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思是古代詩歌最基本的精神母題之一?;驗榱b旅之愁;或為行役之苦;或為宦游之艱。以下是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
1.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悲歌 兩漢-佚名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思念故鄉(xiāng),郁郁累累。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注:這首古辭收在《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中,寫游子思鄉(xiāng)不得歸的悲哀?!氨杩梢援斊?詩一開頭,劈頭劈腦攔腰斬斷許多內容,不難理解,這位悲歌者在此之前不知哭泣過多少回了,由于太傷心,以至最后以放聲悲歌代替哭泣,他為何這樣悲哀?
這首詩和《古歌·秋風蕭蕭愁殺 人》在思想內容上相似。最后兩句均是“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但《古歌》是觸景生情,而這首詩,既不寫景,也不敘事,它以肺腑之言,真摯的感情痛苦的體驗而動人心弦??梢哉f,抒情詩的意境,并不在于寫景和敘事,只要感情真摯感人能引起共鳴,那么詩的意境就在不同的讀者的腦海中幻化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了。
2.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題大庾嶺北驛 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
注: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詩人。
這是宋之問流放欽州(治所在今廣西欽州東北)途經大庾嶺時,題寫在嶺北驛的一首五律,創(chuàng)作時間約在公元710年(唐睿宗景云元年)。本來,在武后、中宗兩朝,宋之問頗得寵幸,睿宗執(zhí)政后,卻成了謫罪之人,發(fā)配嶺南,在人生道路上從高峰跌入深谷,胸中不免充滿了憂傷和痛苦。當他到達大庾嶺時,眼望那蒼茫山色,想到一嶺之隔,咫尺天涯,頓時,他那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xiāng)的憂傷一起涌上心頭,于是寫了好幾首詩。此詩是其中一首。
3.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注:這首詩是詩仙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xiāng)而作,這在學術界沒有爭議,但具體作年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一說作于公元724年(開元十二年),二說作于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三說作于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根據(jù)郁賢皓的說法,李白是在公元724年(開元十二年)辭親遠游。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離別家鄉(xiāng),發(fā)青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海”。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
4.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除 夜 作 唐-高 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注:高適是我國唐代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5.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注: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6.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歸 家 唐-杜 牧
稚子牽衣問, 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 贏得鬢邊絲?
注: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7.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8.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落葉 唐-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憶故林。
注:孔紹安(約577-622),字不詳,越州山陰人,孔奐長子,孔子三十三代孫。生于陳宣帝太建九年,約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約四十六歲。少于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年十三,陳亡入隋,徙居京兆鄂縣,閉門讀書,誦古文集數(shù)十萬言。外兄虞世南異之。與詞人孫萬壽為忘年之好,時人稱為“孫、孔”。大業(yè)末,為監(jiān)察御史。李淵討賊河東,紹安為監(jiān)軍。李淵受禪,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拜內史舍人,賜赍甚厚。嘗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云:“只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為人稱誦。尋詔撰梁史,未就而卒。紹安著有文集五十卷,(舊唐書志作三卷,本傳作五卷。此從新唐書志)傳于世。
1.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悲歌 兩漢-佚名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思念故鄉(xiāng),郁郁累累。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注:這首古辭收在《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中,寫游子思鄉(xiāng)不得歸的悲哀?!氨杩梢援斊?詩一開頭,劈頭劈腦攔腰斬斷許多內容,不難理解,這位悲歌者在此之前不知哭泣過多少回了,由于太傷心,以至最后以放聲悲歌代替哭泣,他為何這樣悲哀?
這首詩和《古歌·秋風蕭蕭愁殺 人》在思想內容上相似。最后兩句均是“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但《古歌》是觸景生情,而這首詩,既不寫景,也不敘事,它以肺腑之言,真摯的感情痛苦的體驗而動人心弦??梢哉f,抒情詩的意境,并不在于寫景和敘事,只要感情真摯感人能引起共鳴,那么詩的意境就在不同的讀者的腦海中幻化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了。
2.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題大庾嶺北驛 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
注: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詩人。
這是宋之問流放欽州(治所在今廣西欽州東北)途經大庾嶺時,題寫在嶺北驛的一首五律,創(chuàng)作時間約在公元710年(唐睿宗景云元年)。本來,在武后、中宗兩朝,宋之問頗得寵幸,睿宗執(zhí)政后,卻成了謫罪之人,發(fā)配嶺南,在人生道路上從高峰跌入深谷,胸中不免充滿了憂傷和痛苦。當他到達大庾嶺時,眼望那蒼茫山色,想到一嶺之隔,咫尺天涯,頓時,他那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xiāng)的憂傷一起涌上心頭,于是寫了好幾首詩。此詩是其中一首。
3.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注:這首詩是詩仙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xiāng)而作,這在學術界沒有爭議,但具體作年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一說作于公元724年(開元十二年),二說作于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三說作于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根據(jù)郁賢皓的說法,李白是在公元724年(開元十二年)辭親遠游。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離別家鄉(xiāng),發(fā)青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海”。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
4.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除 夜 作 唐-高 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注:高適是我國唐代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5.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注: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6.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歸 家 唐-杜 牧
稚子牽衣問, 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 贏得鬢邊絲?
注: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7.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8.思鄉(xiāng)思親的詩詞鑒賞精選
落葉 唐-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憶故林。
注:孔紹安(約577-622),字不詳,越州山陰人,孔奐長子,孔子三十三代孫。生于陳宣帝太建九年,約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約四十六歲。少于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年十三,陳亡入隋,徙居京兆鄂縣,閉門讀書,誦古文集數(shù)十萬言。外兄虞世南異之。與詞人孫萬壽為忘年之好,時人稱為“孫、孔”。大業(yè)末,為監(jiān)察御史。李淵討賊河東,紹安為監(jiān)軍。李淵受禪,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拜內史舍人,賜赍甚厚。嘗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云:“只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為人稱誦。尋詔撰梁史,未就而卒。紹安著有文集五十卷,(舊唐書志作三卷,本傳作五卷。此從新唐書志)傳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