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件大全(5篇)

字號:

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枯燥無味,沒有直觀的形態(tài)供學生了解。有了課件教學,使古板變生動了,抽象變形象了,深奧變淺顯了,沉悶變愉悅了。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的使學生理解其意義。下面就是為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課件,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1.小學語文課件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背誦積累、傳承古文化。
    2、借助注釋,工具書理解詩詞的內容。
    3、在誦讀基礎上體會講壇的意境,體驗作者的感情。
    4、運用課本插圖引導學生根據(jù)詩意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作畫。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程設計
    一、古詩引路,揭示課題
    1、引導背誦宋代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并指名說說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教師吟唱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并介紹詩的大意。
    3、出示王昌齡又一詩篇《出塞》,并簡要交代詩的歷史背景。(秦→漢→唐)
    二、誦讀詩句,了解內容
    1、教師范讀(放錄音),學生標出節(jié)奏。
    2、指導學生按節(jié)奏自由讀詩。
    3、師生齊讀,男生女生輪流讀,指名讀,指名式背誦。
    4、同桌合作,詩句、注釋,插圖三合一體會詩意。
    5、請學生說說讀書收獲,交流詩之大意。
    三、品讀詩句,體驗感情
    1、教師領導填補式讀詩句。
    2、學生有感情地邊齊誦詩篇,邊思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3、引導學生品味“未還”、“在”與“度”的用詞之精妙。
    4、引導學生總結詩人抒發(fā)的感情。
    四、賞讀想象,依詩作畫
    1、學生邊讀詩句,邊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2、交流所畫景物詞:明月、關塞、飛將、胡馬、阻山。
    3、激發(fā)想象,指名依文、物作畫,或用圖文說明。
    2.小學語文課件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嗎?
    2、今天,老師就要給小朋友講一個和螞蟻有關的故事。(貼螞蟻圖)
    3、板書課題:16、螞蟻和蟈蟈
    4、指名讀課題,要求讀準字音:第二個"蟈"為輕聲。
    5、讀了課題,我們知道了,原來,這個故事里不止有可愛的小螞蟻,還有蟈蟈。(貼蟈蟈圖)
    螞蟻和蟈蟈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小朋友打開書自身借助拼音把課文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
    1、同學自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
    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把字音讀準;詞要連讀;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
    (1)指讀生字詞和難讀詞句:
    糧食、納涼、裝滿、洞里、神氣
    躺在、躲到、自由自在
    (2)指讀難讀句子:
    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洞里過冬了。
    (3)分自然段朗讀。
    這個故事真有趣,我們來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三、細讀課文: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圖:
    (1)這是什么季節(jié)?(夏天)你怎么知道這是夏天?
    板書:夏天
    (2)太陽怎么樣?(太陽火辣辣的)
    (3)夏天,天氣這么熱,太陽火辣辣的,小螞蟻在干什么?(勞動)
    這么熱的天,小螞蟻在忙什么呢?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么寫的。
    2、男同學讀第一自然段。
    3、提問:
    (1)這些小螞蟻在忙什么呀?(搬糧食)
    板書:搬糧食
    (2)你讀了這一自然段之后,你覺得小螞蟻怎么樣?(愛勞動,不怕吃苦)
    (3)你從課文中哪些詞看出來的?(背、拉、滿頭大汗)理解:滿頭大汗
    4、指導朗讀:
    (1)夏天,太陽火辣辣的,天氣真熱。這群勤勞的小螞蟻還這么愛勞動,在搬糧食,個個干得滿頭大汗。小朋友,你們喜不喜歡這些小螞蟻嗎?那么,小朋友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一自然段?(喜愛的語氣)
    (2)下面,先聽聽老師是怎么讀的,注意老師在讀的時候突出了哪些詞,來表達對小螞蟻的喜愛。
    (3)同學練讀。
    (4)齊讀。
    火辣辣的太陽下,小螞蟻在搬糧食,我們再來看看這時候蟈蟈們又在干什么呢?
    (二)第二自然段:
    1、女同學讀第二自然段。
    2、提問:
    (1)幾只蟈蟈看到螞蟻在火辣辣的太陽下面搬糧食,都笑螞蟻是傻瓜。
    (2)蟈蟈為什么笑螞蟻是傻瓜?(因為,它們覺得,螞蟻大熱天里還在干活,不知道享受,真是太笨了。)
    蟈蟈笑螞蟻是傻瓜,不知道享受,那蟈蟈是怎么享受的,我們來看看圖。
    3、看圖
    (1)描述圖。("他們躲到大樹下納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
    板書:樹下納涼
    (2)什么叫做"自由自在"?
    4、指導朗讀:
    (1)小螞蟻在努力干活,可是,蟈蟈卻訕笑他們,自身還躲到大樹下納涼,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們讀的時候就要讀出蟈蟈這種自以為是的語氣。老師提醒大家要注意突出"有的……有的……"、"滿頭大汗"這幾個詞。
    (2)同學練讀。
    (3)指名讀。
    轉眼,夏天過去了,寒冷的冬天來到了。小螞蟻是不是真的是傻瓜呢?
    板書:冬天
    (三)第三自然段:
    1、看圖:
    (1)螞蟻在做什么?(吃東西,烤火)
    (2)蟈蟈又怎么樣了呢?(冷得發(fā)抖,很餓,還有的哭了)
    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2、輕聲讀第三自然段。
    3、提問:
    (1)誰來告訴老師,這時候,螞蟻怎么樣?(躺在裝滿糧食的洞里)
    板書:洞中過冬
    (2)那么,小螞蟻為什么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裝滿糧食的洞里過冬呢?(因為,螞蟻夏天準備了糧食)
    (3)那蟈蟈呢?(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
    板書:又冷又餓
    (4)蟈蟈為什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夏天它們沒有準備糧食)
    (5)假如你是蟈蟈,你這時候會怎么想?
    蟈蟈很后悔夏天沒有準備糧食,那我們讀這一自然段的時候應該怎么讀呢?
    4、指導朗讀:
    (1)小朋友自身來試一試。
    (2)齊讀。(指導突出詞句)
    (四)總結:
    螞蟻和蟈蟈的故事說完了,小朋友你們喜歡誰?為什么呢?
    四、教同學字:(冷、歌、汗)
    1、指讀生字。
    2、組詞。
    3、你怎么記這個字形?
    4、書空。
    5、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范寫。
    7、描紅。
    8、《習字冊》。
    3.小學語文課件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能自主積累詞語。
    2、朗讀課文。
    3、能感悟人們喜獲豐收的高興心情。
    教學重點:
    1、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
    游戲法、競賽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
    柿子、紅燈籠、紅葉、生字卡(柿子卡)。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柿子),小朋友瞧瞧這是什么呀?(相機板書:柿子,并教學“柿”。)
    2、喜歡吃柿子嗎?它的味道怎樣?仔細看看,你覺得它像什么?(相機板書:紅燈籠,學習“籠”。)
    3、今天我們要學習11課。柿子。請小朋友打開書56頁。
    二、學習韻文。
    1、生自由試讀,畫出不認識的字。
    2、指名讀,教師糾正發(fā)音。
    3、師范讀,注意聽記自己不認識的字。
    4、師領讀,生跟讀。
    5、四人小組內組長帶讀,學生輪讀。
    6、小組展示讀。
    7、齊讀。
    8、出示“我和爺爺收柿子,笑臉映得紅彤彤?!笨磮D,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三、學習生字。
    1、學習“棵”。
    1)生試讀——師領讀——齊讀——開火車讀。
    2)你是怎樣記住“棵”的?
    3)你能用“棵”說一個詞嗎?
    2、以同樣的方法學習其他生字。
    學習“許多”時,讓學生區(qū)別幾根粉筆與幾十根粉筆,進一步理解“許多”。
    學習“落”時,可讓學生自己表演紅葉落下來。
    四、活動鞏固。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齊讀字卡。
    2、猜字游戲。
    3、摘柿子游戲。
    獎一個紅柿子(卡片)。
    4、小組競賽,奪星大戰(zhàn)。
    出示詞語卡,貼在黑板上,會用哪個詞說話便摘下哪個卡片,讀出這把生字卡片(柿子卡),貼在柿子樹上,(字朝里),讓小朋友摘柿子。摘下來后要帶大家讀生字,組詞語。讀得好,個詞語,并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哪個小組的小朋友說得好,就給哪組加畫五角星。比比哪組的星多。
    4.小學語文課件
    【學習目標】
    1、認識“坑、考”等6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為什么對大石頭產生疑問,并設置懸念,引發(fā)下幾段內容的求知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1、談話激趣: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玩過捉迷藏?誰來說說,你都喜歡藏在什么樣地方呢?為什么喜歡藏在那兒?
    2、介紹李四光:
    你們都是聰明活潑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樣。(板書:李四光)李四光是誰?你們知道嗎?
    3、導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頭之間的故事。
    (板書:奇怪的大石頭)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教師:同學們趕緊讀讀課文,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不懂的詞句問問同桌!(學生讀課文)大家都是認真的好孩子,把課文都預習好幾遍了。盧老師特意找了一些難讀的字詞來考考大家:
    轉來轉去、考察、秦嶺、遺跡、研究、
    嚴嚴實實、躲閃、突兀、流域、砸、
    孤零零、成果、震驚、大坑、隕石
    (個別讀,開小火車檢查)
    三、學習第二段
    1、給合課文上的圖片來認識“孤零零”“嚴嚴實實”“轉來轉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認讀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詞,并說明原因。
    3、看著圖畫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內容復述下來。
    四、觀察圖片,設置懸念為下一課時做準備
    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說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時此刻的李四光臉上又會有什么樣的表情?
    3、請帶著這樣的表情讀讀“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4、“接下來的故事又會如何發(fā)展?這個問題會不會一直困擾著李四光?”請小朋友課后自己學習以下內容。
    五,書寫指導
    1、認讀生字。
    2、觀察生字,說說哪些地方容易寫錯。(在寫“紀”時,要注意右邊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臥”筆順易錯,要注意區(qū)分,不要寫錯。)
    5.小學語文課件
    教學內容:
    教學第一首古詩《絕句》。
    教學目標:
    1、能讀懂古詩《絕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結合詩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詞語。
    3、會背誦、默寫《絕句》。
    4、初步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
    (2)揭題,板書:古詩二首
    (3)教師范讀。
    思考:這兩首詩寫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寫了哪些景物?
    二、教學《絕句》。
    1、解題:絕句是舊詩體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有的古詩按詩的內容列題目,這首詩就用舊詩體裁做題目。
    2、介紹作者:杜甫,唐代詩人。這是他重返成都時寫的。他自幼好學,七歲就會吟詩,他的詩很有名。
    3、初讀古詩。
    (1)自由讀,拼讀生字音節(jié),觀察插圖,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讀懂。
    (2)檢查自學效果。認讀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讀古詩,說說哪些地方學懂了。
    4、再讀古詩,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問:鳴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鳴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黃鸝,鳥的名稱,又叫黃鸝,這句的意思是:兩只黃鸝在翠綠色的柳叢中一唱一和地叫著。
    (2)理解第2句。
    問: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樣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白鷺是一種頸和腿都很長的白色水鳥。青天:藍色的天空。這句詩的意思是:一群白鷺在藍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飛翔。
    (3)理解第3句。
    問: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窗含,從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著。也就是窗柜里圍著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這句詩的意思是:從窗口可以看見岷山終年不化的積雪。
    (4)理解第4句。
    問:泊是什么意思?萬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泊是船在岸邊??康囊馑肌|吳是指古代吳國所在地,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在我國東部。這句的意思是:門外江邊??恐h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只。
    5、自由讀古詩,同桌互相說說詩句的意思。
    6、指名朗讀古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朗讀、背誦。
    四、默寫《絕句》,完成《作業(yè)本》第6題。
    五、完成《作業(yè)本》第2、3、5題。
    課后反思:
    在古詩的教學中,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即:讓學生讀古詩理解古詩中一些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讀、背整首詩。往往忽視了課文中插圖的作用。課文中的插圖我仔細觀察和古詩的意思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在教學中,我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自己先理解古詩的意思,然后再理解。發(fā)現(xiàn)有些不用教師講解,學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學古詩時千萬別忘記插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