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長篇精選五篇

字號: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jù)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下面是分享的民間故事長篇精選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1.民間故事長篇精選
    武松在離景陽岡不遠(yuǎn)的酒店里,喝下了十八碗酒,倒提著哨棒,腳步不穩(wěn)地正想向景陽岡走去。店家追出來喊道:“走不得!走不得!最近岡上有只老虎,已經(jīng)傷害了二三十條人命?!蔽渌陕犃耍α诵φf:“你休來嚇我,便真?zhèn)€有,我也不怕!”
    武松乘著酒興,大步走到景陽岡下,看見一棵大樹,刮去了一塊樹皮,上面寫著兩行字:“最近景陽岡出現(xiàn)了老虎,凡是來往行人,在中午時分成群結(jié)隊過岡?!蔽渌煽戳耍χf:“這準(zhǔn)是酒店老板嚇人的玩意兒,好讓人們到他酒店住宿。我怕什么!”于是,對告示置之不理,依舊拖著哨棒走上山岡。
    走不到半里路,看見一座破廟。廟門上貼著一張縣衙門的布告。武松看了這才相信有虎。他本想轉(zhuǎn)身回去,但猶豫了一會兒,還是自言自語:“怕什么!既然來了,倒要上去看看?!?BR>    這時候正是初冬,晝短夜長,天很快就黑了。武松一路上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又喃喃自語:“明明是人們自己害怕,不敢上山,哪里有什么老虎!”
    武松走了一陣,覺得酒力發(fā)作,渾身燥熱,便一手把胸前的衣服敞開,直朝亂樹林子走去。他看見一塊十分光滑的大青石,板索性把哨棒放在一旁,正想要躺下入睡,忽然刮起了一陣狂風(fēng),接著“撲”的一聲,從亂石叢林后面跳出一只吊睛白額的猛虎來。武松不由“哎呀”一聲,連忙從青石板上翻身下來,拿起了哨棒,閃在一旁。那老虎又饑又渴,兩只前爪在地上輕輕一按,朝著武松縱身撲來。武松吃了一驚,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
    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老虎撲過來,只一閃,就閃在老虎背后。老虎往背后看人是很困難的,于是便把前爪搭在地上,腰身一掀,掀了起來。武松又一閃,閃在一邊。老虎沒有掀著武松,大吼一聲,就像半空里打了個霹靂,震得地動山搖。接著它倒豎起鐵棒似的尾巴一掃,武松急忙又閃在另一旁。原來老虎傷人,就是這一撲、一掀、一掃;這三下子不成,氣焰也就減了大半。
    那老虎沒掃著武松,又大吼一聲,一兜撲了過來。武松見那老虎轉(zhuǎn)回身撲來,于是雙手揮起哨棒,用盡全身力氣,從半空中劈下來。只聽見“啪”的一聲響,竟把一根手臂般粗大的樹枝劈了下。來原來武松打得慌了,沒打著老虎,卻打在枯樹上,那條哨棒折成了兩截,只剩半截拿在手里。老虎更急了,咆哮著,張開大口又撲過來。武松一跳,退了十幾步遠(yuǎn)。那老虎兩只前爪正好落在武松跟前。武松索性把手里的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手就勢抓住老虎的頭皮使勁往地上按。老虎拼命掙扎,武松用腳朝老虎臉上、眼睛亂踢。老虎疼得吼叫著,身子底下扒起兩堆黃土,扒成了一個坑。武松把老虎的嘴按到黃土坑里,又亂踢了一陣子。那老虎已沒多大氣力了。這時,武松左手緊緊地按住老虎,右手舉起鐵錘般的拳頭,用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了六七十拳,老虎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都噴出鮮血來,只剩下了一口氣,再也動彈不得了。
    武松擔(dān)心老虎不死,找到那根斷了的哨棒,又打了一陣。眼看老虎連氣都沒有了,這才扔了哨棒,過岡去了。
    2.民間故事長篇精選
    古時候,人們?yōu)槔先俗?,是有男女之分的,男的掛男壽星圖,女的則掛女壽星圖。女壽星圖上通常畫的就是麻姑,因此稱為《麻姑獻(xiàn)壽》。畫上的麻姑美若天仙,騰云駕霧;或是飄麻姑然行走于云端;或是雙手托盤奉獻(xiàn)壽禮:一壺美酒,數(shù)枚仙桃。酒是麻姑自己釀出來的長壽酒,桃則是王母娘娘所贈送的蟠桃;有時候是她肩挑一根細(xì)長的竹枝,枝上掛一壺美酒,旁邊一個童子背著一個巨大的仙桃相隨。但是,不管哪樣的麻姑圖,桃和酒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因為在人們的心中,桃和酒都是長壽的象征,《麻姑獻(xiàn)壽》圖就是通過獻(xiàn)桃與獻(xiàn)酒來表現(xiàn)出獻(xiàn)壽的。
    麻姑是南北朝時期北方后趙的一位少數(shù)民族姑娘。長得俊俏美麗,穿著光彩奪目的衣裳,頭頂結(jié)一個大大的發(fā)髻,腦后的長發(fā)烏溜溜的垂到了腰間。麻姑不僅長得好看,而且心地善良,常常幫助窮苦的人。但是,麻姑的父親卻是性情暴虐、兇神惡煞、傲慢專橫、心存歹毒,經(jīng)常欺壓老百姓的人。
    雖然她父親名聲不好,但是作為女兒的麻姑仍然很孝順?biāo)?。有一次,麻姑到山里去采果子,好不容易才摘得一個桃子。那時候,桃子可是水果中的上品,是非常難得的東西。麻姑自己舍不得吃,就把桃子揣在懷里,回家拿給父親吃。
    麻姑拿著桃子往家里趕,忽然看到路邊上圍著一群人,于是她就好奇地走過去看個究竟。原來是一位身穿黃色衣衫老婆婆病倒在路旁,已經(jīng)奄奄一息了。圍觀的人說:“這老婆婆肯定是餓壞了,要是能給她一點(diǎn)東西吃,或許還能活過來。可是這兵荒馬亂的,到哪里去找吃的呢?”因而大家只是站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話,并沒有人走回家去給這老婆婆拿什么吃的東西來。眼看老婆婆很快就不行了。麻姑實在看不過去了,趕忙從懷里拿出那個桃子來,蹲下身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喂著她。
    麻姑這是一個又大又甜、汁水很多的桃子,老婆婆吃了之后,很快就蘇醒過來了。旁觀的人忍不住地嘖嘖稱贊麻姑心眼好,并說她定會得到好報的。
    老婆婆實在是太餓了,吃了桃子后,雖然醒過來了,但是還是沒有力氣,于是開口對麻姑說:“好孩子,太謝謝你了,請問你還能不能給我煮點(diǎn)粥湯喝呀?”
    那時正值災(zāi)荒,人們都只有不多的糧食,還有很多的人都因沒有吃的而餓死了,所以糧食顯得極為珍貴。但是,麻姑確實不忍老婆婆餓死,就爽快地答應(yīng)道:“我這就給你去煮點(diǎn)東西來,您在這里等我一會兒?!闭f完麻姑就飛快地跑回家給老婆婆做粥去了。
    不巧,麻姑的事被父親麻秋知道了,當(dāng)他聽說麻姑把桃子給老太婆吃了,而且還在給老太婆做粥,非常生氣,就把麻姑關(guān)了起來,不準(zhǔn)她出去。
    麻姑可是麻姑怎么也放心不下路邊的老婆婆,等到半夜里,她的父親睡著了,麻姑悄悄地端著粥出了門??墒堑人齺淼桨滋炖掀牌盘芍牡胤綍r,卻不見老婆婆的一點(diǎn)影子。月光下,在老婆婆坐過的地方,有一個桃核留在那里。再也找不到老婆婆,麻姑只好撿起地上的桃核回了家。到家躺在床上,麻姑一合眼,就看見白天的那個老婆婆,仍然穿著黃色的衣衫,笑呵呵地朝她走了過來:“好孩子,委屈你了。你不用難過,我還好好的。以后我們也還有機(jī)會見面的。”說著,就飄然逝去了。
    早上,麻姑起床之后,就把晚上撿來的那顆桃核種在自家的院落子里。一個月之后,就長成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桃子樹。第二年正月,桃樹上就結(jié)滿了又大又紅的桃子。麻姑用這些桃子來救濟(jì)逃難的老人。奇怪的是這些老人吃了麻姑的桃子之后,不僅不覺得餓了,而且精神倍增,連以前的小毛病也沒有了。麻姑也這才明白當(dāng)初的那個老婆婆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來的,并不是一個要飯的叫化子。
    后來,麻姑的父親麻秋因為打仗立了很大的功勞,皇帝封了他一個大官,并要他負(fù)責(zé)新建皇宮。麻秋為了早日修好皇宮,以便能到皇帝那里去邀功受賞。于是就拼命地奴役老百姓,讓他們沒日沒夜地干活,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麻秋還規(guī)定,只有當(dāng)雞叫了時,老百姓才能有片刻的停歇。麻姑非常同情這些老百姓,于是到晚間的時候,她就躲在雞窩邊學(xué)雞叫。這樣,只要麻姑一叫,所有的雞就會跟著叫起來,這樣老百姓就有了休息的時間??墒沁@件事很快就被麻秋發(fā)現(xiàn)了。他查出來竟是自己的女麻姑獻(xiàn)壽兒在妨礙自己的功名,十分的惱怒,便要狠狠地痛打女兒一頓。
    麻姑聽到這個消息,就逃到山上去了。麻秋怒上加怒,決心燒山,要把女兒燒死。正在這危急的時刻。王母娘娘經(jīng)過此地,她早就聽說過麻姑做過很多好事,現(xiàn)在見她受到如此的災(zāi)難,當(dāng)下就把麻姑救了出來,并收她為弟子。
    到了三月三日王母娘娘的誕辰,天間舉行蟠桃大會,各路神仙都來祝壽。百花、牡丹、芍藥、海棠四位花仙特來邀請麻姑一同參加。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為王母娘娘祝壽。麻姑沒有帶花,只帶了一個極老的壇子,里邊裝的就是在絳珠河畔用靈芝釀造成的壽酒。這酒特別的醇厚,一打開壇蓋,立即濃香四溢。來祝壽的各路神仙都夸麻姑心靈手巧,贊王母娘娘有口福。王母娘娘也美美地贊揚(yáng)了麻姑一番。這就是麻姑獻(xiàn)壽的來歷。麻姑由此被王母娘娘封為“女壽仙”。
    3.民間故事長篇精選
    森林里有6個紅衣服娃娃兄弟,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玩游戲,等到餓了的時候就會拿出一個金錐敲石頭,這樣想吃什么就會有什么。
    從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著六個紅衣娃娃。娃娃們有一個尖尖圓圓的寶貝,叫作金錐,它是紅衣娃娃的秘密。
    有一天,紅衣娃娃們在玩游戲。一個娃娃肚子餓了,說:“我們休息一下吧,你們要吃什么嗎?”
    第一個娃娃說:“我要吃雪片糕!”第二個娃娃說:“我要吃核桃果!”……
    于是,那個娃娃從石頭縫里拿出金錐,在大石頭上“叮叮?!鼻昧巳?,邊敲邊說:“雪片糕、核桃果……”石頭好像聽懂了娃娃的話,一下子就變出了大家要的食物。
    誰知這天,森林里來了一個小伙子,他剛好看到了這一幕。紅衣娃娃走后,小伙子從石縫里拿出金錐,學(xué)著紅衣娃娃的樣子,在石頭上敲三下,說:“紅燒魚、白菜湯……”一眨眼,石頭也變出了小伙子要的食物。
    小伙子帶著金錐,高興地回家了。他用金錐變出了很多東西,成了富有的人。
    小伙子的弟弟聽說了這件事,非常妒忌。他跑到森林里大喊:“我要金錐,我要金錐!”
    他剛喊了幾句,就被紅衣娃娃聽見了。一個娃娃說:“他知道我們的秘密,一定是他拿走了金錐?!绷硪粋€娃娃說:“對,一定要懲罰他?!?BR>    于是,六個娃娃跑過去,捏起弟弟的鼻子就往前拉。弟弟“哎喲哎喲”地大叫起來,不一會兒,他的鼻子就和大象的一樣長了。
    弟弟又傷心又憤怒,他把長鼻子塞進(jìn)衣服里,跑去找哥哥。
    哥哥很愧疚:“我要把金錐還給紅衣娃娃。”
    “啊?”弟弟拉住哥哥說,“那可是寶貝,不能還。”
    哥哥搖了搖頭說:“拿走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我應(yīng)該去道歉。”
    哥哥帶著弟弟回到了森林里,他很誠懇地拿出金錐,還給紅衣娃娃,說:“對不起,請你們原諒我,也幫幫我的弟弟吧?!?BR>    紅衣娃娃原諒了他們。娃娃們合力把弟弟的長鼻子往回一按,弟弟“哎喲”一聲,鼻子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
    從此,兄弟倆一起辛勤地勞作,靠自己的努力過日子。他們還和紅衣娃娃成了好朋友,經(jīng)常跑到森林里去和紅衣娃娃一起玩呢。
    4.民間故事長篇精選
    淝水一戰(zhàn)的勝利,謝安雖然為東晉獲得了暫時的喘息時機(jī),但是,從此東晉王朝更加急劇地衰落下去,內(nèi)亂不止,動蕩不安。公元403年,桓溫的兒子桓玄占領(lǐng)了長江上游,發(fā)兵攻入建康,廢掉晉安帝,自立為帝。三四個月后,北府兵將領(lǐng)劉裕擊敗桓玄,迎晉安帝復(fù)位。從此,東晉王朝只剩下一個空殼了。
    就在這個時期,卻出現(xiàn)了一個中國古代的大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一名陶潛,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就是東晉的大將軍陶侃;但到了他的少年時代,陶家已經(jīng)敗落,生活貧困。
    盡管如此,陶淵明從小還是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覽群書,養(yǎng)成了寡言少語、厭惡虛榮、不貪富貴的高潔性格。這種個性影響了他的仕途生涯,一生中,只在十三年當(dāng)中斷斷續(xù)續(xù)地做了幾次小官。
    直到二十九歲時,陶淵明才謀得江州祭酒一職,卻因忍受不了官 場的繁文縟節(jié),早早辭了職。在家閑居了五六年后,三十五歲時,到了荊州,在刺史桓玄屬下當(dāng)一名小吏,不到一年功夫,又因母親去世辭職歸家,一住又是五六年。
    陶淵明終究是名將的后代,官 場里知道他的人很多。公元405年,當(dāng)他四十一歲時,又被推薦到彭澤(今江西九江東北)當(dāng)了縣令。
    好不容易在彭澤當(dāng)了幾十天縣令,一天,陶淵明得到一個消息:東晉的權(quán)臣劉裕已封自己為車騎將軍,總督各州軍事;這個野心家只差一步就要奪取皇位了。
    陶淵明預(yù)感到晉朝已經(jīng)是名存實亡了,他十分灰心,便離開衙門回家去了。
    妻子翟氏見陶淵明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不好多問。翟氏端上酒菜,可陶淵明卻不動筷,仍然坐在那里嘆氣。過了一會,陶淵明冷不丁地說:“我想辭職回家鄉(xiāng)!”
    翟氏一聽就知道他又在官 場上受氣了,因為像這種辭職回家的話,陶淵明不知講過多少次了。幾個月前,陶淵明曾想辭職,還是翟氏提醒他,上百畝官田就要種上稻子了,待收成以后再辭職吧。當(dāng)時陶淵明總算聽了妻子的話,口氣緩了下來。這次翟氏仍然用官田收稻之事來勸他,陶淵明聽了以后,長長嘆了一口氣:“唉,真沒辦法,難道我還是要做糧食的奴隸!”在翟氏體貼的慰勸下,陶淵明這才舉起了酒杯。
    時局的因素,加上陶淵明一副傲骨,他的辭官念頭始終沒有打消過。一天,衙役來報:過幾天郡里派的督郵要到彭澤來視察。那個督郵陶淵明認(rèn)識,是個專門依仗權(quán)勢、阿諛逢迎,卻又無知無識的花 花 公子。陶淵明想到自己將要整冠束帶、強(qiáng)作笑臉去迎候這種小人,實在忍受不了。他的倔脾氣又發(fā)作了:“我怎么能為了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種卑鄙小人折腰呢?”
    于是,陶淵明離開衙門,板著臉回到了家,沖著翟氏:“收拾行裝,回鄉(xiāng)!”
    翟氏告訴他,稻谷只差幾天就要收割了。
    “隨它去吧!”這回陶淵明已經(jīng)鐵了心要辭職了。翟氏問清原由后,也就不再勸說了,默默地去收拾行裝。
    第二天,陶淵明乘船離開了彭澤。他出任彭澤令,在任僅八十余日,十三年的仕途生涯終于結(jié)束。
    從此,陶淵明在家鄉(xiāng)過著隱居生活。對于官 場,他絲毫沒有眷戀之心,辭官后,反而有一種重獲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飲酒,寫詩。他歸田后的二十多年,是創(chuàng)作最豐富的時期,主要作品有:《歸去來辭》、《歸田園居五首》、《桃花源記》、《飲酒二十首》、《挽歌詩三首》等等。
    其中,《桃花源記》更體現(xiàn)了陶淵明的思想境界和藝術(shù)高度。詩文中通過虛構(gòu)的手法,把桃花源描繪成一個鮮花盛開,綠樹成行,男女老幼,辛勤耕織,祥和無憂的安定社會。陶淵明以此寄托他的美好向往,以及對當(dāng)時混亂時世、黑暗政治現(xiàn)實的不滿。
    陶淵明的詩文辭賦,在中國文學(xué)占據(jù)了一個重要的地位。
    5.民間故事長篇精選
    話說清朝的順治皇帝,為找個德才兼?zhèn)涞奶?,把太子玄燁也就是以后的康熙皇帝盡快培養(yǎng)成才,在文華殿擺下了御宴。席間,順治皇帝向群臣說道:“朕有一事不明,請眾愛卿給朕釋疑?!彼噶酥缸约旱亩洌瑔柕溃骸叭搜远笥懈?,朕是君,爾等是臣,為何反而朕的耳朵小,眾愛卿的耳朵卻大呢?”
    文武官員一聽,都驚出了一身冷汗,這可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眾人面面相覷,個個噤若寒蟬,文華殿的空氣好像凝固了一般。突然,有一人朗聲答道:“萬歲是龍,所以耳朵??;臣等是象,所以耳朵大?!?BR>    順治皇帝抬眼望去,回答問題的竟是列于朝班最后排的翰林庶吉士鄭天經(jīng)。順治皇帝頓時來了興趣:朝中的三公九卿都不敢回答,而一個小小的七品庶吉士卻敢直面龍顏,看來此人是夠有膽識的。但不知他的真才實學(xué)如何,便問道:“愛卿的回答是杜撰的呢,還是書籍上記載的呢?”
    “臣在萬歲面前豈敢杜撰!這是寫在(《百藏經(jīng)》第十三篇上的文字。”
    此書是佛學(xué)巨著,順治皇帝即命太監(jiān)從藏書樓把書找來,竟是幾十捆竹簡,足有幾百斤重。鄭天經(jīng)向前翻開竹簡,很快就找到了這句話。順治皇帝龍顏大悅,覺得太傅人選非他莫屬,便下了一道口諭,破格任鄭天經(jīng)為太子太傅。
    七品官一下子變成了二品官,若是別人豈不要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可是鄭天經(jīng)竟還“得寸進(jìn)尺”,啟奏道:“若讓微臣教太子,必須立個規(guī)矩,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BR>    皇帝竟也連連答應(yīng),讓鄭天經(jīng)與太子玄燁約法三章,成了師生。
    年幼的玄燁,很貪玩,不好好讀書,但鄭天經(jīng)絲毫不為皇權(quán)所懼,該怎么罰還是怎么罰。
    有一天,鄭天經(jīng)讓玄燁背書,玄燁非但背不出來,還嬉皮笑臉的,鄭天經(jīng)勃然大怒,便緊緊拽住玄燁,兩人同跪在太陽下。六月驕陽似火,玄燁熱得汗流浹背,皇后見了,心疼地一把抱住玄燁,大罵鄭天經(jīng)不通人性。她還氣急敗壞地吵吵嚷嚷:“我的兒子讀不讀書,將來都要做皇帝,何必要受這般窩囊氣!”
    鄭天經(jīng)聽了,氣得一時竟忘記了臣子的身份,對皇后義正辭嚴(yán)道:“臣身負(fù)教誨國之儲君大任,只牢牢記住了一條理——樹不剪不成材,玉不琢不成器。兒童不讀書,定然變蠢豬!這書讓臣教臣就教,不讓教,臣就回鄉(xiāng)下躬耕隴畝去!”說著脫下了官服,扔掉了頂戴花翎,揚(yáng)長而去。
    鄭天經(jīng)回到住處打點(diǎn)行裝,還沒有離開宮,便有一太監(jiān)飛奔而來,傳下皇帝口諭,宣他到東宮去。鄭天經(jīng)昂然來到東宮,見玄燁正跪在順治皇帝的腳下,他心里就明白了,便也跪倒在地,為太子求情。順治皇帝親自攙扶起鄭天經(jīng),給他賜了座,又喝令玄燁道:“小奴才,快給你的恩師跪下!”
    旁邊的幾個大臣都勸諫道:“不可不可,哪有儲君給臣子下跪之理?”
    “天地君親師,世間五,誰人不拜?誰人不跪?難道玄燁這個當(dāng)學(xué)生的就不能給恩師下跪?”
    玄燁規(guī)規(guī)矩矩地跪在了鄭天經(jīng)面前。
    自此以后,太子玄燁再也不敢在太傅鄭天經(jīng)跟前放肆,且虛心求教,而鄭天經(jīng)從太子的進(jìn)步中也漸漸喜歡上了這個既聰明又頑皮的學(xué)生,師生相處甚歡,太子玄燁不覺也成了博學(xué)之士。
    在康熙皇帝繼位的前一年,鄭天經(jīng)由于身體欠佳,便乞準(zhǔn)退隱,回到了故鄉(xiāng)蘇州。
    歲月如梭,轉(zhuǎn)眼十幾年過去了。這時的康熙已經(jīng)捉鰲拜,滅三藩,成為成震四方的一代英主。
    康熙在下江南時,路經(jīng)蘇州,又想起了當(dāng)年苦心把自己培養(yǎng)成才的鄭天經(jīng)老師,便想前去探訪他。鄭天經(jīng)聽說康熙要駕臨忐忑不安起來。他耄耋之年,膽子越變越小了。想起當(dāng)年執(zhí)教太子時的過分嚴(yán)厲,就有些后怕。且由于他長期隱居山林,也不知道當(dāng)年的太子,現(xiàn)在的康熙性情變得如何。如若追究起來,鄭家可有滅門之災(zāi)?。∴嵦旖?jīng)不由陷入苦苦沉思之中。
    第二天,康熙鑾駕到了鄭府,只見鄭府已經(jīng)孝幔高掛,喪聯(lián)貼起,鄭府里的人全都披麻戴孝,放聲痛哭——原來恩師鄭天經(jīng)已于昨晚與世長辭了。康熙聞訊放聲大慟,三步兩步搶到靈柩跟前,手扶靈柩,邊哭邊訴;“學(xué)生來遲了一步,竟無緣見到先生一面!”內(nèi)心悲痛的他,讓人打開棺蓋,以瞻恩師遺容,悲慟處不由吟起念師祭文。
    當(dāng)康熙念到“感念師恩,感念師情,眼泣淚血,心如刀絞”時,棺材內(nèi)平躺著的鄭天經(jīng),突然坐了起來,拉住康熙的手泣不成聲。原來這是鄭天經(jīng)使的詐死之計。心想皇帝見他已經(jīng)死了,也就不會再株連他的家族了。結(jié)果事情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隨行的文武大臣,看到這種師生情深的感人場面,也不由動容。宮廷畫師姜嘉瑜,感動于康熙與鄭天經(jīng)來之不易的師生情誼,畫下了金殿選師、東宮跪師、鄭府哭師三幅畫,讓此情此景在畫中得到了永恒。后來,康熙將這三幅畫帶到了京城,掛在了自己的寢宮里,留作永久的紀(j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