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

字號: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準備,以自信、寬容的心態(tài),盡快融入集體,適應新同學、適應新校園環(huán)境、適應與初中迥異的紀律制度。記?。菏悄阒鲃拥剡m應環(huán)境,而不是環(huán)境適應你。因為你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也得適應社會。以下內(nèi)容是為你整理的《高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希望你不負時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
    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園日涉以成趣名作狀,每日、每天
    ②時矯首而遐觀名作狀,有時
    2.名詞作動詞
    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動,拄著
    ②樂琴書以消憂名作動,彈琴,讀書
    ③或棹孤舟名作動,劃船
    ④實迷途其未遠名作動,誤入迷途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作名詞
    ①生生所資動作名,生活
    ②審容膝之易安動作名,容膝的小屋
    2.動詞作狀語
    感吾生之行休動作狀,將要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攜幼入室形作名,幼兒,兒童
    2.形容詞作狀語
    心憚遠役形作狀語,到遠處。
    (四)使動用法
    ①審容膝之易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安樂
    ②眄庭柯以怡顏形容詞的使動,使……愉快
    (五)意動用法
    ①悅親戚之情話意動,以……為愉快
    ②樂琴書以消憂意動,以……為樂
    ③善萬物之得時形容詞意動,以……為善
    2.高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
    一詞多義
    長
    1.長太息以掩涕兮(副詞,長久)
    2.長余佩之陸離(使……加長)
    善
    1.亦余心之所善兮(以為是好的)
    2.謠諑謂余以善_(擅長)
    以為
    1.制芰荷以為衣兮(用……做)
    2.余獨好修以為常(認為)
    修
    1.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美好)
    2.退將復修吾初服(整理)
    3.余獨好修姱以為常(美,美好)
    雖
    1.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惟,只是)
    2.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縱然)
    3.高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
    多義詞
    1、質(zhì):
    文質(zhì)彬彬(本質(zhì))
    質(zhì)疑問難(詢問)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質(zhì)地)
    2、及:
    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趁)
    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和,以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失此利也,雖悔之,亦無及也(用)
    3、甚:
    若長安君主甚(厲害)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嚴重)
    目似瞑,意暇甚(很)
    好讀書不求甚解(仔細,深入)
    4、異: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奇異)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特別)
    漁人甚異之(以……為異,對……感到詫異)
    曰:"姑俟異日觀"云爾(另外的)
    5、少:
    少時,一狼徑去(短時間)
    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年齡小)
    6、為:
    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作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替)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做,準備)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做,治)
    4.高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
    1、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親。
    譯:我雖然正氣凜然,沒什么慚愧的,但在君主和雙親面前,卻沒有一點事功來掩飾自己的罪過。
    2、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
    譯:這五個人受斬刑的時候,神情昂然,喊著巡撫的名字而罵他,談笑著死去。被砍下的首級放在城上,臉色沒有一點改變。
    3、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譯:然而這五個人生在民間,平時沒有受到過詩書的教誨,卻能為大義所激勵,踏上死地而不反顧,這又是什么緣故呢?
    4、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譯: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這座墳墓空有那塊石碑,就替它寫了這篇碑記,也借以說明死生的重大意義,平民也對國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譯: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在與晉國結(jié)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jié)盟。
    6、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譯:他已經(jīng)把鄭國當作東邊的疆界,又想擴張他西邊的疆界。
    7、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譯:損害秦國而讓晉國受益,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
    8、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譯:我雖然十分愚笨,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況像您這樣明智的人呢!
    9、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譯:竭盡誠意,那么即使像吳、越那樣敵對的國家也能結(jié)為一個整體;傲視他人,那么骨肉至親也會疏遠得像陌路之人。
    10、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譯:那么,聰明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智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力量,仁愛的人就會播散他們的恩惠,誠實的人就會奉獻他們的忠誠。
    11、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贏。
    譯:范增多次向項王使眼色,再三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暗示項王,項王沉默著沒有反應。
    12、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譯:做大事不必顧及小節(jié),講大禮不必計較小的謙讓。
    13、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譯:現(xiàn)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好比是魚肉,還告辭干什么呢?
    14、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
    譯:我們離開父母兄弟來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F(xiàn)在您和廉頗同在朝廷做官,廉說出無理的話,但您卻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過分了。就是一般人對這種情況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
    15、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譯:但是我考慮,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趙國,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啊!現(xiàn)在如果兩虎相斗,勢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絲綢為后啊!
    16、鄙賤之人,不知寬之至此也!
    譯: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不知道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呀!
    17、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譯:上面執(zhí)政的人抓獲他之后就會懲罰他。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損人利己。
    18、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
    譯:現(xiàn)在的不仁義是攻打別的國家,卻不知道這是錯誤的,反而就這件事情稱贊它,說它是義舉。
    19、故擇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譯:所以拋棄古代君王的現(xiàn)成的法令,而效法他們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據(jù)。
    20、雍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
    譯:雍水猛漲,楚國人不知道,順著標記在黑夜趟水過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們驚駭?shù)穆曇羧缤叽蟮姆课莸顾粯印?BR>    5.高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
    虛詞
    1、(以其無禮于晉(因為,連詞)
    敢以煩執(zhí)事(拿,用,介詞)
    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
    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
    2、(而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
    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
    若亡鄭而有利于君(表順承,連詞)?
    朝濟而夕設版焉。(表轉(zhuǎn)折,連詞)
    3、(焉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
    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怎么能)?
    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代詞,之)?
    永之人爭奔走焉(兼詞,于此)
    4、(其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代詞,指代“行李”)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代詞,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與,不知(代詞,自己的)
    吾其還也(證據(jù)助詞,還是,表商量)
    5、(之公從之(代詞,代佚之狐的建議)
    是寡人之過也(的)
    行李之往來(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何厭之有(賓語前置,有何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