回答不上來。我后來想他們的思維被禁錮住了,可能都是從花的角度去想:花會怎么瘋狂呢?有的同學說:會扯自己身上的花瓣玩兒。也有一些同學 聯(lián)系到人的生活經(jīng)驗,說他們可能會去蹦迪,去跳舞。
    總算沾點邊,我就接著引導:跳什么舞?他們就順勢回答:街舞、孔雀舞、拉丁舞等,都是依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說的。
    后來,讓他們仿照句式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說花孩子們跳舞、狂歡的場景。只有個別同學舉手回答,也總是那幾位同學,郭芯語、肖夢瑤、張桐語、孫文澤、李天擇。但他們說的也很簡略,沒有具體的描述。
    思考:
    想象畫面,描述場景,對剛上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點難了。
    是孩子想象力不夠豐富還是老師引導不到位?是孩子語言匱乏還是被老師的框架給限制住了?倘若沒有給出句式,他們能說嗎?能說到什么程度?
    怎么樣引導孩子想象畫面,并使用得體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一個難題,也是下一步要努力的目標。
    3.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花的學?!肥且皇變?yōu)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作者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以兒童的眼光描繪了花孩子們的美麗、活潑、調(diào)皮。這首詩共有四節(jié),詩歌的語言和所描繪的情境很能調(diào)動學生相關(guān)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親近感。
    一、教學效果:
    這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暢的筆觸,勾畫出甜美純凈的兒童世界。頑強活潑而且具有豐富細膩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兒時,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馳騁起來。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兒想象成地下學校上學的孩子們,在墻角旮旯冒出來的零星小花是犯錯誤被罰站的小孩兒。大雨來時,花兒們便衣著鮮艷地沖出學校度假了,而花兒們這么急切地生長是因為要回家找他們的媽媽。作者巧妙地從孩子的眼中敘述出花兒們的活潑、可愛、美麗、向上,充滿了兒童情趣。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讀出花孩子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勇敢堅強、活潑向上、童真童趣。同時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成功之處:
    1.增加表象,擴展想象空間。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條件,采用多種手段運用不同措施來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改進表象的質(zhì)量,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如“各色鮮艷的花,想一想花兒們當時在想什么?說什么?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引導學生放飛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想一想,在花的學校里還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說一說,寫一寫??凑l想得奇妙,寫得美妙?!必S富學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單一的閱讀材料簡單重復,而需要多方位、多種形式、多種感官參與感知等途徑,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建立正確而豐富的表象。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必須要加強直觀教學,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
    2. 鼓勵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多角度思考。一個人被肯定,受到別人的欣賞,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學生的想象力被老師肯定,其心情更是高興無比。不管這些學生的天分與潛質(zhì)如何,只要能給他們予以適當?shù)目隙ǎ帽頁P、鼓勵或婉言的引導的語言,再加上適當?shù)膭幼?、表情等體態(tài),可以激起學生的想象、興趣,他就會以愉快的心情主動地展開想象,這也是激發(fā)學生閱讀時展開想象的有效手段。
    三、不足之處:
    課堂的講解只是集中在文本的解讀上,未能超越課堂聯(lián)系學生實際。
    四、改進措施:
    引導學生通過細讀文本,解決疑問,并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感體驗,結(jié)合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進行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結(jié)合活動與練習中的“默讀課文,討論及交流”和想象涂畫的內(nèi)容,體會花兒們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積極向上。
    4.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花的學校》是一首優(yōu)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節(jié)選自泰戈爾《新月集》。作者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以兒童的眼光描繪了花孩子們的美麗、活潑、調(diào)皮。這首詩共有四節(jié),詩歌的語言和所描繪的情境很能調(diào)動學生相關(guān)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親近感。
    在教學第一、二自然段時,我在學生自主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拼讀詞句,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文字還原成畫面,把朗讀課文與想象畫面有機結(jié)合,體會把花兒當作人來寫的好處,進一步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教學三、四、五自然段,鼓勵學生想象并講一講,花兒們被老師罰站的故事。想一想:誰是它們的老師?老師為什么要罰站?花兒們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解決開始提出的問題。學生大膽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迎春花、喇叭花……然后說一說,看誰想得奇妙。這樣的想象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5.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花的學校》是一首優(yōu)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作者用擬人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以兒童的眼光描繪了花孩子們的美麗、活潑、調(diào)皮。這首詩共有四節(jié),詩歌的語言和所描繪的情境很能調(diào)動學生相關(guān)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親近感。對《花的學?!芬晃模沂欠浅O矏鄣?,我反復認真地讀了這首詩,根據(jù)課后要求,我也背了這首詩,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會想到孩子們在背誦時會遇到哪些困難,什么地方要給予幫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讀,也站在老師的角度讀,在這樣的閱讀中,我被作者感動著,也被自己感動著。我想,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只有自己走進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動,才能夠感動學生,帶動學生。所以課堂上,當我要求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麗的花,聽我認真地范讀完后,孩子們好似剛從睡夢中醒來,一個個打著哈欠,伸著懶腰,那舒服勁,讓人看著都羨慕。
    在課堂上,作者與我,我與孩子們都成了花園中的一份子,孩子們仿佛走進了文本,隨著作者的語言狂歡,嬉鬧,生長。我想,這應該是我理想中的靈動的語文課堂,我們的語文課應該是踏踏實實地立足課內(nèi),放眼課外,展望未來,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6.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在《花的學?!愤@篇課文教學過程中,由于確定了第二課時的重難點目標,所以我在第一課時教學的基礎上,又抓住以下幾點,感覺達到了以下預設的目標要求。
    一、利用反復誦讀,層次遞進地讓學生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情感,并通過老師示范,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讀出了文中的感情,體會到了散文詩的優(yōu)美和富有童趣。
    二、教學伊始,我以花朵老師的身份自編歌曲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導課,稱學生就是我心中可愛的花孩子,以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和求知欲。孩子們果然興趣盎然,很快進入了“花孩子”的狀態(tài),無形之中拉近了和文本的距離。
    三、《花的學校》這篇課文中擬人化的表達對學生來說是新鮮的,是充滿豐富想象力的。我組織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從而發(fā)現(xiàn)其中的獨特之處、新鮮之處。教學中首先引出“花孩子”這個詞語讓孩子們感悟,體會它的新鮮感,從而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文中其他有新鮮感的詞句,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來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知課文獨特的表達特點。突破了“本單元需要培養(yǎng)的語文要素是關(guān)注文中有新鮮感的語句”這個難點。此外,我穿插在師生互動中的范讀在這節(jié)課中起到了引領的作用,感染了孩子們,他們已經(jīng)找到了朗讀的感覺,學得很快。
    四、在教學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采用多種手段運用不同措施來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如“想一想各色鮮艷的花兒們當時在想什么?說什么?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引導學生放飛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想一想,在花的學校里花兒們會做怎樣的功課?想一想,說一說,看誰想得奇妙,說的具體”;另外,為了讓孩子們對花兒們跳舞、狂歡的情景感悟更深,我還讓他們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放入文中,去演一演,從而讓他們對這一情景體會的更深入;另外,我結(jié)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閱讀時注意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讓語文要素成為操練學生思維能力的平臺,即美妙的想象和有效的仿寫練筆讓課本里長出小詩。讓課堂產(chǎn)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五、為體現(xiàn)低年級學生的直觀性教學,我以標題中“花”為主線,將體現(xiàn)花孩子的關(guān)鍵詞語板書,并加以構(gòu)圖,形成一朵花的板書形式展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把學生當成一朵朵花兒,體現(xiàn)生活的美好。
    不足之處:
    對學生的知識基礎估計不充分,總以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誰知道三年級學生讀泰戈爾的文章,難度較大,會產(chǎn)生許多新奇的問題,如:“他們的老師是誰”?“花孩子的媽媽是誰”但是我在備課時,有些地方?jīng)]有考慮到。以后在備課時,我一定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降低門檻,做好鋪墊。
    7.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花的學校》這篇課文原是泰戈爾的一首詩,本身是詩,又是外國詩。我很怕講詩,詩太抽象,詩里邊的詩意,很多時候,我覺得誰也無法去教給誰,這太需要自我的感受了。
    詩重在朗讀,在朗讀中自會有所感悟。但是若是機械地一遍一遍地去讀,難免太過枯燥,讓孩子失去了去感受詩意的興趣。
    備這一課的晚上,我剛好聽見朋友放了一段有關(guān)雷雨的純音樂,我突然想到:這不就是一段情境導入嗎?
    課堂上,我把課文分成了3部分去進行教學。
    前5段,我采用多種朗讀形式,例如我范讀前兩段,遇見如“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此類的好句子時,便停下來,讓孩子們?nèi)シ磸徒幼x(指名讀,齊讀),不刻意去講好句子的“好”,而是給孩子讀的時間,他便有了感受的空間。當我們讀完前5段時,我第一個開放型引導便拋給了孩子們:你們喜歡花的學校嗎?這時,很多孩子便說不喜歡,因為他們的學校太嚴格了,出去玩都不可以;也有一小部分同學說喜歡,因為他們一下雨,就可以放假了;這時,就有孩子接著說,我還是覺得我們學校無論下不下雨,一到周末就可以放假比較好,所以我還是不喜歡。孩子們的答案,讓我驚喜于他們已經(jīng)在感受了……
    既然是這么嚴格的學校,那么放假后的興奮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第5段,我知道孩子們讀出花放假后的心情,就變得順利得多了。
    我把后的7—9段放為一部分,這次我讓孩子們自由朗讀,并去想象:花門見到媽媽后可能會做些什么?孩子們的想象是十分精彩的:告訴媽媽自己放假了,那么長時間不能見媽媽要跟媽媽說太想念媽媽了……
    到這里,孩子們對花的學校的看法應該已經(jīng)形成了,我再讓孩子們完整的讀一遍課文,并且再拋出后一個開放型的問題:如果花的學校的校長現(xiàn)在來到了你身邊,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孩子們說:“對花們不要太嚴格了,他們也要出去玩的”,“不要總是懲罰花兒們,出來玩游戲,花們才會快樂”,“給花們建座足球場吧”……
    我想,這個時候,孩子們已經(jīng)懂得了泰戈爾當時寫下這首詩的心聲吧……
    一堂課上罷,我對詩的教學有了新的思考。
    8.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這是有史以來我上得果斷的一節(jié)課,備課五小時,課件半小時,上課一節(jié)課,沒有試上。課下問到學生,學生說:“老師,你很活躍啊。”“老師,你很認真啊?!薄袄蠋?,你上得不錯?!?BR>    回顧這節(jié)課,我重新設計了教案。按照單元要素品讀新鮮句子,體會童真童趣和母愛,還不夠。就像學習詞,光是理解意思,體悟感情還不夠,還得先理解詞的特點。
    教學詩、詞、小古文的套路是:一、了解體裁的特點。二、讀通文章,讀出停頓。三、總結(jié)學法,理解文意。四、發(fā)揮想象體悟感情。五、拓展延申,深化理解。
    散文詩,是介于散文與詩之間的一種文體。是詩的散文,散文中的詩,說到底,還是精短的、有著內(nèi)部韻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散文詩是一種獨立的文學體式,是詩歌大類中的一個成員。
    教散文詩也要有散文詩教學的套路。
    第一、介紹散文詩的特點,讀出節(jié)奏。
    泰戈爾在晚年時候流著淚說:“我的心還像個孩子,我愈寫詩,愈多的詩涌上我的心頭,而我現(xiàn)在卻要走了!……到現(xiàn)在我才感覺自己正要寫出真正的詩歌?!闭f完,泰戈爾含淚而逝去。泰戈爾是亞洲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一位偉大的兒童詩人,他的散文詩就像珍珠一樣。散文詩有內(nèi)部的節(jié)奏,要讀通句子、讀出節(jié)奏來。
    導入環(huán)節(jié),朱鳳春主任說有些累贅,重建的話可以直接點明:泰戈爾的散文詩就像珍珠一樣,段段精彩。接著出示四字詞感受它的節(jié)奏美?;仡櫠温洌x出節(jié)奏。
    第二、了解散文詩的表達特點、了解文意。
    畫一畫泰戈爾式的想象,自由讀一讀,了解這首散文詩獨特的表達方式,感受語言美,了解花的學校的樣子。
    學生在畫句子的時候問道:“什么叫想象?”用心理學術(shù)語解釋:想象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顯然是行不通的。其實告訴學生想象其實就是天馬行空、浮想聯(lián)翩,想到哪就是哪,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第三、品讀新鮮句的深刻意思,體悟情感。這節(jié)課我重點品讀三句話,感受兒童的天真活潑和母愛的偉大。
    第四、學會文章表達的特點,交流練筆。
    《新月集》是泰戈爾寫給女兒的詩,是寫給兒童看的詩,這首詩表達很有講究,比如這一句:
    “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闭埬阏諛幼訉懸粚?,如“清風一吹,他們……”“蝴蝶一來,他們……”
    自我檢討:板書設計不夠精巧。
    9.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花的學?!肥且皇變?yōu)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節(jié)選自泰戈爾《新月集》。以兒童的眼光描繪了花孩子們的美麗、活潑、調(diào)皮。本節(jié)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一些效果:
    聯(lián)系生活想象畫面。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和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讓學生走進文本。在本段中我是抓住重點詞語聯(lián)系生活來想象的。首先確定重點詞語是“跳舞、狂歡”,然后我把自己當成那些花——如果讓我狂歡,我該怎么做,同學們怎么做?再想想:花在風雨交加的情境中是什么樣的?這樣學生就會理解花兒的活潑、可愛、向上,體會到童趣。
    不足之處:三年級學生讀泰戈爾的文章,難度較大,要細細地品讀,才能讀懂。詩人總能把平常的事物寫得那么清新自然,猶如雨后新鮮的空氣,沁人心脾。但是學生會產(chǎn)生許多新奇的問題,如:“他們的老師是誰”?“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句子中,既然是“狂風”又怎么是“簌簌”地響。但是我在備課時,有些地方?jīng)]有關(guān)注到,所以教學效果并不是特別好。
    以后在備課時,要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
    10.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花的學校》出自泰戈爾的《新月集》,是泰戈爾一部的兒童散文詩集。詩里著力描繪的是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兒童,詩人致力謳歌的是人類生活中為寶貴的東西童真。他以天才之筆塑造了一批神形兼?zhèn)?、熠熠閃光的天使般的兒童藝術(shù)形象,描繪了孩子對自由的渴望,這是詩人對世界兒童文學的一大奉獻!
    我好喜歡這篇文章。
    “媽媽,我真的覺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你可知道,媽媽,它們的家是在天上?!痹诤⒆拥难劾?,母親永遠都是自己忠實的聽眾,她不會因孩子的幼稚甚至有些荒唐的念頭而譏笑他,不會因為孩子離奇的想象而斥責他。她始終微笑著,用溫暖寬廣的胸懷,擁抱著孩子稚嫩而美麗的世界。“我自然能夠猜得出它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它們也有它們的媽媽,就像我有自己的媽媽一樣。”在孩子的心中,花孩子的家也許就在遙遠的星空,在無邊的宇宙,廣袤的大自然便是它們親愛的媽媽,就像自己的媽媽,孩子走得再遠,母親依然在家里守望著,期待著……這條長長的親情線從頭至尾貫穿其中,讓我們感受到“我”和母親的真摯情感,“我”的形象也因此更惹人疼愛。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只有自己走進文本,被文本感染,才能夠感動學生,帶動學生。所以課堂上,當要求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麗的花,隨著作者的語言嬉鬧,生長。這應該是我們理想中的靈動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