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父親樹林和鳥》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父親樹林和鳥》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讓我們了解到父親對鳥的熟悉與熱愛,這種愛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愛鳥意識,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洽。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父親樹林和鳥》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語文《父親樹林和鳥》教案
    教學目標:
    1、指導嚳一讀懂課文,了解父親一生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的故事,激發(fā)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注意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會文中11個生字,會認5個字,理解新詞。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父親一生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的故事,激發(fā)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理念:
    抓住重點詞句,以讀代講,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走進文本,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訓練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題激情
    1、同學們,你們喜歡鳥嗎?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森林里去看看鳥,你們高興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吧?。ㄕn件)
    2、到了,多美的畫面,多美的景致,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3、多活潑的小鳥呀!同學們都看得入神了。有一位小朋友和他的父親也來林中看鳥了。(課件)
    4、你瞧,他們邊走還在邊說話呢。他們在說些什么?想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6課(父親、森林和鳥),請同學們舉起小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吧!來讓我們一起讀讀課題吧!讀了課題以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學生質疑)
    [設計意圖:多媒體課件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引導自主質疑,有思考才會有疑瓿,有疑問就會有探究,有探究就會有收獲。]
    二、初讀感知,以學定教
    1、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課件“我會讀”)請同學們打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獨立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劃出那些藏在課文中的字寶寶,把字定寶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書,教師指導)
    2、學生上臺認讀生字。
    3、師生同做認定游戲。
    4、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中交流識字,真正實現“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
    三、精讀感悟,以評促讀
    1、通過剛才的讀,你能說說父親和鳥有什么關系嗎?是??!父親不但愛鳥,還很了解鳥。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討論劃出課文中寫父親愛鳥、了解鳥的句子。
    2、學生讀課文,劃句子。
    3、師生交流所劃句子。
    4、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要讀得讓同桌也能喜歡這些句子。
    重點指導讀好以下句子
    (1)父親一生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
    (2)父親突然站定,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的說“林子里有不少鳥?!?BR>    重點感悟“喃喃的說”練習朗讀。
    (3)父親指著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里,沒有風,葉子為什么在動,嗯,還有鳥味?!备赣H的話音很輕,生怕驚動了鳥。
    父親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鳥,他望見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4)父親說:“這是樹林和鳥快活的時刻?!?BR>    “這”指得是什么時間?學習練習用“快活”說一句話。
    (5)父親又對我說:“鳥快活的時間,是飛向天空飛離樹枝那一瞬間,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容易被獵人打中?!?BR>    為什么清晨的鳥兒容易被獵人打中?
    (6)父親說:“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濕,飛起來沉重。”
    教師小結:是??!多么了不起的父親啊,他除了看動靜,聞氣味,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清晨鳥兒愛唱歌,清晨鳥兒容易被獵人打中,他真是一個了解鳥的人。同學們,假如你有一個這樣了解鳥的父親,你會怎么?(學生回答)
    是的,課文中的小朋友也為有這樣一位父親而高興、自豪。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的后一段話吧?。▽W生讀課文)
    “獵人是什么人?(打獵的人,課文中指打鳥的人)父親不是打鳥的人,我為什么高興呢?父親不是獵,那么父親是什么人呢?板書:愛父親是個愛鳥的人,我就高興,說明我也是一個愛鳥的人。
    5、同學們也愛鳥,昨天你們搜集了有關鳥的資料,誰能結合你收集到的資料,說說你為什么愛鳥。
    6、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重點語句的交流、品悟、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真正實現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初步學習作者先概括寫,再具體寫的表達方法。
    3、課外延伸思維,拓展培養(yǎng)學生想像力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4、指導寫字。
    一、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升華感情
    師:上節(jié)課我們抓住重點語句理解了課文內容。
    是的,清晨林中快活,可愛的小鳥,他們飛來飛去,喚醒森林,保護莊稼,看到它們活潑可愛的樣子,我們怎能不愛它,又怎能忍心傷害它們呢?讓我們帶著對小鳥的愛,再來讀讀課文吧!
    1、學生自帷事作分解色讀課文。
    2、師生合作分角色配樂朗讀課文。
    二、思維拓展
    1、剛才,從同學們讀的眼神里,老師看到,你愛鳥,他愛鳥,我們大家都愛鳥。假如你就是林中的小鳥,此時此刻,你看到這么多人愛你,你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那就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和小鳥玩交朋友的游戲吧?。ㄕn件想象)和你的小伙伴,一個扮演林中的小鳥,一個扮演小朋友,做上動作,把你想說的話,說給對方聽吧。
    3、學生做游戲。
    4、指名上臺表演。
    5、老師有一個建議,讓我們拿起筆,寫一句愛鳥的廣告詞,不會寫廣告詞的,寫一句贊美小鳥的話,也可以。
    6、把自己寫的廣告詞讀給大家聽。
    7、老師也寫了一句廣告詞,學生齊讀。
    8、是啊,小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是大自然的精靈。我們愛它,要保護它。你們手中不是還有很多小鳥嗎?讓我們獻出愛心,放飛你手中的小鳥,讓它回歸森林,回歸大自然吧。(學生上臺貼小鳥圖)
    三、初步學習寫作方法
    1、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敘述的'?
    2、師小結
    課文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講父親一生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從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具體講父親怎樣喜愛樹林和鳥,文章采用先概括再具體的表達方法,記敘具體,層次清楚,使讀者印象更加深刻。
    四、鞏固識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說說怎樣記住這些字。
    3、指導寫字。
    2.小學三年級語文《父親樹林和鳥》教案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學會本課生字及新詞。理解“茫然、寧神靜氣、舒暢、驚愕”等詞語。
    2、通過品詞析句,領悟課文內容,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抓住關鍵詞句,感受對話語言的精練、優(yōu)美;難點是在朗讀父親語言過程中體會蘊涵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新詞卡片,配樂朗讀錄音帶,有條件的可制作“樹林和鳥”的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資料。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情引入
    1、讀題。讀了課題,你想說點兒什么?(說說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是你大膽的猜疑)
    2、試著將課題中“、”換成恰當的詞語,將課題連成一句話,再讀一讀。
    師小結激情:同學們理解得真好,這篇課文是寫父親與樹林和鳥的對話,更是人與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好好讀一讀,你會有很多很多的收獲的。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用你喜歡的符號勾畫生字新詞,借助拼音自主識字。
    2、分別以同桌、小組、全班交流檢查學習情況,注意及時提醒(重點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難寫字的字形。
    如:“黎、喃、翎、獵”等字中邊鼻音的區(qū)分;“幽”的筆順是“幽”,“黎”的下面是“水”的變寫,不要寫成“水”字,“翎”字第二筆的捺變成點,“喙”字第四、五筆的書寫可以老師范寫一下。
    師再次出示新詞,開小火車讀生字,組詞語。并用你喜歡的詞語造句。全班齊讀生詞,再次鞏固。
    3、指名讀、分組讀等多種形式讀通課文。要讀得正確流利。
    4、說說自己從這篇課文中了解到些什么,提出自己閱讀時遇到的問題。
    5、師生共同歸納小結,知道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還有哪些需要探究的問題,以明確下一步的目標。
    三、細讀探究,體會情感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勾畫出自己認為能說明父親喜歡林子和鳥的語句。
    2、再細細讀讀勾畫的句子,一邊讀一邊想,把你想到的用文字或是符號、圖畫作上批注。
    3、分組交流。把自己勾畫的句子讀給同學聽。并說說體會。
    4、全班交流。師生、生生與文本間互動。
    引導學生找出我的態(tài)度變化的詞句:茫然、驚愕、真高興。聯系上下文理解“茫然、驚愕”兩個詞語,并用他們分別造句。
    聯系上下文抓住父親的語言,通過朗讀體會父親愛鳥,積累了許多經驗。
    詞語: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寧神靜氣。
    句子:“樹林里有不少鳥?!备赣H喃喃地說道。
    “還有鳥味?!备赣H輕聲說,他生怕驚動了鳥。(學生談到這句話時,教師引導學生上下文說說鳥有什么氣味?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的體會)
    “鳥要準備唱歌了?!备赣H和我坐在樹林邊,鳥真的唱了起來。
    父親對我說:“鳥快活的時刻,向天空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容易被獵人打中?!?BR>    引導思考:為什么此時父親也快活?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5、分角色朗讀父親與“我”的對話,在反復朗讀中想象意境,感受語言美,體會父親對鳥和樹林、對大自然的熱愛。
    6、討論“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边@句話的意思。
    教師啟發(fā)學生聯系課文內容想象:如果父親是獵人將會怎樣?從而體會這句話所表達的我也愛鳥的思想感情。
    再反復朗讀體會這句話。
    四、朗讀品味
    1、師生共同小結全文。請學生談談學習這篇課文的收獲。
    2、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非常密切,那么,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六、拓展延伸
    搜集有關人與大自然和睦相處的故事、資料、圖片等,在全班開展以“人與自然”為主題的交流會。
    3.小學三年級語文《父親樹林和鳥》教學反思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在上課時,先讓學生反復讀課文,把課文讀順、讀通、讀正確,注意讀好課文中的長句子。引導學生運用“多讀多想“的方法,弄懂課文所講的內容,弄清課文前后兩部分的聯系。我以談話導入新課,讓學生暢談感受,渲染與課文相對應的氣氛,形成了一個心理場,直接作用域學生,讓學生去感受,促使學生進入具體的課文情境。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深入學習課文。如“我茫然地望著凝神靜氣像樹一般兀立的的父親?!薄懊H弧毙稳萃耆涣私饣虿恢氲臉幼?,那我為什么茫然地望著父親?學生卻不大理解。所以在講解時我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茫然”和“凝神靜氣”?!拔摇辈]有看見看見一只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父親卻說林子里不少鳥?!拔摇辈幻靼赘赣H為什么這么說,所以茫然地望著父親。父親凝神靜氣地站在樹邊,從中可以體會到父親不想驚動鳥,看出父親對小鳥的喜愛。而在后“我’聽了父親的話,為什么心里掠過一陣沉重,也由衷的地感到高興?學生在理解這句時能體會到的只是第一層意思,我心情的沉重是因為小鳥在黎明飛翔時容易被獵人打中,而對于我又由衷的高興卻無法理解,在講這部分時,讓學生聯系前面所提到的父親一生喜歡小鳥,對小鳥非常了解,而且他不是獵人,是不會去傷害小鳥,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通過引導學生學會聯系上下文,學會與文本對話,抓住重點詞句,深入感受父親知鳥愛鳥。促使學生達到感情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