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語文課件大全(5篇)

字號:

課件是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依據(jù),是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課件,也稱課時計劃,教師經(jīng)過備課,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具體教學方案,由于學科和教材的性質﹑教學目的和課的類型不同,課件不必有固定的形式。下面是整理分享的2021年初中語文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1.2021年初中語文課件
    一、教學目標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題,培養(yǎng)多向思維的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關心幫助弱者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2、學習欣賞文章美。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高洪波的《我的太陽》小詩導入。
    (二)快讀感知課文,思考
    1、文章的主人公是誰?
    2、請為本文加五個小標題。形式如下:____的盲孩子。
    (例:寂寞的盲孩子快樂的盲孩子見到了一線光明的盲孩子、在風雨中掙扎并得到了關愛的盲孩子重見光明的盲孩子)
    (三)研讀課文
    1、寂寞的盲孩子:盲孩子的寂寞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2、快樂的盲孩子:
    分角色朗讀:
    (1)誰給寂寞的盲孩子帶來了快樂?
    (2)影子從哪里來?
    (3)影子說這話時內心是什么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3、見到了一線光明的盲孩子:
    (1)是誰給盲孩子帶來了復明的希望?
    (2)文中疊詞運有什么妙處?(飄飄忽忽、幽幽、緩緩、小小)
    (3)哪一句是中心句?
    4、在風雨中掙扎并得到了關愛的盲孩子:
    (1)盲孩子在風雨交加的困境中得到了哪些朋友的幫助?
    (2)你覺得這風雨交加的困境是對誰的考驗?
    5、重見光明的盲孩子:
    (1)重見光明的盲孩子看到了周圍的哪些景物?
    (2)影子后變成了什么?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3)結尾說:“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這句中的“光明”的含義是什么?
    (四)互助合作,探究課文主題
    1.童話中出現(xiàn)了盲孩子、影子及螢火蟲這三個主要形象,你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2.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為何能成為好朋友?
    3.盲孩子獲得了光明,影子也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孩子,從中你讀到了什么?
    (五)課外拓展,放飛思維
    1.你有這種永遠不忘的朋友嗎?你有磷火一般在別人黑暗時給他光明的經(jīng)歷嗎?請你以“愛”為中心,結合自身生活經(jīng)歷,寫篇短文。
    2.這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它有詩情畫意般的境界。課后繼續(xù)研讀課文,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些語言有什么好處。
    (六)教師寄語
    做一個有能力獲得幸福也讓別人獲得幸福的人。
    2.2021年初中語文課件
    一、教學目標
    1、在詞句訓練中,抓特點,找規(guī)律,培養(yǎng)語感。
    2、積累名言,從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3、初步了解章回小說。
    4、了解民間傳統(tǒng)傳唱藝術,熱愛民間健康的藝術式樣。
    二、教學重、難點
    在詞句訓練中,抓特點,找規(guī)律,培養(yǎng)語感。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語文七色光七的內容,希望大家認真學習。自學提示:獨立或者合作完成練習。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檢查自學效果(含討論)。
    (二)日積月累
    1、自讀自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2、小組交流自己的收獲。
    3、說說自己對這三個名人的了解。請學生在小組內熟讀這些名言?;ハ鄬W習。
    (三)知識窗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些短文。
    2、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篇征文與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小說?這叫什么小說?這樣的小說有什么特點?
    (四)開心一刻
    自讀這段快板,說說你在什么時候聽過這樣的快板。你喜歡嗎?為什么?讀出這段快板的感覺與韻味,你會讀嗎?用課件補充民間傳唱藝術,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
    (五)當堂作業(yè)基礎練習
    1、寫出下列詞語。
    第一組的詞語小組內四個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組完成得快。第二組同學自己獨立完成。
    2、讀兩組句子,體會每組句子的寫法有什么不同。要在語境中體會詞語的意思。
    3、仿寫句子。從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描寫喜怒哀樂的一種心情。
    (六)、全課總結
    說一說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3.2021年初中語文課件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2、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2、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教學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閱讀、討論與教師的總結啟發(fā)相結合。
    2、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fā)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的朋友萬芳,父母發(fā)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拔摇睂ε笥堰@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是一個“代溝”問題,由于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xiàn)在許多家庭里。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悄悄的長大,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于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fā)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吧。(多媒體展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這篇文章你們看過嗎?)
    1、生字、詞的讀音:
    怦怦(pēng)、樹杈(chà)、攥(zuàn)、逮捕(dài)、逮著玩(dǎi)、寒顫(zhàn)、顫抖(chàn)。
    2、文中寫了一只什么樣的木雕?圍繞它發(fā)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1)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
    (2)讓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爸爸、媽媽、“我”、奶奶、萬芳和萬芳的媽媽。
    (三)問題探究
    語言顯示人物性格,請同學們自由讀,選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出人物的個性。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并分析人物形象。(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要求:讀準語氣、語調。)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討論。
    2、爸爸送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給了好朋友。我這么做,對嗎?能告訴我你的理由嗎?
    3、文章后說:“這能全怪我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我”,你會怎樣處理?
    4、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
    (四)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通過寫這場風波,告誡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妥善處理孩子間的交際行為,尊重他們的友誼,千萬不能重財輕義。也告訴孩子做事應同父母商量。
    (五)課堂拓展
    1、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你的看法怎樣?
    2、你遇到過類似的傷心事嗎?是怎樣處理的?如果是,現(xiàn)在又會怎樣處理?能告訴我們嗎?
    (六)課后練筆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源于溝通和交流。周末回家與父母分享這個故事,并交流一下看法。然后,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話寫出來。
    題目:《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4.2021年初中語文課件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熟悉神話故事情節(jié),了解想象的特點。
    2、通過認識神話人物,感受女媧樸實、勤勞的母親形象及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探求未知領域的欲 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激發(fā)、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處處所洋溢的人類誕生的喜悅感情。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動畫導入
    放兩段無聲動畫,要求學生說出其名稱:《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并提問:還知道與女媧有關的什么神話故事?從而引出課題:《女媧造人》。
    (二)初讀解疑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內容?
    2、帶著疑問,閱讀課文。
    3、分組解答:以女媧的身份口氣解答剛才的疑問。
    (三)細讀探究
    認識焦點人物—女媧,品讀語言,感受人類誕生的喜悅。
    1、小組討論:你喜歡女媧嗎?為什么?請用“我喜歡(不喜歡)女媧,因為—”說話;找出人類誕生時的歡呼場面及女媧此時的心理活動,加以品讀體會,談談你的感受;根據(jù)文章內容說說你對女媧的認識。
    2、教師評價整理:女媧是一個神通廣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獨,喜悅之情,她創(chuàng)造了人類,她得到了做母親的天倫之樂,她忙忙碌碌,像母親一樣勤勞智慧。從她的身上,我們看到神話的情節(jié)是想象的,想象大膽奇特而又合情合理,這是神話的兩大亮點。
    (四)閱讀比較: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樣豐富想象。
    1、分小組討論交流,比較課文與《風俗通》譯文,看看作者豐富了哪些內容,哪里見作者的想象力。
    2、小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內容:造人動機的產(chǎn)生;造人的具體過程;女媧的心理情緒;人造出后的歡快場面;作者的評述。
    3、師點評小結:這些情節(jié)都是想象的,在科學水平不發(fā)達的遠古時代,人們無法對人類的起源作出科學的解說而大膽創(chuàng)造出來的。它體現(xiàn)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可貴的創(chuàng)造力和強烈的探求精神。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我們可以對人類的起源問題作出一些科學的解釋:由猿猴進化而成。但這種說法現(xiàn)在也漸漸受到?jīng)_擊,可見茫茫宇宙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那種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
    (五)放飛想象
    1、口頭表達:請你改編女媧造人的原因,經(jīng)過或方法。
    2、書面表達:請你想象幾十萬年后未來人的外形生活情況(四人為一小組,一人執(zhí)筆)。
    3、布置課外作業(yè):收集書面材料,辦一期黑板報,描繪未來人類;追尋人類起源,瀏覽科普網(wǎng)站。
    (六)贈送名言
    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欲 望。
    5.2021年初中語文課件
    教學目標
    朗讀以悟情品析以釋旨續(xù)寫以練筆
    教學方法
    整體感知讀寫賞悟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并釋題
    1、“囚”是什么意思?
    2、“綠”是指什么?
    明確:綠色的常春藤
    3、那么“囚綠”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話回答)
    明確: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里來,教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
    二、選讀語段,體悟感情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這樣做表現(xiàn)了他對“綠”有怎么樣的感情嗎?
    明確:喜愛
    2、請你找出文中體現(xiàn)作者對綠喜愛的語段內容,并醞釀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讀出來。
    (1)學生找出體現(xiàn)作者喜愛綠的語段,并輕聲地朗讀。
    (2)小組內先交流朗讀,然后討論如何朗讀更好。
    (3)全班同學交流朗讀,體會作者對“綠”的感情。
    教師可根據(jù)情況組織全班朗讀,并對朗讀予以指導。
    三、圈畫語句,品悟文旨
    1、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對綠的喜愛之情。那么,作者為何對綠有如此之情,請你從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語句。
    明確: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并不感到孤獨,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齊聲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還有沒有其它的緣故呢?請你找出文中能體現(xiàn)作品寫作背景時間的語句。
    明確:盧溝橋事件發(fā)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連于烽煙四逼中的舊都,終于在一天早晨。離開北平一些年了。
    3、哪個同學能說說中國的這段歷史呢?
    4、面對列強入侵,作為一個愛國的作家,能無動于衷嗎?他寫這篇文章真得就沒“別有用心”嗎?請你從文中圈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語句,然后在文旁進行批注。
    (1)小組先進行討論圈畫出“言外之意”的語句。
    (2)然后各人再進行批注。
    (3)朗讀交流批注情況,教師作好點拔小結。
    (4)填寫句子:
    作者通過寫在北平一段生活中“囚綠”的小故事,通過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續(xù)寫一段話,鍛煉寫作能力
    1、作者離開北平之時: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請你結合文意,接著這句話“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一下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見陽光的情態(tài)”。
    2、交流寫作情況。
    3、師根據(jù)情況作好總結。
    寫在后面的話:新的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來說,我認為重要一點是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教給學生品悟文章意旨的方法,指導學生怎么樣地整體地把握文章的寫作主旨,而不是把文章肢解,去一句句地分析,去一詞一詞地分析,搞得零零碎碎,文不成文,意不見旨,把文章的整體美破壞無形。到后學生:聽文不清,說文不暢,讀文無情,寫文無意,到如此地步,實在是教者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