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讀后感怎么寫

字號:

什么是讀后感?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后,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后感”。讀后感怎么寫?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請關(guān)注讀后感頻道!
    1.小學六年級讀后感怎么寫
    1、簡述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
    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nèi)容概要。寫這部分內(nèi)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nèi)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guān)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guān)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
    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lián)系實際。
    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lián)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jīng)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xiàn)象。聯(lián)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lián)系、前后脫節(jié)。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xiàn)象或個人經(jīng)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2.小學六年級讀后感怎么寫
    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guān)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chǔ);“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jié)果。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nèi)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guān)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
    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shù)”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lǐng)悟到?jīng)]有真本領(lǐng)蒙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要有實事求是的領(lǐng)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鉆;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lián)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后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shù)母惺茳c,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3.小學六年級讀后感怎么寫
    第一、要精讀原文。
    “讀后感",重點在于“感”,但是也離不開“讀”,要以“讀”為基礎(chǔ),要做一道好菜,如果沒有原料,多高的廚藝也無濟于事。因此,我們要精讀,要透徹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理解作者要表達了思想感情,還要分析作品的寫作手法,謀篇布局。
    閱讀散文,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它的“神"是什么?即中心思想是什么?為了突出這中心,作者選擇了哪些材料?寄托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閱讀小說,小說的主題是什么?人物形象有什么社會意義?文中如何刻畫人物形象的?哪一部分寫得最精彩?
    閱讀議論文,它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分論點是什么?是如何論證中心論點的?總之,每一篇文章都要弄清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文中的亮點之處。
    如果僅僅是囫圇吞棗地讀,根本沒辦法讀得透徹,讀得深刻。你連文章講什么,中心是什么都不能全面把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第二、選擇感悟最深一點展開寫。
    讀后感的重點是“感",但是,一般來說,很多人讀了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他的感悟是很多的。我們不要面面俱到。如果是這樣的,文章就沒有重點,沒有中心。無論寫哪類文章,就算讀后感,都只能是一個中心。因此,我們要抓住自己感悟最深的一點來寫。
    第三、感悟離不開“敘”。
    讀后感的“敘”包含兩種。第一種是對原文的敘述,就是你有所感悟的原材料。例如,原文哪一段,哪件事,哪個人物等等有所感悟,你要簡單的把這個內(nèi)容敘述清楚。
    第二種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結(jié)合歷史事件敘述。無論是哪一種,這“敘”不同于一般的記敘文。一般的記敘文,要把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寫清楚。而讀后感的敘,是為了引出你的感悟,和證明你所感悟的正確性和深刻性。因此這敘要簡潔、明了。
    4.小學六年級讀后感怎么寫
    模塊一、引用原文。(引)
    就是引起你感悟最深的原文??梢允且痪湓?,某個人物,某個片段,某一件事……總之,引用的原文要簡明、扼要。
    模塊二、發(fā)表議論,也就是你的感悟。(議)
    這如議論文中,你從你所引的材料里提出什么看法?為什么?用什么方法去論證?
    模塊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列舉與你引用的原材料相似的,或相反的例子,可以是過去,也可以是現(xiàn)在。突出這感悟?qū)δ阌猩羁痰膯⑹尽?BR>    模塊四、小結(jié)。(結(jié))
    提出看法,總結(jié)全文。歸納起來就是引、議、聯(lián)、結(jié)。
    5.小學六年級讀后感怎么寫
    克服常犯的毛病
    1、重點不突出
    讀后感,重點寫“感”,有些同學花太多筆墨復述文章內(nèi)容,寫的感悟卻很少。
    2、中心太多。
    任何一篇文章,都僅有一個中心。閱讀一篇文章,有很多感悟,稍不注意,就會寫多個感悟。中心不明確,泛泛而談。
    3、不懂得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際談感受。
    讀后感要做到真情實感,認識深刻,一定要聯(lián)系到我們的生活實際來談感受。
    讀后感重點在于感,只有精通文章,勤于思考,才會有感而發(fā)。平時要多讀書,勤寫讀后感,既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閱讀能力,提高寫作水平,更能鍛煉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6.小學六年級讀后感怎么寫
    我們讀了這個故事,要寫一篇讀后感,題目就是讀救命的問候有感,或者救命的問候讀后感。讀后感怎么寫呢?其實主要寫兩個部分,第1部分叫讀,第2部分叫感。這兩部分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它們之間有一座橋,這座橋叫觀點,叫想法,叫感受,是讀出來的觀點,是總結(jié)歸納出來的感受。
    我們所讀的是文章的內(nèi)容,是書本的內(nèi)容。我們從文章當中讀到了一句話,自己產(chǎn)生了共鳴,覺得這句話講得非常有道理,跟自己所經(jīng)歷的事情很相似,有同感,感同身受,有啟發(fā)。相當于在文章里面我們讀到了一個觀點,比如:我們應該跟周圍人友好,不應該看不起那些人,因為你也可能會得到他們的幫助。
    就像老虎救了一只老鼠。老鼠說,以后我會報答你的。老虎就嘲笑他,你那么小的老鼠能幫我什么忙呀?可后來,某一個機會,老鼠真的幫助了老虎。不要小看,在合適的時間地點,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有用。
    因為讀出了一個觀點,我們順著這個感受,聯(lián)系到了自己的生活。讀了這本書,讀了這篇文章,跟自己的生活能夠聯(lián)系起來,是因為中間有一個觀點,我們所認同的觀點。把這幾部分連起來,就是一篇讀后感。
    7.小學六年級讀后感怎么寫
    一、寫作核心:讀后感重在寫出自己的思考、感悟避免占用過多篇幅來復述故事情節(jié)。讀后感可不僅僅指讀書筆記、讀書感悟,讀后感的范圍非常大,包括:
    一篇文章/一本書
    一部電影
    戲劇/音樂
    一件事/一句話/一段話
    書評/影評
    一切形式的藝術(shù)作品都可以寫讀后感,只不過相對于學生的身份來說,讀書的經(jīng)驗更多,體會更加真切,也不需要太多的專業(yè)知識,因此在中學階段更多地咱們是在寫讀書筆記和讀書感悟,今天就以此為切口,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寫讀后感。
    二、讀后感是我們從小寫到大的一種文體,但不同的學段對我們寫作構(gòu)思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在小學階段,我們包容閱歷較淺的孩子們以復述書籍情節(jié)內(nèi)容為主,把感悟和收獲最為點綴,只要寫出了自己的想法就很不錯了。中學階段就不能再這這么寫就顯得低齡、幼稚了,這時候需要咱們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整理自己的讀書感悟,一般我們可以以下這些角度來構(gòu)思:
    1、結(jié)構(gòu)特點(如《擺渡人》架空、反轉(zhuǎn))
    2、人物特點及作者的塑造手法
    (如《憶冼星?!访軐呛5挠∠笠环譃槿鹤x傳記、聽演奏會、見面)
    3、主旨探究(如有爭議的)
    4、語言特色、藝術(shù)特色
    三、具體寫作構(gòu)思指導
    1、收集資料
    完整閱讀
    讀后感屬于議論文范疇,要在行文中闡明自己的感受、觀點、收獲甚至是質(zhì)疑。要寫出好的讀后感,第一步是在自我設(shè)問的基礎(chǔ)上完成對整本書的完整閱讀。讀書貴有疑,探究式閱讀一定會比消遣式閱讀讓你收獲更多,可以按照以上幾個角度去給自己提問,這本書在結(jié)構(gòu)搭建上有無獨特之處?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什么?我贊同嗎?讀后感·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感興趣地句子或段落勾畫出來。在第二遍時重點讀,找到自己感興趣又可以延展的寫作角度。
    拓展閱讀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補充閱讀一些與此相關(guān)的資料、書籍、檔案等。深入了解其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者個人背景。可以橫向與同時代其他作家作品作比較,也可以縱觀歷史中其他觀點、評價,辨析、分類。
    2、選擇材料
    圈出核心內(nèi)容(最吸引你的)——給出觀點(同意vs不同意)——提出問題(書中討論的問題、可以進一步討論的問題)
    3、搭建結(jié)構(gòu)
    A從事實到觀點(這本書說了什么、他是怎么說的給出你的理由和思考過程)
    B問題引導思考(拋出問題----討論、分析問題---引出新的問題)
    四、細節(jié)指導
    A主線按照:內(nèi)容(事實)-評論-延申(需要自己按需確定重點,特別注意:發(fā)表看法要緊貼內(nèi)容)
    B要為自己的觀點表達劃分出層次,可以選擇遞進和因果這兩類來安排句段結(jié)構(gòu)
    五、落筆成文
    用自己的話談自己的觀點,不要重復,彎彎繞繞就行啦。
    8.小學六年級讀后感怎么寫
    從材料意義入手
    提供的每一篇材料,總是有一定意義的。我們可認真研讀,搞清材料所表現(xiàn)的意義,然后按材料的意義提取讀后感的感點(論點)。如《察今》中“楚人循表夜涉”的材料,它提供的是楚人襲宋不顧“時”的條件變化——仍按原計劃行事而遭失敗的事情,以此啟示我們要取得成功就得注重“變”。因而我們可從“變”中提取感點: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據(jù)客觀條件的變化而采取相應的措施。
    從人物關(guān)系入手
    有些材料的內(nèi)容較雜,人物較多,關(guān)系錯綜,一時難以理出頭緒,因而無法提取感點。像這類材料,我們可以從人物關(guān)系入手分析,搞清內(nèi)容,從而提取感點。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提到的人物如鄒忌、徐公、妻、妾、客、齊王、宮婦、左右、朝臣等。我們可抓住這些人相互間的關(guān)系來提取感點。
    從鄒忌與妻、妾、客的關(guān)系看:①鄒忌勇于反省,有自知之明:由自知之明的人會不斷克服缺點與弱點,成為受人尊敬的人。②妻、妾、客一味美化鄒忌:奉承拍馬,討好上司的人,一定懷有不可告人目的。
    從鄒忌與齊王的關(guān)系看:①鄒忌勇于進諫:時代需要大智大勇的“鄒忌”。②齊王的虛心納諫:領(lǐng)導虛心接受正確的批評和建議,就會廣開言路,受人擁戴。
    從求異思維入手
    對材料提取感點,我們大多采用的是“求同”思維,很少從“求異”角度去反彈琵琶,因而感點較少,而且缺少新意。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從“求異”的角度去提取,可能會另有一番天地。如《察今》中的“刻舟求劍”的故事,從“求同”提取感點: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據(jù)客觀條件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措施,否則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從“求異”提取感點:①思維方法的正確與否關(guān)系到事情的成??;②思維定勢具有負效應;③力避孤立靜止地考慮問題。
    以上三種方式,在具有操作時,我們可靈活選用。愿考生能提取又準又新又深的感點。
    9.小學六年級讀后感怎么寫
    第一塊:讀了什么?
    第二塊:有什么感想?你讀這本書或文章有什么感想。感想這個詞應該說是“感”(感情)和“想”(想法)兩個意思。所以你寫讀后感是要表達你的一種感情或你的一種想法。
    “讀”要寫的簡單扼要?!岸蟆本褪亲ィプ∥恼碌膬?nèi)容?!耙笔亲プ∥恼碌囊c。也就是說,你的讀后感的“感”一定是針對最文章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來說的。一定是針對某個人,某個情節(jié),某個結(jié)果,某處情境,發(fā)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所以:
    第一塊內(nèi)容寫讀了什么,一定要簡單扼要。簡單的說一下讀了什么書,什么內(nèi)容。并且提出來其中哪一塊內(nèi)容引起了我的沉思。
    第二塊內(nèi)容要寫寫自己的感想,就是“感”。第一層面是表達自己的感情,直截了當說明自己的想法。然后根據(jù)這一句話,分層說明。可以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寫,要用書中讀到的內(nèi)容證明你的觀點。
    比如我們讀了《西游記》,我們說“孫悟空太了不起了,我很佩服他?!?BR>    觀點是“了不起”,感情是“佩服他”。佩服他什么呢?很多孩子在這最重要的點上沒有展開,但是他是不知道嗎?他們知道,但是沒寫,多可惜??!
    理由一:無所不能,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可以上刀山下火海。
    理由二:忠誠。
    理由三:不怕困難,堅貞不屈。
    最后,希望我也能像孫悟空一樣,我也想通過學習成為那樣的人。
    這就是讀后感。
    10.小學六年級讀后感怎么寫
    讀不出感覺來怎么辦?
    有同學說:“我也讀書了,可是我總是讀不出“感”怎么辦呢?”
    讀書怎么讀出感覺來,有三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把自己放進去讀。就是讓自己成為書中的那個人,或者成為那個場景中的那個人,你這樣就跟這個人一樣有他的喜怒哀樂,和他同呼吸共命運,和他一樣經(jīng)歷各種各樣艱難困苦,于是你就會對他有明確的感覺了。
    第二個方法:多問為什么?讀書要寫讀后感的時候要讀的稍微慢一些,邊記邊想,多問為什么?“為什么會有這個事情呢”“為什么發(fā)生這個事情呢”,多問為什么,你就有感想出來了。
    第三個方法:一定要經(jīng)常問一下這樣做好不好?這里好不好?這個情節(jié)好不好?好在哪里?如果你把“好不好”讀清楚了,那么你讀后感的“感”就有了。
    我們寫讀后感應該避免的問題就是:頭重腳輕,腹中空。
    很多同學開頭寫了一大段話,把原文的主要內(nèi)容照抄一遍,后面草草了結(jié),或者空喊個口號,做個自我批評,這樣的讀后感就是有“讀”無“感”,讀也沒讀好,這樣的文章肯定是寫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