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古詩三首》練習(xí)題及答案

字號:

要想學(xué)習(xí)好,死記硬背是遠遠不夠的,多做試題是難免的,這樣才能夠掌握各種試題類型的解題思路,在考試中應(yīng)用自如。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古詩三首》練習(xí)題及答案
    1.看拼音寫詞語。
    mán yuàn  lí bā  wǔ yuè  yí hàn  mó tiān dà shà
    ( ?。。ā 。。ā 。。ā 。。ā    。?BR>    2.解釋下列加粗詞語的意思。
    (1)一片孤城萬仞山( ?。?BR>    (2)渭城朝雨輕塵( ?。?BR>    (3)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
    (4)五千仞岳上摩天( ?。?BR>    (5)南望王師又一年(  )
    3.借助注釋,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體會它們在表達上的特點。
    (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涼州詞》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戍守邊關(guān)士兵的思鄉(xiāng)之情。
    (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3)《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作者對“遺民”的同情以及對南宋朝廷的失望。
    5.詩詞鑒賞。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下列各項中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ā。?BR>    A.“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中的“異”字,突出了邊塞秋天的景象與江南一帶的不同。
    B.“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樣并列的山峰。
    C.“濁酒一杯家萬里”形象地寫出了戍邊將士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出了邊關(guān)雖然寒冷,但有羌管奏鳴,生活很有情趣并不艱苦。
    (2)“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都是范仲淹的名句,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句,并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埋怨 籬笆 五岳 遺憾 摩天大廈
    2.(1)形容極高
    (2)濕潤、沾濕
    (3)快要天亮
    (4)碰到天
    (5)南宋朝廷的軍隊
    3.(1)黃河好像從白云之間奔流而來,玉門關(guān)孤獨地聳立在高山中。這兩句展示了邊塞廣闊壯觀的風(fēng)光。
    (2)源遠流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向大海,巍峨聳立的的華山送入云霄觸及青天。這兩句一縱一橫,鮮明地展現(xiàn)了中國北方的雄偉壯闊。
    4.(1)唐;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2)唐;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3)宋;陸游;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5.(1)D
    (2)答案示例一:喜歡前一句。這個詞句通過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將士們戍邊的艱辛和他們因為功業(yè)未立,歸期無計又非常思念家鄉(xiāng)的復(fù)雜感情。
    示例二:喜歡后一句。這一句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抒寫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憂樂觀,千百年來,激勵了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為國家效命,為人民效力。(符合文意即可)
    【篇二】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古詩三首》練習(xí)題及答案
    一、關(guān)于《從軍行》,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BR>    A.前兩句描寫壯闊悲涼的環(huán)境,直接抒發(fā)了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
    B.“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中的玉門關(guān),是一座軍事要塞。
    C.“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中的“百戰(zhàn)”是虛數(shù)。
    D.本詩的結(jié)尾沒有體現(xiàn)出悲傷的情調(diào)。
    二、根據(jù)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完成練習(xí)。
    1.根據(jù)意思寫詩句。
    (1)滿懷希望地望著江南,盼望南宋軍隊收復(fù)失地,如此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萬里長的大河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華山高聳接青天。北宋的遺民對著這樣的河山也只能傷心欲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對詩句的理解完成練習(xí)。
    (1)前兩句詩中的“_________入”字表現(xiàn)出黃河的生氣,“_________摩”字突出山的高峻;從第三句的“_________淚盡、胡塵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飽受戰(zhàn)亂之苦;從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對和平的渴望。
    (2)全詩以“_________望”字為眼,表現(xiàn)了詩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轉(zhuǎn)的心情,這是悲壯深沉的心聲,詩境雄偉、嚴肅、蒼涼、悲憤,讀之令人奮起。
    3.根據(jù)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_________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2)五岳,東岳_________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qū);西岳_________華山,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岳_________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qū);北岳_________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中岳_________嵩山,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課文中指的是_________。
    三、對比讀古詩,回答問題。
     【甲】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乙】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下列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
    A.甲詩開篇即寫眼前之景:雖山河仍在,可城破國陷,一片荒涼衰朽景象。一個“破”字,令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滿目凄然。
    B.甲詩尾聯(lián)寫詩人憂愁漸深,頭發(fā)愈少,簡直連簪子也別不上。這種愁情是詩人與親人書信中斷,思念親人所致。
    C.甲詩全詩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練,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D.乙詩抒寫詩人情感時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和動作描寫的手法。
    2.乙詩尾聯(lián)中連用了“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個地名,請分析“即從”“穿”“便下”“向”這幾個連接詞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詩寫于安史之亂開始時,乙詩寫于安史之亂結(jié)束時,兩詩都寫到了“淚”,請分析它們各自蘊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請發(fā)揮想象,從《古詩三首》中任選一首改寫成一篇短文。(自由發(fā)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A
    二、1.(1)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1)入摩淚盡、胡塵南望、又一年 (2)望
    3.(1)黃河 (2)泰山 華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華山
    三、1.B
    2.用四個連接詞將四個本來相距很遠的地方貫穿在一起,寫出了詩人聽聞喜訊后的喜悅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鄉(xiāng)(歸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甲詩中的眼淚是因為詩人看到國家淪喪,城池破敗,百姓離散,到處一片衰朽景象,內(nèi)心無比傷痛悲憤而傷心垂淚,這淚是傷心之淚。乙詩中的眼淚是因為詩人聽到官軍取得戰(zhàn)爭勝利消息后,內(nèi)心無比激動和喜悅而落淚,這淚是欣喜之淚。
    四、略
    【篇三】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古詩三首》練習(xí)題及答案
    一、將詩句補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練習(xí)。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現(xiàn)了邊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將士們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
    2.后一句寫出了將士們的心聲,表現(xiàn)了他們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二、默寫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把詞語和相應(yīng)的意思用線連起來。
    將曉       出門感到一陣涼風(fēng)。
    籬門       快要天亮。
    迎涼       籬笆的門。
    三萬里河     指華山。
    五千仞岳     指黃河。
    摩天       遠眺南方。
    南望       指宋朝的軍隊。
    王師       指碰到天,形容極高。
    四、根據(jù)對詩句的理解完成填空。
    這首詩前兩句用_____手法寫祖國山河的雄闊壯麗,飽含_____之情,并為進一步抒情作了鋪墊;第三句“_____”二字將亡國之恨宣泄無遺;第四句一個“_____”字寫出遺民對南宋軍隊收復(fù)失地的企盼,一個“_____”字則曲折地表達出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fù)失地的失望與埋怨。
    【答案】
    一、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1.荒涼、嚴寒、空曠、陰沉
    2.立誓破敵,決戰(zhàn)決勝
    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三、將曉:快要天亮?!』h門:籬笆的門?!∮瓫觯撼鲩T感到一陣涼風(fēng)。
    三萬里河:指黃河?!∥迩ж鹪溃褐溉A山?!∧μ欤褐概龅教?,形容極高。
    南望:遠眺南方?!⊥鯉煟褐杆纬能婈?。
    四、夸張 熱愛 淚盡 望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