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我喜歡小動物》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我喜歡小動物》是作家秦牧的文章。課文先介紹了作者在兒童時代很喜歡小動物,并列舉了養(yǎng)過的小動物。接著總述在逗弄小動物時有過趣事,也有過蠢事。然后,分別用養(yǎng)過山鯽和逗鱉來表現(xiàn)。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我喜歡小動物》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我喜歡小動物》原文
    兒童時代我很喜歡小動物,養(yǎng)過小鱷魚、小白鼠、兔、斗雞、山龜、斗魚種種東西。
    在逗弄小動物時,我做過一些有趣的事,也做過一些蠢事。
    熱帶有一種魚,叫做“過山鯽”(也叫做“巴摩魚”)。這種魚生命力很強,把它撈起來,離水半個小時也不會死。聽說天旱的時候,它能夠從干涸的地方,不斷躍動,找到有水的地方,再度生活下去?!斑^山鯽”這個稱號,就是由此而來的。
    我在家里的大水缸中,養(yǎng)了幾條“過山鯽”。每次洗澡的時候,我總是把它們撈出來,放在地面,看它們躍動,數(shù)著:“一,二,三,四!”想像著它們是在進行比賽,過了好一會兒才把它們放回水缸。
    有,家里買回幾只鱉來吃,我要求留下一只給我玩,大人不答應。我再三懇求,大概“哼”得久了,大人不勝其煩,只好答應,但是再三吩咐道:“要小心哪,不要給咬著,如果給咬了,還得打你一頓鞭子!”
    我就躲著,悄悄地和這只鱉“玩”了起來!小時候有時真蠢哪!我竟設想這只鱉是不敢咬我的。我伸出一只手指去逗它,當它把脖子伸出來的時候,我迅速把手移開。經(jīng)過多次逗弄,我都平安無事,膽子越發(fā)大了。后,當我把手指伸到十分接近鱉的吻端的時候,它突然迅速伸頸一咬,唉,一下子就給咬住了!鱉咬的痛楚,是很難形容的。但我強忍著,不敢哭喊,生怕給大人們知道。我舉起手來,企圖甩脫它。但鱉懸在半空中,仍然不肯松口,我只好拼命用力甩,過了好一陣子,才把它甩脫,手指已經(jīng)變得血淋淋了。
    “愚蠢是要受報復的”。小愚蠢受小報復,大愚蠢受大報復。這事給了我很深的印象。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我喜歡小動物》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平安無事”、“逗弄”、“甩脫”等詞語。積累“干涸”、“痛楚”、“實事求是”等詞語。
    3、初步學習閱讀參考資料:能讀懂課后的注釋,懂得注釋的作用。
    4、熟讀課文,了解第二節(jié)與后面四節(jié)的關系。
    5、體會作者親近動物、喜愛動物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讀通全文
    1、同學們,你們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能用幾句話來說說嗎?
    2、今天,我們來學習秦牧的作品《我喜歡小動物》。
    出示:
    26、我喜歡小動物(齊讀課題)
    3、輕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閱讀注釋
    1、同學們,我們以前是否接觸過注釋?請說說你的了解。
    2、請學生到課文中去找找注釋在哪里?(篇末)
    師:注釋有的在當頁,有的在篇末。
    3、用實物投影儀出示注釋在當頁的文章。
    4、本文的注釋有幾個?標在哪里?
    師:本課的注釋只有一個,注釋符號用數(shù)字加小圈標在題目的右上方。這個注釋是對全文作說明。除此之外,還有對文章字、詞、句的解釋,我們以前接觸過不少。
    5、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本課的注釋,交流一下你能從中讀懂些什么?
    6、學生自讀、交流,教師概括:
    從注釋中我們能了解到文章作者、主要作品、改動情況。
    7、請學生說說注釋的作用。
    8、除此之外,你對作者還有什么了解?你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集體交流。
    說明: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學會查找、閱讀資料。這節(jié)課的訓練包括兩個要求:
    1、指導學生閱讀文后注釋,從而使他們明白注釋能幫助自己理解課文,并了解一些有關注釋的知識,這個要求是主要的,在上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是作為重點訓練的。
    2、課前讓學生們通過各種渠道(如書籍、報刊、上網(wǎng)、聽家人講述)去了解作家、作品。這個要求是次要的,可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作相應的調整。
    三、學習字詞
    1、聽課文錄音進一步感知課文。用“△”將不理解的詞語標出。
    2、四人小組自學生字。
    3、出示:
    鱷、鯽、鱉
    歸類識字,三個生字都和魚有關,書空。
    “鱉”就是“甲魚”。指導鱉字上半部的寫法。
    4、交流不理解的詞語
    吻端:指鱉的嘴。
    逗弄:逗引……玩
    甩脫:擺脫,文中指“我”不斷地做甩手動作(可以做動作幫助學生理解),鱉終于松口了。
    平安無事:文中指沒被鱉咬到過。
    不勝其煩:勝:承受。指大人不能承受我的多次請求,煩透了。
    5、分節(jié)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感情朗讀
    1、年幼時的秦牧是一個非常喜歡小動物的孩子。他與小動物們朝夕相處,將它們當作了玩伴。課文是這樣寫的:
    出示:
    在耍弄小動物的當中,我做過一些有趣的事,也做過一些蠢事。
    個別讀——齊讀
    2、想想文中哪些小節(jié)寫的是我做的趣事,哪些寫的是我做的蠢事呢?
    趣事(3、4節(jié))
    蠢事(5、6節(jié))或(5、6、7節(jié))
    課文3-6(7)節(jié)就是圍繞第2節(jié)展開描寫的。
    3、再讀3-6節(jié),用概括的語言來說說兩道填空題。
    在耍弄小動物的當中,我做過的有趣的事情是:(將過山鯽從水缸里撈出來,放在地面上,看它們躍動。)
    在耍弄小動物的當中,我做過的愚蠢的事情是:(用手指去逗弄鱉,以致于被它咬得血淋淋的。)
    說明: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用概括、簡練的語言回答這兩題是有一定難度的。有可能學生會讀出第4節(jié)或第6節(jié)中大段的語句。那么教師就應該耐住性子,給予學生一種寬松的環(huán)境,指導學生找到文中關鍵的詞語,表達上不求統(tǒng)一,意思正確,句子完整通順即可。
    4、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趣”字,哪些地方又體會出“蠢”字?用不同的符號標示出來,在四人小組里交流一下,試著把它讀好。
    5、集體交流。
    個別讀——小組讀
    五、品詞析句,積累詞語
    1、三讀課文,找到你欣賞的詞句,用“——”劃出,說說理由。
    2、集體交流(萬一學生找不到事先教師希望他們積累的句子的話,教師可以先出示一句)。
    舉例:
    “聽說天旱的時候,它能夠從于涸的地方,不斷躍動,找到有水的地方,再度生活下去?!?BR>    (1)結合查字典理解“涸”就是水干的意思,用上“干涸”這個詞語使文章更有了文采。
    (2)體會過山鯽的生命力很強(從“干涸的地方”到“有水的地方”,也許有很長的距離,但它不會很快死亡,而是靠“不斷躍動”找到生的希望)。
    3、讀好自己喜歡的一句話。
    個別讀——小組比賽讀
    六、總結課文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如果我們親近它們、善待它們,它們也會以各自獨特的方式來回報我們,讓我們同動物們和諧地相處!
    七、課外延伸
    1、你在親近小動物時有什么趣事或蠢事?在四人小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我喜歡小動物》教學反思
    《我喜歡小動物》是作家秦牧的文章。課文先介紹了作者在兒童時代很喜歡小動物,并列舉了養(yǎng)過的小動物。接著總述在逗弄小動物時有過趣事,也有過蠢事。然后,分別用養(yǎng)“過山鯽”和“逗鱉”來表現(xiàn)。
    本文作者以生動的事例,形象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愚蠢是要受報復的,小愚蠢受小報復,大愚蠢受大報復,告訴我們在親近它們時善待它們,與這些小動物們和諧地相處。本課故事十分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能在作者生動有趣的語言中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大多數(shù)地方教師無須作過多的講解,學生完全可以自己閱讀進行理解,在小組的討論學習中體驗作者的情感。同時本課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總起分述的關系比較明顯。
    三年級的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初步能通過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品詞析句等方法理解課文的中心,并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堂上,繼續(xù)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閱讀,并逐步學會閱讀,所以在這堂課上我用了多種形式的讀的過程中感悟、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情感,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從這堂課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但還不夠規(guī)范,但是如何使語言更加規(guī)范,使語言更具有感染力還有待我給他們一些方法上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