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語文教案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語文教案》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一、情景導入:
    1、請看,這是什么呢?
    2、可別小看這硬幣哦,它能告訴我們有趣的數(shù)學知識呢!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硬幣,一元的硬幣現(xiàn)在有兩種版本的。一種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個大大的1元字樣;另一種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個小1元的字樣而反面是國徽。淘氣和笑笑送來的就是老版的一元的硬幣。硬幣要和我們做個游戲呢。你們喜歡做游戲嗎?
    3、好!請小組長來領硬幣,每兩人一組。每組拋五次,聽口令開始。一個同學拋,另一同學猜測并作好記錄。注意拋的時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準備好了嗎?請開始!
    4、請各小組匯報情況。(小組匯報)
    5、從剛才同學們拋硬幣的結(jié)果來看,硬幣落地時一定是正面朝上嗎?
    6、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數(shù)學問題―――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
    二、活動探究:
    1、請5個男同學代表淘氣,5個女同學代表笑笑。比賽內(nèi)容是:摸球大賽。這兒有兩個淘寶盒,里面裝有乒乓球。比賽規(guī)則是摸到一個黃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請?zhí)詺饨M和笑笑組。
    2、當盒子里全部是黃球時,則一定能摸出黃球。板書(一定)沒有黃球時,則不可能摸出黃球。板書。(不可能)
    3、請翻到課本93頁,請你動手連一連。你會做嗎?
    4、那還等什么呢?快快動筆吧。(學生獨自做后,集體交流)
    三、實踐應用
    1、播放課件:(食物、水、游泳圈、羽絨服、雨傘、洗浴用品),這些東西中哪些一定要帶,哪些可能要用,哪些不可能用呢?
    2、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老師可以放心地出發(fā)了。剛才你們設想的事情中有些可能發(fā)生有些不可能發(fā)生,也有的一定會發(fā)生,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
    3、這是自然規(guī)律,誰也無法改變。同學們說得都對,這是你們積極思考得出的結(jié)果。
    4、今天同學們和老師共同探討了可能性的問題,能說說你都知道了些什么?這堂課什么地方讓你難忘?
    5、生活中像這樣確定的或不確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時地了解,認真地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這些事件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
    四、全課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那些收獲?
    2.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16頁的內(nèi)容及第17頁練一練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xiàn)實生活的問題中掌握3的乘法口訣。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與掌握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
    小棒。
    學具準備:
    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要幫助小熊一起解決“需要幾個輪子”這一數(shù)學問題,大家打開課本16頁,觀察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有一個小朋友在給三輪車安裝輪子。
    師:大家發(fā)現(xiàn)圖中的數(shù)學問題了嗎?
    生:一輛三輪車3個輪子,9輛車需要幾個輪子?
    二、探討新知
    1、數(shù)一數(shù),填一填。
    師:一輛車3個輪子,2輛車幾個輪子?
    生:2輛車6個輪子。
    師:好的,下面大家就用圓片代替輪子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看看3輛、4輛……9輛車分別需要幾個輪子,并把表格填完整。
    (學生獨立擺、數(shù)、填,老師個別輔導。)
    師: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填的?
    生:我是每次加3、6加3等于9、9加3等于12……
    師:好辦法,就是每多一輛就多了3個輪子。用連續(xù)加3的辦法可以算出9輛車需要27個輪子。
    2、合作學習,擺一擺,說一說,寫一寫。
    教師用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問:擺一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
    生:擺一個三角形要3根小棒。
    師:一個三角形是幾個3?能列一個乘法算式嗎?
    生:1個3,1×3=3或3×1=3。
    師:很好,同學們的乘法知識掌握得很不錯。大家能編句口訣記住1×3=3嗎?
    生:一三得三。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能自己編出乘法口訣。接下去,同桌之間相互合作,兩人一邊擺三角形,一邊說算式,編口訣,并把算式和口訣填寫在課本16頁試一試的第2小題中。
    (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編寫情況。)
    3、集體交流反饋。
    師:剛才,老師看到很多小朋友同桌之間合作得非常認真。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少的收獲吧!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獲呢?
    (引導學生說了算式和相對應的乘法口訣,老師可以多讓一些孩子反饋,加深他們對乘法口訣的印象。)
    師: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自己編出了有關(guān)3的乘法口訣。下面,每個小朋友自己把乘法口訣讀一讀。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記住3的乘法口訣。
    4、找規(guī)律,記憶口訣。
    (1)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中交流。
    (2)全班反饋。
    師:你是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的?
    生1:我想,如果忘記了,可以用加法算一算。
    師:哦,你是把乘法算式轉(zhuǎn)化成加法算式來記的。其他小朋友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2:我發(fā)現(xiàn)上下兩句口訣得數(shù)相差3,我背誦的時候只要每次加3就可以了。
    師:你的發(fā)言真精彩,其他小朋友發(fā)現(xiàn)這個規(guī)律了嗎?大家試試,用××同學的方法是不是能較快地記住3的乘法口訣。
    (給學生再次用規(guī)律記憶口訣的時間)
    師: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都要善于觀察、思考。這樣,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三、鞏固練習
    1、口訣接龍。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口訣接龍比賽,接得又對又快的小組獲勝。
    2、練一練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用口訣的情況和認真觀察題目的習慣。
    (可以采取同桌交流的學習形式進行反饋)
    3、練一練的第2題。
    教師引導學生尋找規(guī)律后填數(shù),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找到的規(guī)律。
    四、總結(jié)
    師:后我們用今天學的3的乘法口訣,計算有關(guān)3的表內(nèi)乘法,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用口訣求積棒。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計算并說出所用的口訣。)
    五、作業(yè)
    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3.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教學目標]
    1.繼續(xù)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兩種操作方法,通過操作,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質(zhì)特征。
    2.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開放題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3.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鋪墊準備
    1.教師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個圓片。
    (1)提出要求:
    ①把它們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幾個?
    ②把它們每4個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幾份?
    (2)學生拿出自己的圓片動手操作,同時讓兩個同學在黑板上分別操作上述兩種分法。
    2.提問:想一想,剛才自己是怎樣分的,再觀察黑板上兩位同學分出的結(jié)果,這兩種分法的結(jié)果雖然不一樣,但是它們在分的過程中也有同樣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結(jié):這兩種分法雖然不一樣,但它們都把每份分得同樣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通過課始簡單的操作,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時通過對操作的反思及兩種分法的初步比較,使學生對平均分的本質(zhì)特征有了初步的體會,為下面兩種分法的整合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體會領悟
    1.創(chuàng)設情景:兔媽媽拿來一些鉛筆,準備將它們分給表現(xiàn)好的幾個小兔子,數(shù)一數(shù)共有幾枝?(出示12枝鉛筆)
    兔媽媽可以怎樣去分這12枝鉛筆呢?
    2.明確要求
    ①出示條件:把12枝鉛筆平均分。
    ②提問: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
    ①你愿意來幫幫兔媽媽嗎?想一想應該怎樣分?
    ②拿出12個圓片來代表12枝鉛筆,動手試一試。
    4.初步交流,總結(jié)兩種思路
    ①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讓一名學生展示他的結(jié)果,同時提問:他這樣分對嗎?為什么?還有其他同學也是這樣的嗎?
    ②他們的結(jié)果都是這樣的,都分對了,但是他們又是怎么想的呢?
    教師先請上臺展示的這位同學說一說,然后繼續(xù)提問:其他同學的想法是不是都與他一樣呢?不一樣的說一說。
    ③小結(jié):雖然結(jié)果相同,但他們所想的和剛才分的過程卻可能并不一樣,有的是每幾個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幾份,后,他們所分的結(jié)果都是每份鉛筆的枝數(shù)相同,因此都符合平均分。
    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別人和你的分法相同,他還可能是怎么想的?
    5.小組內(nèi)交流
    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組內(nèi)交流。
    ②小組討論:除了小組內(nèi)的幾種分法以外是否還有別的分法?
    ③小組內(nèi)總結(jié):你們小組共發(fā)現(xiàn)了多少種分法?把它們分別貼在小黑板上。
    6.展示后小結(jié):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幾份地分,但不論用哪一種方法,后結(jié)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要努力處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關(guān)系。學生在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中明晰了平均分的兩種基本策略,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為把握平均分的本質(zhì)特征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
    ①先出示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②想一想,他們分別可能是怎么分的?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從不同角度說一說分的過程。
    ③獨立完成填空。
    ④在小組內(nèi)校對。
    2.想想做做第5題。
    ①出示圖,學生仔細觀察。
    ②一共有幾本書?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如果是平均分的話,可以怎樣分呢?
    ④獨立完成填空。
    ⑤小結(jié):像這樣每份同樣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來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為是把一些物體進行平均分。
    3.想想做做第6題。
    ①出示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②兔子是怎樣分的?雞是怎樣分的呢?自己先說一說。
    ③和同桌交流交流。
    [設計意圖:這里的每一個習題,都緊扣教學重點力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說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同時樹立自信,并學會尊重他人。]
    四、全課總結(jié),拓展延伸
    1.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2.發(fā)散練習:有15個小朋友,要分成幾個人數(shù)相等的小組做游戲,可以怎樣分?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分法?下課以后去分一分。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自己進行課堂小結(jié),有助于知識的鞏固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課后的拓展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應用,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得以形成。]
    4.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秋天的圖畫》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初步懂得勞動創(chuàng)造美的道理。
    2、學習生字,會認八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準備:
    相關(guān)教學課件教學過程:
    一、說話入境,繪畫導入
    秋姑娘悄悄來到我們身邊,你們找到她了嗎?
    1、先同桌交流自己課外在小道旁、廣場中、公園里、草地上觀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樂聲中,讓孩子們畫、剪、貼,自己動手裝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飛的大雁
    3、就讓我們在這喜人的豐收圖中學習《秋天的圖畫》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畫畫生字,把生字讀準確;
    想想生字,把生字認一認;
    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三、誦讀課文,讀中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默讀、同桌互讀、表演讀)。
    2、找出自己喜歡或認為美的句子,多讀幾遍。
    3、讀句子(讀哪句,課件演示哪句),師生欣賞、評議,練習朗讀。
    對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一重點句,不僅要進行朗讀訓練,還應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如:你覺得這句話中哪些詞語很美?(課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圖畫),你覺得美嗎?對,色彩不僅使圖畫變美麗,而且使句子更生動。你還能說出哪些表示顏色的詞語?能不能用它來說一說你的同學、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感悟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
    5、用喜歡的方式練習背誦課文。(可看深件背,同座位互背,下位找好朋友背)
    四、各展所長,贊美秋天
    1、啟發(fā)談話: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嗎?你喜歡它嗎?勤勞的人們用雙手畫出了秋天的圖畫,我們也用不同的方式來贊美秋天,好嗎?
    2、自由組合,贊美秋天
    畫畫組:畫秋天
    寫作組:寫秋天
    表演組:演秋天
    歌唱組:唱秋天
    5.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月亮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3.欣賞月亮灣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理解詞義。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月亮灣
    出示生字卡片:灣wan,前鼻音,韻母是an,不是ang。
    “灣”的意思本是指水流彎曲的地方,在這里,課題“月亮灣”是一個村子的名字。
    2.齊讀課題:月亮灣。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1.讀詞,指導讀出感受
    月牙一樣的小河 緩緩的流著 清清的河水
    燦爛的朝霞 綠油油的麥田 歡快的笑聲
    2.學習伙伴互讀課文
    三、細讀品味、體會美景
    1.推薦朗讀好的同學與老師比賽讀。
    2.覺得月亮灣是個怎樣的地方?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把你認為美的地方反復朗讀,仔細體會。
    3.說說你發(fā)現(xiàn)的美的地方?
    4.全班交流學習情況,尊重并鼓勵學生發(fā)表有個性的獨特的見解,教師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1)“河水繞著村子緩緩地流著,一群群魚兒在河里游來游去?!斌w會一群群魚兒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開心的樣子。
    (2)“清清的河水倒映著小橋、綠樹和青山?!崩斫夂铀那澹胂蟆暗褂持?、綠樹和青山”的樣子。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燦爛的朝霞”是什么樣子,再讀讀句子說說課文中什么像燦爛的朝霞。想象河邊的朝霞是什么樣子。誰能把這么美的桃花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4)月亮灣真美呀!仔細聽!你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表述相機板書:
    村子前面  小河 河上 河里 河岸 農(nóng)田
    村子后面  山坡 茶樹 采茶姑娘
    5.依照板書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邊讀邊想象,把月亮灣的美麗景色在頭腦中過電影。
    四、說一說,感情升華
    1.說一說:根據(jù)板書的提示把月亮灣介紹給大家,可以講一個你認為美的地方詳細介紹,也可按順序把月亮灣全部介紹給大家,還可以加上自己的語言和合理的想象。老師要邀請同學當小導游,愿意嗎?要想當好一名好導游,必須認真準備。
    2.自由練習,把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話。
    3.在小組內(nèi)交流。
    4.指名當小導游。
    5.參觀完了,中外游客們會說些什么呢?
    6.師生共同評議。
    五、識字
    “我說你猜”來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