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努力。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學習中也是需要的??吹搅艘坏烙幸馑嫉念},就不惜一切代價攻克它。為了學習,廢寢忘食一點也不是難事,只要你做到了有興趣。高三頻道給大家整理的《高三語文必修四下冊知識點》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1.高三語文必修四下冊知識點
1、自相矛盾
①過了一會兒,汽車突然漸漸地停下來了。
(“突然”和“漸漸”矛盾。)
②這增強了中國人民與侵略斗爭的無比力量。
(既然已經(jīng)“無比”,如何還能“增強”?應(yīng)刪去“無比”。)
③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既然“幸免”,自然是沒有死,怎么能說是“死難中的一個”呢?應(yīng)改為“多少人死難了,他是幸免的一個。”)
④我國有世界上沒有的萬里長城。
(“有”與“沒有”矛盾,改“沒有”為“”)
2、范圍不清
①從事業(yè)的發(fā)展上看,還缺乏各項科學專家與各項人才。
(各項人才包括科學家,不宜并列,該說“各學科的專家與其他人才”。)
②他們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淵。
(“一面……一面……”表示兩件事同時進行,句中的兩件事顯然不是同時的,應(yīng)改為“他們雖然拚命向上爬,但是終不免跌落深淵。”)
3、強加因素
①最近我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來,結(jié)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來思想變了,可以說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結(jié)果,現(xiàn)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說是去了一趟的“結(jié)果”呢?)
②因為他來自北方,思想根本上還是舊的一套。
(為什么來自“北方”思想就舊?且“北方”到底是相對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①在那個時候,報紙與我接觸的機會是很少的。
(應(yīng)該是“我和報紙的接觸”。)
②去年的學習情緒和今年比較起來大不相同。
(我們比較一先一后兩件事,一般總是以后者為主體,應(yīng)是“今年的學習成績和去年……”。)
2.高三語文必修四下冊知識點
1.數(shù)
①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觸龍說趙太后》)(名詞,數(shù)目、數(shù)量)
②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寡人之于國也》)(數(shù)詞,幾、若干)
③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名詞,命運)
④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副詞,shuò,屢次)
⑤數(shù)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國也》)(形容詞,cù,密、細密)
⑥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赤壁之戰(zhàn)》)(動詞,shǔ,計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形容詞,與“曲”相對,不彎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副詞,僅、只)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名詞,通“值”,價值)
④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指南錄>后序》)(副詞,徑直、直接)
3.發(fā)
①百發(fā)百中(成語)(動詞,發(fā)射)
②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動詞,征發(fā)、派遣)
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寡人之于國也》)(動詞,打開糧倉,賑濟災(zāi)民)
④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動詞,花開)
⑤主人忘歸客不發(fā)(《琵琶行》)(動詞,出發(fā))
⑥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fā)(《五人墓碑記》)(動詞,實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動詞,發(fā)出、抒發(fā))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國也》)(名詞,兵器)
②窮兵黷武(成語)(名詞,戰(zhàn)爭)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名詞,軍隊)
④草木皆兵(成語)(名詞,士兵)
5.勝
①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動詞,承受)
②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寡人之于國也》)(副詞,盡)
③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形容詞,勝利)
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動詞,超過)
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形容詞,優(yōu)美的)
6.于
①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介詞,比)
②寡人之于國也(介詞,對)
③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介詞,在)
④移其民于河東(介詞,到)
⑤移其粟于河內(nèi)(介詞,從)
⑥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介詞,與,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動詞,為王,讀“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詞,君王,讀“wáng”)
8.以
①請以戰(zhàn)喻(介詞,用、拿)
②可以無饑矣(介詞,憑借,此處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義)
③以時入山林(介詞,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義(介詞,把)
9.食
狗彘食(動詞,吃)人食(名詞,食物)而不知檢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節(jié)助詞,沒有意義的襯字)
②王道之始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義(復指代詞,代“孝悌之義”?;驗榧嬖~“于之”,向他們)
④寡人之于國也(結(jié)構(gòu)助詞,起舒緩語氣的作用)
⑤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雞豚狗彘之畜(結(jié)構(gòu)助詞,提賓的標志?;蜃鲝椭复~,指代“雞豚狗彘”)
3.高三語文必修四下冊知識點
1、觀:
①觀太學(觀摩學習)
②大王見臣列觀(宮廷中高大華麗的樓臺)
③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像)
④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⑤啟窗而觀(看)
2、因:
①因入京師,觀太學(于是)
②蒙故業(yè),因遺策(沿襲)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順著)
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jīng)由)
⑤衡乃擬班固《兩都》《二京賦》,因以諷諫(憑借)
⑥因擊沛公于坐,殺之。(趁機)
3、乃:
①精思傅會,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
⑤爾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
⑧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4、制:
①其牙機巧制(制作,構(gòu)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XX,控制)
②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指揮)
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guī)模)
5、屬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連接)
②衡少善屬文(連綴)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④舉酒屬客(勸人喝酒)
shǔ:
⑤名屬教坊第一部(屬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掌管)
⑦吾屬今為之虜矣(輩)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6、善: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善行)
③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擅長)
④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繕”,擦拭)
4.高三語文必修四下冊知識點
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2.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5.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6.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7.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9.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沾:通“沾”,沾濕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1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輕輕敲打
12.畢今日之驩驩:通“歡”。
13.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女:通“汝”,你
14.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縣:通“懸”,懸掛
5.高三語文必修四下冊知識點
《柳永詞兩首》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三變”“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且是長調(diào)(慢詞)的倡導者,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
1、《望海潮》是描寫北宋時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詞。詞的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詞的下片描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詞作以鋪敘見長。
首先,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總領(lǐng)全篇,概括介紹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然后分別從“形勝”“都會”和“繁華”三個方面鋪開敘述:“煙柳畫橋”之中家家戶戶安居樂業(yè),人煙阜盛;“云樹”“堤沙”之外驚濤拍岸,洶涌壯觀;都市街衢,珠寶遍陳,普通人家,披羅著錦,滿目奢華景象。
過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寫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飄香的景象,后敘羌笛橫吹、菱歌互答的歡愉場景。由民眾忘情山水之樂引出官員宴飲之樂,一路鋪敘下來,但又不是平鋪直敘,很見功力。
這是一篇投贈之作。作者路經(jīng)杭州,想謁見當時出任兩浙轉(zhuǎn)運使的孫何,便寫了這首詞。詞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結(jié)束五代XX局面后,經(jīng)過真宗、仁宗兩朝的休養(yǎng)生息,確實呈現(xiàn)了繁榮的景象,但收筆也流露了XX的味道。
2、《雨霖鈴》是描寫作者在長亭與情人話別的詞。詞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
其一,用哀景寫悲情。詞作開篇用“寒蟬”“長亭”“驟雨”等意象,烘托離別時凄冷沉郁的氣氛。
其二,以無情襯有情。離人難舍難分,而無情的舟子卻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淚相向,“無語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來之景訴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離別后行人消失在煙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極目遠眺,一片茫然,不覺悲從中來?!傲汲矫谰啊痹瓰闅g樂愉快的場景,但是隨后而來的“虛設(shè)”二字頃刻間就使歡樂之情頓然消失,而沉入到無邊無際的愁傷之中,所以,這里也是“樂景寫悲情”。
1.高三語文必修四下冊知識點
1、自相矛盾
①過了一會兒,汽車突然漸漸地停下來了。
(“突然”和“漸漸”矛盾。)
②這增強了中國人民與侵略斗爭的無比力量。
(既然已經(jīng)“無比”,如何還能“增強”?應(yīng)刪去“無比”。)
③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既然“幸免”,自然是沒有死,怎么能說是“死難中的一個”呢?應(yīng)改為“多少人死難了,他是幸免的一個。”)
④我國有世界上沒有的萬里長城。
(“有”與“沒有”矛盾,改“沒有”為“”)
2、范圍不清
①從事業(yè)的發(fā)展上看,還缺乏各項科學專家與各項人才。
(各項人才包括科學家,不宜并列,該說“各學科的專家與其他人才”。)
②他們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淵。
(“一面……一面……”表示兩件事同時進行,句中的兩件事顯然不是同時的,應(yīng)改為“他們雖然拚命向上爬,但是終不免跌落深淵。”)
3、強加因素
①最近我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來,結(jié)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來思想變了,可以說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結(jié)果,現(xiàn)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說是去了一趟的“結(jié)果”呢?)
②因為他來自北方,思想根本上還是舊的一套。
(為什么來自“北方”思想就舊?且“北方”到底是相對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①在那個時候,報紙與我接觸的機會是很少的。
(應(yīng)該是“我和報紙的接觸”。)
②去年的學習情緒和今年比較起來大不相同。
(我們比較一先一后兩件事,一般總是以后者為主體,應(yīng)是“今年的學習成績和去年……”。)
2.高三語文必修四下冊知識點
1.數(shù)
①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觸龍說趙太后》)(名詞,數(shù)目、數(shù)量)
②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寡人之于國也》)(數(shù)詞,幾、若干)
③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名詞,命運)
④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副詞,shuò,屢次)
⑤數(shù)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國也》)(形容詞,cù,密、細密)
⑥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赤壁之戰(zhàn)》)(動詞,shǔ,計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形容詞,與“曲”相對,不彎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副詞,僅、只)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名詞,通“值”,價值)
④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指南錄>后序》)(副詞,徑直、直接)
3.發(fā)
①百發(fā)百中(成語)(動詞,發(fā)射)
②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動詞,征發(fā)、派遣)
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寡人之于國也》)(動詞,打開糧倉,賑濟災(zāi)民)
④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動詞,花開)
⑤主人忘歸客不發(fā)(《琵琶行》)(動詞,出發(fā))
⑥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fā)(《五人墓碑記》)(動詞,實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動詞,發(fā)出、抒發(fā))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國也》)(名詞,兵器)
②窮兵黷武(成語)(名詞,戰(zhàn)爭)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名詞,軍隊)
④草木皆兵(成語)(名詞,士兵)
5.勝
①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動詞,承受)
②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寡人之于國也》)(副詞,盡)
③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形容詞,勝利)
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動詞,超過)
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形容詞,優(yōu)美的)
6.于
①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介詞,比)
②寡人之于國也(介詞,對)
③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介詞,在)
④移其民于河東(介詞,到)
⑤移其粟于河內(nèi)(介詞,從)
⑥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介詞,與,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動詞,為王,讀“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詞,君王,讀“wáng”)
8.以
①請以戰(zhàn)喻(介詞,用、拿)
②可以無饑矣(介詞,憑借,此處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義)
③以時入山林(介詞,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義(介詞,把)
9.食
狗彘食(動詞,吃)人食(名詞,食物)而不知檢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節(jié)助詞,沒有意義的襯字)
②王道之始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義(復指代詞,代“孝悌之義”?;驗榧嬖~“于之”,向他們)
④寡人之于國也(結(jié)構(gòu)助詞,起舒緩語氣的作用)
⑤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雞豚狗彘之畜(結(jié)構(gòu)助詞,提賓的標志?;蜃鲝椭复~,指代“雞豚狗彘”)
3.高三語文必修四下冊知識點
1、觀:
①觀太學(觀摩學習)
②大王見臣列觀(宮廷中高大華麗的樓臺)
③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像)
④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⑤啟窗而觀(看)
2、因:
①因入京師,觀太學(于是)
②蒙故業(yè),因遺策(沿襲)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順著)
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jīng)由)
⑤衡乃擬班固《兩都》《二京賦》,因以諷諫(憑借)
⑥因擊沛公于坐,殺之。(趁機)
3、乃:
①精思傅會,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
⑤爾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
⑧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4、制:
①其牙機巧制(制作,構(gòu)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XX,控制)
②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指揮)
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guī)模)
5、屬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連接)
②衡少善屬文(連綴)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④舉酒屬客(勸人喝酒)
shǔ:
⑤名屬教坊第一部(屬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掌管)
⑦吾屬今為之虜矣(輩)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6、善: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善行)
③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擅長)
④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繕”,擦拭)
4.高三語文必修四下冊知識點
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2.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5.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6.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7.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9.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沾:通“沾”,沾濕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1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輕輕敲打
12.畢今日之驩驩:通“歡”。
13.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女:通“汝”,你
14.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縣:通“懸”,懸掛
5.高三語文必修四下冊知識點
《柳永詞兩首》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三變”“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且是長調(diào)(慢詞)的倡導者,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
1、《望海潮》是描寫北宋時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詞。詞的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詞的下片描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詞作以鋪敘見長。
首先,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總領(lǐng)全篇,概括介紹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然后分別從“形勝”“都會”和“繁華”三個方面鋪開敘述:“煙柳畫橋”之中家家戶戶安居樂業(yè),人煙阜盛;“云樹”“堤沙”之外驚濤拍岸,洶涌壯觀;都市街衢,珠寶遍陳,普通人家,披羅著錦,滿目奢華景象。
過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寫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飄香的景象,后敘羌笛橫吹、菱歌互答的歡愉場景。由民眾忘情山水之樂引出官員宴飲之樂,一路鋪敘下來,但又不是平鋪直敘,很見功力。
這是一篇投贈之作。作者路經(jīng)杭州,想謁見當時出任兩浙轉(zhuǎn)運使的孫何,便寫了這首詞。詞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結(jié)束五代XX局面后,經(jīng)過真宗、仁宗兩朝的休養(yǎng)生息,確實呈現(xiàn)了繁榮的景象,但收筆也流露了XX的味道。
2、《雨霖鈴》是描寫作者在長亭與情人話別的詞。詞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
其一,用哀景寫悲情。詞作開篇用“寒蟬”“長亭”“驟雨”等意象,烘托離別時凄冷沉郁的氣氛。
其二,以無情襯有情。離人難舍難分,而無情的舟子卻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淚相向,“無語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來之景訴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離別后行人消失在煙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極目遠眺,一片茫然,不覺悲從中來?!傲汲矫谰啊痹瓰闅g樂愉快的場景,但是隨后而來的“虛設(shè)”二字頃刻間就使歡樂之情頓然消失,而沉入到無邊無際的愁傷之中,所以,這里也是“樂景寫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