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5篇

字號: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兒童詩,詩歌以問答的形式和反復的手法,以尋覓雷鋒足跡為線索,帶領我們“沿著長長的小溪”“順著彎彎的小路”“乘著溫暖的春風”,去尋找“雷鋒的足跡”,了解雷鋒的先進事跡,感受人物形象,學習關愛他人、樂于奉獻的雷鋒精神。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1.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和流暢的音韻,沿著“長長的小溪”和“彎彎的小路”,娓娓地向我們述說著,輕輕地撥動著我們的心弦。
    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對于我這個出生于80年代的人來說還是很熟悉的,記得小學時歌詠比賽上唱的多的就是《社會主義好》和《學習雷鋒好榜樣》,但對現在的孩子們來說這已經是個陌生的名字了,他們對雷鋒的了解并不多,這樣怎么能感悟課文內容呢?于是,在學習課文之前,我讓孩子們查找雷鋒的資料,孩子們有的買了關于雷鋒的書,有的上網查找了資料,有的聽了父母的介紹。在孩子們了解了雷鋒后,我又利用思品課開展了雷鋒故事會,會上,有的學生講了雷鋒的童年,有的講了雷鋒的好人好事。
    接下來再來講這一課,于是,孩子們對雷鋒那踏著泥濘,送迷路的孩子回家;踏著荊棘,背著年邁的大娘走在泥濘路上的事跡,就不需要多講,“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深情的呼喚,再不需要調動情感。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也算是水到渠成,他們通過對讀、領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次陷入到情節(jié)之中。
    正因為有了對雷鋒的了解,孩子們對課文后一句的理解,也就有了自己的感悟。孩子們還會找身邊的雷鋒呢。
    2.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兒童詩,本課以詩歌的形式贊頌了雷鋒同志的事跡,雖然雷鋒同志離開了我們,但在我們的身邊還有無數個雷鋒出現。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和流暢的音韻,沿著“長長的小溪”和“彎彎的小路”,尋找雷鋒的足跡,呼喚我們要向雷鋒同志學習。
    有關雷鋒的事跡有很多,但是詩歌對他的介紹卻很少,所以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有關雷鋒的事跡資料,課上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我適當加以補充,為學生更好地了解雷鋒做準備。
    識字教學方面,我是這樣安排的。根據識字規(guī)律,我讓學生在課文中識字: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出本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并借助拼音學習生字和讀通課文。先同桌討論學習,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然后全班展示。在全班的展示中,我采用從“字”到“詞”,再到“句子”、“課文”,這樣分層次地來進行識字教學,加以認識鞏固生字。采用多種形式的認讀,或自己試讀,或指名讀,或者男女生比賽讀、開火車讀等等。
    在指導讀好“棘、濘”等字時,由于沒有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荊棘”“泥濘”等的意思,致使有的學生對于“棘”“濘”的讀音總是讀不準。以后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生字的意思。
    總的來說,本節(jié)課的識字教學進行得比較扎實。但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也費時較多,首先在指導學生開火車讀詞語時浪費了一點時間。前面已經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讀過屏幕上出示的詞語,再讓學生通過開火車這種形式識記,確實是重復了。倒不如像盧寶香、田立法老師所說,把這一環(huán)節(jié)改成讓學生自己讀完屏幕上的詞語后,就進行開火車識記,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樣,讓學生在讀句子識字的過程中,也費時不少,應該聽徐桂云主任的建議,直接把這一環(huán)節(jié)刪掉。
    由于對新安裝的電教設備使用還不熟練,開始上課時把時間耽誤了一點,由于時間倉促,指導學生讀課文時,對于兩次呼喚“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沒有很好地指導學生讀出深情呼喚的語氣。指導學生寫生字也比較倉促,沒有給孩子留出充分的觀察和寫字時間。課標一再強調保證10分鐘的書寫時間。在今后的教學中,以上這些不足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我會不斷地進行識字教學的實踐、思考,以尋求更好的閱讀識字教學方法。
    3.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
    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時,我反復研讀課文和教學參考書后,設計了教學內容,因為準備得很充分,所以,很有信心講好這一課。
    開始上課了,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自由讀文,然后圈畫生字,練讀生字,同桌互相考讀,教學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因為二年級語文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朗讀,在檢查了生字詞的認讀情況后,我開始著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不論我怎樣引導啟發(fā),孩子們都只是為了“讀課文”而去“讀課文”,并不能入情入境,課堂氣氛異常沉悶,怎么辦呢?操控課堂的同時,我的大腦在飛快地旋轉。此時,我急中生智,讓孩子們把書放下,先不急于讀課文,然后,我給孩子們介紹了雷鋒的生平,還飽含深情地講了幾個關于雷鋒的小故事。從孩子們理解與敬佩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希望。果然,再讀課文時,孩子們不但能讀得朗朗上口,而且個個飽含深情。
    課后,我靜靜地坐下來,然后進行了深深地反思。為什么自認為準備得很充分,卻出現了這樣的突發(fā)狀況呢?想來想去,覺得自己還是沒有“備好學生”。因為我所教的學生只是二年級的孩子,對于他們而言,雷鋒離他們太遙遠了,而且,大多數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雷鋒”這樣一個人,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如何能把課文讀好呢?反之,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讀好課文。由此,我又想到,語文課標提出,讓孩子們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朗讀不是也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嗎?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上課前一定要努力地備好教材,備好教法,更要備好學生,只有這樣,預設才能得到“生成”,情感才能得到“升華”。
    總之,要想“革命”成功,同志必須努力!
    4.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是一首兒歌,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和流暢的音韻,沿著“長長的小溪”和“彎彎的小路”娓娓向我們講述,輕輕撥動我們的心弦。但對于現在孩子來說,他們對雷鋒了解的不多,雷鋒叔叔去世了那么多年了,雷鋒是什么樣的人。很難把握詩歌的主旨——號召我們向雷鋒叔叔學習,把雷鋒的精神發(fā)揚光大。我們還能找到“他”嗎?為了喚起孩子們的共鳴,出示雷鋒的頭像和對雷鋒的介紹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雷鋒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讓學生讀“我知道”,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我們偉大的毛主席親自為他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BR>    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泥濘的山路,布滿荊棘的道路,應當把雷鋒冒雨抱小孩和踏著荊棘背大娘的形象具體化?!扒G棘是什么?”讓學生說一說,讓學生解釋:泥濘是什么意思?在用腳窩組詞時,學生們有的說鳥窩、有的說被窩、有的說狗窩、學生的情緒很激動、還有的說蛇窩。我說太可怕了。當學生讀到雷鋒背年邁的大娘時,我讓孩子們表演一下雷鋒背著年邁的大娘,走在布滿荊棘的路上上的情景。學生們說雷鋒真是個好人。那么,我們也去找一找,我們身邊的雷鋒吧!有的學生說:雷鋒就是做好事。我說你們有沒有做過好事呢?學生說:“做過?!逼鋵崳卒h叔叔就在我們身邊,雷鋒叔叔就在我們中間。雷鋒精神在我們中間傳承。在課的結尾,我們一起學唱《學習雷鋒好榜樣》把本課教學推向了高 潮。
    5.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是一首兒歌,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和流暢的音韻,沿著“長長的小溪”和“彎彎的小路”娓娓向我們講述,輕輕撥動我們的心弦。但對于二年級孩子來說,他們只能領會表層所描寫的雷鋒做的`好事,卻很難把握詩歌的主旨——號召我們向雷鋒叔叔學習,把雷鋒的精神發(fā)揚光大,為此,如何讓孩子動情?講述課文之前我特意問了一下學生,雷鋒叔叔的事跡你知道了嗎?你在課下搜集了嗎?讓孩子簡單講一講他們搜集的雷鋒叔叔的故事。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雷鋒叔叔的頭像,耳邊回蕩著雷鋒叔叔的故事,一起走入了第六課《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表面上講人們尋找雷鋒,其實是在尋找雷鋒精神,呼喚我們向雷鋒同志學習??蓪τ?、8歲的孩子們來說,雷鋒叔叔確實與他們有點距離,至少他們對雷鋒的故事所知甚少,更何談雷鋒精神?為了能讓雷鋒叔叔真正走進孩子們心中,課前我布置的查找資料幫了我很大的忙,孩子們了解了雷鋒叔叔。講讀課文時我主要抓住小朋友在小溪邊,小路上尋找雷鋒兩大塊,讓情景再現,并抓住重點詞“泥濘、荊棘”品讀課文,使學生在一遍又有一遍的朗讀中身臨境地感受雷鋒的樂于助人、大公無私。但是在小路上這一節(jié)的講解上我加入了學生學雷鋒背大娘,孩子們覺得好玩笑場了,這里應該去掉,這個小活動課后好幾位老師給我說起到的效果不大。應直接用學習第一小節(jié)的形式來讓孩子自學。后我讓孩子們看著圖片資料說一說他們看到的雷鋒,在街道上,在敬老院,在校園里,到處都是“雷鋒叔叔“的身影,不但深化了主題,而且起到了讓孩子們向雷鋒叔叔學習的效果。
    課后我又讓孩子們背雷鋒的名言,看雷鋒的電影,唱雷鋒的歌曲,講雷鋒故事。在三月這個雷鋒活動月,讓孩子們把信念轉化為行動,“學雷鋒,做好事”。整個三月,孩子們大大小小的好事記了一本子,原來,一個個小雷鋒就隱藏在大家心中,原來,孩子們正在用一件件小事踐行著雷鋒精神。我為之感動!為之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