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和鳥窩》篇精讀課文講的是翔翔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痛痛快快地玩耍,把帽子丟在了草地上,結果帽子被松鼠帶到了高高的松樹上。他們發(fā)現(xiàn)鳥兒要在帽子里做窩,就決定把帽子送給鳥兒做窩。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帽子和鳥窩》原文及教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語文《帽子和鳥窩》原文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群小男孩兒在草地上翻哪滾哪,痛痛快快地耍鬧著。直到報時鳥叫“不早了,不早了”,他們才想起已經是下午了,于是就一窩蜂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腦袋,驚叫起來:“帽子!我的帽子丟在草地上了!”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幫翔翔去找帽子。還好,帽子還在草地上。咦(yí)!那是什么?蹲在帽子里,朝孩子們一探頭,又一探頭。孩子們嚷(rǎng)起來:“松鼠!一只大松鼠!”
孩子們的叫聲太大,把松鼠嚇跑了。松鼠跑得太慌張,腰被帽子上的綢(chóu)帶纏(chán)住了。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孩子們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樹林里。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樹,帽子也被帶到樹上去了。
孩子們望望拖著帽子蹲在樹上的松鼠,撓撓腦袋,無可奈(nài)何地下山去了。
第二天,翔翔找了幾根又細又長的竹竿(gān),約了他的小伙伴,走進松樹林,要把松樹上的帽子挑[tiǎo]下來。他們走到那棵松樹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這回,那只大松鼠可沒有再把帽子帶走,綢帶掛在樹枝上,帽子像一只籃子似的吊(diào)著。
翔翔和小伙伴舉起又細又長的竹竿,就想去挑帽子。忽然,一只美麗的鳥兒銜著幾根干草,飛進帽子里?!斑@只鳥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窩。”“做窩?是要下蛋嗎?”“下了蛋,是要孵(fū)小鳥嗎?”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翔翔說:“我不要帽子了!讓鳥兒在里面做窩吧!”
“聽翔翔的,我們聽翔翔的!”
孩子們丟下竹竿,又一窩蜂地跑下山去。
2.小學三年級語文《帽子和鳥窩》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和詞語、根據(jù)題目質疑。
教學步驟:
一、帖圖導入,學習“帽”和“窩”:
1.帖圖(帽子):問同學:這是什么?
板書:帽子
學習“帽”:怎樣記?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帽”的字形,強調“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帖圖(鳥窩):問同學:這是什么?
板書:鳥窩
學習“窩”:引導學生思考:“窩”是什么偏旁(是穴寶蓋,不是寶蓋頭。)
[對于生字的學習與理解,應掌握適當?shù)臅r機,不一定固定某種模式,如講讀課文前,或分析課文之后??梢皂樓?、順勢而學。老師板書到這兩個生字時,學生注意力集中,此時學習生字既能印象深刻,又有助于理解意思。]
二、出示課題、質疑:
1.板書: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的題目。
2.齊讀課題:帽子和鳥窩。
3.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引導學生根據(jù)課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的能力。避免學生漫無邊際地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勇于提出問題的學習習慣。學生可能會問:鳥窩與帽子之間有什么關系?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
三、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帶著問題自由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標出自然段,不認識的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會。
2.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一邊聽他的字音是否讀準,一邊思考:課文講的是誰,干什么的事?
3.糾正字音:
4.指名回答問題:課文講的是誰,干什么的事?(翔翔和小朋友們把帽子送給小鳥做窩的事)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評議學生發(fā)言訓練學生用簡練的語言說清課文內容。]
5.解答問題: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題目叫做“帽子和鳥窩了嗎”?
四、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詞:齊讀生字、詞卡片。
2.強調易錯字:
慌:右邊容易加點。
耍:與“要”區(qū)分。
撓:右上邊不要加點。
五、指導書寫“鼠”
1.引導學生觀察整體形狀:長方形。
2.分析字的間架結構:上短下長;上窄下寬。
3.難寫部分研究:下面豎提、豎提、斜鉤及四點之間的間隔要均勻。斜鉤要長。
4.學生練寫,實物投影展示、師生評議,修改。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3.查找關于小鳥做窩的有關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朗讀感悟課文中的詞語,體會任務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鳥窩》這篇課文的內容,知道了課題中的帽子是誰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給小鳥做窩,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這些語句畫出來。
三、分組討論交流。
四、小組匯報討論情況,學生補充,教師點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句。
1.感悟一:課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丟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丟在草地上了。
指名對比讀句子,感受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啟發(fā)想象:翔翔心里怎樣?他在想什么?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問:在這之前他們什么心情?朗讀第一、二自然段,體會發(fā)現(xiàn)帽子丟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練習朗讀。
2.感悟二:
(1)課件出示: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幫翔翔去找帽子。
(2)結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時他們一定覺得怎樣?(累、渴)
(3)聯(lián)想自己玩累時的感覺,說說如果你的帽子不見了你會怎樣?
(4)練習讀三自然段。
3.感悟三:
(1)課件出示:對比朗讀,感悟孩子們追的時間長,路途遠,始終沒有停下歇息。從而體會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孩子們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樹林里。
孩子們追到松樹林里。
(2)指名朗讀、評議。
4.感悟四:
(1)課件出示:
孩子們望望拖著帽子蹲在樹上的松鼠,撓撓腦袋,無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撓撓腦袋”:為什么撓腦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無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樣子,表演體會。
5.感悟五:
朗讀6、7自然段。以讀代講,評議理解翔翔和小朋友著急的心情。重點體會:“幾根”、“又細又長”、“舉起、”“挑哇,挑哇,”等詞所表達的心情。
6.歸納:
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這頂帽子了。他們不僅當天不顧勞累不顧饑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還做了充分的準備去夠帽子。眼看就要夠著了,結果卻怎樣呢?
五、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對小鳥的愛心。
1.出示文字課件:
我不要帽子了!讓鳥兒在里面做窩吧!
聽翔翔的,我們聽聽翔翔的!
2.合作朗讀,感受心情。
3.總結:雖然翔翔和小朋友極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對小鳥,他們放棄了。由此看出他們更愛什么?
4.你們喜歡翔翔和小朋友嗎?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5.結合自己查找的資料,說說如果拿回帽子,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況?
[培養(yǎng)學生查找、運用資料的能力,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
六、布置作業(yè):
1.必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選做:
(1)自己也為小動物做一件事。
(2)收集關于愛護、保護動物的故事。
3.小學三年級語文《帽子和鳥窩》教案
第一課時
一、巧設懸疑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帽子和鳥窩。
2、齊讀課題
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jù)課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的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勇于提出問題的學習習慣。學生可能會問:鳥窩與帽子之間有什么關系?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2、教師檢查生字認讀及課文朗讀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卡片。注意“?!薄捌隆钡淖x音。強調易錯字:慌:右邊容易加點。耍:與“要”區(qū)分。學生練寫這兩個字。
(2)指名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全班評價、教師指導,重點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3、學生再讀課文,概括文章大意。
(1)自讀
(2)小組交流
(3)匯報
【設計意圖】以字詞學習為基點,以朗讀為學習方式,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翔翔把自己的帽子留給小鳥做窩的故事,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下基礎。
4、解答問題: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題目叫做“帽子和鳥窩了嗎”?
三、巧設疑問懸念結尾
翔翔為什么要把帽子留給鳥兒做窩呢?希望大家尋找答案,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設計意圖】以懸念結尾,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課外學習創(chuàng)設了情境,為學生學習環(huán)境保護知識創(chuàng)造了契機,也為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第二課時
一、自主探究勾畫標記
翔翔把自己的帽子送給小鳥做窩,是不是他不想要了?默讀課文,把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的語句畫出來。把自己的感想寫在書的空白處。
【設計意圖】以帽子為中心,展開學習活動。先讓學生自學,采用勾畫,批注的讀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
二、合作交流朗讀感悟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帽子——(丟、找、追、挑、送)——鳥窩
(1)丟帽子。帽子!我的帽子丟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丟在草地上了。
A、指名對比讀句子,感受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B、啟發(fā)想象:翔翔心里怎樣?他在想什么?
C、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2)找帽子。朗讀“松鼠!一只大松鼠!”
A、討論:連用了兩個感嘆號,請你說說翔翔他們當時的心情。
B、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追帽子。
孩子們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樹林里。
孩子們追到松樹林里。
A、對比朗讀,感悟孩子們追的時間長,路途遠,始終沒有停下歇息。從而體會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B、指名朗讀、評議。
孩子們望望拖著帽子蹲在樹上的松鼠,撓撓腦袋,無可奈何地下山了。
A、理解“撓撓腦袋”:為什么撓腦袋?心里怎么想?
B、理解“無可奈何”。想像一下當時的樣子,表演體會。用“無可奈何”說一句話。
有感情地朗讀4、5自然段。
(4)挑帽子。理解“七嘴八舌”。有感情地朗讀第7自然段。
(5)送帽子
我不要帽子了!讓鳥兒在里面做窩吧!
聽翔翔的,我們聽聽翔翔的!
A、合作朗讀,感受心情。
B、總結:雖然翔翔和小朋友極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對小鳥,他們放棄了。由此看出他們更愛什么?
C、結合自己查找的資料,說說如果拿回帽子,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況?
D、你們喜歡翔翔和小朋友嗎?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設計意圖】以帽子為中心,通過丟帽子、找帽子、追帽子、挑帽子、送帽子這5件事展開教學活動,層次比較清楚,學生易于理清條理。對于文章的情感,主要通過孩子們愛帽子,卻送帽子這一矛盾入手,感受孩子們熱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中,通過朗讀、比較、討論的方式來領悟情感、抒發(fā)情感。其中加入基礎知識訓練,使教學落在實處。
三、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1、寫一條愛護動物的小標語
2、收集關于愛護、保護動物的故事。
【設計意圖】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1.小學三年級語文《帽子和鳥窩》原文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群小男孩兒在草地上翻哪滾哪,痛痛快快地耍鬧著。直到報時鳥叫“不早了,不早了”,他們才想起已經是下午了,于是就一窩蜂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腦袋,驚叫起來:“帽子!我的帽子丟在草地上了!”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幫翔翔去找帽子。還好,帽子還在草地上。咦(yí)!那是什么?蹲在帽子里,朝孩子們一探頭,又一探頭。孩子們嚷(rǎng)起來:“松鼠!一只大松鼠!”
孩子們的叫聲太大,把松鼠嚇跑了。松鼠跑得太慌張,腰被帽子上的綢(chóu)帶纏(chán)住了。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孩子們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樹林里。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樹,帽子也被帶到樹上去了。
孩子們望望拖著帽子蹲在樹上的松鼠,撓撓腦袋,無可奈(nài)何地下山去了。
第二天,翔翔找了幾根又細又長的竹竿(gān),約了他的小伙伴,走進松樹林,要把松樹上的帽子挑[tiǎo]下來。他們走到那棵松樹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這回,那只大松鼠可沒有再把帽子帶走,綢帶掛在樹枝上,帽子像一只籃子似的吊(diào)著。
翔翔和小伙伴舉起又細又長的竹竿,就想去挑帽子。忽然,一只美麗的鳥兒銜著幾根干草,飛進帽子里?!斑@只鳥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窩。”“做窩?是要下蛋嗎?”“下了蛋,是要孵(fū)小鳥嗎?”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翔翔說:“我不要帽子了!讓鳥兒在里面做窩吧!”
“聽翔翔的,我們聽翔翔的!”
孩子們丟下竹竿,又一窩蜂地跑下山去。
2.小學三年級語文《帽子和鳥窩》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和詞語、根據(jù)題目質疑。
教學步驟:
一、帖圖導入,學習“帽”和“窩”:
1.帖圖(帽子):問同學:這是什么?
板書:帽子
學習“帽”:怎樣記?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帽”的字形,強調“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帖圖(鳥窩):問同學:這是什么?
板書:鳥窩
學習“窩”:引導學生思考:“窩”是什么偏旁(是穴寶蓋,不是寶蓋頭。)
[對于生字的學習與理解,應掌握適當?shù)臅r機,不一定固定某種模式,如講讀課文前,或分析課文之后??梢皂樓?、順勢而學。老師板書到這兩個生字時,學生注意力集中,此時學習生字既能印象深刻,又有助于理解意思。]
二、出示課題、質疑:
1.板書: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的題目。
2.齊讀課題:帽子和鳥窩。
3.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引導學生根據(jù)課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的能力。避免學生漫無邊際地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勇于提出問題的學習習慣。學生可能會問:鳥窩與帽子之間有什么關系?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
三、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帶著問題自由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標出自然段,不認識的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會。
2.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一邊聽他的字音是否讀準,一邊思考:課文講的是誰,干什么的事?
3.糾正字音:
4.指名回答問題:課文講的是誰,干什么的事?(翔翔和小朋友們把帽子送給小鳥做窩的事)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評議學生發(fā)言訓練學生用簡練的語言說清課文內容。]
5.解答問題: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題目叫做“帽子和鳥窩了嗎”?
四、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詞:齊讀生字、詞卡片。
2.強調易錯字:
慌:右邊容易加點。
耍:與“要”區(qū)分。
撓:右上邊不要加點。
五、指導書寫“鼠”
1.引導學生觀察整體形狀:長方形。
2.分析字的間架結構:上短下長;上窄下寬。
3.難寫部分研究:下面豎提、豎提、斜鉤及四點之間的間隔要均勻。斜鉤要長。
4.學生練寫,實物投影展示、師生評議,修改。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3.查找關于小鳥做窩的有關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朗讀感悟課文中的詞語,體會任務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鳥窩》這篇課文的內容,知道了課題中的帽子是誰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給小鳥做窩,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這些語句畫出來。
三、分組討論交流。
四、小組匯報討論情況,學生補充,教師點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句。
1.感悟一:課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丟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丟在草地上了。
指名對比讀句子,感受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啟發(fā)想象:翔翔心里怎樣?他在想什么?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問:在這之前他們什么心情?朗讀第一、二自然段,體會發(fā)現(xiàn)帽子丟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練習朗讀。
2.感悟二:
(1)課件出示: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幫翔翔去找帽子。
(2)結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時他們一定覺得怎樣?(累、渴)
(3)聯(lián)想自己玩累時的感覺,說說如果你的帽子不見了你會怎樣?
(4)練習讀三自然段。
3.感悟三:
(1)課件出示:對比朗讀,感悟孩子們追的時間長,路途遠,始終沒有停下歇息。從而體會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孩子們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樹林里。
孩子們追到松樹林里。
(2)指名朗讀、評議。
4.感悟四:
(1)課件出示:
孩子們望望拖著帽子蹲在樹上的松鼠,撓撓腦袋,無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撓撓腦袋”:為什么撓腦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無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樣子,表演體會。
5.感悟五:
朗讀6、7自然段。以讀代講,評議理解翔翔和小朋友著急的心情。重點體會:“幾根”、“又細又長”、“舉起、”“挑哇,挑哇,”等詞所表達的心情。
6.歸納:
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這頂帽子了。他們不僅當天不顧勞累不顧饑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還做了充分的準備去夠帽子。眼看就要夠著了,結果卻怎樣呢?
五、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對小鳥的愛心。
1.出示文字課件:
我不要帽子了!讓鳥兒在里面做窩吧!
聽翔翔的,我們聽聽翔翔的!
2.合作朗讀,感受心情。
3.總結:雖然翔翔和小朋友極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對小鳥,他們放棄了。由此看出他們更愛什么?
4.你們喜歡翔翔和小朋友嗎?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5.結合自己查找的資料,說說如果拿回帽子,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況?
[培養(yǎng)學生查找、運用資料的能力,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
六、布置作業(yè):
1.必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選做:
(1)自己也為小動物做一件事。
(2)收集關于愛護、保護動物的故事。
3.小學三年級語文《帽子和鳥窩》教案
第一課時
一、巧設懸疑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帽子和鳥窩。
2、齊讀課題
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jù)課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的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勇于提出問題的學習習慣。學生可能會問:鳥窩與帽子之間有什么關系?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2、教師檢查生字認讀及課文朗讀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卡片。注意“?!薄捌隆钡淖x音。強調易錯字:慌:右邊容易加點。耍:與“要”區(qū)分。學生練寫這兩個字。
(2)指名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全班評價、教師指導,重點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3、學生再讀課文,概括文章大意。
(1)自讀
(2)小組交流
(3)匯報
【設計意圖】以字詞學習為基點,以朗讀為學習方式,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翔翔把自己的帽子留給小鳥做窩的故事,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下基礎。
4、解答問題: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題目叫做“帽子和鳥窩了嗎”?
三、巧設疑問懸念結尾
翔翔為什么要把帽子留給鳥兒做窩呢?希望大家尋找答案,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設計意圖】以懸念結尾,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課外學習創(chuàng)設了情境,為學生學習環(huán)境保護知識創(chuàng)造了契機,也為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第二課時
一、自主探究勾畫標記
翔翔把自己的帽子送給小鳥做窩,是不是他不想要了?默讀課文,把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的語句畫出來。把自己的感想寫在書的空白處。
【設計意圖】以帽子為中心,展開學習活動。先讓學生自學,采用勾畫,批注的讀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
二、合作交流朗讀感悟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帽子——(丟、找、追、挑、送)——鳥窩
(1)丟帽子。帽子!我的帽子丟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丟在草地上了。
A、指名對比讀句子,感受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B、啟發(fā)想象:翔翔心里怎樣?他在想什么?
C、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2)找帽子。朗讀“松鼠!一只大松鼠!”
A、討論:連用了兩個感嘆號,請你說說翔翔他們當時的心情。
B、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追帽子。
孩子們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樹林里。
孩子們追到松樹林里。
A、對比朗讀,感悟孩子們追的時間長,路途遠,始終沒有停下歇息。從而體會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B、指名朗讀、評議。
孩子們望望拖著帽子蹲在樹上的松鼠,撓撓腦袋,無可奈何地下山了。
A、理解“撓撓腦袋”:為什么撓腦袋?心里怎么想?
B、理解“無可奈何”。想像一下當時的樣子,表演體會。用“無可奈何”說一句話。
有感情地朗讀4、5自然段。
(4)挑帽子。理解“七嘴八舌”。有感情地朗讀第7自然段。
(5)送帽子
我不要帽子了!讓鳥兒在里面做窩吧!
聽翔翔的,我們聽聽翔翔的!
A、合作朗讀,感受心情。
B、總結:雖然翔翔和小朋友極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對小鳥,他們放棄了。由此看出他們更愛什么?
C、結合自己查找的資料,說說如果拿回帽子,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況?
D、你們喜歡翔翔和小朋友嗎?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設計意圖】以帽子為中心,通過丟帽子、找帽子、追帽子、挑帽子、送帽子這5件事展開教學活動,層次比較清楚,學生易于理清條理。對于文章的情感,主要通過孩子們愛帽子,卻送帽子這一矛盾入手,感受孩子們熱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中,通過朗讀、比較、討論的方式來領悟情感、抒發(fā)情感。其中加入基礎知識訓練,使教學落在實處。
三、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1、寫一條愛護動物的小標語
2、收集關于愛護、保護動物的故事。
【設計意圖】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