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民間故事短篇大全

字號: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下面是分享的經典民間故事短篇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1.經典民間故事短篇
    徐文長的伯父很喜歡他,時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領著徐文長來到一座貼著水面、橋身既窄又軟的竹橋邊,把兩只水桶裝滿了水,對徐文長說:“我想考考你,你能提著這兩桶水過橋,我就送你一件禮物?!?BR>    少年徐文長想了一下,就脫下鞋,用兩根繩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裝滿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這樣他提著兩根繩子走過了木橋。
    伯父還想用一個更難的法子把徐文長難倒。他說:“既然你過了橋,禮物我當然要給你,但必須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禮物。”說著,他就把那件禮物吊到一根長竿頂上,并且告訴徐文長:“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類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橫下來。”
    伯父想,這下徐文長就沒有辦法了。
    但徐文長摸了摸后腦勺,馬上就想出了取禮物的方法。只見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邊,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當竹頂快到井口時,他就順利地拿到了那件禮物。
    伯父被聰明的徐文長驚呆了,不禁拍手稱贊:“真是聰明的徐文長啊!”
    徐文長到舅舅家做客,半晌才端出一盤菜,卻只一雞蛋,舅舅說:文長啊,真是不好意思,你來的真不巧,要是晚來三個月,這個雞蛋就是一碗鮮的雞湯了。徐文長笑道:啊,真是難為你了。
    一日,徐文長復請舅舅,半晌,端出一盤竹片,對舅舅說:舅舅啊,真是不好意思,你來的真不巧,要是早來三個月,這盤竹片就是一碗鮮美的竹筍了。
    張三李四拜訪徐文長,張三暗將徐文長拉到一邊說:文長兄,今日你若能令李四“呱呱呱”的叫三聲,我今天就請客吃飯。徐文長笑道:“此事極易”。
    徐文長將張三李四帶到一片西瓜地中,徐文長手指瓜田對李四說:“李兄啊,你看這一片葫蘆長的多好啊?!崩钏募{悶道:“文長兄啊,這明明是瓜嘛,你怎么說是葫蘆呢?!?BR>    徐文長道:“是葫蘆”。李四道:“是瓜”。徐文長:“葫蘆”。李四:“瓜”。徐文長:“葫蘆,葫蘆,葫蘆?!崩钏模骸肮?,瓜,瓜!”
    2.經典民間故事短篇
    最早的原始人,還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后來,才發(fā)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上,已發(fā)現(xiàn)用火的痕跡,說明那時候已經知道利用火)。
    火的現(xiàn)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fā),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里也會起火。可是原始人開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經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會用火燒東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
    又過了相當長的時期,人們把堅硬而尖銳的木頭,在另一塊硬木頭上使勁地鉆,鉆出火星來;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來。這就懂得了工人能夠取火(從考古材料發(fā)現(xiàn),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是誰發(fā)明的呢?當然是勞動人民,但是傳說中又說成是一個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fā)明。從那時候起,人們就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也增加了。據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
    傳說中的神農氏還親自嘗過各種野草野果的味兒,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可以吃的食物,還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藥材。據說,醫(yī)藥事業(yè),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從有巢氏到神農氏,這些傳說中的大人物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從構木為巢,鉆木取火,一直到漁獵、畜牧,發(fā)展農業(yè),反映了原始人生產力的發(fā)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元1952年,在陜西西安半坡村發(fā)現(xiàn)了一處大約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遺址。從遺址中發(fā)掘出來的東西,知道那個時期的人已經學會飼養(yǎng)跟農耕了。
    3.經典民間故事短篇
    早在明朝,有一條村莊,叫“天馬村”,到明朝萬厲年四十六年,村里人口增多,食水不足,村民們于是在村前挖了一條河,這條河叫“天馬河”,河挖了以后村里連續(xù)幾年遭災遭禍,不少人家破人亡。
    有一天來了一位風水先生,這位大師說:從銀洲湖經金牛頭流來的水是淌金流銀的,但這條河流不合適,河流向東,人物兩空,要保平安,過好日子,就要在河中心造一個“墩”擋水,村民按大師的指點,挖土運泥在河中壘起了一個“土墩”,土墩做好后,有位村民把一株榕樹枝插在土墩上,幾年后,不知不覺這株榕樹竟長成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榕樹,并引來了成千上萬的鳥類棲息繁衍。
    1933年,文學大師巴金先生乘船游覽后嘆為觀止,寫下優(yōu)美散文《鳥的天堂》,“小鳥天堂”從此得名。
    小鳥天堂是廣東新會聞名中外的生態(tài)旅游景點,天然賞鳥勝地,它位于新會城區(qū)以南10公里的天馬村。
    380多年前,河中一個泥墩、一棵榕樹長期繁衍,形成枝葉覆蓋1萬多平方米,樹上棲鳥千萬只,鳥類樹相依,人鳥相處,和諧奇特,世間罕有的一道天然美麗風景線。
    歷來深受游客贊譽的小鳥天堂,2002年重新規(guī)劃擴建,并對動、植物自然生態(tài)群落加以悉心保護和優(yōu)化,形成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以獨特的鳥類生態(tài)風景為主題,集生態(tài)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休閑旅游于一體,充分展現(xiàn)旅游新時尚的園林化,多功能大型景區(qū)。
    4.經典民間故事短篇
    從前,有一個商人養(yǎng)了一只聰明伶俐的鸚鵡,無論到哪里,他都會把它帶在身邊。
    有一次,他去京城做生意,身上的盤纏被小偷偷了。京城離家很遠,他當時又累又餓,心里十分焦急。這時,鸚鵡對他說:“先生,你不如把我賣掉,只要你把我送到王府附近,我們表演一個節(jié)目,就一定可以賣個好價錢?!鄙倘苏f:“我怎么舍得賣掉你呢?”鸚鵡說:“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渡過眼前的難關啊!”見商人還是不答應,鸚鵡又說:“你拿到錢就趕緊離開,到城東二十里處的那棵大樹下等我就行了?!?BR>    在鸚鵡的勸說下,商人來到王爺府附近,和鸚鵡進行了對話、游戲等表演。他們的精彩表演很快吸引了許多人前來觀看。不一會兒,消息就傳到王爺那里。王爺很喜歡鸚鵡,就派人將商人和鸚鵡請進了王府。
    王爺問商人:“聽說你有一只多才多藝的鸚鵡?把它賣給我吧?!鄙倘霜q豫著,不肯賣。
    王爺就問鸚鵡:“你愿不愿意住在我這里?”鸚鵡說:“愿意!”鸚鵡又接著說,“只給他十兩銀子就夠了,不要多給?!边@一下,王爺更高興,馬上叫人拿出十兩銀子給商人,并將他趕出王府。
    王爺?shù)玫揭恢宦斆髁胬柠W鵡,高興極了,就站在鳥籠前逗它說話,聰明的鸚鵡也總講一些恭維王爺?shù)脑?。王爺很高興,叫人好吃好喝伺候著。鸚鵡吃飽了,叫道:“王爺,我想洗澡?!蓖鯛斄⒓疵擞媒鹋枋硭?,又把它從籠里放出來。鸚鵡洗完澡后,一邊梳理羽毛,一邊和王爺說話,王爺笑得合不攏嘴。
    不一會兒,羽毛干了,鸚鵡突然展翅飛走了,只剩下王爺?shù)纱笱劬ν炜眨瑖@息不已。
    只要運用智慧,沒有什么困難可以難倒我們。
    5.經典民間故事短篇
    司馬光是北宋知名的政治家、史學家。他從小就聰明好學,機智勇敢。
    司馬光小時候經常和小伙伴一起在后院玩耍,后院有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常年裝滿水的大水缸。
    司馬光七歲那年,有一次,他和小伙伴們像往常一樣,在后院玩捉迷藏。有個小伙伴跑到假山上藏起來,可是一不小心,他腳一滑,“撲通”一聲掉進了大水缸里。那口大水缸非常深,小孩子掉進缸里肯定會被淹死的。
    其他的孩子看見伙伴掉進缸里,嚇壞了,有的孩子嚇得大聲哭喊,有的孩子立刻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幫忙。
    這時候,只有司馬光非常鎮(zhèn)定,他從地上抱起了一塊大石頭,用力朝大水缸砸去。大水缸“砰”的一聲被砸破了,水缸里的水迅速流了出來,而掉進水缸的小伙伴也隨之得救了。
    司馬光一下子出了名,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司馬光的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時,一定要冷靜,這樣才能想到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