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茶園綠色防控工作計劃方案(大全8篇)

字號:

    方案是指為解決問題或實現(xiàn)目標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驟和措施。通過制定方案,我們可以有計劃地推進工作,逐步實現(xiàn)目標,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茶園綠色防控工作計劃方案篇一
    為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我市實施意見,全面提升本市蔬菜綠色發(fā)展水平,根據(jù)市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fā)2020年上海市鄉(xiāng)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的通知》(滬鄉(xiāng)村振興辦〔2020〕3號)和市農業(yè)農村委、市財政局《關于加強2020年市對區(qū)“三農”和“基本農田生態(tài)補償”財政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使用管理的通知》(滬農委〔2020〕59號)要求,結合上海蔬菜生產實際,現(xiàn)制定2020年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實施方案如下。
    通過項目實施,本市主要蔬菜生產基地實現(xiàn)“兩減兩提”目標(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減少化學肥料用量、提高蔬菜品質和土壤質量)?!皟蓽p”:2020年,化學農藥較上年減少5%、化學肥料用量較上年減少5%?!岸帷保阂皇钱a品質量水平不斷提升,蔬菜綠色食品認證率不斷提高;二是土壤質量不斷提升,保護地設施菜田土壤退化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的主要任務是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和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不斷提高菜田土壤質量和生態(tài)安全,不斷提高蔬菜質量,不斷提高菜田的綜合生產能力。
    (一)推廣綠色防控技術10萬畝。推廣光誘、食誘、性誘以及防蟲網(wǎng)“四誘一網(wǎng)”等物理、生物防治集成技術,減少蔬菜病蟲害發(fā)生的基數(shù),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數(shù)量。
    (二)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2萬畝次。組織開展設施菜田水肥一體化新技術、新模式和新設備、新產品試驗示范,集成示范噴灌、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水溶肥等高效緩釋肥,實現(xiàn)精準施肥,提高肥料養(yǎng)分利用率。
    (三)推廣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2萬畝次。通過增施生物炭,不斷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少單位面積化肥投入量,提高土壤地力和可持續(xù)生產能力,促進蔬菜正常生長和改善蔬菜品質。
    (四)打造綠葉菜規(guī)模化生產基地5萬畝。按照產地環(huán)境良好、經(jīng)營主體誠信、品種面積保證、栽培模式生態(tài)、檔案記錄齊全、產品質量安全、長效對接順暢的要求,推進綠葉菜種植基地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全面應用綠色高效生態(tài)栽培技術,確保地產綠葉菜自給率穩(wěn)定在85%左右。
    (五)啟動5個蔬菜保護鎮(zhèn)建設。開展保護鎮(zhèn)農業(yè)專項規(guī)劃編制,促進蔬菜規(guī)?;N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yè)化經(jīng)營。
    聚焦蔬菜生產保護區(qū),尤其是蔬菜保護鎮(zhèn),實施基地一般是已納入上海市種植業(yè)生產管理信息系統(tǒng)監(jiān)管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重點支持已獲綠色食品認證的綠葉菜生產基地。
    (一)綠色防控技術包括殺蟲燈技術、性誘劑技術、食誘劑技術、防蟲網(wǎng)技術、地布覆蓋技術等。相關技術按市農業(yè)技術部門制定的有關規(guī)范實施,每畝補貼建議不超過300元。
    (二)水肥一體化技術指在菜田中推廣使用文丘里施肥器滴灌模式、比例式注肥泵滴灌模式、比例注肥泵噴灌模式等技術模式,通過水肥一體化專用設備,選用適合不同蔬菜品種及其生育期的水溶肥料種類進行追肥。水溶肥種類及使用方法按市級農業(yè)技術部門推薦使用,每畝次補貼建議不超過240元。
    (三)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是指在菜田里施用生物炭,利用生物炭提高土壤孔隙度、ph值、陽離子交換量和有機質含量等作用,提高土壤養(yǎng)分的有效性,從而促進作物生長,對土壤的理化性質具有明顯的改良作用。每畝次補貼建議不超過500元。
    (四)綠葉菜規(guī)模化生產基地建設是指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推廣應用生態(tài)栽培技術,綠色防控技術、機械化生產技術等,確保實現(xiàn)綠葉菜規(guī)?;a基地產品質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每基地補助建議不超過1000元/畝。
    (五)蔬菜保護鎮(zhèn)建設是指根據(jù)《關于推進本市蔬菜生產保護區(qū)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保護鎮(zhèn)編制農業(yè)專項規(guī)劃,優(yōu)化產業(yè)布局和品種結構,加大農業(yè)設施裝備建設,推進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強化蔬菜產銷順暢對接。每鎮(zhèn)補助資金建議不少于300萬元。
    各區(qū)和光明食品集團具體任務清單見附件。
    實施主體:各區(qū)農業(yè)農村委和光明食品集團。
    實施期限:2020年3月—2020年12月。
    (一)抓緊編制方案。該項工作采用專項加任務清單的方式,由各實施區(qū)和實施單位根據(jù)任務清單和項目要求編制項目工作方案并擇優(yōu)遴選實施基地,工作方案在2020年4月10日前向市農業(yè)農村委報備。
    (二)積極落實資金。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相關扶持資金可在市對區(qū)均衡性轉移支付中列支。各區(qū)要主動與財政部門溝通,積極爭取和統(tǒng)籌整合相關資金,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資金保障。
    (三)加強技術指導。建立技術指導員聯(lián)系制度,對接實施基地,開展現(xiàn)場技術指導。落實好綠色標準化生產各項關鍵技術,幫助解決相關技術問題,確保技術措施到位。
    (四)強化監(jiān)督考核。要建立嚴格的項目資金管理制度,嚴格執(zhí)行相關財政紀律,確保專款專用。相關工作信息要及時上傳上海市種植業(yè)生產管理信息系統(tǒng),市農業(yè)農村委會同市財政局不定期對各區(qū)和相關單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指導。
    (五)做好宣傳引導。積極開展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宣傳活動,依托廣播、電視、報刊、網(wǎng)絡等媒體,開展系列報道,樹立一批示范典型,促進全市蔬菜綠色生產、土壤質量提升。
    茶園綠色防控工作計劃方案篇二
    為有效控制我省茄科蔬菜重大病蟲為害,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降低農藥殘留,保障蔬菜生產安全、質量安全和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促進我省蔬菜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根據(jù)情況變化適時修訂。
    辣椒、茄子、番茄、馬鈴薯。
    病害:青枯病、病毒病、炭疽病、疫病(晚疫?。?、早疫病、灰霉病。
    蟲害:煙青蟲、棉鈴蟲、小地老虎、粉虱、斜紋夜蛾、甜菜夜蛾。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踐行“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崩砟?,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
    加強監(jiān)測預警,實現(xiàn)精準防治。強化輪作、間作、清園等農業(yè)措施,推行健身栽培管理,提倡使用植物免疫誘抗劑和生長調節(jié)劑,提高免疫能力,促進生長;提倡田埂種植大豆、芝麻等顯花植物,改善菜園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利用天敵;廣泛應用理化誘控、機械阻隔等技術;普及種子處理與苗床消毒;優(yōu)先應用生物農藥,科學輪換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嚴格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提倡多種病蟲同時兼治,減少用藥次數(shù)。大力推進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推廣應用先進高效施藥機械。
    (一)青枯病
    1、農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提倡水旱輪作。增施鉀肥,施石灰調節(jié)酸堿度。用營養(yǎng)缽育壯苗。采用高畦種植,避免大水漫灌。蔬菜進入旺長期后停止中耕。及時拔除重病株,并在病穴處撒石灰。
    2、藥劑防治
    選用多粘類芽孢桿菌、熒光假單胞桿菌等藥劑浸種。
    發(fā)病初期,選用多粘類芽孢桿菌、熒光假單胞桿菌、蠟質芽孢桿菌、中生菌素、中生·寡糖素、噻森銅、噻唑鋅等藥劑對發(fā)病中心進行噴淋或灌根,隔7~10天一次,連續(xù)防治2~3次。
    (二)病毒病
    1、農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隔離防蚜育苗。減少農事操作造成傷口,農事操作先健株后病株,接觸過病株的手、工具要用肥皂水清洗,防止通過農事操作再次傳播。
    2、藥劑防治
    (1)種子消毒。播種前,用清水浸泡種子3~4小時后,再浸于濃度10%磷酸三鈉溶液中,20~30分鐘后撈出洗凈,催芽播種。
    (2)治蟲防病。選用吡蟲啉或噻蟲嗪等藥劑拌種或者灌根,苗后及時防治蚜蟲、粉虱。
    (3)施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和病毒抑制劑。定植活棵后施用氨基寡糖素、沼澤紅假單胞菌psb-s、香菇多糖、赤·吲乙·蕓苔等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強免疫力。發(fā)病初期選用寧南霉素、嗎胍·乙酸銅、毒氟磷、鹽酸嗎啉胍等藥劑,5~7天噴藥一次,連續(xù)噴2~3次。
    (三)炭疽病
    1、農業(yè)防治
    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從無病田或無病株上采集種子。采用營養(yǎng)缽培育壯苗。采用高壟覆膜栽培,保持排水通暢,避免大水漫灌;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保護地合理通風,避免高溫高濕;及時清除病果、病葉及殘株,減少菌源。
    2、化學防治
    使用包衣種子,或者選用咪鮮胺、絡氨銅等藥劑拌種。
    發(fā)病初期選用咪鮮胺、苯醚甲環(huán)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等藥劑防治。
    (四)疫病(晚疫病)
    1、農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與非茄科作物輪作2~3年以上。采用深溝高畦栽培,雨后及時清溝排漬。保護地及時通風換氣,防止高溫高濕。合理密植,增施磷鉀肥。清潔田園,及時摘除病葉、病果,拔除重病株。
    2、化學防治
    使用包衣種子,或者采用甲霜靈、精甲霜靈等拌種劑拌種。
    發(fā)現(xiàn)發(fā)病初期中心病株后,立即施藥保護??蛇x用霜霉威鹽酸鹽、嘧菌酯、烯酰嗎啉、氟菌·霜霉威等藥劑防治。
    (五)早疫病
    1、農業(yè)防治
    參見疫?。ㄍ硪卟。?。
    2、藥劑防治
    發(fā)病初期,選用多抗霉素、異菌脲、氟吡菌酰胺·嘧霉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啶酰菌胺、苯醚甲環(huán)唑等藥劑防治。
    (六)灰霉病
    1、農業(yè)防治
    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同時避免與生菜、芹菜、草莓等容易發(fā)生灰霉病的作物接茬。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水,保護地栽培注意通風換氣,避免高溫高濕。及時摘除病葉、病果。
    2、藥劑防治
    使用包衣種子,或者采用咯菌腈拌種劑拌種。
    發(fā)病初期,選用哈茨木霉菌、丁子香酚、腐霉利、異菌脲、啶酰菌胺、氟啶胺、嘧霉胺等藥劑防治。保護地可選用異菌·百菌清、腐霉·百菌清等煙劑防治,在傍晚時先開棚排濕20分鐘后,再進行悶棚熏蒸。
    (七)煙青蟲
    1、農業(yè)防治
    冬前翻耕土地,澆水淹地,消滅越冬蛹。在產卵盛期,結合整枝摘除蟲卵,清除蛀果。
    2、理化誘控
    每15~20畝安裝一盞風吸式太陽能殺蟲燈。每畝懸掛1套(pvc毛細管誘芯)或3~5套(橡膠塞誘芯)性信息素誘捕器,或每畝用3~5個糖醋液誘缽誘殺。
    3、藥劑防治
    卵孵高峰至低齡幼蟲始盛期,選用蘇云金桿菌、短穩(wěn)桿菌、苦參堿、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高效氯氰菊酯等藥劑防治。
    (八)棉鈴蟲
    1、農業(yè)防治
    參見煙青蟲。
    2、理化誘控
    參見煙青蟲。也可每畝插8~10把楊樹枝把誘集成蟲。
    3、藥劑防治
    卵孵高峰,選擇蘇云金桿菌、短穩(wěn)桿菌、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或多殺霉素等藥劑防治。
    卵孵盛期至2齡幼蟲期,選擇溴氰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虱螨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藥劑防治。
    (九)小地老虎
    1、農業(yè)防治
    及時鏟除菜地及周圍雜草,減少產卵。晚秋翻曬土地,冬季澆水淹地,殺死幼蟲和蛹。清晨刨開斷苗附近的表土,人工捕捉幼蟲。
    2、理化誘控
    (1)誘殺成蟲:參見煙青蟲。
    (2)誘捕幼蟲:采集新鮮泡桐樹葉用水浸泡后,于幼蟲發(fā)生期傍晚放入被害菜田,次日清晨捕捉葉下幼蟲。也可用新鮮灰菜、刺兒菜、苦荬菜等菜葉、小旋花、苜蓿、青蒿、白茅、鵝兒草等雜草堆成小堆誘集。
    3、藥劑防治
    使用溴氰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溴酰·噻蟲嗪等拌種劑拌種。
    幼苗期,在1、2齡幼蟲盛發(fā)期選用苦參堿、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于傍晚噴霧,植株、地面都要噴到,或采用撒毒土、灌根等方式。
    (十)粉虱(煙粉虱、白粉虱)
    1、農業(yè)防治
    保護地育苗和生產分開,育苗前及定植時清理雜草、殘株和熏蒸殘存成蟲,通風口密封尼龍紗或者用黑色遮陽網(wǎng)覆蓋,防止外來蟲源進入。與粉虱不喜好的作物間作或套種,秋冬茬種植粉虱不喜好的芹菜、茼蒿、萵苣、生菜等蔬菜品種,切斷粉虱食物來源。
    2、物理防治
    發(fā)生初期,每畝設置全降解黃板30~40張,將黃板懸掛于植株上方,色板底部與植株頂端相平或略高于植株頂端,當板面粘滿蟲時或色板黏性降低時,及時更換。
    3、藥劑防治
    選用球孢白僵菌、d-檸檬烯、礦物油、呋蟲胺、溴氰蟲酰胺、螺蟲乙酯、氟啶蟲胺腈、氟吡呋喃酮、吡蟲啉等藥劑防治。在粉虱種群密度較低時及時用藥,注意交替輪換用藥,不可隨意提高使用濃度。
    (十一)斜紋夜蛾、甜菜夜蛾
    參見《湖南省十字花科蔬菜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茶園綠色防控工作計劃方案篇三
    根據(jù)福鼎市茶產業(yè)發(fā)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下達茶園綠色防控社會化服務指導性意見的通知》鼎茶辦([2021]4號)要求,2021年全市實施統(tǒng)防統(tǒng)治服務面積8萬畝。
    (一)防治對象:主要蟲害有茶小綠葉蟬、茶尺蠖、茶黑刺粉虱、茶麗紋象甲、茶橙癭螨、茶毛蟲等,主要病害有茶炭疽病。
    (二)防治藥劑:推廣適合在茶園中使用的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殺蟲劑,優(yōu)先選用微生物源農藥,如病毒制劑、蘇云金桿菌(bt)、短穩(wěn)桿菌、白僵菌、綠僵菌等。植物源農藥,如茶皂素、印楝素、藜蘆堿、苦參堿等。
    (三)防治時期:當茶園內害蟲蟲口數(shù)量達到防治指標(茶尺蠖幼蟲7頭/平方米以上,茶小綠葉蟬夏茶蟲數(shù)5頭/百葉以上、秋茶蟲數(shù)12頭/百葉以上,黑刺粉虱2頭/葉以上),于低齡幼蟲盛發(fā)期在清晨或傍晚后用藥防治,陰天一天都可用藥。
    4月下旬:春茶采摘基本結束后到夏茶采摘有一段空檔期,也是茶園主要害蟲防治最佳時期。適時噴施短穩(wěn)桿菌、茶皂素防治茶小綠葉蟬、茶尺蠖、茶黑刺粉虱等。
    5~6月:檢查茶園蟲口密度,若葉蟬達防治指標(夏茶,5頭/百葉)茶園,可提早、連續(xù)噴施1-2次(間隔5~7天噴施)注意藥劑輪換和安全間隔期。
    7~8月:檢查茶園蟲口密度,若葉蟬達防治指標(秋茶,12頭/百葉)茶園,可提早、連續(xù)噴施1-2次(間隔5~7天噴施);如有茶尺蠖幼蟲發(fā)生,在3齡前噴施短穩(wěn)桿菌等生物農藥進行應急防治。8月底為茶尺蠖爆發(fā)高峰期,若局部嚴重發(fā)生,需在7~10天內連續(xù)進行1-2次防治。
    9~11月:檢查茶園蟲口密度,若葉蟬達防治指標(秋茶,12頭/百葉)茶園,可提早連續(xù)噴施1-2次(間隔5~7天噴施)。適時分批勤采、嫩采,降低茶小綠葉蟬、茶黑刺粉虱蟲口數(shù)量。
    12月:冬季清園封園,茶園冬季修剪結束后,噴施一次石硫合劑,降低螨、粉虱、葉蟬等刺吸式口器害蟲以及病原菌越冬基數(shù)。
    (四)防治要求:
    1、制定統(tǒng)防統(tǒng)治技術方案。各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服務組織要根據(jù)當?shù)夭枞~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制定統(tǒng)防統(tǒng)治技術方案,包括防治對象、防治時間、使用農藥及安全間隔期等,并報備福鼎市茶葉綠色防控指導組審核。
    2、簽訂防治服務協(xié)議。各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服務組織要與當?shù)胤諏ο蠛炗喎乐螀f(xié)議,明確雙方職責,確定防治效果。對確定防治地塊,應提前3—5天告知服務對象防治時間,以便茶農及時做好防治前鮮葉采摘。機手要靈活熟練規(guī)范操作,掌握科學用藥,均勻噴霧,對漏噴、噴不到的茶園要及時組織人員進行補噴,確保防治效果。
    3、建立防治服務檔案。統(tǒng)防統(tǒng)治服務組織要如實記錄時間、地點、內容以及使用農藥的名稱、用量、生產企業(yè)、用藥留樣備查,服務主體服務上報檔案應當保存2年以上。同時做好茶區(qū)的農藥安全使用以及廢棄農藥包裝物的回收處理。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病蟲監(jiān)測預警。我市在店下、太姥山、硤門、點頭、佳陽、疊石、管陽等鄉(xiāng)鎮(zhèn)建立了11個茶葉病蟲測報點,開展茶葉病蟲害田間觀測,對茶小綠葉蟬、茶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毛蟲等開展病蟲害調查,市農業(yè)農村局植保站、市茶業(yè)發(fā)展中心茶葉技術指導站加強茶樹病蟲監(jiān)測和動態(tài)分析,根據(jù)各地測報員的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病蟲害發(fā)生趨勢,及時發(fā)布《病蟲情報》。
    茶園綠色防控工作計劃方案篇四
    為有效控制蔬菜主要病蟲害,兼顧數(shù)量、質量安全,特制訂本方案。
    蔬菜主要病蟲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60%,總體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10%以內。全生育期化學農藥使用次數(shù)下降2-3次。蔬菜產品農藥殘留不超標,產品質量達到國家綠色食品原料基地標準。
    針對蔬菜病蟲害發(fā)生特點,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以“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保”理念為引領,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采取以“病蟲基數(shù)控制、部分害蟲誘殺、植物免疫誘導、安全藥劑防治、高效藥械應用”五大綜合技術全程防控策略,將病蟲為害損失控制在允許范圍以內。
    病害: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疫病、病毒病、炭疽病、根結線蟲病、十字花科根腫病等。
    害蟲:粉虱、蚜蟲、斑潛蠅、葉蟬、薊馬、葉螨、菜青蟲、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豆莢螟等。
    針對高山、二高山、低山不同栽培模式的蔬菜全生育期主要病蟲害,重點推廣以下綠色防控技術。
    1.病蟲系統(tǒng)監(jiān)測。根據(jù)蔬菜病蟲調查規(guī)范,出苗后或定植開始每5—7天調查一次病蟲發(fā)生情況,明確主控及兼防對象。根據(jù)調查結果和防治指標,確定防治最佳施藥時間,選擇用藥品種。
    2.病蟲基數(shù)控制技術。
    選用適合當?shù)卦耘嗟目共∈卟似贩N。播前采用種子、苗床土壤處理,降低種子、土壤帶菌,減少苗期土傳病害的發(fā)生;設施蔬菜休閑期,利用覆蓋薄膜高溫悶棚和石灰氮、滅線磷等藥劑處理土壤或在植保部門指導下引進物理電殺線蟲技術;定植前進行藥劑熏棚以及設施農業(yè)病害防治機控病等技術,殺滅棚內病菌,降低病蟲基數(shù),減輕全生育期病蟲害防控壓力。
    3.應用免疫誘導產品。免疫誘導是提高作物免疫力,優(yōu)化作物農藝性狀,增強抗病抗逆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蔬菜各生育階段分別使用5%氨基寡糖素、0.136%赤吲乙蕓苔素、低溫等離子油等3-4次,也可以引進一些新的誘抗劑如幾丁聚糖、s-誘抗素等,促進緩苗,提高植物免疫力,優(yōu)化生長勢,提高坐果率,減少病害發(fā)生,改善品質、提高產量。
    4.害蟲誘殺、阻隔技術。
    設施蔬菜:一是推廣色板誘蟲技術。利用黃板誘殺設施內的蚜蟲、粉虱、斑潛蠅,藍板誘殺薊馬,控制蟲害及病毒病。每畝懸掛誘蟲板40張,全生育期更換4-5次。二是推廣使用防蟲網(wǎng)。在棚室入口和通風口設置30-40目的防蟲網(wǎng),阻隔外來遷入害蟲。防蟲網(wǎng)覆蓋之前用20%異丙威煙劑進行熏棚消毒。
    5.優(yōu)化農藥品種,推廣生物防治技術。根據(jù)病蟲發(fā)生程度,在必須采用藥劑防治時,優(yōu)先選用高效低毒、劑型先進的農藥品種,示范推廣新型生物農藥如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等,并輪換交替使用,降低病蟲抗藥性風險。同時積極推廣使用生物農藥,如多抗霉素防治白粉病、灰霉病、猝倒病、黃瓜霜霉病和番茄晚疫病;農用鏈霉素防治黃瓜細菌性角斑病。
    露地蔬菜主要推廣應用生物制劑防治,減少化學農藥。在害蟲點片發(fā)生或盛發(fā)初期施藥,選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殺蟲、殺螨劑。粉虱類可選用礦物油、球孢白僵菌和乙基多殺菌素等藥劑;害螨類可選用礦物油、藜蘆堿、瀏陽霉素等藥劑;蚜蟲類可選用藜蘆堿、魚藤酮、除蟲菊素、苦參堿等藥劑;薊馬類可選用乙基多殺菌素、多殺菌素等藥劑。對十字花科根腫病采取土壤酸度調節(jié),輪作進行控制。
    6.合理使用農藥助劑。使用農藥助劑有利于農藥有效成分的分散,藥效發(fā)揮或延長藥效,也有利于病蟲接觸或吸收農藥有效成分等,從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農藥使用量,減少農藥殘留。試驗示范激鍵、有機硅、安融樂等一些技術成熟的助劑,達到減量控害,提質增效的目的。
    7.應用高效施藥技術。選用高效施藥器械,大棚推廣熱力煙霧機和靜電噴霧技術,露地大田試用無人機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施藥量,提高效率,減輕病害發(fā)生程度,降低農藥殘留。
    茶園綠色防控工作計劃方案篇五
    蔬菜產業(yè)作為鄂爾多斯市農產品供應的主要途徑之一,對滿足和保障市民基本飲食需求、增加農民經(jīng)濟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近年來蔬菜品種增多,茬口復雜,復種指數(shù)高等因素,導致病蟲害發(fā)生頻繁,發(fā)生情況總體平穩(wěn),但個別病蟲危害呈加重趨勢,加之在病蟲害防治中較多使用化學農藥,長期使用將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及人身健康存在較大的威脅。因此,我市蔬菜產品生產應切實從源頭上進行安全生產,堅持走綠色植保之路。為保障蔬菜產品的安全生產,最大限度降低病蟲危害率,在蔬菜生產中將殺蟲燈、性誘劑、色板、防蟲網(wǎng)與生物、生態(tài)防治技術有機結合,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確保生態(tài)及人身健康安全。
    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牢固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guī)劃”的原則,通過優(yōu)化集成物理、生物、生態(tài)等技術,大幅度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杜絕使用劇毒、高毒農藥品種,推廣綠色防控技術,達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實現(xiàn)蔬菜穩(wěn)定增產和食品安全。
    (一)頻振式殺蟲燈誘蟲技術
    利用害蟲對光的趨性,采用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達到降低田間落卵量,壓縮蟲口基數(shù)的目的。
    防治對象:可廣泛誘殺小菜蛾、地老虎、飛虱、葉蟬、金龜子、螻蛄等上百種害蟲,具有誘殺種類多且量大的優(yōu)點。
    技術方法:
    1、在4-11月害蟲發(fā)生的高峰期掛燈,殺蟲效果明顯。
    3、開燈時間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可做適當調整,一般開燈時間以晚上7:00到第二天早晨6:00為宜。
    (二)性誘劑誘殺害蟲技術
    昆蟲性誘劑是仿生高科技產品,通過誘芯釋放人工合成的性信
    息素引誘雄蛾至誘捕器,殺死雄蛾,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
    防治對象:主要針對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害蟲。
    技術方法:
    2、誘捕器的設置密度根據(jù)害蟲種類、基數(shù),使用成本及方法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針對斜紋夜蛾、甜菜夜蛾每2-3畝設置1個誘捕器、1個誘芯;針對小菜蛾每1-2畝設置1個誘捕器、1個誘芯。30-40天更換一次誘芯。
    (三)色板誘殺害蟲技術
    利用昆蟲的趨黃、藍性誘殺農業(yè)害蟲的一種物理防治技術。
    防治對象:黃板誘殺粉虱、蚜蟲、斑潛蠅等害蟲,藍板誘殺薊馬、種蠅等害蟲。
    (四)防蟲網(wǎng)阻隔害蟲技術
    防蟲網(wǎng)采用物理防治方法,構成人工隔離屏障,可有效阻斷蟲害的傳播途徑,大幅度降低蟲口密度及蟲媒病害。
    防治對象:利用防蟲網(wǎng),可有效防止蚜蟲、白粉虱、斑潛蠅、夜蛾等多種害蟲侵入。
    (五)釋放麗蚜小蜂技術
    釋放麗蚜小蜂技術是在白粉虱發(fā)生的溫室內,放置麗蚜小蜂蜂卡,小蜂孵化后,將卵產在小型害蟲體內,將害蟲殺死。
    防治對象:主要針對溫室白粉虱等害蟲。
    技術方法:麗蚜小蜂一般喜好三齡若蟲期和四齡蛹前期的白粉虱寄生,被寄生后的粉虱若蟲到四齡中期停止發(fā)育。一般在溫濕度適宜時,按畝棚1萬頭釋放,分2-3次釋放完,每隔5-7天釋放一次。密度較高時可連續(xù)釋放4-5次。
    (六)云菊殺蟲技術
    云菊(5%天然除蟲菊素)可防治多種鱗翅目幼蟲。
    防治對象:針對蚜蟲、薊馬、白粉虱、果蠅、甲蟲、夜蛾、瓢蟲等多種害蟲。
    技術方法:將藥劑稀釋1000-1500倍噴霧。苗期進行莖葉噴霧;花期施藥,重點噴灑花部;果實膨大期或采摘期施藥,重點噴灑果部,使果實完全著藥。種群數(shù)量大時,可連續(xù)施藥2-4次,每次間隔5-7天。
    1、積極推廣應用蔬菜生產關鍵技術
    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培育無病蟲壯苗、大棚滴灌、高壟栽培、地膜全覆蓋、高溫悶棚等生態(tài)技術。
    2、推廣應用細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劑技術
    利用bt制劑防治各科蔬菜害蟲;利用阿維菌素防治菜蛾、斑潛蠅、白粉虱、根結線蟲等;利用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防治白菜軟腐病、角斑病等;利用多抗霉素、抗霉菌素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等。
    3、推廣應用農藥殘留降解技術
    采用農藥凈1號水劑,降解有機磷類農藥殘留;農藥凈2號,降解氯氰菊酯類農藥殘留。
    茶園綠色防控工作計劃方案篇六
    通過項目實施,建立蔬菜生產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實現(xiàn)蔬菜生產基地“兩減兩提”目標(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減少化學肥料用量、提高蔬菜品質、提升土壤質量),確保地產蔬菜特別是綠葉菜穩(wěn)定供應和質量安全。
    (一)推廣土壤保育改良與修復技術。推廣2400畝,每畝補貼500元,通過增施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微生物肥料增施增效技術提高土壤質量,降低化學肥料用量,對土壤環(huán)境改良和修復。
    (二)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光誘、食誘、性誘及防蟲網(wǎng)“四誘一網(wǎng)”等綠色防控技術,建設蔬菜綠色防控示范基地3000畝,按照核心示范基地面積,每畝不高于補貼300元。
    (三)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利用噴滴灌等水肥一體化設施,推廣應用多種類型的水溶性肥料,實現(xiàn)精準施肥、提高肥料養(yǎng)分利用率,推廣實施2280畝,每畝補貼不高于350元。
    (四)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廣蔬菜廢棄物好氧堆肥技術,促進資源化利用,實現(xiàn)蔬菜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對蔬菜合作社相關設施改造和設備購置,按實際投入補貼每家不超過40萬元。
    (五)打造綠葉菜生產核心基地建設。按照產地環(huán)境良好、經(jīng)營主體誠信、品種面積保證、栽培模式生態(tài)、檔案記錄齊全、產品質量安全、產銷對接順暢的要求,推進綠葉菜規(guī)?;a核心基地建設,常年綠葉菜播種面積不低于70%,實施面積4000畝,每畝補貼500元。
    根據(jù)年度蔬菜生產任務清單的要求,由區(qū)農業(yè)農村委遴選出符合條件的蔬菜生產基地,實施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實施基地及計劃任務詳見年度《嘉定區(qū)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計劃任務清單》。
    1.加強技術指導。按照市農業(yè)技術部門制定的相應技術規(guī)范和產品目錄開展現(xiàn)場技術指導。落實好各項關鍵技術,幫助實施主體解決相關技術問題,確保技術措施到位,并做好相關數(shù)據(jù)的匯總、審核和上報工作。各實施主體要嚴格按照技術規(guī)范開展相關工作。
    2.強化監(jiān)督考核。由區(qū)農業(yè)農村委下達指導性任務,各實施主體按照計劃內容逐項實施并將相關工作進度信息及時通過“神農口袋”上傳市數(shù)字農業(yè)生產管理系統(tǒng),區(qū)、鎮(zhèn)農業(yè)管理部門要加強項目過程性檢查、指導,確保??顚S谩τ信撟骷?、騙取補貼行為的實施基地,取消補貼資金,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鼓勵各鎮(zhèn)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增加鎮(zhèn)級財政投入。
    3.做好宣傳引導。積極開展宣傳活動,通過總結典型經(jīng)驗,樹立一批示范樣板,引導各蔬菜生產基地積極主動實施各項技術措施,促進全區(qū)蔬菜綠色生產、土壤質量提升。
    茶園綠色防控工作計劃方案篇七
    (一)粘蟲板誘殺害蟲技術,持續(xù)誘殺茶園害蟲。粘蟲板能有效誘殺黑刺粉虱、小綠葉蟬等害蟲,在成蟲發(fā)生始盛期,使用粘蟲板+性信息素誘殺成蟲,每畝掛粘蟲板(20×25㎝)25~30片誘殺,粘蟲板底部離茶逢高5-10厘米,建議年使用2~3次,并及時收?。☉覓鞎r間:基地茶園3至4周,群眾自有茶園可延至4-5周)。第一次在4月中下旬,春茶采摘基本結束后,懸掛天敵友好型粘蟲色板,誘殺茶黑刺粉虱第1代成蟲、茶小綠葉蟬第1、2代成蟲,壓低蟲口基數(shù),第二次在6月中上旬,第三次在8月底再次懸掛天敵友好型粘蟲色板。
    (二)太陽能誘蟲燈誘殺害蟲技術,誘殺鱗翅目害蟲。利用誘蟲燈誘殺茶尺蠖、蛾類、毒蛾類、卷蛾類以及天牛、金龜子等趨光性害蟲。4月上中旬開燈,15-20畝/盞,燈管下端位于茶棚上方40-60厘米。
    (三)司雷植保聲控技術,控制茶小綠葉蟬。我市引進福建司雷植保技術——全國第一個生物信息對抗與智能蟲害防治系統(tǒng),安裝生物信息對抗與智能蟲害防治系統(tǒng),抑制小綠葉蟬的取食和交配行為,從而有效控制茶樹害蟲。這項技術是利用我^v^工技術與現(xiàn)代農業(yè)跨域融合在綠色防控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司雷公司在福建大沁白茶磻溪基地、福建泰美茶業(yè)佳陽基地、福建裕榮香茶業(yè)白琳坑里洋基地建立示范片。
    (四)農業(yè)防治技術,滿足茶樹生長需求。
    1、倡導伏季休茶。伏季休茶是采取“采春秋茶、留養(yǎng)夏茶”的一項技術措施,在春茶結束后5—7月或8月,實行“夏茶休茶留養(yǎng)+樹冠面輕修剪”。大力倡導伏季休茶,因地制宜地采用伏季休茶留養(yǎng)技術,可以減少茶小綠葉蟬、茶尺蠖等害蟲危害基數(shù),有利于培育粗壯新梢,提高來年春茶品質和產量,有利于節(jié)約勞動力資源,有效緩解當前我市農村勞動力緊缺狀況。
    2、及時采摘減少蟲害。目前我市茶園基本實行全年采摘和只采春茶留養(yǎng)夏秋茶兩種模式。第一種全年采摘茶園如點頭、白琳、磻溪等鄉(xiāng)鎮(zhèn),全年茶青產量較高,但次年春茶芽頭密度大較瘦小。茶園病蟲害防治可實行適時分批次及時嫩采,減少茶小綠葉蟬、茶蚜蟲、茶橙癭螨等危害嫩梢,病蟲害發(fā)生嚴重的茶園,可進行重采、強采;第二種只采春茶留養(yǎng)夏秋茶的茶園,如疊石、貫嶺等鄉(xiāng)鎮(zhèn),春芽較粗壯,但密度較不整齊,茶園病蟲害可減少防治次數(shù)或基本不防治。
    3、合理中耕施肥。春季淺耕消滅表土蟲蛹,夏秋季中耕等耕殺蟲蛹,減少茶尺蠖、茶麗紋象甲等害蟲的蟲口基數(shù),冬季及時翻耕茶園,破壞害蟲在地下越冬或表土繁衍場所,增加土壤通風透氣。施肥要氮、磷、鉀肥科學搭配,滿足茶樹生長需求,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培植“茂大壯”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蟲害能力。
    4、冬季及時清園。歷年病蟲害發(fā)生嚴重的茶園,可通過清蔸亮腳、清除茶園病殘枝等綜合處理措施清潔茶園,減少病蟲源基數(shù);對密植免耕茶園,實行“去一留二”或“去一留一”,降低茶園密度,增加通風透光。
    (五)生態(tài)調控技術,建立茶園生態(tài)系統(tǒng)。
    1、合理種植遮陰樹草。建立茶—林、藥、果、花等復合型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在山頂種植防護林(天竺桂等),在茶園及茶園周邊種植桂花、水蜜桃、櫻花等樹木,黃菊、艾草香蜂草、普烈薄荷、萬壽菊、香茅等花草,茶園內空地可因地制宜種植遮蔭樹(合歡等),遮光率控制在20~30%;茶園裸露面較大行間可套種綠肥,如豌豆、苕子、紫云英、蔓花生等。
    2、及時清除茶園雜草。茶園梯壁可采用割草機割除雜草,對光禿裸露的茶園梯壁應種草(如百喜草、爬地蘭等),避免水土流失;茶園內及時清除惡性雜草,保留一定數(shù)量低矮雜草,提供天敵棲息場所,營造有利于草蛉、瓢蟲和寄生蜂等天敵昆蟲,以及蜘蛛、捕食螨、蛙類、蜥蜴和鳥類等有益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增強茶園自然生態(tài)調控能力。
    3、建立完善排灌系統(tǒng)。改善茶園生態(tài)條件,做到能蓄能排,在適宜地點修建蓄水池,蓄水池高于地面30cm,并設有沉沙池,蓄水池修建要做好安全防護措施,確保茶園灌溉。
    茶園綠色防控工作計劃方案篇八
    為有效控制十字花科蔬菜重大病蟲為害,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農藥殘留,保障蔬菜生產安全、質量安全和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促進蔬菜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制定以下技術方案。
    大白菜、小白菜、菜薹、甘藍、芥菜、蘿卜等。
    重大病害:霜霉病、軟腐病、根腫病、病毒病等。
    重大蟲害:小菜蛾、菜粉蝶(菜青蟲)、斜紋夜蛾、甜菜夜蛾、黃曲條跳甲、菜蚜等。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踐行“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保”理念,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
    加強監(jiān)測預警,實現(xiàn)精準施策。強化輪作、間作、清園等農業(yè)措施,推行健身栽培管理,提倡使用植物免疫誘抗劑和生長調節(jié)劑,促進生長,提高免疫能力;提倡田埂種植大豆等作物,改善菜園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利用天敵;廣泛應用理化誘控、機械阻隔等技術;普及種子處理與苗床消毒;科學安全使用農藥,優(yōu)先應用生物農藥,科學輪換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提倡多種病蟲同時兼治,減少用藥次數(shù)。大力推進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推廣應用先進高效施藥機械。
    (一)霜霉病
    1.農業(yè)防治
    選用抗性品種,避免連作及不同品種、不同熟期混播混栽。深翻曬垡,深溝高畦栽培,搞好清溝瀝水,降低田間濕度。合理施用氮肥,增施有機肥。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
    2.化學防治
    (1)種子處理。播種前用百菌清、精甲霜錳鋅等藥劑拌種。
    (2)發(fā)病初期及時均勻噴藥??蛇x用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啶氧菌酯、嘧菌酯、精甲·霜脲氰、烯?!に迩琛⑺邋i鋅、甲霜靈錳鋅、氟菌·霜霉威等藥劑。
    (二)軟腐病
    1.農業(yè)防治
    實行與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推行無毒營養(yǎng)缽育苗,深溝高畦短畦栽培,排灌通暢。移栽前深耕曬土,均勻撒施生石灰。施足基肥,減少追肥,避免農事操作造成傷口。及時拔除病株集中無害化處理,采收后及時清園。
    2.化學防治
    (1)及時防治黃曲條跳甲、小菜蛾等害蟲,減少害蟲造成傷口。
    (2)老病區(qū)大白菜在團棵期、菜薹在收獲初期開始噴藥預防。發(fā)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全田噴藥保護,重點噴施接近地表的葉柄及莖基部。藥劑可選枯草芽胞桿菌、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噻唑鋅、噻菌銅、噻森銅等。
    (三)根腫病
    1.農業(yè)防治(參見軟腐?。?BR>    2.化學防治
    育苗時選用敵克松、五氯硝基苯消毒苗床。老病區(qū)移栽時選用氟啶胺、氰霜唑蘸根,或澆定根水,在定植活棵后再淋蔸。發(fā)病初期拔除病株后,用上述藥劑對周邊健株淋蔸。
    (四)病毒病
    1.農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隔離防蚜育苗,減少農事操作造成傷口。
    2.化學防治
    (1)治蚜防病。選用吡蟲啉、吡蚜酮、噻蟲嗪等藥劑拌種,及時防治蚜蟲。
    (2)施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和病毒抑制劑。定植活棵后施用氨基寡糖素、赤·吲乙·蕓苔等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強免疫力。發(fā)病初期選用病毒制劑,7天左右噴藥一次,連續(xù)噴2~3次。
    (五)小菜蛾
    小菜蛾的發(fā)生為害呈現(xiàn)雙峰型,分別為4~6月、9~11月。
    1.農業(yè)防治
    收獲后及時清除殘株落葉,鏟除田邊雜草,提倡與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
    2.理化誘控
    (1)燈光誘殺。每10畝設置1盞風吸式太陽能殺蟲燈,在成蟲始盛期開始誘殺,開燈時間19:00~24:00。
    (2)防蟲網(wǎng)防蟲。選用孔徑大小為40目左右的防蟲網(wǎng)防蟲。
    (3)性信息素誘殺。成蟲始發(fā)期,按棋盤式每畝設置6~8個性信息素誘捕器,誘捕器高于蔬菜10~15厘米。
    3.藥劑防治
    生物農藥:蟲量較低時,卵孵化高峰期,選用蘇云金桿菌、短穩(wěn)桿菌、印楝素、狼毒素、除蟲菊素等生物農藥進行防治。
    化學農藥:卵孵化高峰期,選用四氯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溴氰蟲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茚蟲威、虱螨脲、蟲螨腈等藥劑進行防治。
    (六)菜粉蝶(菜青蟲)
    菜青蟲的發(fā)生為害呈現(xiàn)雙峰型,分別為3~6月、9~11月。
    1.農業(yè)防治(同小菜蛾)
    2.藥劑防治
    生物農藥:蟲量較低時,卵孵化高峰期,選用蘇云金桿菌、短穩(wěn)桿菌、印楝素、苦參堿、狼毒素、除蟲菊素等生物農藥進行防治。
    化學農藥:卵孵化高峰期,選用四氯蟲酰胺、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蟲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阿維菌素、茚蟲威、氟啶脲、虱螨脲、蟲螨腈等藥劑進行防治。
    (七)斜紋夜蛾、甜菜夜蛾
    1.農業(yè)防治
    在化蛹高峰期,灌水滅蛹。清除田間及地邊雜草,人工摘除卵塊。
    2.理化誘控
    (1)性信息素誘殺
    斜紋夜蛾成蟲始發(fā)期,每畝安裝1~2套誘捕器,誘捕器進蟲孔距地面1~1.5米。
    (2)燈光誘殺(參見小菜蛾)
    3.藥劑防治
    幼蟲3齡前施藥防治。選用四氯蟲酰胺、乙基多殺菌素、多殺霉素、氟啶脲、蟲酰肼、氟苯蟲酰胺、蟲螨腈、茚蟲威、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藥劑,注意輪換使用,傍晚噴藥,均勻噴霧。防治甜菜夜蛾重點噴植株心葉。
    (八)黃曲條跳甲
    1.農業(yè)防治
    實行與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及時清除殘株落葉,鏟除雜草,播種前深耕翻土滅蟲。推行地面覆膜栽培,阻止成蟲在土中產卵和蛹羽化為成蟲飛出。
    2.黃板誘殺
    成蟲始發(fā)期,每畝懸掛全降解黃板20~30張,黃板下沿高于蔬菜頂部5~10厘米。
    3.藥劑防治
    生物農藥:卵孵化盛期至低齡幼蟲期,選用金龜子綠僵菌噴粗霧防治,噴濕根際土壤。
    化學農藥:選用噻蟲嗪拌種劑拌種。播種時用2.5%聯(lián)苯菊酯,或2.5%溴氰菊酯1000倍液噴畦面,播種后澆水。在成蟲始盛期,選用呋蟲胺、溴氰菊酯、聯(lián)苯·噻蟲胺、氯蟲·噻蟲嗪、聯(lián)苯·啶蟲脒等藥劑進行防治。噴藥時噴粗霧,均勻噴霧,畦溝內保持水層,先從田邊四周再噴向田內,進行圍殲。
    (九)菜蚜
    菜蚜包括桃蚜、蘿卜蚜和甘藍蚜。
    1.農業(yè)防治
    選用抗蟲品種,隔離防蚜育苗,蔬菜收獲后及時清除殘株落葉。
    2.物理防治
    采用銀灰色遮陽網(wǎng)育苗或薄膜覆蓋苗畦避蚜。
    3.生物防治
    在蚜蟲發(fā)生初期釋放蚜繭蜂進行防治。每畝分散放僵蚜苗5~6株,放蜂前后2~3天不得噴施農藥,放蜂區(qū)不得懸掛黃板。
    4.藥劑防治
    生物農藥:蚜蟲發(fā)生初期,選用苦參堿、苦參·印楝素、魚藤酮等進行防治。
    化學農藥:田間蚜蟲點片發(fā)生階段,選用啶蟲脒、高效氯氰菊酯、吡蚜酮、噻蟲嗪、吡蟲啉、噻蟲·高氯氟等藥劑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