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政治教案五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
    1.初一上冊政治教案:《我上初中了》
    一、教材分析:
    1、重點:
    讓學生在自身所見所聞的基礎上體驗嶄新的初中生活。
    2、難點:
    激發(fā)學生對新的學校生活的熱愛,珍惜新起點。
    二、綜合設計思路:
    第一步:課前準備
    1、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大組,并選好組長、分好工,作為開展活動的基本單位。
    2、各活動小組通過各種途徑了解新學校的基本情況。(作為第開展活動,教師應給學生提供一些方法。如可以采訪學校領導、上站、向高年級同學調(diào)查等)
    3、各小組選擇校園一角(盡量小組之間不要重復)做好介紹準備。
    第二步:導入新課
    開展我愛新校園的競賽游戲,(幻燈片播放一組學校的圖片,然后進入競賽,出現(xiàn)“我愛新校園”五個字,每個字都鏈接著一組題目,請各組自由選擇并回答。)比一比哪組同學對新學校觀察得仔細,了解得具體。
    在大家出色的表現(xiàn)中,我們初步認識了新校園,大家一起來(選取幾個典型問題集體回答)。
    1、學校的地址:3、學校始建于:
    2、學校的校訓:4、學?,F(xiàn)任校長:
    第三步:校園風情展示。
    帶學生走出教室,參觀校園,讓各組派代表向大家介紹事先準備的校園一角資料,激發(fā)學生對新學校的熱愛。
    第四步:七嘴八舌“大家出謀劃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自己是校園的一份子。
    第五步:結(jié)束。
    美麗的校園因為有了大家而更加富有生氣,我深信,初中三年的生活會帶給我們一片嶄新的天地,在人生旅途中留下深刻的記憶。
    三、教學反思及建議:
    因為時間的關系,不一定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是必要的。教師可運用一些靈活的方式開展活動,盡可能給學生多的機會。教師也可以回憶自己這方面的相關的經(jīng)歷導入。
    2.初一上冊政治教案:《認識新朋友》
    一、教材分析:
    1、重點:
    讓學生初步認識班上的新同學,并領會友誼
    的重要性
    2、難點:
    克服新生緊張、拘謹?shù)男膽B(tài),積極與同學
    交往,養(yǎng)成熱情開朗的性格。
    二、綜合設計思路:
    第一步:“大家來幫忙”:
    提供一則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難題,讓大家出謀劃策。(小玲是一位來自農(nóng)村的初一新生,初到新學校新班級一個同學也不認識,在學校中生活學習很不習慣,特別是她害怕與城里的同學交往,她們好像不喜歡她,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她,她覺得在這新班級中很孤獨。)
    第二步:“找朋友”活動:
    每位同學設計制作一張具有自己獨特個性的名片,先在班級中進行自我介紹,然后送給你想認識的朋友。(為達到一定效果,每個同學只有拿到名片的機會,不能重復)
    第三步:音樂升華。
    播放臧天朔的《朋友》在音樂中升華對友誼的感受。
    三、教學反思及建議:
    “找朋友”活動形式活潑,但介于游戲規(guī)則的限制,有些同學可能找不到好的朋友,產(chǎn)生抵觸心理,影響活動的效果。
    3.初一上冊政治教案:《人民民主專政:本質(zhì)是人民當家作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國家的含義和根本屬性,明確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理解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zhì)是人民當家作主,了解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理解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理解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問題基本知識的學習,鍛煉學生收集材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我國國家性質(zhì)的學習,提高學生對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必要性的認識,使學生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yōu)越性,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
    教學重難點
    1.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zhì)和特點
    2.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3.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這樣性質(zhì)的國家中,我們公民處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權利、政治義務,如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本課將我國的國家性質(zhì)、公民的權利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等方面去揭開國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紗。
    二、進行新課
    (一)面對新舊社會兩次特大洪災的思考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第4頁材料,同時思考所提出的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二)廣泛、真實的民主
    1、國家的基本理論
    (1)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diào)和的產(chǎn)物和表現(xiàn)。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從歷看,國家是在什么條件下產(chǎn)生的?它的產(chǎn)生、存在有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討論后作出進行點評。
    教師點評:國家是由于生產(chǎn)力發(fā)展出現(xiàn)私有制,從而產(chǎn)生階級、階級對抗,統(tǒng)治階級為-被統(tǒng)治階級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機關。由此可見國家之本質(zhì)。
    (2)從本質(zhì)上講,國家是經(jīng)濟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5頁“專家點評”,了解國家性質(zhì)的有關常識。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
    (3)國體及其決定因素。
    國家的性質(zhì)又稱國體,是由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的性質(zhì)決定的。(引導學生思考說明什么問題?)
    根據(jù)國家性質(zhì)不同,可分為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
    2、我國的國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边@是我國憲法對國家性質(zhì)的明確規(guī)定。
    教師活動: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社會各階級、階層在我國社會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關系。請大家思考討論這個問題,并總結(jié)我國政權的特點。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jié):國家政權的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階級基礎是工農(nóng)聯(lián)盟。特點在于占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掌握政權,享有民主,對極少數(shù)敵對分子實行專政。因此。政權的本質(zhì)是:人民當家作主。
    人民當家作主主要體現(xiàn)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上。
    3、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第5-6頁,看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表現(xiàn)在哪里?分別是什么意思?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
    教師活動:總結(jié)講評。
    (1)、人民民主的廣泛性,一是表現(xiàn)在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二是表現(xiàn)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我國現(xiàn)階段享有民主權利的主體包括,工、農(nóng)、知、干、軍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者。
    (2)、人民民主的真實性,一是表現(xiàn)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zhì)的保障,二是表現(xiàn)在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實現(xiàn)。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鏈接”,思考、體會我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3)、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人民民主真實性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
    教師活動:同學們看教材第6頁“人權材料”,舉例說明建國后我國人權保護取得顯著成就,人權只能是具體的、相對的。
    學生活動:閱讀思考討論
    教師活動:總結(jié)講評。
    我國政府關于人權問題的基本觀點有(略)。
    2003年中國人權事業(yè)的新進展。2003年,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GDP)達116694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全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完成11000多億元,比上年增長11.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中國農(nóng)村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由改革開放之初的2.5億人下降到2003年的2900萬人。人均壽命從解放前的35歲上升到71.4歲。
    事實說明,建國后我國人權保護取得顯著成就,人權不是空洞的一句話,而是具體的、相對的,它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根本的是生存權和發(fā)展權,保護人權的根本途徑是經(jīng)濟得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4、人民民主專政的專政職能
    教師活動:在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中,除了對人民實行民主的職能外,還具有對極少數(shù)敵人實行專政的職能。請大家思考為什么要保留專政職能?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保護人民民主權利不受侵犯,保衛(wèi)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5、民主與專政
    (1)民主及其階級性
    教師活動:同學們看教材第6頁民主的含義,思考:應該怎樣理解民主的含義及其階級性?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首先,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是同--制度相對立的。其次,民主具有階級性,他的平等原則、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共同管理國家,都是在一定階級范圍內(nèi)的,是在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進行的,只能是適用于統(tǒng)治階級,而不能適用于被統(tǒng)治階級。對被統(tǒng)治階級主要是依靠暴力進行專政。
    (2)人民民主專政是民主與專政的辯證統(tǒng)一
    教師活動:同學們可以看課本P7頁,思考我國的民主與專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區(qū)別、互相對立?在什么地方相輔相成、互為前提?并運用這一道理評析觀點一、二。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對統(tǒng)治階級實行民主,對被統(tǒng)治階級實行專政,是國家政權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這一點上,一切民主國家是一樣的,但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專政的統(tǒng)一,對廣大人民實行民主,只對極少數(shù)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真正實現(xiàn)了大多數(shù)人的統(tǒng)治,其本質(zhì)是人民當家作主。觀點一只看到它們的相同點,觀點二只看到它們的不同點,都是片面的。
    (三)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頁,思考下列問題:為什么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現(xiàn)階段如何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性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四項基本原則之一,是我國的立國之本。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現(xiàn)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堅持人民民主,才能調(diào)動人民現(xiàn)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堅持對敵對勢力的專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維護國家安定。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新的時代內(nèi)容
    突出經(jīng)濟建設服務職能;為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國內(nèi)外環(huán)境;重視法制建設,依法治國;發(fā)展人民民主,加強民主制度建設。
    三、課堂總結(jié)、點評
    本節(jié)內(nèi)容講述了我國的國家性質(zhì)的有關知識,懂得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其本質(zhì)是人民當家作主,我國的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是真正的大多數(shù)人的統(tǒng)治,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課余作業(yè)
    用民主與專政的關系,分析我國政權與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異同。
    課后小結(jié)
    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板書
    人民民主專政:本質(zhì)是人民當家作主
    4.初一上冊政治教案:《政治權利與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準則》
    教學目標
    1、識記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3、運用實例說明如何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積極參與政治生活。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神圣的權利,莊嚴的義務
    1、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第8-9頁,同時提出問題:什么是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內(nèi)容?
    (1)、含義
    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表達意愿的權利和自由。它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jiān)督權等。
    (2)、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chǎn)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BR>    選舉權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選舉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被選舉權就是公民被選舉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是公民參與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標志。
    (3)、政治自由
    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jié)社、-、-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體現(xiàn)。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的兩個觀點,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確的?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自由是相對的,以法律為基礎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許的范圍。因此,觀點一錯誤,觀點二正確。
    (4)、監(jiān)督權
    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BR>    監(jiān)督權是指公民有監(jiān)督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權利。包括:批評權、建議權、檢舉權、申訴權、控告權等。
    2、公民的政治義務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第9-10頁,看看我國憲法規(guī)定了公民應該履行哪些政治性義務?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
    教師活動:總結(jié)講評。
    (1)、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jié)。
    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jié),是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也是公民實現(xiàn)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應該自覺把個人命運和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2)、遵守憲法和法律。
    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志相統(tǒng)一的體現(xiàn),也是公民根本的行為準則。
    (3)、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這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保證,是公民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xiàn),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職責。
    (4)、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教師活動:大家可以看課本P10頁,思考公民履行政治義務應該做什么?
    二、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
    教學過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現(xiàn)實生活中應該如何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呢?下面我們就學習有關的基本原則。
    (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
    含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權利、履行義務、適用法律。
    表現(xiàn):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平等的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平等的受到保護,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會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教師點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從執(zhí)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絕對的平均。
    (2)、堅持權利與義務統(tǒng)一的原則
    我國公民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二者是統(tǒng)一的,不可分離的。權利和義務相對應而存在,都是實現(xiàn)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權利的實現(xiàn)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xiàn)。
    對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權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權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權利。另一方面,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只有履行義務,才能獲得相應權利。
    (3)、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jié)合原則
    三者利益關系:在我國,公民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基礎和保障,公民正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必須把三種利益結(jié)合起來。
    如何結(jié)合: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維護國家利益。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產(chǎn)生矛盾時,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這是公民愛國的表現(xiàn)。
    三、生活中的政治權利和義務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第8頁,思考圖中反映了我國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權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義務?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
    教師活動:總結(jié)講評。(略)
    課后小結(jié)
    本節(jié)學習的有關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比較密切。教學中注意雙相互動,讓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自主探索、領會有關生活現(xiàn)象中的政治道理,學會獨立分析,切忌機械記憶。
    板書
    (一)神圣的權利,莊嚴的義務
    1、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1)、含義
    (2)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3)政治自由
    (4)監(jiān)督權
    2、公民的政治義務
    (1)、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jié)。
    (2)、遵守憲法和法律。
    (3)、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二)、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
    (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
    (2)堅持權利與義務統(tǒng)一的原則
    (3)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jié)合原則
    (三)、生活中的政治權利和義務
    5.初一上冊政治教案:《友誼使青春更燦爛》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會與朋友交往的感受;樹立正確的友情觀,學會主動交友。
    2.能力目標:區(qū)分“損友”和“益友”,學會辨別和分析交友方面的一些錯誤認識和做法,有選擇地交朋友。
    3.知識目標:體會真摯的友情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明確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重點難點】
    1.重點:友情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2.難點:友情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需要;正確區(qū)分“損友”和“益友”。
    【學情分析】
    進入中學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接觸面逐漸拓寬,中學生普遍有強烈的交往需要,迫切需要找到知心朋友,以傾訴內(nèi)心的困惑,交流對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希望自己能被別人接受;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處于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有時并不能夠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友情,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誼”,“選擇朋友的標準是什么”,“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的人受人歡迎”等問題。因此,引導學生學會與同伴積極地交往,讓他們正確地理解友誼,善待友誼,學會尋找好朋友,對青少年友誼觀的形成以及青春期情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教學方法】
    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比較法、個案分析法。
    【教學過程】
    一、感悟友情,珍愛友情
    (一)輕松一刻(說說、唱唱)——營造友好、輕松的氛圍,感悟友情
    引言:我們生活在社會中,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尤其不能少了和朋友的交往。友誼可以成為鼓舞一個人前進的力量,可以使人欣慰,使人奮發(fā),使人向前。愛因斯坦曾說:“世間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嚴正的朋友?!?BR>    1.請學生列舉以“朋友”或“友情”為主題的歌曲或者文藝作品的名稱,看誰知道得多
    2.請一兩位同學上講臺來為大家演唱自己所喜愛的以“朋友”或“友情”為主題的歌曲(或者播放有關“朋友”或“友情”為主題的音樂,如周華健演唱的歌曲《朋友》等),并請同學們欣賞并一起來演唱。
    3.思考并交流:
    (1)在歌曲播放和演唱的過程中,請問你對其中哪個畫面或哪句歌詞印象深?為什么?
    (2)你認為朋友能給你提供什么樣的幫助?
    (學生發(fā)言:3一4人)
    (二)真情告白:我的交友故事——聯(lián)系實際,體驗感悟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在編織友情,都有過這種情感的豐富體驗。請大家講一講自己和好朋友之間的故事(愉快的交往、難忘的朋友,或者回憶一下在你成長的道路上,哪來自朋友的善意勸說或告誡,使你至今難以忘懷)。
    活動過程:
    第一步:小組交流。學生6~8人一組圍坐,先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交友故事或在交友方面深的感受和此時新的感悟。
    第二步:全班交流,分享體驗。各組推薦或自薦一人為代表,用簡練的語言談自己交友的經(jīng)歷,或是有代表性、典型的事,并用概括的話說出自己對朋友和友情的感受。(問題提示:(1)自己為什么需要友情?(2)在學習上自己曾經(jīng)得到知心朋友的哪些幫助?
    (3)知心朋友在自己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應該怎么辦?(4)在自己取得成功時,希望知心朋友怎么做?(5)知心朋友對自己深刻的幫助是什么?)
    學生匯報自己的感受,如:①我感受到交朋友應該真誠,不能虛情假意,否則不會做長久的朋友;②我感到朋友越多越好,人生路上不寂寞;③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應該有好朋友;④我希望自己能結(jié)交很多朋友;⑤患難見真情,難得是摯友;⑥多一份友情多一條路。
    學生活動評價指導:主要運用他評方式,即教師通過觀察、旁聽l『解各組成員參與交流的情況以及態(tài)度如何等,進行評價。
    第三步:教師總結(jié),概括出友情的作用:
    友情可以幫助我們排解生活中的煩惱和憂愁。
    友情使人分享更多的歡樂和幸福。
    友情促進個人和集體的進步。
    (三)反思交流——“假如沒有友情,我的生活將是……”
    1.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充分想象,自由發(fā)言。(領悟:每個人都需要交往,每個人都需要朋友。)
    2.出示馬斯洛“需要金字塔”的掛圖(或者課件)。
    (1)思考與交流:看“需要金字塔”,哪些需要是物質(zhì)方面的,哪些需要是心理方面的?
    (2)講解需要層次理論,著重指出被愛和愛別人是一種精神和心理的需要,而友情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心理“營養(yǎng)”,是我們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教師還要講清楚封閉心理的危害,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友情。(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會有許多種需要,而愛的需要是一種基本的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是和友情相聯(lián)的。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在變化,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而這種愿望在和同齡朋友的交往中更容易實現(xiàn),同學友情也就會成為中學生渴求的心理需要。如果一個中學生長期得不到友情,就無法從友情中體會交往的樂趣,情緒會變得孤僻,長期下去,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獲得友情不僅是滿足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而且也能維護心理的健康。)
    (3)溫馨小語:
    “得不到友情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是一片繁華的沙漠。”
    (四)友情宣言活動——“友情真諦之我見”
    活動過程:
    第一步:請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對“友誼”或者對“朋友”一詞的理解,或說說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有關友情的名人名言、諺語。(也可以讓學生填寫教材53頁“我對朋友的理解”欄目。)
    第二步:請學生走出來,對全體同學宣讀自己的“友情宣言”,然后找出自己的好朋友,請他接下去宣讀,輪流進行。
    二、慧眼識人,慎重交友——辨別真假友情
    (-學生交友的現(xiàn)狀,認識交友的標準,讓學生明確自己不是隨意地和任何人都能交朋友的,而是有自己選擇的“標尺”。)
    (一)童謠頻道——播放歌曲《找朋友》
    思考與交流——擇友標準大家談:
    1.這首幼兒時代就耳熟能詳?shù)母枨?,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2.你心目中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樣的?
    3.你的擇友標準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稱為益友?哪些朋友可以稱為損友?
    (學生發(fā)言:3—4人)
    (二)情景劇場(小品)(分-真的友情與庸俗的“哥們義氣”的區(qū)別)
    人物:小明、青年、兩個壞學生、兩個警察。
    情節(jié):小明放學后,被兩個壞學生攔住搶錢,高個子青年解圍。小明感激不盡,視其為恩人,并交為朋友。平時和男青年吃喝玩樂,還學會了抽煙、喝酒。小明受到了欺負,都讓青年幫助他打架。有一天,青年偷了一臺照相機,讓小明幫助藏起來,.小明幫助藏了起來。案發(fā)后,兩人均被警察抓走。
    請學生分析:這個小品說明在交友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歸納)
    在小品中,小明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能交那些對自己行為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朋友,結(jié)交了這樣的人做朋友,不會“幫”你,反而會“損”你、“害”你。我們把這種對自己道德品行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朋友稱為損友。
    孔子也發(fā)表過對損友的見解:
    損者三友——
    友辟:心術不正的人(容易引導你步人歧途)。
    友柔:華而不實的人(使你容易變得虛偽)。
    友佞:阿諛奉承、花言巧語、諂媚的人(使你目中無人)。
    我們的生活要求高質(zhì)量的生活,我們的友情也需要高質(zhì)量的友情,與益友交往是高質(zhì)量的,與損友交往則是低質(zhì)量的。因此要善交益友,不交損友。
    (三)“我談益友”活動——結(jié)交良友
    第一步:請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交友經(jīng)歷,自由暢談一下:自己(學生).與--成為朋友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稱為益友呢?在自己(學生)心目中,益友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第二步:教師總結(jié)學生的發(fā)言,歸納結(jié)交良友的若干準則,并做簡單解釋。如:
    1.志同道合,共同奮斗——這是結(jié)識朋友的基礎。
    2.坦誠相待,推心置腹——這是結(jié)識朋友的標準。
    3.彼此勉勵,榮辱與共——這是結(jié)識朋友的目的。
    4.講求原則,廣交益友——要分-真的友情與庸俗的哥們義氣。
    5.相互尊重,淡泊名利——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
    6.心系他人,設身處地——與他人相處,凡事替換一下“位置”。
    7.平易近人,寬容大度——適當寬容是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甚至怨恨的溶液。
    8.忠于友情,講究信譽——誠實守信是我們選擇、結(jié)識朋友的標準之一。(也可以按照教材進行歸納)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認為益友分為三類:
    益者三友——
    友直:正直的人(影響你的品行)。
    友諒:誠實守信的人(影響你的責任心)。
    友多聞:有學問的人(影響你對知識的興趣)。
    這個標準是古人總結(jié)的。友情的建立是根據(jù)自己的“標尺”選擇的結(jié)果,在選擇朋友時要分-真的友情與庸俗的“哥們義氣”的區(qū)別。前者以共同的事業(yè)為基礎,后者以各自的私利為出發(fā)點;前者以造福于社會為準繩,后者以滿足彼此的私利為準則;前者具有廣泛性、原則性,后者卻具有狹隘的排他性、不講原則。
    交朋友,建立友情,要有自己的選擇,要經(jīng)過自己認真的思考。交朋友時,要交那些對自己有幫助的朋友。幫助可以是很多方面的:可以是品德方面的,可以是學習方面的,也可以是技能方面的??傊?,就是能使自己上進。這樣的朋友是應該多交的,我們把這種能夠幫助自己上進的朋友稱為益友。
    (四)樂交需要自己幫助的朋友
    溫馨故事:快速閱讀教材54頁王小剛和李小勇的故事。
    討論與交流:你身邊是否有你需要的朋友?
    教師總結(jié):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結(jié)交到對自己有幫助的益友,借助友誼為自己的進步助一臂之力。但交友不能只從自己的需要、利益出發(fā)。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需要我們關心和幫助的人,伸出我們的關愛之手,和他們交朋友,在那里也可以開出友誼之花。
    結(jié)束語:友情是朋友間真摯的情感、心靈的交流,是經(jīng)過歲月洗禮的真金,是精神世界的寶貴財富。生活中充滿友情。在你成功的時候,有人與你同歡樂;在你悲傷的時候,有人與你分擔憂愁。生活在友情中,你會像一滴水溶人大海,一棵禾苗生長在沃土,擁有一種博大的力量。
    【課后作業(yè)】
    《基礎訓練》P31訓練一
    【板書設計】
    生活需要友情(感悟友情,珍愛友情)
    與友同行善交益友
    慧眼識人,慎重交友
    樂交需要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