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是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生動淺顯的語言向?qū)W生展示了一個物理現(xiàn)象——回聲。課文情節(jié)生動,引人入勝,充滿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增加了學生對大自然現(xiàn)象了解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回聲》原文、說課稿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語文《回聲》原文
小河上有座石橋。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小青蛙跟著媽媽游到橋洞底下,看到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得叫起來:“呱呱呱,多好看??!”這時,不知哪兒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起來:“呱呱呱,多好看??!”小青蛙問:“你是誰?你在哪兒?”
那只看不見的小青蛙也在問:“你是誰?你在哪兒?”
小青蛙奇怪極了,他問媽媽:“橋洞里藏著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媽媽笑著說:“孩子,跟我來!”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紋。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蕩回來。
青蛙媽媽說:“孩子,你的叫聲就像這水的波紋。水的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你在橋洞里叫,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也要返回來。這樣,你就聽到自己的聲音啊?!毙∏嗤芨吲d得一蹦老高,說:“媽媽,我明白了,這就是回聲吧?”媽媽笑著點點頭。
小青蛙又游回橋洞里,呱呱地叫個不停。橋洞里立刻響起一片呱呱的回聲。小青蛙歡快地說:“多好玩啊!”
2.小學二年級語文《回聲》說課稿
一、說教材簡析
《回聲》是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生動淺顯的語言向?qū)W生展示了一個物理現(xiàn)象——回聲。課文情節(jié)生動,引人入勝,充滿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增加了學生對大自然現(xiàn)象了解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教育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jù)新課程理念精神和二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本次教學通過實驗演示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以做促讀,以讀促思,讀悟結(jié)合,來組織教學,多方位組織、點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觀察、想象、小組學習等活動,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交流、合作,提高閱讀能力。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說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學習默讀課文,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波紋”、“激起”、“蕩回來”等詞語意思。
2、能抓住“奇怪”、“高興”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媽媽說的話,懂得水的波紋與聲音的波紋的相似點,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五、說課時安排
本課分兩課時教學。
第一課時:學會五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回聲的成因。
六、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激趣
1、同學們,在上新課之前,老師先請你們看一段錄象:用用你的小耳朵。仔細聽。
(播放課件:一位小朋友爬上山頂,對著高山喊:“我來啦!”“太美了!”山谷中出現(xiàn)相應的回聲:“我來啦!”“太美了!”)
(創(chuàng)設情境直奔主題,拉近學生與課文內(nèi)容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愿望,引入課文學習。)
2、教師提問:同學們,剛才在錄象片段中聽到了什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有趣的現(xiàn)象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回聲》(板書課題)
3、學生據(jù)題質(zhì)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教師應把注意力引導到這兩個問題上來:回聲是什么聲音?在哪里能聽到回聲?
(學生提出的問題其實就是本節(jié)課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改變了學生在不明白教學目標的情況下跟著老師指揮棒轉(zhuǎn)的現(xiàn)狀。因題質(zhì)疑,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選擇一些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討的欲 望和興趣)
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己讀課文。
(二)學習1、2段
教師過渡:有一天,一只小青蛙跟著媽媽出去玩,發(fā)現(xiàn)一只小青蛙在跟他學說話呢。小青蛙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有一只小青蛙在學他說話呢?
1、指名讀第1、2段,思考問題,讀后回答。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利用插圖體會比喻句的用處,指導讀出環(huán)境的優(yōu)美。
(三)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感悟3——6段
1、引讀第三段。小青蛙奇怪極了,就去問媽媽:——。媽媽笑著說——。
2、媽媽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說的?請同學們默讀第4、5段,用——畫出媽媽怎么做的句子,用畫出媽媽說的話。
3、學生讀完后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4、匯報
(1)投影出示句子,引導填空。
青蛙媽媽()起一顆石子,()進河里,河水機激起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回來。
(2)實驗演示。觀察水的變化,并說說水的變化。相機理解“激起”、“波紋|”、“蕩回來”的`意思。
(3)運用多媒體課件,進一步解釋聲波,加深對回聲現(xiàn)象的理解。
(4)說說對回聲的理解,同桌互講。教師可出示以下兩種方式供學生選擇練習說話。
聲音的()碰到橋洞的(),要()回來。這樣,小青蛙就能聽到()啦。這返回的聲音就是()。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么能聽到自己的回聲了。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手實驗、合作討論、完成填空等活動,激發(fā)了學習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思維,讓其在活潑、生動的形式中初步了解回聲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了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抓住“奇怪”、“高興”“笑著”等詞語引導學生讀出奇怪、歡快、親切的語氣,讀后評議。
(通過朗讀,指導在讀中感悟課文,理解內(nèi)容,在讀中悟情。)
(四)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
1、課件再次展現(xiàn)課前播放的情境,引導討論:現(xiàn)在,你知道回聲是怎么一回事了?
(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懂得回聲的原理,進一步體會回聲的奧妙。)
2、平時生活中你在哪里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3、小結(jié):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關于回聲有許多奧秘,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去尋找答案。
(五)實踐活動
到空曠的山谷或房子內(nèi)喊兩聲,聽聽自己的回聲。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充分體驗回聲是怎么一回事,感受大自然賜予的快樂。)
3.小學二年級語文《回聲》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了解了回聲形成的原因,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是從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有一些不足之處值得我反思:
1、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教師范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示范。教師范讀可以把書面無法用文字表現(xiàn)的內(nèi)在情感變化,通過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表達出來,可以補充文字的不足。范讀的運用用在導入新課之后,可以讓學生融在課文情境之中,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以后的學習中,這是我需要重點訓練提高的部分。
2、在評讀活動中,要注意創(chuàng)設一個“比較-領悟-仿效-提高”的訓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強調(diào)讓學生全體參與訓練,要使學生都會讀書,把書讀好。同學間互相說一說哪里讀得好,哪里讀得不好。讀一讀,說一說,評一評,再讀一讀。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同時還要注意將朗讀和表演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完全融在了課文的情境之中?;铎`活現(xiàn)的語言和動作使文章也活了起來,這就把文章“讀活”了。
3、在第3小節(jié)的教學中,我沒有調(diào)整好課件和課文內(nèi)容的教學順序,導致教學效果不如預期的理想。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研讀教材,不僅要讀懂,更要讀透,在課堂教學時,如有必要還可以適當調(diào)整課文內(nèi)容的教學順序,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在上課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很重要的。怎樣準確、簡潔地評價學生的回答,這是我尤其要提高的部分。特別是對一些答題答不對的學生,既要讓該生認識到回答的不對,還不能打消學習的積極性。那么究竟如何評價才恰當呢?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學當中深思。
只有真正參與到教學實踐才是一名教師迅速成長的途徑。從這真槍實彈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我知道要當好一個普通的教師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知識浩如煙海,我還需要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教學相長,老師不斷充電,學生才能學到更多。每天都是一個新起點,從實戰(zhàn)中積累經(jīng)驗,從反思中吸取教訓,都將促使我更快的提升自己,向一名真正的教師靠攏。
1.小學二年級語文《回聲》原文
小河上有座石橋。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小青蛙跟著媽媽游到橋洞底下,看到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得叫起來:“呱呱呱,多好看??!”這時,不知哪兒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起來:“呱呱呱,多好看??!”小青蛙問:“你是誰?你在哪兒?”
那只看不見的小青蛙也在問:“你是誰?你在哪兒?”
小青蛙奇怪極了,他問媽媽:“橋洞里藏著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媽媽笑著說:“孩子,跟我來!”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紋。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蕩回來。
青蛙媽媽說:“孩子,你的叫聲就像這水的波紋。水的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你在橋洞里叫,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也要返回來。這樣,你就聽到自己的聲音啊?!毙∏嗤芨吲d得一蹦老高,說:“媽媽,我明白了,這就是回聲吧?”媽媽笑著點點頭。
小青蛙又游回橋洞里,呱呱地叫個不停。橋洞里立刻響起一片呱呱的回聲。小青蛙歡快地說:“多好玩啊!”
2.小學二年級語文《回聲》說課稿
一、說教材簡析
《回聲》是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生動淺顯的語言向?qū)W生展示了一個物理現(xiàn)象——回聲。課文情節(jié)生動,引人入勝,充滿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增加了學生對大自然現(xiàn)象了解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教育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jù)新課程理念精神和二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本次教學通過實驗演示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以做促讀,以讀促思,讀悟結(jié)合,來組織教學,多方位組織、點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觀察、想象、小組學習等活動,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交流、合作,提高閱讀能力。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說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學習默讀課文,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波紋”、“激起”、“蕩回來”等詞語意思。
2、能抓住“奇怪”、“高興”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媽媽說的話,懂得水的波紋與聲音的波紋的相似點,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五、說課時安排
本課分兩課時教學。
第一課時:學會五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回聲的成因。
六、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激趣
1、同學們,在上新課之前,老師先請你們看一段錄象:用用你的小耳朵。仔細聽。
(播放課件:一位小朋友爬上山頂,對著高山喊:“我來啦!”“太美了!”山谷中出現(xiàn)相應的回聲:“我來啦!”“太美了!”)
(創(chuàng)設情境直奔主題,拉近學生與課文內(nèi)容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愿望,引入課文學習。)
2、教師提問:同學們,剛才在錄象片段中聽到了什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有趣的現(xiàn)象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回聲》(板書課題)
3、學生據(jù)題質(zhì)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教師應把注意力引導到這兩個問題上來:回聲是什么聲音?在哪里能聽到回聲?
(學生提出的問題其實就是本節(jié)課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改變了學生在不明白教學目標的情況下跟著老師指揮棒轉(zhuǎn)的現(xiàn)狀。因題質(zhì)疑,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選擇一些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討的欲 望和興趣)
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己讀課文。
(二)學習1、2段
教師過渡:有一天,一只小青蛙跟著媽媽出去玩,發(fā)現(xiàn)一只小青蛙在跟他學說話呢。小青蛙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有一只小青蛙在學他說話呢?
1、指名讀第1、2段,思考問題,讀后回答。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利用插圖體會比喻句的用處,指導讀出環(huán)境的優(yōu)美。
(三)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感悟3——6段
1、引讀第三段。小青蛙奇怪極了,就去問媽媽:——。媽媽笑著說——。
2、媽媽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說的?請同學們默讀第4、5段,用——畫出媽媽怎么做的句子,用畫出媽媽說的話。
3、學生讀完后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4、匯報
(1)投影出示句子,引導填空。
青蛙媽媽()起一顆石子,()進河里,河水機激起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回來。
(2)實驗演示。觀察水的變化,并說說水的變化。相機理解“激起”、“波紋|”、“蕩回來”的`意思。
(3)運用多媒體課件,進一步解釋聲波,加深對回聲現(xiàn)象的理解。
(4)說說對回聲的理解,同桌互講。教師可出示以下兩種方式供學生選擇練習說話。
聲音的()碰到橋洞的(),要()回來。這樣,小青蛙就能聽到()啦。這返回的聲音就是()。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么能聽到自己的回聲了。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手實驗、合作討論、完成填空等活動,激發(fā)了學習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思維,讓其在活潑、生動的形式中初步了解回聲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了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抓住“奇怪”、“高興”“笑著”等詞語引導學生讀出奇怪、歡快、親切的語氣,讀后評議。
(通過朗讀,指導在讀中感悟課文,理解內(nèi)容,在讀中悟情。)
(四)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
1、課件再次展現(xiàn)課前播放的情境,引導討論:現(xiàn)在,你知道回聲是怎么一回事了?
(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懂得回聲的原理,進一步體會回聲的奧妙。)
2、平時生活中你在哪里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3、小結(jié):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關于回聲有許多奧秘,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去尋找答案。
(五)實踐活動
到空曠的山谷或房子內(nèi)喊兩聲,聽聽自己的回聲。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充分體驗回聲是怎么一回事,感受大自然賜予的快樂。)
3.小學二年級語文《回聲》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了解了回聲形成的原因,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是從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有一些不足之處值得我反思:
1、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教師范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示范。教師范讀可以把書面無法用文字表現(xiàn)的內(nèi)在情感變化,通過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表達出來,可以補充文字的不足。范讀的運用用在導入新課之后,可以讓學生融在課文情境之中,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以后的學習中,這是我需要重點訓練提高的部分。
2、在評讀活動中,要注意創(chuàng)設一個“比較-領悟-仿效-提高”的訓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強調(diào)讓學生全體參與訓練,要使學生都會讀書,把書讀好。同學間互相說一說哪里讀得好,哪里讀得不好。讀一讀,說一說,評一評,再讀一讀。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同時還要注意將朗讀和表演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完全融在了課文的情境之中?;铎`活現(xiàn)的語言和動作使文章也活了起來,這就把文章“讀活”了。
3、在第3小節(jié)的教學中,我沒有調(diào)整好課件和課文內(nèi)容的教學順序,導致教學效果不如預期的理想。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研讀教材,不僅要讀懂,更要讀透,在課堂教學時,如有必要還可以適當調(diào)整課文內(nèi)容的教學順序,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在上課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很重要的。怎樣準確、簡潔地評價學生的回答,這是我尤其要提高的部分。特別是對一些答題答不對的學生,既要讓該生認識到回答的不對,還不能打消學習的積極性。那么究竟如何評價才恰當呢?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學當中深思。
只有真正參與到教學實踐才是一名教師迅速成長的途徑。從這真槍實彈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我知道要當好一個普通的教師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知識浩如煙海,我還需要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教學相長,老師不斷充電,學生才能學到更多。每天都是一個新起點,從實戰(zhàn)中積累經(jīng)驗,從反思中吸取教訓,都將促使我更快的提升自己,向一名真正的教師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