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古稱龍?zhí)ь^日,這天的許多風俗都與龍有關。然而在古代,這一天還盛行著一些與龍無關的風俗。這些風俗至今多已不存,但我們從一些古詩中,還可以覓到它們的影子。以下是由整理的二月二龍?zhí)ь^詩詞大全,歡迎閱讀!
1.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皀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猶含態(tài)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2.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二月二日》[宋]晁說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憐失盡漢家春。
二年不識挑生菜,萬國誰知有殺身。
群盜猶多南渡客,征鴻難問北歸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與爾親。
3.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二月二日席上賦》[宋]賀鑄
仲宣何遽向荊州,謝惠連須更少留。
二日舊傳挑菜節(jié),一樽聊解負薪憂。
向人草樹有佳色,帶郭江山皆勝游。
載酒賦詩從此始,它年耆老話風流。
4.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二月二》[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5.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二月二日》[唐]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6.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迎 富
才過結柳送貧日,又見簪花迎富時。
誰為貧軀竟難逐,素為富逼豈容辭。
貧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為。
里俗相傳今已久,漫隨人意看兒嬉。
[宋]魏了翁:《二月二日遂寧北郭迎富》
這首詩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習俗。詩人說,正月晦日送窮的日子剛剛過去,又到了戴著花迎富的時候。因為“窮神”難以驅逐,許多人已對“送窮”沒了興趣;可一向渴求富裕的人又怎能回避“迎富”的風俗呢?貧困若是容易除去人人都想除,富貴若可以求得那我也去求。不過這些都是傳之久遠的風俗而已,我只是隨大流去看看熱鬧罷了。
“迎富”的風俗在遠古時代就已經產生了。唐人韓鄂在《歲華紀麗》中說:有巢氏時,有人要了個孩子帶回家中養(yǎng)活,他家從此便大富起來。以后人們便在這天到野外采摘蓬葉(蓬為多子植物,古人以“蓬”代“子”),向門前祭之,謂之“迎富”。而明人謝肇浙在《五雜俎》中則說:“秦俗以二月二日攜鼓樂郊外,朝往暮回,謂之迎富?!彼€解釋其起源說:相傳有戶人家生了個孩子,送給鄰家?guī)椭鷵狃B(yǎng),鄰家從此大富。這家人家見此情景,又將孩子從鄰家要了回來,要回這天正好是二月二日。從此以后,人們便將二月二定為“迎富日”。
7.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撐腰糕
二月二日春正饒,撐腰相勸啖花糕。
支持柴火憑身健,莫惜終年筋骨勞。
[清]蔡云:《撐腰糕》
此詩寫的是江南一帶二月二吃“撐腰糕”的習俗:二月二這天春意正濃,大家互相勸說著吃隔年的花糕可治腰痛。擔柴挑米憑的是腰板結實,有了健康的身體就不怕終年勞作。
二月二吃“撐腰糕”,這種風俗在江南一帶也傳之久遠。所謂“撐腰糕”,就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扁狀、橢圓形,中間稍凹,如同人腰狀的塌餅。過去一到二月二這天,江南一帶家家都將隔年的“撐腰糕”用油煎食,據(jù)說可以治腰痛。不過想減肥細腰的女子,這種糕卻不能多吃。
以上這些節(jié)俗,無不打著農耕文化的烙印。在科學還不發(fā)達、生產相對落后的古代,人們常把脫貧致富、祛病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帶有迷信色彩的民間風俗上。盡管他們的目的難以達到,但這些有趣的風俗卻以其特有的魅力,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歡樂。
8.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挑 菜
久將菘芥芼南羹,佳節(jié)泥深人未行。
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轆轤聲。
[宋]張耒:《二月二日挑菜節(jié)大雨不能出》
這首詩寫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節(jié)的習俗。詩人說,每年二月二這天,他都要采來青菜燒一鍋肉菜湯。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憶故鄉(xiāng)菜園中那生長旺盛的蔬菜,仿佛又聽到引來春水的轆轤的聲音。
這種“挑菜”的風俗,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就說:“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極盛?!钡搅怂未@種風俗更加盛行。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發(fā),人們便紛紛到郊外挖來野菜,或到園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這樣既可嘗到鮮菜的美味,又能討到發(fā)財?shù)募?“菜”“財”同音)。當時還把二月二日這天定為“挑菜節(jié)”。這種風俗,在宋代還由民間傳到了宮廷。
1.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皀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猶含態(tài)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2.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二月二日》[宋]晁說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憐失盡漢家春。
二年不識挑生菜,萬國誰知有殺身。
群盜猶多南渡客,征鴻難問北歸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與爾親。
3.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二月二日席上賦》[宋]賀鑄
仲宣何遽向荊州,謝惠連須更少留。
二日舊傳挑菜節(jié),一樽聊解負薪憂。
向人草樹有佳色,帶郭江山皆勝游。
載酒賦詩從此始,它年耆老話風流。
4.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二月二》[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5.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二月二日》[唐]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6.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迎 富
才過結柳送貧日,又見簪花迎富時。
誰為貧軀竟難逐,素為富逼豈容辭。
貧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為。
里俗相傳今已久,漫隨人意看兒嬉。
[宋]魏了翁:《二月二日遂寧北郭迎富》
這首詩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習俗。詩人說,正月晦日送窮的日子剛剛過去,又到了戴著花迎富的時候。因為“窮神”難以驅逐,許多人已對“送窮”沒了興趣;可一向渴求富裕的人又怎能回避“迎富”的風俗呢?貧困若是容易除去人人都想除,富貴若可以求得那我也去求。不過這些都是傳之久遠的風俗而已,我只是隨大流去看看熱鬧罷了。
“迎富”的風俗在遠古時代就已經產生了。唐人韓鄂在《歲華紀麗》中說:有巢氏時,有人要了個孩子帶回家中養(yǎng)活,他家從此便大富起來。以后人們便在這天到野外采摘蓬葉(蓬為多子植物,古人以“蓬”代“子”),向門前祭之,謂之“迎富”。而明人謝肇浙在《五雜俎》中則說:“秦俗以二月二日攜鼓樂郊外,朝往暮回,謂之迎富?!彼€解釋其起源說:相傳有戶人家生了個孩子,送給鄰家?guī)椭鷵狃B(yǎng),鄰家從此大富。這家人家見此情景,又將孩子從鄰家要了回來,要回這天正好是二月二日。從此以后,人們便將二月二定為“迎富日”。
7.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撐腰糕
二月二日春正饒,撐腰相勸啖花糕。
支持柴火憑身健,莫惜終年筋骨勞。
[清]蔡云:《撐腰糕》
此詩寫的是江南一帶二月二吃“撐腰糕”的習俗:二月二這天春意正濃,大家互相勸說著吃隔年的花糕可治腰痛。擔柴挑米憑的是腰板結實,有了健康的身體就不怕終年勞作。
二月二吃“撐腰糕”,這種風俗在江南一帶也傳之久遠。所謂“撐腰糕”,就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扁狀、橢圓形,中間稍凹,如同人腰狀的塌餅。過去一到二月二這天,江南一帶家家都將隔年的“撐腰糕”用油煎食,據(jù)說可以治腰痛。不過想減肥細腰的女子,這種糕卻不能多吃。
以上這些節(jié)俗,無不打著農耕文化的烙印。在科學還不發(fā)達、生產相對落后的古代,人們常把脫貧致富、祛病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帶有迷信色彩的民間風俗上。盡管他們的目的難以達到,但這些有趣的風俗卻以其特有的魅力,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歡樂。
8.二月二龍?zhí)ь^詩詞
挑 菜
久將菘芥芼南羹,佳節(jié)泥深人未行。
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轆轤聲。
[宋]張耒:《二月二日挑菜節(jié)大雨不能出》
這首詩寫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節(jié)的習俗。詩人說,每年二月二這天,他都要采來青菜燒一鍋肉菜湯。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憶故鄉(xiāng)菜園中那生長旺盛的蔬菜,仿佛又聽到引來春水的轆轤的聲音。
這種“挑菜”的風俗,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就說:“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極盛?!钡搅怂未@種風俗更加盛行。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發(fā),人們便紛紛到郊外挖來野菜,或到園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這樣既可嘗到鮮菜的美味,又能討到發(fā)財?shù)募?“菜”“財”同音)。當時還把二月二日這天定為“挑菜節(jié)”。這種風俗,在宋代還由民間傳到了宮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