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必修二知識點歸納

字號:

仰望天空時,什么都比你高,你會自卑;俯視大地時,什么都比你低,你會自負;只有放寬視野,把天空和大地盡收眼底,才能在蒼穹泛土之間找到你真正的位置。無須自卑,不要自負,堅持自信。高三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三地理必修二知識點歸納》,歡迎閱讀,祝愿天下所有的學子們都能取得的成績!
    1.高三地理必修二知識點歸納
    一、東亞:
    中國西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
    二、南亞:
    印度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處:印度沙漠(塔爾沙漠);
    三、中亞:
    1、土庫曼斯坦境內的卡拉庫姆沙漠;
    2、烏茲別克斯坦境內中部地區(qū);
    3、哈薩克斯坦西部與俄羅斯交界處和中東部一小部分;
    四、西亞:
    1、西亞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
    2、沙特阿拉伯境內大部分地區(qū):北部內夫得沙漠、南部魯卜哈利沙漠;
    五、非洲: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
    六、大洋洲:
    澳大利亞西部維多利亞大沙漠;
    2.高三地理必修二知識點歸納
    旅游活動包含三要素(從三要素去分析,有利于增強記憶):
    1.旅游者:主體
    相當于市場(臨近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市場廣闊)
    2.旅游資源:客體
    A.旅游資源的質量、旅游資源的集群狀況、地域組合狀況。(旅游資源的質量高、集群狀況好、地域組合好)
    B.市場距離:旅游地的吸引半徑(大或小)(即旅游資源與旅游者之間的距離)
    C.環(huán)境承載量:旅游活動容納的能力(容人量)大或小。
    3.旅游業(yè):媒介
    A.地區(qū)接待能力:強或弱
    B.交通位置及通達性:直接影響游客和數(shù)量
    3.高三地理必修二知識點歸納
    一、東亞:
    1、西部多大江大河:長江,黃河等;
    2、東部河流短小;
    二、東南亞:
    1、湄公河(東方的多瑙河),流經(jīng)6個國家(老撾、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中國(瀾滄江)),形成東南亞沖積平原;
    2、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注入印度洋;
    三、南亞:
    1、恒河(圣河):喜馬拉雅山南斷,主要雨水補給,形成恒河平原(南亞沖積平原);
    2、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國(雅魯藏布江)喜馬拉雅山北坡,雨水補給;
    3、印度河:發(fā)源岡底斯山,冰川融水為主,沙漠地區(qū)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四、中亞:
    1、內陸河:錫爾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
    2、外流河:額爾齊斯河——北冰洋水系;
    3、湖泊:內陸湖:里海(世界)、伏爾加河(內陸河最長的)、烏拉爾河、咸海;
    五、西亞和北非:
    1、尼羅河:第一長河6600千米;
    2、兩河:幼發(fā)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蘇伊士運河:1700千米
    4、死海:-400米(世界最低點);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剛果河:流量世界第二,水利資源豐富;
    2、維多利亞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3、坦噶尼喀湖:世界第二深;
    七、西歐:
    1、總括:河網(wǎng)稠密,河湖眾多,水量達,利于航運;水位變化小;
    2、萊茵河:發(fā)源于瑞士境內阿爾卑斯山,向北流入北海,流經(jīng)魯爾區(qū);
    3、多瑙河:發(fā)源于德國西南部的山地,流經(jīng)8個國家(世界最多),在羅馬尼亞注入黑海;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俄羅斯:大河多,水量充沛(雪水補給),封凍期長;
    2、伏爾加河:內陸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黃金水道;
    3、鄂畢河:外流河,北冰洋水系;
    4、頓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凌汛);
    5、貝加爾湖(最深),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九、北美: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河—長度,流量;灌溉水源);
    2、圣勞倫斯河;
    3、五大湖: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伊利湖(冰川作用形成,蘇必利爾湖-淡水湖);
    十、拉丁美洲:
    1、亞馬遜河:水量第一,長度世界第二(6400km);
    2、拉普拉塔河;
    3、的的喀喀湖(海拔的湖);
    十一、大洋洲:
    1、墨累河:澳大利亞河流;
    2、艾爾湖(-16m)
    3、達令河:墨累河支流,灌溉水源,1月汛期,7月枯水期;
    4.高三地理必修二知識點歸納
    地形區(qū)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準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口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氣候界線:
    (1)1月0℃等溫線(也是XX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qū)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jīng)過秦嶺~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jīng)過秦嶺~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qū)和半干旱區(qū)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jīng)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干旱區(qū)與干旱區(qū)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河流界線:
    (1)外流區(qū)和內流區(qū)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5.高三地理必修二知識點歸納
    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紅色砂巖、礫巖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巖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總稱。巖石地貌類型之一。
    主要發(fā)育于侏羅紀到第三紀,產(chǎn)狀水平或緩傾斜的紅色陸相地層中。以中國廣東省仁化縣境內的丹霞山為典型。
    具頂平、坡陡、麓緩的形態(tài)特點。
    丹霞地貌的發(fā)育,始于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運動,它使部分紅層變形,并將盆地抬升。
    紅色地層沿著垂直節(jié)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風力作用等侵蝕,形成深溝、殘峰、石墻、石柱、崩積錐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鐘乳等地貌形態(tài)。
    主要山體呈方山狀、堡壘狀、寶塔狀、單斜狀峰群等。
    丹霞地貌區(qū)奇峰林立、景色瑰麗,旅游資源豐富,有的早已成為風景區(qū),如丹霞山、金雞嶺、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復紅色盆地的古地理環(huán)境的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