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jìn)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這樣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績優(yōu)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這是正常心理,但是應(yīng)盡快進(jìn)入學(xué)習(xí)狀態(tài)。高一頻道為正在努力學(xué)習(xí)的你整理了《高一語文必修四復(fù)習(xí)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1.高一語文必修四復(fù)習(xí)知識點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與”,給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質(zhì)”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雙手托著。)
5、拜送書于庭。(“庭”通“廷”,朝廷,國君聽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查、察看。)
7、設(shè)九賓禮于廷。(“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
8、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9、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xì)。)
10.為一擊缶。(“缶”通“缻”,盛酒漿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為唱歌時的節(jié)拍。)
2.高一語文必修四復(fù)習(xí)知識點
1)關(guān)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戲曲家?!陡]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
2)雜劇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gòu)成一本,演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一本戲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戲,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戲。
3)曹禺,原名萬家寶,現(xiàn)代劇作家。《雷雨》創(chuàng)作于20世紀(jì)30年代,寫了周魯兩家八個人物由于血緣糾葛和命運巧合而造成的矛盾沖突。
4)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英國偉大的詩人和戲劇家。他的劇本的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米歐與朱麗葉》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北宋詞人。
6)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義軍萬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詞中多表達(dá)自己內(nèi)心的憤慨之思和愛國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她通曉金石鑒賞,能詩善文,詞的成就尤其突出。
8)《拿來主義》選自魯迅的雜文集《且介亭雜文》。
9)蒙田,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法國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隨筆集》。
10)《蘇武傳》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人,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
11)《張衡傳》選自《后漢書》。范曄,南朝人,歷史學(xué)家。
3.高一語文必修四復(fù)習(xí)知識點
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2.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5.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6.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7.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9.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沾:通“沾”,沾濕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1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輕輕敲打
12.畢今日之驩驩:通“歡”。
13.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女:通“汝”你
14.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縣:通“懸”懸掛
4.高一語文必修四復(fù)習(xí)知識點
1.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相當(dāng):古義:抵押。今義:差不多。)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幸蒙其賞賜。(賞賜:古義:照顧。今義:獎賞物品。)
5.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因為這個。)
6.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jì)。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8.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9.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1.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3.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4.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5.臥起操持。(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義:臨時充任。今義:虛假)
17.來時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義:對去世的委婉說法。今義:指災(zāi)禍)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義:第二年。今義:后一年。)
5.高一語文必修四復(fù)習(xí)知識點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判斷句)
翻譯:廉頗是趙國的大將。
2、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蓖鯁枺骸昂我灾?”(賓語前置,以何)
翻譯: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壁w王問:“你根據(jù)什么知道他可以呢?”
3、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判斷句)
翻譯:和氏璧是天下公認(rèn)的寶物。
4、我為趙將。(“為”,是,判斷句)
翻譯:我是趙國的大將。
5、夫趙強(qiáng)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于”,被,被動句)
翻譯:如今趙國強(qiáng)大而燕國弱小,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jié)交。
6、設(shè)九賓于廷(“于廷”,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翻譯:在朝堂上安設(shè)九賓的禮節(jié)。
7、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被,被動句)
翻譯:秦國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白白地受騙。
8、求人可使報秦者。
翻譯:打算找一個可派去回復(fù)秦國的人。
9、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斷句)
翻譯: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后。
10、大王見臣(于)列觀。(省略介詞“于”)
翻譯: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接見我。
1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
翻譯:送留在漢的匈奴使節(jié)回匈奴。
12、為降虜于蠻夷。(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于蠻夷”)
翻譯:在異族那里做奴隸。
13、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以何見汝為”)
翻譯:我要見你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