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兩袖清風》原文及教案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shè)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兩袖清風》原文及教案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語文《兩袖清風》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是我國明代一位杰出的詩人。他一生為官清廉,受到百姓的愛戴。這首題為《石灰吟》的詩,就是他人品的自我寫照。
    于謙曾經(jīng)在河南、山西做官。當時,地方官員每年要輪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貪 官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就用從老百姓那里搜刮來的錢財,向京城的上司行賄。
    輪到于謙進京了,他把自己管區(qū)內(nèi)百姓的疾苦、要求寫下來,并附上自己的治理方案,便準備動身。手下人攔住他說:“大人,您什么東西都不帶,怎么行呢?”
    于謙裝作不懂,說:“我應該帶的都帶齊了,還帶什么呀?”
    手下人說:“您進京不送禮,什么事情也辦不成啊!”
    于謙說:“你看,我一年只有這些俸祿,家里還有父母妻兒,哪里有金銀去巴結(jié)上司啊!”
    “沒有金銀,可以帶些地方特產(chǎn)??!”手下人著急地說。
    “地方特產(chǎn)?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討好上司?”于謙提起兩只袍袖,對手下人說,“你看,這就是我要帶的東西。”
    手下人弓著身子仔細看了看,不解地問:“您帶的是什么?”
    “兩袖清風!”于謙說家,哈哈大筆起來。
    2.小學三年級語文《兩袖清風》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及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于謙不向上司送禮、行賄的事跡,體會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重點難點
    了解于謙進京接受考查時,不向上司送禮、行賄的事跡,體會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理解“兩袖清風”的含義。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查找有關(guān)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師:兩袖清風,形容為官清廉,囊空如洗。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簡介于謙。
    二、整體感知。
    打開書,自由讀課文,完成以下思考題:
    1、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畫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
    三、學習匯報。
    1、先學古詩《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2、你是怎樣理解這首詩的?
    經(jīng)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
    縱然粉骨碎身全不懼怕,只要能將清白留在人間。
    3、讀讀背背。
    4、說一說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5、分小組自學生字詞。
    6、檢查學習效果。
    (1)讀準字音:骨碎吟
    (2)寫一寫:等謙考刮
    (3)比較行近字組詞:
    官()紗()
    宮()沙()
    (4)讀課文,互相檢查。
    四、默讀課文,提出不懂得問題。
    五、作業(yè)。
    讀課文,寫生字,查有關(guān)資料。
    板書設(shè)計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第二課時
    課前#小學三年級# #小學三年級語文《兩袖清風》原文及教案#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于謙十個為官清廉的人。帶著上節(jié)課的問題學習課文,自由讀全文,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于謙是個為官清廉的人?(所作的準備)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默讀全文,想一想:進京前,于謙和貪 官所作的準備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不同?
    貪 官進京為保烏紗、行賄
    于謙進京百姓疾苦、治理計劃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對比,充分體會于謙的高尚無私。
    二、學習課文第3~10自然段。
    1、于謙不肯帶東西行賄,他的手下是怎樣說的?于謙又是怎樣說的?從于謙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1)學生自己讀。
    (2)分角色讀
    (3)談體會。
    2、于謙三次說的話比態(tài)度明朗,后他以一句反問“我怎么能拿它去討好上司?”表達了自己堅定的立場。
    (1)品位于謙的語言,理解于謙的高尚。
    (2)再讀對話,小組分角色讀,評讀。
    (3)理解“又好氣又好笑”。
    三、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
    “兩袖清風”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袍袖寬大,可以藏物。兩袖清風形容為官清正廉明,囊空如洗。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于謙為官清廉,剛正不阿。
    四、課堂小結(jié)。
    3.小學三年級語文《兩袖清風》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等、腎、骨、謙、官、灰、輪、考、貪、紗、刮、財、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反問句。
    3、體會于謙清白做人,清廉為官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
    掌握12個生字的音、形、義;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理解“要留清白在人間”與“兩袖清風”的意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
    師:兩袖清風,形容為官清廉,囊空如洗。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簡介于謙。
    二、整體感知。
    打開書,自由讀課文,完成以下思考題:
    1、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畫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
    三、學習匯報。
    1、先學古詩《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2、你是怎樣理解這首詩的?
    經(jīng)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
    縱然粉骨碎身全不懼怕,只要能將清白留在人間。
    3、讀讀背背。
    4、說一說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5、分小組自學生字詞。
    6、檢查學習效果。
    (1)讀準字音:骨碎吟
    (2)寫一寫:等謙考刮
    (3)比較行近字組詞:
    官()紗()
    宮()沙()
    (4)讀課文,互相檢查。
    四、默讀課文,提出不懂得問題。
    五、作業(yè)。
    讀課文,寫生字,查有關(guān)資料。
    第二課時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于謙十個為官清廉的人。帶著上節(jié)課的問題學習課文,自由讀全文,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于謙是個為官清廉的人?(所作的準備)
    (一)品讀課文,體會文意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于謙是個什么樣的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石灰吟》,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2)“清白”指什么?還有別的意思嗎?詩人借石灰表達了自己什么樣的人生追求?(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2、教師范讀第二自然段,學生思考:進京前,于謙和貪 官所作的準備有什么不同?并畫出相關(guān)內(nèi)容。
    (1)學生小組討論,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2)學生比較板書,讀第二自然段。
    (3)“烏紗帽”原來指什么?在文中指什么?
    3、默讀課文3-10自然段。
    (1)于謙不肯帶東西去賄 賂,他的'手下是怎么說的?于謙又是怎么說的?畫出有關(guān)句子讀一讀。
    (2)重點理解于謙和手下的幾次對話。
    a、自由讀,分角色讀。教師指導朗讀。(手下人的話應該讀出著急的語氣,于謙的話應該讀出輕松、幽默,但立場堅定的語氣)
    b、學習反問句:“大人,您什么東西都不帶,怎么行呢?”
    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給這句話換一種說法。
    課件出示兩句話,學生比較哪一個句子語氣強烈些。
    學生試著小結(jié)什么是反問句。
    c、課文中還有這樣的句子嗎?找出來讀讀,體會句子表達的意思。
    d、再讀對話,分角色讀,品味于謙的語言,理解于謙的高尚。
    (二)理解課題,了解人物特點
    1、課文通過這件事可以反映于謙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
    (小組討論,自由發(fā)言)
    2、課文為什么要以“兩袖清風”為題?
    (三)拓展延伸
    找找于謙寫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體會于謙剛正不阿、為官清廉的優(yōu)秀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