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字號:

仰望天空時,什么都比你高,你會自卑;俯視大地時,什么都比你低,你會自負;只有放寬視野,把天空和大地盡收眼底,才能在蒼穹泛土之間找到你真正的位置。無須自卑,不要自負,堅持自信。高三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歡迎閱讀,祝愿天下所有的學(xué)子們都能取得的成績!
    1.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曾幾何時:表示“過去沒有多久”。常誤用為“曾經(jīng)”“不知何時”。
    不學(xué)無術(shù):指“沒有學(xué)問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語。“學(xué)”為名詞,常誤作動詞。
    不可理喻:指“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誤用為“不可思議”。
    不以為然:指“不認為是正確的”。常誤用為“不以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無所謂”。
    守株待兔:貶義詞,指“不主動努力,心存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常誤來形容公安干警的機智。
    耳提面命:褒義詞,形容師長殷切教導(dǎo)。常誤用為貶義詞。
    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鼎力相助;敬詞,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
    蹉跎歲月:指虛度光陰。常誤用來形容“歲月艱難、艱苦”。
    名噪一時:指在當(dāng)時很有名聲。常誤用為貶義詞。
    始作俑者:指某種壞風(fēng)氣的。常誤用為貶指。
    不勝其煩:貶義詞,指不能忍受其煩瑣。常誤用為“不厭其煩”。
    腦無城府:指為人坦率,褒義詞。常誤用來形容“貶義詞”,貶義詞。
    身無長物:指人貧困。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目無全牛:指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yīng)手,易誤作缺乏整體觀念。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藝高超,常誤用為形容自然景觀。相類似的還有“巧奪天工”。
    求全責(zé)備:指對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帶賓語,與此類似的還有“漠不關(guān)心”。
    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易誤用為形容人專心,沒有聽到。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卓爾不群:形容非常優(yōu)秀,超出常人。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高超。易誤用為形容聽得出神。
    登堂入室:比喻學(xué)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易誤用為“進入”。
    如坐春風(fēng):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與“景物”無關(guān)。
    對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審問。易誤解為“爭論,明辨是非”。
    相敬如賓:特指夫妻相敬相愛。另有“舉案齊眉”。
    走馬觀花: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diào)過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diào)結(jié)果。
    師心自用:形容固執(zhí)已見,自以為是。易誤用為“善于學(xué)習(xí)借鑒,為我所用”。
    安土重遷:安居故土,不愿隨便遷往別處。易理解相反。
    罪不容誅:形容罪大惡極,與“死有余辜”同義。易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易誤解為“沒有成功”。
    無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壞事)。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無所不為”。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難或遭受挫折時能泰然處之,跟平常一樣。與此類似的還有“泰然自若”。
    侃侃而談: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談(形容談?wù)摬痪牖蛘f話動聽)相混。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誤指吞吞吐吐。
    首鼠兩端:形容遲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易誤解為行為前后不一致。
    處心積慮:千方百計盤算,貶義詞。常誤解為“殫精竭慮”(用心精力,費盡心力)。
    側(cè)目而視:形容畏懼而又憤恨,易誤解為尊敬。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后。易和“鞭長莫及”(指力量達不到)混用。
    2.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1)關(guān)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戲曲家。《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
    2)雜劇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gòu)成一本,演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一本戲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戲,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戲。
    3)曹禺,原名萬家寶,現(xiàn)代劇作家。《雷雨》創(chuàng)作于20世紀30年代,寫了周魯兩家八個人物由于血緣糾葛和命運巧合而造成的矛盾沖突。
    4)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英國偉大的詩人和戲劇家。他的劇本的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米歐與朱麗葉》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北宋詞人。
    6)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義軍萬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詞中多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憤慨之思和愛國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她通曉金石鑒賞,能詩善文,詞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亂,不久北宋滅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難,境遇悲慘。
    8)《拿來主義》選自魯迅的雜文集《且介亭雜文》。
    9)蒙田,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法國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隨筆集》。
    10)《蘇武傳》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稘h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人,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
    11)《張衡傳》選自《后漢書》。范曄,南朝人,歷史學(xué)家。
    3.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1、安步當(dāng)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F(xiàn)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xiāng)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chuàng)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7、不為已甚:指對別人的責(zé)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chuàng)風(fēng)格,不落舊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別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11、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之意。
    12、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4、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禮:現(xiàn)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16、狗尾續(xù)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xué)作品)
    17、管窺蠡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
    19、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0、諱莫如深: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3、間不容發(fā):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一根頭發(fā),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4、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fā)展的趨勢。
    25、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26、膠柱鼓瑟:比喻拘泥固執(zhí),不知變通。
    27、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28、梁上君子:代稱竊賊。
    29、屢試不爽:屢次實驗沒有差錯。
    30、鱗次櫛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齊。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嚴格執(zhí)行法令。
    32、披肝瀝膽: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數(shù)家珍: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緘其口:形容說話過分謹慎,不敢或不肯開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fù),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
    37、色厲內(nèi)荏:外表強硬,內(nèi)心空虛。
    38、尸位素餐:空站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語當(dāng)作自己的話。
    40、石破天驚:多用來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41、彈冠相慶:指一人當(dāng)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慶賀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為人真誠,忠實,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景仰。
    43、為淵驅(qū)魚、為叢驅(qū)雀:比喻不善于團結(jié)或籠絡(luò)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趕到敵人方面去。
    44、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
    45、五風(fēng)十雨:形容風(fēng)調(diào)雨順。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wù)。
    47、烜赫一時:在一個時期內(nèi),名聲威勢很盛。
    48、虛與委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yīng)酬。
    49、一傅眾咻:一人教,眾多的人干擾。
    50、余能可賈:還有力量沒有用完。
    4.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1、輮以為輪
    古義:介詞“以”+動詞“為”,使……成為。
    今義:認為。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
    今義:學(xué)問廣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義:兩個詞。用,介詞,因為;心,心思。
    今義: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義:藏身。
    今義: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
    5.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1.之
    (1)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鵬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2.而
    (1)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連詞,表轉(zhuǎn)折。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連詞,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連詞,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則
    (1)連詞,就。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連詞,那么。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shù)數(shù)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5.以
    (1)介詞,把。以五百歲為春
    (2)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副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7.于
    (1)介詞,對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詞,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選擇問句中,或許……或說得過去,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代詞,它的。其名為鵬
    (3)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