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口語的練習方法介紹

字號:


    雅思口語Part2考試為話題描述,被認為是雅思口語考試中最難的部分。由于這部分的考試內(nèi)容是由考生一個人陳述完成,與考官之間缺乏對話交流,所以很容易造成考生的緊張。以下是整理的雅思口語的練習方法,歡迎閱讀!
        
    1.雅思口語的練習方法介紹
    1、熟悉考題
    每個月的口語題庫,一般來說都比較固定,大家可以看到題庫里的題目就說,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盡可能拓展,不要給自己限制,譬如說說2句話就夠了,或者說3句話就夠了、能說就往下說。
    也不要擔心自己準備的題目考不到,或者自己的觀點不夠好,用詞不夠高大上。
    對待任何的題目,都能夠滔滔不絕,這本身就是交流能力的體現(xiàn)。
    考試當日可以兜里揣著1-2頁口語的題目和回答,進考場前自己看一下,閉著眼睛說一下,這樣會讓自己的嘴巴熱身。
    2、開始說慢
    很多同學平時練習盲目追求語速,很多單詞發(fā)不清楚,到了考場上,考官一旦聽不清楚,要你具體解釋自己的回答,你就很容易緊張。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以放慢速度,爭取每個單詞都發(fā)音清楚,特別是長單詞。只有你嘴巴的肌肉很熟悉發(fā)長單詞的音,你才會輕松發(fā)好每個單詞的音,你才會更加自信。
    3、平時找老師或者朋友練習
    自己一個人練習的弊端是沒有對話的感覺??紙錾嫌袝r候考官會隨機按照你的回答加問一些問題,這個時候你的隨機回答能力很重要。
    2.雅思口語備考方法
    一、WH細節(jié)描述法
    但是提醒考生在回答中不要機械地按照每一個WH來作答,否則描述同樣會非常死板乏味,即需要靈活自然過渡每一個WH。
    二、舉例支撐法
    在Part2話題描述中,如果僅有描述,仍會讓整個陳述略顯有些平淡,所以建議考生在描述的同時加上相應的例子,這樣可以大大增加描述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生動性。
    三、數(shù)據(jù)支撐法
    Part2話題屬于細節(jié)描述題,在適當?shù)臅r候如果能夠使用數(shù)據(jù)來進一步支撐描述,可以增強話題描述的真實性和說服力。但是,建議考生在使用數(shù)據(jù)的時候不要太過夸張數(shù)字,而且頻率不應過多,使用一次數(shù)據(jù)就可以了。
    四、比較對照法
    1-2分鐘的描述中,除了單方面地進行描述外,可以通過描述同類事物進行比較的方式來使內(nèi)容更加全面細致。但是,這個部分畢竟是口語考試,所以選用的比較類的詞語應為口語化的連接詞。
    3.雅思口語考試的建議
    1、雅思口試有沒有“標準口音”
    中國學生在準備雅思口試時,常會問“考官喜歡怎樣的口音?”其實,雅思口語考試沒有所謂的“標準口音”,考生沒必要非去模仿標準的英國英語??忌鷰Э谝?,只要不影響考官對你的回答的理解,就沒有關(guān)系。
    中國考生的問題在于發(fā)音。中文和英文的發(fā)音方式很不一樣,中文基本都以元音結(jié)尾,英文則有很多單詞以輔音結(jié)尾。比如book這個詞,應該以k這個輔音結(jié)尾,但很多學生不自覺地會加上個元音;又如spelt這個單詞,其中有兩處兩個輔音連在一起發(fā)音,有的中國學生就不會發(fā)了,一定要在兩個輔音當中加個元音。
    再有就是哪些單詞的發(fā)音該輕哪些該重,中國學生不很注意。忽略連讀,發(fā)音會顯得很生硬。
    2、多看報聽廣播、多記鮮活詞語
    考生回答問題,用的是老詞、死詞。所以建議大家多讀一些英文報紙,報紙文章里用的都是鮮活的詞,而且報紙報道的內(nèi)容廣泛,所用詞語的量和面因此也非常廣泛,拿它做活教材,不過了。
    中國考生聽力練習不夠,反映在口語測試中,就是使用的句式非常簡單,而且很難在最短的時間里集中注意力來理解考官的提問。還是要多聽廣播,聽長文章,而不是一句句短小的對話,有些聽力訓練的磁帶,用的不是真實的句子,不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句子,這對參加雅思考試的學生,沒有很大的幫助。
    3、評分有時會復核
    考試結(jié)束時,不要問“我會得幾分?”之類的問題,即便我已經(jīng)給你打好了分數(shù),也不會告訴你。
    雅思口語考試是主觀打分,因此,雅思主辦機構(gòu)為保證打分公正、準確做了大量工作。一般來說,如果一個考生前三項(聽力、閱讀、寫作)的得分是6分,而口語是4分或者8分,考試主辦方會在10天到兩個星期后,再請高一級別的考官復聽一遍考生口語考試當天的錄音,重新打分。
    4、分數(shù)不理想,不要急著再去考
    如果沒有得到理想分數(shù),不要在3個月后再次參加雅思考試。一般來說,在短短3個月里,某個人的成績不可能明顯提高,再次應考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