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鴻門宴》課件及教學反思【三篇】

字號:

語文教學課件的應(yīng)用和其他學科教學課件的應(yīng)用一樣,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讓教學時間優(yōu)化。優(yōu)秀的語文教學課件還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語文教學內(nèi)容,深化語文教學的內(nèi)涵。下面是整理分享的高一語文《鴻門宴》課件,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1.高一語文《鴻門宴》課件
    教學目的:
    1.了解文中所寫人物的性格特點,注意人物個性化的語言、行動,學習作者運用對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寫人的表現(xiàn)手法;
    2.認識“鴻門宴”這一斗爭的性質(zhì),注意本文情節(jié)起伏的結(jié)構(gòu)特點,正確評價有關(guān)人物;
    3.重點學習“軍、擊、內(nèi)、如”等實詞和“其、而、則、乃”等虛詞,了解課文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點,注意人物個性化的語言行動。
    2.掌握“軍、擊、如、信、謝”等文言實詞和“因”、“為”等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1.做到讀文為主而兼顧讀史,二者做到相輔相成。
    2.注意作者運用對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寫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設(shè)想:根據(jù)本文重點、難點,總體上采用誦讀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從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導入課文。
    二、讓學生自己整理有關(guān)《史記》的知識,快速讀課文,做到整體感知。
    三、問題設(shè)計:
    ①全文按鴻門宴的前的前后過程分為幾部分?
    ②宴前共寫了哪幾件事?用精煉的詞語概括。哪件事是“導火線”,這一部分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有什么作用?
    四、學生帶著問題②誦讀(1─2)節(jié),教師指導學生不懂之處。
    五、作業(yè)布置:請學生在理解(1─2)節(jié)的基礎(chǔ)上誦讀(3─4)節(jié)。
    六、學習(3─4)節(jié)
    七、問題設(shè)計:
    ①宴中這部分共寫了哪幾件事?它圍繞對劉邦的態(tài)度反映了項羽、范增之間什么矛盾?
    ②文中的'項羽、劉邦、范增、張良、項伯、樊噲分別具有什么性格的特點?通過他們的哪些言行表現(xiàn)出來的?
    八、學生帶著問題①②讀(3─4)節(jié),并讓同學自己指出自已不理解的地方。
    九、布置作業(yè):⑴背誦(3─4)節(jié)
    ⑵完成練習(二)
    十、先檢查學生背誦(3─4)節(jié)情況。
    十一、先齊讀(5─5)節(jié),然后和學生一起解決其中問題。
    十二、再齊讀(5─7)節(jié)。
    十三、問題設(shè)計:
    文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刻畫人物性格,具體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十四、整體把握全文的寫作特色,并要學生自己分析項羽、劉邦的形象。
    十五、作業(yè)布置:
    ①誦(3─4)節(jié),完成練習(三)
    2.高一語文《鴻門宴》課件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分析項羽的性格特征,欣賞本文的寫人藝術(shù)。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項羽的性格特征,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對于歷史人物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項羽的人物形象。
    【難點】欣賞本文的寫人藝術(shù)。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圈點勾畫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影片(給學生們播放電影《鴻門宴》的視頻片段),看完影片之后大家覺得過不過癮,老師注意到大家在看影片的時候都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大屏幕,看得是相當?shù)卣J真啊!這部影片叫《鴻門宴》,有沒有同學知道這段影片講述的是什么時候的故事,對,講的就是楚漢爭雄時劉邦與項羽的一個故事,相信大家剛才已經(jīng)注意到電影中劉邦和項羽的人物形象了,那么真實歷史中的項羽和劉邦又是什么樣的?今天咱們就一起學習課文《鴻門宴》。
    (二)學習新課
    分析項羽形象
    1、生默讀全文,勾畫出描寫項羽的句子,自主思考項羽的性格特征。
    明確:
    (1)政治上幼稚:曹無傷告密,立即決定進攻;項伯游說,便放棄進攻。脫口出賣曹無傷,經(jīng)劉邦一番貌似心誠的話語吹捧,便放棄進攻,對武士樊噲的態(tài)度更是如此。
    (2)自大輕敵:謀士范增獻計,先納計后食言。宴會上范增舉玦,項王不應(yīng)。
    (3)不善用人。對項伯不辨親疏,對范增置若罔聞。
    2、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歷代名人對項羽的評價,并適當補充課外知識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評價語。
    陳平: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劉邦: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朱元璋: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
    相信大家看完了歷代名人對項羽的評價之后,對項羽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全面了。
    (三)深入研讀
    分析寫人手法。
    1、《鴻門宴》這篇課文選自司馬遷的《史記》,而《史記》更被魯迅先生評價為“無韻之離騷”,說明它在文學藝術(shù)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在了解項羽的人物形象之后,我們再來看看司馬遷又是如何塑造項羽的人物形象的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作者在塑造項羽形象時,手法上有何高妙之處?生默讀全文,自主思考,之后進行小組討論。
    明確:
    (1)抓住典型細節(jié)對人物進行刻畫,如曹無傷告密后,項羽的表現(xiàn)是“大怒”,表現(xiàn)了項羽的暴躁易怒。
    (2)善于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形象。文章在“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開情節(jié),尖銳的沖突中,項羽、劉邦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2、聯(lián)系自己看過的小說和電影,思考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形象有何好處?學生獨立思考作答,老師可以給予適當提示。
    明確: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人物的個性特征表現(xiàn)得為鮮明。面對美味佳肴時,大家的表現(xiàn)是一致的,但在面對危險時,則表現(xiàn)迥異。有人驚慌失措,有人沉著冷靜;有人損人利己,有人舍己為人??梢姡诿軟_突面前,人的表現(xiàn)也各不相同。
    (四)鞏固提高
    學完了本篇課文,相信大家對項羽的人物形象有了更為深刻理解,我們都知道項羽后敗給了劉邦,那么同學們?nèi)绻敵踉邙欓T宴上項羽沒有放走劉邦,情況又會不會有所不同呢?老師想請同學以項羽失敗的原因為主題進行一個辯論,看看項羽究竟是因為放走劉邦導致了自己失敗,還是因為自身性格的原因?qū)е铝耸?
    正方觀點:是因為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劉邦是當時可以和項羽匹敵的人,殺掉劉邦,項羽便可一統(tǒng)天下。
    反方觀點: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即便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但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也難以戰(zhàn)勝其他各路豪強,其內(nèi)部也會四分五裂。
    (五)小結(jié)作業(yè)
    本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鴻門宴》這篇課文,認識了真實歷史中的項羽,大家對項羽后為何敗于劉邦也有了自己的看法,那咱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課下請同學們繼續(xù)分析劉邦、樊噲的性格特征。
    五、板書設(shè)計
    3.高一語文《鴻門宴》教學反思
    《鴻門宴》是《史記》中極其精彩的一篇,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很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然而初次教授這篇課文的我并沒有從學生感興趣的情節(jié)入手,本著文言文教學要落到實處的原則,仍然采取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讓學生字詞落實會翻譯,能概括項羽、劉邦的形象就算完成了教學目標。一篇文章上下來,學生課本上記得密密麻麻,起初還挺有成就感的,后來通過聽課,同組老師的交流,有以下幾點思考:
    首先,文言文雖是高中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但如果單純的翻譯課文,重點實詞、虛詞及句式,學生不會產(chǎn)生興趣,相反程度差的學生還會很抵觸,很厭倦。這一點在9班體現(xiàn)的很明顯。課上學生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機械地記筆記,對文言文的美根本無從感覺,也有不少學生一上古文就云里霧里,昏昏欲睡。我想,文言知識固然重要,但長此采取千篇一律的授課模式,將富有古典美的文言講的支離破碎,機械呆板,勢必會打擊學生學習古文的積極性。
    其次,課堂提問的策略不容忽視。教授本課,我的提問并不多,而且?guī)缀跏欠忾]式的問題,學生稍作判斷就能回答,可盡管這樣,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也寥寥無幾。問題太淺,學生不懈,當然問題問的太大、過深,也沒有人愿意回答。對于文言文,尤其是像這樣篇幅較長的文言文,一定要精心地設(shè)計問題,要么由淺入深,逐層啟發(fā),要么才找準切入點,設(shè)計提綱挈領(lǐng)的幾個問題,把厚書讀薄。
    后,在分析劉、項性格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雖采用了課堂討論模式,同學們也非常積極踴躍,概括出了很多有個人見諦的東西,但我迫于時間有限,怕教學任務(wù)完不成,不得不打斷學生,亮出自己預設(shè)好的標簽式的答案。這樣,教學任務(wù)是完成了,可并沒有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一堂好課,除了充實,更不可缺的應(yīng)該是學生的有效參與。留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多開口說話,豈不更好?
    這節(jié)課后,沒有馬上把心中所想如實地寫下來,以致于現(xiàn)在回想起來,缺少了很多當時的激情,不過我會把這節(jié)課當作經(jīng)驗,時刻提醒自己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