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完整的說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說教學目標、說教學內容、說學生情況、說教學方法、說教學程序設計、說練習的內容與方法。其中,在說教學內容的時候,除了簡單介紹教學內容在學科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外,還要注意指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原文及說課稿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原文
孩子如果已經長大,
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
牛馬有腳,鳥有翅膀,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辦法?
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
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風輕輕吹過,
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fā)。
蒼耳媽媽有個好辦法,
她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
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
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媽媽更有辦法,
她讓豆莢曬在太陽底下。
啪的一聲,豆莢炸開,
孩子們就蹦著跳著離開媽媽。
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細觀察。
那里有許許多多的知識,
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
2.小學二年級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說課稿
一、說教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介紹植物用什么方法傳播種子的常識。全詩共五節(jié),第一節(jié)提出問題,第二、三、四節(jié)結構相似,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詩歌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明快,富有節(jié)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我設計如下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3、情感價值目標: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文中重點詞句,了解蒲公英、蒼耳和豆莢傳播種子的辦法。
二、說教法
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每段課文的深淺程度,選用如下幾種教法授課,使學生很快了解了植物傳播種子的常識,激發(fā)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1、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有解決問題的興趣。
2、為了更好地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其中以“多形式的讀”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
3、適當采用“表演——體驗”的教法,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得到發(fā)展。
三、說學法
1、鼓勵課外收集信息,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
2、初讀課文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
3、讓學生合作學習2、3、4段。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賞讀課文,入情悟趣
四、深化內容,拓展延伸
這里的詳細過程,我將在以下的教學過程中實施再現。
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行嗎?去過哪?跟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快樂吧!(生匯報)
植物們也特別喜歡旅行,它們怎么去呢?別急,他們的媽媽有辦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兒童詩:植物媽媽有辦法。
板書課題15、植物媽媽有辦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師范讀課文,生認真聽,并關注預習時圈出的生字詞。
(b)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c)出示生字詞(小黑板):小老師讀;全班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男女生分組讀。
三、賞讀課文,入情悟趣。
(a)師引領第一小節(jié)后,學生自讀課文,本文共有幾小節(jié)。
(b)指名讀課文,思考:文中都講了哪幾種植物媽媽的辦法,分別在第幾小節(jié)?
(c)小組合作學習,出示學習要求;
A:齊讀2、3、4小節(jié)。
B:選出你們組喜歡的那一小節(jié)多讀幾遍。
C:小組交流,植物媽媽的辦法是什么?
(d)學生匯報哪小節(jié),指導哪小節(jié)。
(一)喜歡蒲公英媽媽的辦法
1、小組齊讀,匯報辦法。
2、相機板書:降落傘風
3、指導:“降落傘”指什么?
4、“紛紛出發(fā)”是什么樣的情境?你什么時候見過這樣的情境?
5、“紛紛出發(fā)”,他們會去哪呢?我來采訪一下小蒲公英,你想去哪兒?(公園,田野,樹林……)那用我們第一小節(jié)的一個詞就叫“四海為家”。(四海為家即是走到哪兒,種子就在哪兒生根發(fā)芽)
6、請同學們看插圖,小蒲公英在空中飛啊飛啊,它們終于長大了,可以自己去闖天下了。它們多么快樂,多么自豪??!讓我們一起看著板書,分享他們的快樂吧?。ū痴b第2小節(jié))
(二)喜歡蒼耳媽媽的辦法
1、小組齊讀,匯報辦法。
2、相機板書:帶刺的鎧甲動物掛
3、指導:“帶刺的鎧甲”指什么?
4、看,一只小狗跳過,小蒼耳們掛在小狗身上去旅行了,你們想,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帶他們去旅行呢?(小兔,小羊,小豬……)
5、是啊,蒼耳媽媽多有智慧啊,它能借助小刺掛住動物的皮毛,讓孩子們走遍天下,四海為有。讓我們一起夸一夸她吧。(試背第3小節(jié))
(三)喜歡豌豆媽媽辦法
1、小組齊讀,匯報辦法。
2、相機板書:豆莢太陽曬
3、小豌豆們開心嗎?你從哪個詞中看出來的?請你來讀出它的開心吧。
4、雙手做豆莢,體驗炸開的情景。(全班表演)大家真是活潑可愛的豆寶寶。
(四)學習后一小節(jié)。
1、植物媽媽們就只有這幾種辦法嗎?你從哪一小節(jié)看出來的?讀一讀。
2、哪個詞能表現出來還有很多?(許許多多)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詞嗎?
3、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它”是指什么?你想做怎么樣的小朋友。
4、細心的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再來品味聰明的植物媽媽們的辦法吧!
(會背的背,不會背的讀)
四、深化內容,拓展延伸
是啊,自然界有許許多多的知識,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大自然的無窮奧秘,那你們知道其它植物媽媽的好辦法嗎?仿照課文的形式說一說。
(如:柳絮、椰子、野葡萄……)
你們懂得真多,其實每一種植物都有自己傳播種子的辦法。希望我們班的小朋友們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成為一個會觀察,愛思考的孩子。將來揭開大自然的更多奧秘。
五、作業(yè)
(a)把這首小詩背給自己的朋友或家人聽。
(b)做個小詩人,仿課文寫幾小節(jié)這樣的小詩。
3.小學二年級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的課文,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把自然知識蘊含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是優(yōu)秀的科普作品。課文共有五個小節(jié),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配有兩幅插圖。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認真觀察的好習慣,有一定的詞語積累。
2、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理解詩句。了解薄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3)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對知識的渴求。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強調自主,鼓勵參與
1、激情引趣,談話導入后,適時提問:你認為哪位植物媽媽聰明,她的辦法好在哪兒?教師尊重學生意愿、靈活調控,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來選擇教學的切入點,從而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中學習。
2、鼓勵課外收集信息,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
(二)激發(fā)興趣,促進學習
1、興趣是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用激情引趣,談話導入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有解決問題的興趣。
2、充分運用現代媒體、實物演示等激發(fā)興趣、刺激學生思維,使學生直觀主動地去理解內容,促進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
(一)激情引趣,談話導入
(二)精讀課文,理解重點
(三)延伸課外,拓展知識
(四)歸納總結
1、激情引趣,談話導入
從題目入手,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植物;又從媽媽入手,激發(fā)學生情感;順勢一問:把植物和媽媽放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覺?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擬人的修辭方法。
2、精讀課文,理解重點
在激趣導入新課后,引導學生邊聽邊思考:
(1)課文寫了哪幾種植物?
(2)植物媽媽在什么方面有辦法?從這兩個問題入手,通過小組交流、自主選擇喜歡的植物、觀看視頻、讀文、親身體驗等多種形式掌握新知、理解重點。
對于課文中一些較難理解的詞語,我主要采取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如:“紛紛”等詞語。我先利用電腦演示讓學生有直觀形象的認識,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選擇詞義,既降低難度,又加深了理解,可謂水到渠成。又如“帶刺的鎧甲”,我發(fā)給學生每人一粒蒼耳,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親身體驗,詞語之意不點自明。
3、延伸課外,拓展知識
在學完前幾小節(jié)后,我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學生分別交流在課前收集、了解到的資料,這一環(huán)節(jié)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并且緊緊圍繞教學目的中的“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這一要點,在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同時,激發(fā)了學生觀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1.小學二年級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原文
孩子如果已經長大,
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
牛馬有腳,鳥有翅膀,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辦法?
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
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風輕輕吹過,
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fā)。
蒼耳媽媽有個好辦法,
她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
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
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媽媽更有辦法,
她讓豆莢曬在太陽底下。
啪的一聲,豆莢炸開,
孩子們就蹦著跳著離開媽媽。
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細觀察。
那里有許許多多的知識,
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
2.小學二年級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說課稿
一、說教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介紹植物用什么方法傳播種子的常識。全詩共五節(jié),第一節(jié)提出問題,第二、三、四節(jié)結構相似,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詩歌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明快,富有節(jié)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我設計如下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3、情感價值目標: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文中重點詞句,了解蒲公英、蒼耳和豆莢傳播種子的辦法。
二、說教法
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每段課文的深淺程度,選用如下幾種教法授課,使學生很快了解了植物傳播種子的常識,激發(fā)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1、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有解決問題的興趣。
2、為了更好地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其中以“多形式的讀”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
3、適當采用“表演——體驗”的教法,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得到發(fā)展。
三、說學法
1、鼓勵課外收集信息,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
2、初讀課文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
3、讓學生合作學習2、3、4段。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賞讀課文,入情悟趣
四、深化內容,拓展延伸
這里的詳細過程,我將在以下的教學過程中實施再現。
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行嗎?去過哪?跟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快樂吧!(生匯報)
植物們也特別喜歡旅行,它們怎么去呢?別急,他們的媽媽有辦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兒童詩:植物媽媽有辦法。
板書課題15、植物媽媽有辦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師范讀課文,生認真聽,并關注預習時圈出的生字詞。
(b)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c)出示生字詞(小黑板):小老師讀;全班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男女生分組讀。
三、賞讀課文,入情悟趣。
(a)師引領第一小節(jié)后,學生自讀課文,本文共有幾小節(jié)。
(b)指名讀課文,思考:文中都講了哪幾種植物媽媽的辦法,分別在第幾小節(jié)?
(c)小組合作學習,出示學習要求;
A:齊讀2、3、4小節(jié)。
B:選出你們組喜歡的那一小節(jié)多讀幾遍。
C:小組交流,植物媽媽的辦法是什么?
(d)學生匯報哪小節(jié),指導哪小節(jié)。
(一)喜歡蒲公英媽媽的辦法
1、小組齊讀,匯報辦法。
2、相機板書:降落傘風
3、指導:“降落傘”指什么?
4、“紛紛出發(fā)”是什么樣的情境?你什么時候見過這樣的情境?
5、“紛紛出發(fā)”,他們會去哪呢?我來采訪一下小蒲公英,你想去哪兒?(公園,田野,樹林……)那用我們第一小節(jié)的一個詞就叫“四海為家”。(四海為家即是走到哪兒,種子就在哪兒生根發(fā)芽)
6、請同學們看插圖,小蒲公英在空中飛啊飛啊,它們終于長大了,可以自己去闖天下了。它們多么快樂,多么自豪??!讓我們一起看著板書,分享他們的快樂吧?。ū痴b第2小節(jié))
(二)喜歡蒼耳媽媽的辦法
1、小組齊讀,匯報辦法。
2、相機板書:帶刺的鎧甲動物掛
3、指導:“帶刺的鎧甲”指什么?
4、看,一只小狗跳過,小蒼耳們掛在小狗身上去旅行了,你們想,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帶他們去旅行呢?(小兔,小羊,小豬……)
5、是啊,蒼耳媽媽多有智慧啊,它能借助小刺掛住動物的皮毛,讓孩子們走遍天下,四海為有。讓我們一起夸一夸她吧。(試背第3小節(jié))
(三)喜歡豌豆媽媽辦法
1、小組齊讀,匯報辦法。
2、相機板書:豆莢太陽曬
3、小豌豆們開心嗎?你從哪個詞中看出來的?請你來讀出它的開心吧。
4、雙手做豆莢,體驗炸開的情景。(全班表演)大家真是活潑可愛的豆寶寶。
(四)學習后一小節(jié)。
1、植物媽媽們就只有這幾種辦法嗎?你從哪一小節(jié)看出來的?讀一讀。
2、哪個詞能表現出來還有很多?(許許多多)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詞嗎?
3、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它”是指什么?你想做怎么樣的小朋友。
4、細心的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再來品味聰明的植物媽媽們的辦法吧!
(會背的背,不會背的讀)
四、深化內容,拓展延伸
是啊,自然界有許許多多的知識,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大自然的無窮奧秘,那你們知道其它植物媽媽的好辦法嗎?仿照課文的形式說一說。
(如:柳絮、椰子、野葡萄……)
你們懂得真多,其實每一種植物都有自己傳播種子的辦法。希望我們班的小朋友們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成為一個會觀察,愛思考的孩子。將來揭開大自然的更多奧秘。
五、作業(yè)
(a)把這首小詩背給自己的朋友或家人聽。
(b)做個小詩人,仿課文寫幾小節(jié)這樣的小詩。
3.小學二年級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的課文,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把自然知識蘊含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是優(yōu)秀的科普作品。課文共有五個小節(jié),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配有兩幅插圖。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認真觀察的好習慣,有一定的詞語積累。
2、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理解詩句。了解薄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3)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對知識的渴求。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強調自主,鼓勵參與
1、激情引趣,談話導入后,適時提問:你認為哪位植物媽媽聰明,她的辦法好在哪兒?教師尊重學生意愿、靈活調控,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來選擇教學的切入點,從而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中學習。
2、鼓勵課外收集信息,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
(二)激發(fā)興趣,促進學習
1、興趣是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用激情引趣,談話導入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有解決問題的興趣。
2、充分運用現代媒體、實物演示等激發(fā)興趣、刺激學生思維,使學生直觀主動地去理解內容,促進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
(一)激情引趣,談話導入
(二)精讀課文,理解重點
(三)延伸課外,拓展知識
(四)歸納總結
1、激情引趣,談話導入
從題目入手,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植物;又從媽媽入手,激發(fā)學生情感;順勢一問:把植物和媽媽放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覺?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擬人的修辭方法。
2、精讀課文,理解重點
在激趣導入新課后,引導學生邊聽邊思考:
(1)課文寫了哪幾種植物?
(2)植物媽媽在什么方面有辦法?從這兩個問題入手,通過小組交流、自主選擇喜歡的植物、觀看視頻、讀文、親身體驗等多種形式掌握新知、理解重點。
對于課文中一些較難理解的詞語,我主要采取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如:“紛紛”等詞語。我先利用電腦演示讓學生有直觀形象的認識,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選擇詞義,既降低難度,又加深了理解,可謂水到渠成。又如“帶刺的鎧甲”,我發(fā)給學生每人一粒蒼耳,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親身體驗,詞語之意不點自明。
3、延伸課外,拓展知識
在學完前幾小節(jié)后,我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學生分別交流在課前收集、了解到的資料,這一環(huán)節(jié)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并且緊緊圍繞教學目的中的“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這一要點,在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同時,激發(fā)了學生觀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