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變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選三)。在對各個學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學生們需要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科目有所選擇、有所側重。這可謂是學生們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風險未知的主動選擇。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年級生物上學期知識點》,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年級生物上學期知識點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①橫向運輸(只發(fā)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②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③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長素分布情況:生長素多生長的快、生長素少生長的慢,胚芽鞘彎曲方向與生長素少的方向一致
3、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調節(jié)作用的化學物質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布: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莖>芽>根
6、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fā)芽也能抑制發(fā)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況下: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2.高二年級生物上學期知識點
1.基因工程的誕生
(1)基因工程:按照人們的意愿,進行嚴格的設計,并通過體外DNA重組和轉基因等技術,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符合人們需要的新的生物類型和生物產品。
(2)基因工程誕生的理論基礎是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科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技術支持有基因轉移載體的發(fā)現(xiàn)、工具酶的發(fā)現(xiàn),DNA合成和測序儀技術的發(fā)明等。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
基因工程操作中用到了限制酶、DNA連接酶、運載體
3.基因工程的應用
(1)在農業(yè)生產上:主要用于提高農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劑、抗蟲、抗病、抗干旱和抗鹽堿等),以及改良農作物的品質和利用植物生產藥物等方面。
(2)基因治療不是對患病基因的修復,基因檢測所用的DNA分子只有處理為單鏈才能與被檢測的樣品,按堿基配對原則進行雜交。
4.蛋白質工程
蛋白質工程的本質是通過基因改造或基因合成,對先有蛋白質進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質,所以被形象地稱為第二代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原則上只能生產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質。
3.高二年級生物上學期知識點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發(fā)酵:通過微生物技術的培養(yǎng)來生產大量代謝產物的過程。
2、有氧發(fā)酵:醋酸發(fā)酵谷氨酸發(fā)酵無氧發(fā)酵:酒精發(fā)酵乳酸發(fā)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厭氧菌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XX生殖孢子生殖
4、在有氧條件下,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
5、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能進行酒精發(fā)酵。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適宜酵母菌繁殖酒精發(fā)酵時一般將溫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發(fā)酵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著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發(fā)酵過程中,隨著酒精濃度的提高,紅葡萄皮的色素也進入發(fā)酵液,使葡萄酒呈現(xiàn)深紅色在缺氧呈酸性的發(fā)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長繁殖,而絕大多數(shù)其他微生物都因無法適應這一環(huán)境而受到制約。
8、醋酸菌是單細胞細菌(原核生物),代謝類型是異養(yǎng)需氧型,生殖方式為XX
9、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yōu)橐胰賹⒁胰┳優(yōu)榇姿帷?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發(fā)酵條件的作用
①醋酸菌對氧氣的含量特別敏感,當進行深層發(fā)酵時,即使只是短時間中斷通入氧氣,也會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控制好發(fā)酵溫度,使發(fā)酵時間縮短,又減少雜菌污染的機會。
③有兩條途徑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為底物的氧化。
11、實驗流程: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fā)酵→果酒(→醋酸發(fā)酵→果醋)
12、酒精檢驗:果汁發(fā)酵后是否有酒精產生,可以用XX來檢驗。在酸性條件下,XX與酒精反應呈現(xiàn)灰綠色。先在試管中加入發(fā)酵液2mL,再滴入物質的量濃度為3mol/L的H2SO43滴,振蕩混勻,最后滴加常溫下飽和的XX溶液3滴,振蕩試管,觀察顏色
13、充氣口是在醋酸發(fā)酵時連接充氣泵進行充氣用的;排氣口是在酒精發(fā)酵時用來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來取樣的。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相連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開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該裝置制酒時,應該關閉充氣口;制醋時,應該充氣口連接氣泵,輸入氧氣。
4.高二年級生物上學期知識點
1、解旋酶:作用于氫鍵,是一類解開氫鍵的酶,由水解ATP來供給能量它們常常依賴于單鏈的存在,并能識別復制叉的單鏈結構。在細菌中類似的解旋酶很多,都具有ATP酶的活性。大部分的移動方向是5′→3′,但也有3′→5′移到的情況,如n′蛋白在φχ174以正鏈為模板合成復制形的過程中,就是按3′→5′移動。在DNA復制中起作用。
2、DNA聚合酶:在DNA復制中起作用,是以一條單鏈DNA為模板,將單個脫氧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形成一條與模板鏈互補的DNA鏈,形成鏈與母鏈構成一個DNA分子。
3、DNA連接酶:其功能是在兩個DNA段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如果將經過同一種內切酶剪切而成的兩段DNA比喻為斷成兩截的梯子,那么,DNA連接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斷口處(注意:不是連接堿基對,堿基對可以依靠氫鍵連接),即兩條DNA黏性末端之間的縫隙“縫合”起來。據(jù)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連接目的基因和運載體。與DNA聚合酶的不同在于:不在單個脫氧核苷酸與DNA段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而是將DNA雙鏈上的兩個缺口同時連接起來,因此DNA連接酶不需要模板
4、RNA聚合酶:又稱RNA復制酶、RNA合成酶,作用是以完整的雙鏈DNA為模板,邊解放邊轉錄形成mRNA,轉錄后DNA仍然保持雙鏈結構。對真核生物而言,RNA聚合酶包括三種:RNA聚合酶I轉錄rRNA,RNA聚合酶Ⅱ轉錄mRNA,RNA聚合酶Ⅲ轉錄tRNA和其她小分子RNA。在RNA復制和轉錄中起作用。
5、反轉錄酶:為RNA指導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為模板、以脫氧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合成DNA的過程。具有三種酶活性,即RNA指導的DNA聚合酶,RNA酶,DNA指導的DNA聚合酶。在分子生物學技術中,作為重要的工具酶被廣泛用于建立基因文庫、獲得目的基因等工作。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6、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簡稱限制酶):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細菌、霉菌等)中。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一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點上切割DNA分子。是特異性地切斷DNA鏈中磷酸二酯鍵的核酸酶(“分子手術刀”)。發(fā)現(xiàn)于原核生物體內,現(xiàn)已分離出100多種,幾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這種酶。是重組DNA技術和基因診斷中重要的一類工具酶。例如,從大腸桿菌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間將這段序列切開。目前已經發(fā)現(xiàn)了200多種限制酶,它們的切點各不相同。蘇云金芽孢桿菌中的抗蟲基因,就能被某種限制酶切割下來。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7、纖維素酶和果膠酶:植物細胞工程中植物體細胞雜交時,需事先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分解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從而獲得有活力的原生質體,然后誘導不同植物的原生質體融合。
8、胰蛋白酶:在動物細胞工程的動物細胞培養(yǎng)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將取自動物胚胎或幼齡動物的器官和組織分散成單個的細胞,然后配制成細胞懸浮液進行培養(yǎng)?;蛴糜诩毎麄鞔囵B(yǎng)時將細胞從瓶壁上消化下來。
9、淀粉酶:主要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和腸腺分泌的腸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成麥芽糖。
10、麥芽糖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麥芽糖酶和腸腺分泌的腸麥芽糖酶,可催化麥芽糖水解成葡萄糖。
11、脂肪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和腸腺分泌的腸脂肪酶,可催化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肝臟分泌的膽汁乳化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后,有利于脂肪分解。
12、蛋白酶:主要有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質水解成多肽鏈。作用結果是破壞肽鍵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13、肽酶:由腸腺分泌,可催化多肽鏈水解成氨基酸。
14、轉氨酶:催化蛋白質代謝過程中氨基轉換過程。如人體的谷丙轉氨酶(GPT),能夠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轉移給丙XX酸,從而形成丙氨酸和a—XX戊二酸。由于谷丙轉氨酶在肝臟中的含量最多,當肝臟病變時谷丙轉氨酶就大量釋放到血液,因此臨床上常把化驗人體血液中這種酶的含量作為診斷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項重要指標。
15、光合作用酶:是指與光合作用有關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于葉綠體中。
16、呼吸氧化酶:與細胞呼吸有關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于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
17、ATP合成酶:指催化ADP和磷酸,利用能量形成ATP的酶。
18、ATP水解酶:指催化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釋放能量的酶。
19、組成酶:指微生物細胞中一直存在的酶。它們的合成只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如大腸桿菌細胞中分解葡萄糖的酶。
20、誘導酶:指環(huán)境中存在某種物質的情況下才合成的酶,如大腸桿菌細胞中分解乳糖的酶。
5.高二年級生物上學期知識點
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應用:
1、動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區(qū)別
1)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2)原因分析:動物細胞是高度分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完全具有全能性的只有未分化的受精卵,和低級分化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細胞、當胚胎細胞繼續(xù)發(fā)育,出現(xiàn)胚層分化,組織,器官形成時,細胞已經喪失了全能性,只保持了部分的分化為較高分化程度的細胞的能力、例如骨髓干細胞,雖然不具備全能性,但保持了分化為骨髓細胞,紅細胞等的能力,因此是部分全能性、而動物細胞核包含了物種的全部遺傳物質,并且在適當?shù)臈l件下能夠去分化再分化,發(fā)育為完整個體,因此高度分化細胞的細胞核仍具有全能性、動物體細胞克隆就應用了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2、動物體細胞克隆
動物克隆是一種通過核移植過程進行無性繁殖的技術、不經過有性生殖過程,而是通過核移植生產遺傳結構與細胞核供體相同動物個體的技術,就叫做動物克隆、
干細胞的研究進展和應用
1)干細胞的概念:動物和人體內保留著少量具有和分化能力的細胞。
2)干細胞的分類:
①全能干細胞:具有形成完整個體的分化潛能
②多能干細胞:具有分化出多種細胞組織的潛能
③專能干細胞:只能向一種或兩種密切相關的細胞類型分化、如神經干細胞可分化為各類神經細胞,造血干細胞可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等各類血細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