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村居》教學反思

字號:

《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晚年歸隱于上饒地區(qū)、閑居農村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村居》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語文《村居》教學反思
    教學《村居》一詩時,我采用了“以讀代講,以疑促思”的教學思路。先讓學生談談喜歡這首詩的哪一句,并說說為什么?有的學生說喜歡“忙趁東風放紙鳶”一句,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們愛放風箏嘛。也有學生說喜歡“草長鶯飛二月天”一句,也不足為怪,草啊,鶯啊,都是春天里美麗的景物。突然,一個學生說喜歡“拂堤楊柳醉春煙”一句,問他為什么,他卻答不上來。于是,我引導他聯(lián)系舊知,問:“這句詩和學過的哪首詩描寫的同是春天的景物?”大家異口同聲地說:“《詠柳》。”我不失時機地說:“《詠柳》寫出了柳樹之綠,這句詩寫出了柳樹的什么?”“柳樹醉了?!薄傲鴺錇槭裁磿砟??”“因為它陶醉在春天的美景里了?!薄澳隳苷归_想象的翅膀,描繪一下春天的美景嗎?”頓時,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起來,學生的潛能被激發(fā)了,學生對春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可見,教師在課堂上若抓住一些片言只語,抓住一些稍縱即逝的感受,及時誘導學生放飛思維的空間,將會使課堂充滿活力。
    2.小學二年級語文《村居》教學反思
    《村居》寫的是詩人在農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的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古詩是一副有聲的畫。在學習古詩時,我首先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似乎聽到了什么?學生就會大膽交流:看見鶯在天上飛來飛去;小草長出來了;楊柳樹也發(fā)芽了,長長的枝條垂下來隨著春風輕輕地擺動,輕撫著堤面;孩子們放學了,在放風箏;煙囪里冒出了縷縷炊煙。聽到了鶯的鳴叫聲;孩子們的歡笑聲;下課的鈴聲。這樣學生和詩人一起走進生機勃勃的早春二月,一同欣賞那醉人的美景,從而使學生漸入古詩意境,達到人入畫中、人融畫中。
    情感是古詩的魂。學生主要通過情感體驗而喜歡讀古詩,在學習“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時,我特別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從情感體驗為主線,首先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放紙鳶的樂趣。再引導學生交流情感從而體會詩人所表達的對春天的喜悅和贊美。
    3.小學二年級語文《村居》教學反思
    今天教學《村居》這首詩,這是高鼎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試圖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考慮設置什么樣的問題,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情境來激發(fā)、支持和推動學習的過程,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自己去鉆研、領悟和感受。基于以上的想法,圍繞教學目標,在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首先是創(chuàng)設情境。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游戲導入,音樂渲染,語言描述等教學策略,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是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在識字寫字和理解詩意兩個方面。識字寫字是低年級階段學習的重點。識字教學我堅持的是“多次復現(xiàn)”原則,主要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生字,讀后讓學生自主選擇去識記字形,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寫字環(huán)節(jié)我將教師示范指導放在學生試寫感悟之后,實現(xiàn)了教師由“主宰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使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理解詩意方面,我先讓學生自讀,邊讀邊用筆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詞或句子,然后小組合作,把自己圈出的詞句在4個人的小組中交流討論,讓小組成員一起想辦法幫忙理解。接著全班交流,各組選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教學的過程,就是存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我覺得這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真正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學生的回報將是驚喜。
    再次是學生朗讀課文、感知詩詞的內容的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包括:
    1、學生自由朗讀。
    2、個別學生朗讀,分行讀,比賽讀,表演讀。
    3、展示讀,教師及時點評,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讀。
    4、圖文結合,看幻燈片讀詩,讀詩看幻燈片。
    5、學生再自由朗讀。在這個過程當中師生間、生生間互評,取長補短,以達到好的朗讀效果,同時增強語感并加深對課文的感知。在學生個別朗讀談想法的時候,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現(xiàn)。使學生通過反復品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
    整節(jié)課下來,還有許多遺憾和不足之處,首先是因為新接這個班,對學生了解不夠,備課時考慮不夠全面。不能真對真對學生差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另外,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精神,學生必須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且要有一定的參與面。我想這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到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意識、學習思維的培養(yǎng)和訓練,并且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我覺得應該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之積極、主動地學習;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質疑問難的環(huán)境和條件,鼓勵勤思、多問題標新立異、別出心裁。
    在今后的工作我會不斷學習、探索,找到佳教育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