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數(shù)學必修五下冊知識點

字號:

知識掌握的巔峰,應該在一輪復習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識重新?lián)炱饋碇?。這樣看來,應對高二這一變化的較優(yōu)選擇,是在高二還在學習新知識時,有意識地把高一內容從頭撿起,自己規(guī)劃進度,提前復習。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級數(shù)學必修五下冊知識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高二年級數(shù)學必修五下冊知識點
    1、基本事件特點:任何兩個基本事件是互斥的;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2、古典概率:具有下列兩個特征的隨機試驗的數(shù)學模型稱為古典概型:
    (1)試驗中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個;
    (2)每個基本事件出現(xiàn)的可能性相等.
    P(A)A中所含樣本點的個數(shù)nA中所含樣本點的個數(shù)n.
    3、幾何概率:如果隨機試驗的樣本空間是一個區(qū)域(可以是直線上的區(qū)間、平面或空間中的區(qū)域),且樣本空間中每個試驗結果的出現(xiàn)具有等可能性,那么規(guī)定事件A的概率為幾何概率.幾何概率具有無限性和等可能性。
    4、古典概率和幾何概率的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的;但古典概率基本事件的個數(shù)是有限的,幾何概率的是無限個的.
    計數(shù)與概率問題在近幾年的高考中都加大了考查的力度,每年都以解答題的形式出現(xiàn)。在復習過程中,由于知識抽象性強,學習中要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不可過深,過難。復習時可從最基本的公式,定理,題型入手,恰當選取典型例題,構建思維模式,造成思維依托和思維的合理定勢。
    另外,要加強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訓練,這部分所涉及的數(shù)學思想主要有:分類討論思想、等價轉化思想、整體思想、數(shù)形結合思想,在概率和概率與統(tǒng)計中又體現(xiàn)了概率思想、統(tǒng)計思想、數(shù)學建模的思想等。在復習中應有意識用數(shù)學思想方法指導解題,不可就題論題,將問題孤立,片面強調單一知識和題型。
    能力方面主要考查: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高考中本部分以考查實際問題為主,解決它不能機械地套用模式,而要認真分析,抽象出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再利用有關的數(shù)學知識加以解決。
    2.高二年級數(shù)學必修五下冊知識點
    1.函數(shù)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數(shù),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數(shù),0在其定義域內,則f(0)=0(可用于求參數(shù));
    (3)判斷函數(shù)奇偶性可用定義的等價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給函數(shù)的解析式較為復雜,應先化簡,再判斷其奇偶性;
    (5)奇函數(shù)在對稱的單調區(qū)間內有相同的單調性;偶函數(shù)在對稱的單調區(qū)間內有相反的單調性;
    2.復合函數(shù)的有關問題
    (1)復合函數(shù)定義域求法:若已知的定義域為[a,b],其復合函數(shù)f[g(x)]的定義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義域為[a,b],求f(x)的定義域,相當于x∈[a,b]時,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義域);研究函數(shù)的問題一定要注意定義域優(yōu)先的原則。
    (2)復合函數(shù)的單調性由“同增異減”判定;
    3.函數(shù)圖像(或方程曲線的對稱性)
    (1)證明函數(shù)圖像的對稱性,即證明圖像上任意點關于對稱中心(對稱軸)的對稱點仍在圖像上;
    (2)證明圖像C1與C2的對稱性,即證明C1上任意點關于對稱中心(對稱軸)的對稱點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線C1:f(x,y)=0,關于y=x+a(y=-x+a)的對稱曲線C2的方程為f(y-a,x+a)=0(或f(-y+a,-x+a)=0);
    (4)曲線C1:f(x,y)=0關于點(a,b)的對稱曲線C2方程為:f(2a-x,2b-y)=0;
    (5)若函數(shù)y=f(x)對x∈R時,f(a+x)=f(a-x)恒成立,則y=f(x)圖像關于直線x=a對稱;
    (6)函數(shù)y=f(x-a)與y=f(b-x)的圖像關于直線x=對稱;
    4.函數(shù)的周期性
    (1)y=f(x)對x∈R時,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則y=f(x)是周期為2a的周期函數(shù);
    (2)若y=f(x)是偶函數(shù),其圖像又關于直線x=a對稱,則f(x)是周期為2︱a︱的周期函數(shù);
    (3)若y=f(x)奇函數(shù),其圖像又關于直線x=a對稱,則f(x)是周期為4︱a︱的周期函數(shù);
    (4)若y=f(x)關于點(a,0),(b,0)對稱,則f(x)是周期為2的周期函數(shù);
    (5)y=f(x)的圖象關于直線x=a,x=b(a≠b)對稱,則函數(shù)y=f(x)是周期為2的周期函數(shù);
    (6)y=f(x)對x∈R時,f(x+a)=-f(x)(或f(x+a)=,則y=f(x)是周期為2的周期函數(shù);
    5.方程
    (1)方程k=f(x)有解k∈D(D為f(x)的值域);
    (2)a≥f(x)恒成立a≥[f(x)]max,;
    a≤f(x)恒成立a≤[f(x)]min;
    (3)(a>0,a≠1,b>0,n∈R+);
    logaN=(a>0,a≠1,b>0,b≠1);
    (4)logab的符號由口訣“同正異負”記憶;
    alogaN=N(a>0,a≠1,N>0);
    3.高二年級數(shù)學必修五下冊知識點
    1.多面體的結構特征
    (1)棱柱有兩個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每相鄰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平行。
    正棱柱:側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邊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反之,正棱柱的底面是正多邊形,側棱垂直于底面,側面是矩形.
    (2)棱錐的底面是任意多邊形,側面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
    正棱錐:底面是正多邊形,頂點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邊形的中心的棱錐叫做正棱錐.特別地,各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錐叫正四面體.反過來,正棱錐的底面是正多邊形,且頂點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邊形的中心.
    (3)棱臺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錐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邊形.
    2.旋轉體的結構特征
    (1)圓柱可以由矩形繞一邊所在直線旋轉一周得到.
    (2)圓錐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繞一條直角邊所在直線旋轉一周得到.
    (3)圓臺可以由直角梯形繞直角腰所在直線旋轉一周或等腰梯形繞上下底面中心所在直線旋轉半周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圓錐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圓面繞直徑旋轉一周或圓面繞直徑旋轉半周得到.
    3.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是用平行投影得到,這種投影下,與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圖形留下的影子,與平面圖形的形狀和大小是全等和相等的,三視圖包括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
    三視圖的長度特征:“長對正,寬相等,高平齊”,即正視圖和側視圖一樣高,正視圖和俯視圖一樣長,側視圖和俯視圖一樣寬.若相鄰兩物體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線是它們的分界線,在三視圖中,要注意實、虛線的畫法.
    4.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
    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常用斜二測畫法來畫,基本步驟是:
    (1)畫幾何體的底面
    在已知圖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軸、y軸,兩軸相交于點o,畫直觀圖時,把它們畫成對應的x′軸、y′軸,兩軸相交于點o′,且使∠x′o′y′=45°或135°,已知圖形中平行于x軸、y軸的線段,在直觀圖中平行于x′軸、y′軸.已知圖形中平行于x軸的線段,在直觀圖中長度不變,平行于y軸的線段,長度變?yōu)樵瓉淼囊话?
    (2)畫幾何體的高
    在已知圖形中過o點作z軸垂直于xoy平面,在直觀圖中對應的z′軸,也垂直于x′o′y′平面,已知圖形中平行于z軸的線段,直觀圖中仍平行于z′軸且長度不變.
    4.高二年級數(shù)學必修五下冊知識點
    1.滿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x和y的取值構成有序數(shù)對(x,y),稱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個解,所有這樣的有序數(shù)對(x,y)構成的集合稱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2.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每一個解(x,y)作為點的坐標對應平面上的一個點,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對應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一個半平面(平面區(qū)域)。
    3.直線l:Ax+By+C=0(A、B不全為零)把坐標平面劃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半個平面)對應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另一部分對應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
    4.已知平面區(qū)域,用不等式(組)表示它,其方法是:在所有直線外任取一點(如本題的原點(0,0)),將其坐標代入Ax+By+C,判斷正負就可以確定相應不等式。
    5.一個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區(qū)域是相應直線劃分開的半個平面,一般用特殊點代入二元一次不等式檢驗就可以判定,當直線不過原點時常選原點檢驗,當直線過原點時,常選(1,0)或(0,1)代入檢驗,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的平面區(qū)域是它的各個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區(qū)域的公共部分,注意邊界是實線還是虛線的含義?!熬€定界,點定域”。
    6.滿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整數(shù)x和y的取值構成的有序數(shù)對(x,y),稱為這個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個解。所有整數(shù)解對應的點稱為整點(也叫格點),它們都在這個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的平面區(qū)域內。
    7.畫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區(qū)域時,應把邊界畫成實線,畫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區(qū)域時,應把邊界畫成虛線。
    8.若點P(x0,y0)與點P1(x1,y1)在直線l:Ax+By+C=0的同側,則Ax0+By0+C與Ax1+Byl+C符號相同;若點P(x0,y0)與點P1(x1,y1)在直線l:Ax+By+C=0的兩側,則Ax0+By0+C與Ax1+Byl+C符號相反。
    9.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是:
    (1)根據(jù)題意,設出變量;
    (2)分析問題中的變量,并根據(jù)各個不等關系列出常量與變量x,y之間的不等式;
    (3)把各個不等式連同變量x,y有意義的實際范圍合在一起,組成不等式組。
    5.高二年級數(shù)學必修五下冊知識點
    1.不等式的定義
    在客觀世界中,量與量之間的不等關系是普遍存在的,我們用數(shù)學符號連接兩個數(shù)或代數(shù)式以表示它們之間的不等關系,含有這些不等號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比較兩個實數(shù)的大小
    兩個實數(shù)的大小是用實數(shù)的運算性質來定義的,
    有a-b>0?;a-b=0?;a-b<0?.
    另外,若b>0,則有>1?;=1?;<1?.
    概括為:作差法,作商法,中間量法等.
    3.不等式的性質
    (1)對稱性:a>b?;
    (2)傳遞性:a>b,b>c?;
    (3)可加性:a>b?a+cb+c,a>b,c>d?a+cb+d;
    (4)可乘性:a>b,c>0?ac>bc;a>b>0,c>d>0?;
    (5)可乘方:a>b>0?(n∈N,n≥2);
    (6)可開方:a>b>0?(n∈N,n≥2).
    6.高二年級數(shù)學必修五下冊知識點
    1.“包含”關系—子集
    注意:有兩種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
    (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B或BA
    2.“相等”關系:A=B(5≥5,且5≤5,則5=5)
    實例:設A={x|x2-1=0}B={-1,1}“元素相同則兩集合相等”
    即:
    ①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B(或BA)
    ③如果A(B,B(C,那么A(C
    ④如果A(B同時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guī)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個元素的集合,含有2n個子集,2n-1個真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