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三字成語故事大全

字號:

成語是語言中的精華,是歷史的產(chǎn)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下面是分享的簡短的三字成語故事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1.簡短的三字成語故事
    苦肉計
    【成語故事】隋朝時期,楊堅謀位成功,封楊廣為晉王。楊廣心中不服,一心想當太子,就找安州總管宇文述商議。宇文述知道獨孤皇后妒心重,就給楊廣出主意,讓他回宮用苦肉計博得皇后的同情。這一計很靈,皇后鼓動皇上,廢太子而另立楊廣。
    2.簡短的三字成語故事
    大手筆
    【成語故事】東晉文人王珣從小才思敏捷,膽識過人,20歲時擔任大司馬桓溫的主簿。他經(jīng)常是口若懸河,下筆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送給他一支像椽子那樣大的筆,預感有大手筆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為晉孝武帝寫祭文。
    3.簡短的三字成語故事
    東道主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重回國執(zhí)政,為報復鄭國與秦國聯(lián)合出兵伐鄭。鄭文公派燭之武去勸秦穆公退兵,說鄭國與秦國不相連,讓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道主去對付晉國,牽制晉國對秦國有好處。秦穆公認為有道理就立即撤軍。
    【典故】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
    【解釋】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4.簡短的三字成語故事
    鴻門宴
    【成語故事】公元前206年,項羽率大軍入關進駐鴻門,準備消滅劉邦。經(jīng)項羽叔父項伯的調解,劉邦親赴鴻門去拜見項羽,項羽設宴相待。席間項羽謀士范增命項莊舞劍,伺機刺殺劉邦。項伯見勢不妙,也拔劍起舞掩護劉邦。劉邦乘機入廁,在樊噲等掩護下逃回大本營。
    【出處】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解釋】鴻門:地名,今陜西臨潼東北。指不懷好意的宴請或加害客人的宴會。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加害客人的宴會
    5.簡短的三字成語故事
    探玄珠
    【成語故事】從前人們聽說赤水里產(chǎn)玄珠,都潛水下去摸取。有人摸到螺螄,有人摸到蚌殼,有人摸到鵝卵石,有人摸到瓦片。他們都以為自己摸到了玄珠。象罔聽后大笑他們無知。他們則聯(lián)合起來圍攻象罔。象罔沒法,只好躲到黃帝那兒三年不敢出門。
    【出處】昔人聞赤水中有玄珠也,相與沐而探之。《叔苴子·外編》
    【解釋】探:摸取;玄珠:黑珍珠。比喻不懂裝懂,一知半解。
    6.簡短的三字成語故事
    抱佛腳
    【成語故事】宋朝時期,王安石與客人閑談,偶然談到佛經(jīng),他感慨地說:“投老欲依僧”,表示想與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來抱佛腳”。王安石不悅,那人說古詩對諺語,如改成對聯(lián)則成為“老欲依僧,急來抱佛”,頭腳相對。
    【出處】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jīng)》。唐·孟郊《讀經(jīng)》
    【解釋】比喻平時沒聯(lián)系,臨時慌忙懇求,后比喻平時沒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7.簡短的三字成語故事
    空城計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zhèn)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zhàn),趙云趕回解圍。
    【出處】‘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酌髂伺Q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
    【解釋】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策略。
    8.簡短的三字成語故事
    孺子牛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景公在空閑時為了引逗庶子荼玩樂,用嘴咬著繩子裝成牛讓荼牽著走,荼十分高興,又唱又跳的,一時得意忘形,摔倒在地,齊景公咬得太緊,冷不防把他的幾顆牙齒給拉斷了。
    【出處】人在變,思想在變,多少英雄甘當孺子牛。郭小川《登九山》
    【解釋】孺子:兒童。兒童游戲時牽著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
    9.簡短的三字成語故事
    瓜蔓抄
    【成語故事】明成祖時期,大臣景清藏著兇器入朝,想刺殺明成祖朱棣,為明惠帝朱允炆報仇,事情敗露。成祖大怒,下令將景清磔死,并將他的家族全部株連,后來還不解恨,把與他相關的鄉(xiāng)親與鄰居全部處死,于是整個村子變?yōu)閺U墟。
    【典故】藉其鄉(xiāng),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里為墟?!睹魇贰ぞ扒鍌鳌?BR>    【釋義】形容刑罰過度株連,一人有罪,株連九族。
    10.簡短的三字成語故事
    霹靂手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年輕漂亮的裴琰之任同州司戶參軍,刺史李崇義看不起他,給他出難題,把州中積壓多年的舊案數(shù)百件交給他,讓他短期內判完。裴琰之很快判完,而且判詞非常妥當。李崇義大吃一驚,從此刮目相看。裴琰之因此獲“霹靂手”的美稱。
    【出處】崇義大驚,謝曰:‘公何忍藏鋒以成鄙夫之過!’由是大知名,號為‘霹靂手’?!杜f唐書·裴漼傳》
    【解釋】指斷案敏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