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案五篇

字號:

美術教育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們對生活和美術作品中的感受力、欣賞力、表現(xiàn)力,還能發(fā)展兒童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在今天充滿競爭的社會里,只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才能獲得發(fā)展的機遇。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案五篇 》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針對低年級學生初步接觸簡單的立體和半立體造型制作而設計的一堂工藝課。教學生運用樹枝和彩泥相結(jié)合,制作各種有趣的小動物和小人物。小樹枝取之大自然,它表面有自然的文理且有一定的硬度;彩泥是兒童常用的材料,它鮮艷、柔軟,可以輕松隨意地捏出各種形狀。本課綜合兩種材料的特點,取長補短,樹枝在作品中適合做細長的部位,如:胡須、頭發(fā)、四肢等,并且起支撐邊連接的作用;彩泥在作品中做為主體,如:軀干、頭等部位。學生可靈活巧妙地運用,如:又粗又短的樹枝適合做大象的四肢,又細又長的樹枝適合做老鼠的尾巴等。
    本課教學內(nèi)容富有童趣,制作方法簡單,學生容易掌握,作業(yè)結(jié)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在掌握了制作技巧和方法后,任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感受兩面種材料的不同特點,使樹枝和彩泥在作業(yè)中運用得恰到好處,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設計新穎有趣的形象,作業(yè)要求可以適當放寬,突出自主表現(xiàn)和重視活動中學生能力的自然增長。
    二、教學目標:
    1、運用樹枝和彩泥進行有趣的人物、動物制作,并掌握制作技巧和步驟。
    2、感受不同材質(zhì)的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設計意識,讓學生感受創(chuàng)造美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
    1、學習運用樹枝和彩泥進行有趣的人物、動物制作的簡單技法,用樹枝和彩泥進行有趣的人物、動物造型。
    2、讓學生體驗社會生活分工協(xié)作的情趣。
    四、教學難點:
    教學簡單的立體造型方法。
    五、教學設計:
    播放教師自己用樹枝和彩泥制作的動畫,讓學生欣賞。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激起學生對本課活動內(nèi)容的興趣,產(chǎn)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欲 望。引導學生觀察動畫片中的人物、動物是用樹枝和彩泥做成的。
    可以上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觀察感受樹枝和彩泥的這兩種材質(zhì)的不同特點,從而獲得豐富的感官印象,進一步了解用樹枝和彩泥做出的作品有特殊效果,為下一步創(chuàng)作作好準備。
    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將畫片中作品的樹枝部分換成彩泥,通過效果對比,讓學生了解作品中樹枝所起的作用。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樹枝和彩泥在作品中的作用,教師可以結(jié)學生一些材料讓學生進行簡單的作品設計,讓學生初步體驗成功,以激發(fā)更大的創(chuàng)作欲 望。
    分組討論設計??梢宰寣W生合作設計創(chuàng)作一組作品,既可以增加這課的趣味性,拓寬創(chuàng)作的范圍,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學生完成作品以后,可以給學生一個展示的空間,將此次作品作展覽,便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和創(chuàng)作的興趣。
    六、教學體會:
    在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運用多媒體展示教師創(chuàng)作的動畫作品,設置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對活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作業(yè)可采用合作的形式,作品可以進行展示,使學生更好地體驗到創(chuàng)作的成功感。
    2.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教學目標
    1、啟發(fā)學生感受和認識物體的形狀。
    2、大膽用線涂出物體的形狀。
    3、體驗涂繪繞線活動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繪畫熱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用線大膽涂繪出物體的形狀,并體驗繞繞涂涂的樂趣。
    難點:繞線涂繪方法的'掌握。
    教學準備
    教具:各色、各質(zhì)地的各類線、范品、學生用紙
    學具:教材、課堂練習、線、紙剪刀、膠帶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堆雜亂的各種線材料。(各色、各質(zhì)地的線)
    你能幫老師整理這一堆雜亂的線嗎?
    教師與學生自由的圍坐在一起,教師請學生幫忙整理線,邊整理邊自由的談談:
    (1)讓學生自由的感知各類線;毛線、絲線、塑料線……
    (2)各類線的呈現(xiàn)狀態(tài);直的、曲的、硬的、軟的……
    (3)生活中的運用;
    (4)線在生活中的象形;拉面、蛇、卷頭發(fā)、蚊香……
    2、揭示課題。
    二、欣賞感知。
    1、學生成功整理的線團(規(guī)則形)欣賞感知。
    (1)看看是什么形狀的?
    (2)一個線團象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將線團添加成物體。
    (3)出示葡萄照片,你們看我們該怎么將線團組合?
    (4)學生嘗試練習:主要練一練水果。
    2、感知邊上那堆未整理的雜線(不規(guī)則形)。
    (1)啟發(fā)學生看看象什么?
    (2)如何擺放一下象什么?稍微添加一下能成什么?
    (3)生嘗試練習:主要練一練繞繞動物,再添加一些環(huán)境。
    3、游戲:
    教師繞畫,學生猜猜繞的是誰?為什么?(抓特征)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巡回輔導
    在大紙上,學生將自己繞畫出來,教師繞畫自己,完成師生合影,背景添加上自己喜歡的東西,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并參與其中。
    四、課堂小結(jié)
    3.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不同用途、不同特點的船,初步了解船的發(fā)展歷程。
    2、能抓住船的結(jié)構(gòu)特點,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3、通過探究、表現(xiàn)等活動,使學生領悟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會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抓住船的結(jié)構(gòu)特點,大膽表現(xiàn)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三、教學難點:探究過程中立意和構(gòu)思,生動畫出船的狀態(tài)。
    四、教學準備:師生共同收集有關船的圖片及圖像資料,查找有關船的發(fā)展及科技方面的故事。
    學生:繪畫工具、剪刀、膠水
    教師:代表大海的藍色大紙
    五、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揭題
    2、感知與啟示
    分小組展示學生收集來的有關船的圖片和資料,并選擇小組集體認為好的圖片資料向全班展示。
    師問:①你知道這艘船叫什么船嗎?為什么?
    ②還有其它種類的船嗎?(全體同學欣賞圖片并議論)
    3、了解船的發(fā)展歷程,學生根據(jù)收集來的有關資料議論教師提出的問題。
    ①師問:誰知道初的船兒是怎樣的?(就是根木頭浮在水面上)
    ②師:這樣的船造型真簡單,老師也能馬上想到幾種,你們看,這塊西瓜皮就可以成為一艘船。別看它小,至少可以裝載幾百、幾千只螞蟻。像這樣造型簡單又很實用的“船”,小朋友們還能想出幾艘嗎?(撐開的傘、香泡皮、瓶蓋等)
    ③師:接著又出現(xiàn)了用木頭做成的月亮型的船。有的造船師傅還在船上叉上風帆,就成了帆船,然后便出現(xiàn)了鐵皮船、氣墊船、快艇等。(課件出示相關船的圖片)
    4、設計創(chuàng)作
    ①師問:看了這么多的船,你能畫出你心目中的大船嗎?
    ②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5、作業(yè)展評:
    師:讓我們的大船到海中去航行吧!
    ①用剪刀將自己畫的大船按外輪廊剪下來,貼在老師準備的藍色大紙上。
    ②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jié)
    4.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石子、沙子、瓶蓋、罐子或一些體育用品,集體排列立體圖形。
    (2)啟發(fā)學生利用各種材料表現(xiàn)具象與抽象物體的造型。體驗材料的美感。
    (3)強調(diào)在排列創(chuàng)作過程中發(fā)揚集體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
    教材簡析:
    本課其實是用一種行為藝術的形式,引起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通過走出教室到校園里上課的方法進行。要提前一節(jié)布置學生準備材料。
    教學重、難點:
    教學氣氛既要熱烈,又要有序。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可樂罐、沙子、石子、瓶蓋、體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教學活動過程:
    (1)交流階段:
    師生共同交流所準備的物品,及所帶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題和造型。
    (2)思考與討論階段:
    分組展示自己所準備的物品,引導學生思考座談,開展積極想象,怎樣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組集體一起排列出新穎的立體造型。
    欣賞教師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術小組的裝置藝術作品。
    (3)發(fā)展階段:
    帶好材料來到操場,人人參與,把瓶罐重疊或向四周擴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種抽象或具象的圖案或造型。通過組與組交流,互相補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組所設計排列作品的優(yōu)點與不足,進行修改。
    (4)收拾與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學生收拾整理好工具與材料,保持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
    課后拓展:
    運用所學到的排列方法,在課后回家利用各種物品進行排列組合各種圖形的練習。
    在排列時,要大膽想象。造型的內(nèi)容,材料的運用應更加豐富更加廣泛。
    教學評價:
    (1)是否在課前準備好所需的材料。
    (2)能否課前觀看一些行為藝術作品,及名家作品,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
    (3)教學中能否強調(diào)集體合作精神。
    (4)就地取材,會利用廢舊物品或當?shù)匚锂a(chǎn),如:小石頭、沙、泥、貝殼……運用于主體造型之中。
    5.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教材思路: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領域的美術課。本課是優(yōu)美的,感性的,斑斕的。大自然的色彩豐富美麗,而紅黃藍三原色可以調(diào)配出許許多多的顏色來。用彩色鉛筆、油畫棒、彩色粉筆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歡的顏色畫出來,把自己觀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現(xiàn)出來。
    課時:
    1~2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多種途徑感受大自然,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熱愛。用水粉顏料做調(diào)色游戲,認識大自然的色彩。學習用幾種基本的顏色調(diào)配許多顏色。
    教學重、難點:
    色彩調(diào)配的方法,對顏料習性的掌握。
    教學準備:
    教師:七彩自然的圖片若干,顏料,彩筆,幾種蔬果切面,范作等。
    學生:收集的與大自然有關的圖片,水粉顏料、調(diào)色盤、毛筆、水罐、抹布、作業(yè)紙等。
    教學過程:
    ——欣賞及交流:
    1、觀看大自然的風光圖片或記錄片。(如四季美景)認識各種顏色,認識紅黃藍三原色,橙、綠、紫三間色,大自然太迷人啦,這么豐富,美麗的色彩你能分辨出來嗎?
    2、交流各自帶來的圖片資料,小組討論自己的觀后感。
    3、談談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絢麗的日出,那風花雪月,那秋蟲的顏色,那霞光的天空,裝飾性很強的舞臺化妝——臉譜。
    4、“猜猜看”色彩游戲。觀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誰找到的顏色多。——討論及反思
    1、大自然的顏色在陰天和晴天一樣嗎?
    2、白天看到的顏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陽光下的噴 水池旁會出現(xiàn)彩虹嗎?
    (大自然的光和色會玩魔術)——展示及介紹:
    做一幅色彩游戲圖??捎盟垲伭稀⑺使P、油畫棒、彩色鉛筆。調(diào)色游戲(幾種基本的顏色可以調(diào)處許許多多顏色來)
    1、水彩筆、油畫棒涂色并進行變色練習。
    2、也可用彩色鉛筆先涂一層顏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種色,就會產(chǎn)生第三種顏色!
    3、用水粉色畫畫,在第一種顏色沒有干時就緊接著涂另一種顏色,它們會融化在一起。
    紅+黃=橙藍+黃=綠紅+藍=紫——嘗試與練習
    用彩色鉛筆、油畫棒、彩色粉筆或水粉色畫大自然的。顏色。
    1、可做一“七彩花園”的情境設定,認識一些大自然常見花卉,借助圖片及學生的記憶描述。
    教師可將不同色彩形狀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紅,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陽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園范作幾張,從不同角度描繪大自然。在作業(yè)紙上畫各色花卉,并添畫小草、蘑菇或小昆蟲,空中可添畫太陽、云彩、小鳥、蜻蜓、蝴蝶等。學生練習,師巡視指導。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蓋章游戲,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錯的載體。可選擇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襯紙看不同的效果,玩過再添畫。
    3、介紹點畫法、平涂法,重點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涂色方法??扇芜x表現(xiàn)方式,試著用顏料盒中的幾種色彩,調(diào)出大自然美麗、豐富的色彩。
    小結(jié)與評價
    1、作業(yè)小組及班級觀摩,互評。
    2、講講自己的畫,互相找亮點,互相評價。
    3、喜歡哪些顏色,不喜歡哪些顏色?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