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和平鴿》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和平鴿》一課向我們敘述了畢加索獻給世界和平年大會的一幅鴿子圖的來歷。本課為閱讀課文,事件記敘清晰感人。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和平鴿》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和平鴿》原文
    畢加索是現(xiàn)代的畫家。1940年,德國法西斯攻占了法國首都巴黎。一天,畢加索坐在桌前,聽著遠處隆隆的炮聲,心情非常沉重。
    “丁零——”門鈴響了,他疾步跑去開門,原來是滿臉淚痕的鄰居米什伯伯。畢加索趕忙讓他進屋坐下。
    老人把手里捧著的一只死鴿子放在桌上,泣不成聲地敘述起來:“我有個孫子,名叫柳辛,他非常喜歡養(yǎng)鴿子。不幸的是,他的父親在保衛(wèi)巴黎的戰(zhàn)斗中犧牲了。小柳辛非常悲痛,同時也對法西斯匪徒十分憎恨。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替父親報仇。昨天,他正在房頂上放鴿子,幾個法西斯匪徒?jīng)_上樓來。小柳辛一看,報仇的機會到了,便沖上去,與匪徒廝打起來。可是,小小的柳辛哪里是這么多敵人的對手?。》送綄⑺蚧韬髲膸讓訕歉叩拇翱谌酉氯?,小柳辛當場就被摔死了。氣急敗壞的敵人連鴿子也不放過,把它們一只一只地掐死了?!?BR>    聽完老人的血淚控訴,畢加索的心在顫枓。
    “我想請您畫一只鴿子,用來紀念我的小孫子。”老人說。
    “行,我一定滿足您的要求!”畢加索一口答應。他心里充滿了對法西斯的仇恨,充滿了對和平的向往。畢加索馬上動筆畫起來,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一只展翅翱翔的鴿子。
    后來,畢加索又畫了一幅鴿子圖——《和平鴿》,獻給巴黎世界和平大會。從此,鴿子就成了和平的象征。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和平鴿》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讀課文,知道為什么畢加索筆下的鴿子會成為和平的象征。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熱愛和平,關注人類命運的情操。
    教學準備
    教師:詞語卡片、和平鴿圖片、戰(zhàn)爭圖片或錄像。
    學生:搜集有關和平鴿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課文題目
    同學間相互介紹有關和平鴿的資料,揭題板書。
    教師出示和平鴿圖片,歸納介紹:據(jù)《創(chuàng)世紀》中記載,當?shù)厍蚝樗簽E時,諾亞等避入方舟得以保住性命。一天,他放出鴿子去探測洪水是否已經(jīng)退了。當鴿子飛回來時,嘴里銜著一枝橄欖枝,于是諾亞知道洪水已經(jīng)退了,地上已經(jīng)平安了。后來,人們就把鴿子和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征。
    二、自讀課文,認識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減字。教師巡視指導,收取反饋信息。
    2、檢查生字詞語的認讀情況。
    出示詞語卡片。認讀詞語后離開語言環(huán)境單獨認生字,注意讀音,強調“犧”的寫法,還可以給生字擴詞。
    3、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三、介紹背景,激起共鳴
    教師簡單介紹二戰(zhàn)的基本情況,展示背景,拉進學生與文本間的距離,激起情感共鳴。
    教師出示戰(zhàn)爭圖片或錄像介紹:1940年里的一天,德國法西斯匪徒攻占法國首都巴黎。許多婦女兒童和無辜的老百姓都慘死在戰(zhàn)火中。殘酷的士兵連小孩,甚至一只鴿子也不放過。我們課文中的小柳辛就是慘死在這場戰(zhàn)爭中的。
    四、感情朗讀,質難解疑
    1、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3段。
    2、小組討論怎樣讀才能表達對法西斯的仇恨。學生試讀。
    3、抽讀,評價。
    教師指導生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和人物命運的變化而逐漸增強朗讀的力度。可將該段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感情要有起伏。如開始可以稍微平淡一些,從“小柳辛一看……扔下去”語氣要強,讀出對法西斯暴行的仇恨和對小柳辛的崇敬;“小柳辛當場……掐死了”這種凄慘的情境語氣稍弱,表達對小柳辛和鴿子的同情。
    4、教師范讀,學生感悟。
    5、小組比賽讀。
    6、質疑:小柳辛為什么會死?他養(yǎng)的鴿子為什么會死?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解決后匯報。
    讓學生通過討論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反對侵略的思想與感情。
    7、有感情地齊讀第3段。
    五、抓重點詞句,細讀課文
    1、自讀課文其他段落,勾畫出能表現(xiàn)畢加索對法西斯的恨、對和平的向往的句子。
    (1)一天,畢加索坐在桌前,聽見遠處隆隆的炮聲,心情非常沉重。
    提問:畢加索的心情為什么沉重?他在擔心什么?
    (2)聽完老人的血淚控訴,畢加索的心在顫抖。
    提問:畢加索的心為什么會顫抖?
    (3)“行,我一定滿足你的要求!”畢加索一口答應。他心里充滿對法西斯的仇恨,充滿了對和平的向往。
    2、同桌交流,互相幫助,互相啟發(fā)。
    3、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情況,相機出示重點詞,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突破
    課后思考題:為什么畢加索筆下的鴿子會成為和平的象征?
    六、讀寫并進,拓展升華
    1、觀看有關戰(zhàn)爭的圖片或錄像,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關注人類命運的責任感。
    2、你希望和平鴿飛到哪里?帶去什么心愿?把它寫下來。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國際新聞,然后畫一畫、寫一寫,后議一議把這些表達和平心愿的作品寄往哪里,或者送給哪里的小朋友……
    3、匯報,交流,展示(貼于黑板)。
    七、課后作業(yè)
    1、完成課后“自主積累”。
    2、抄寫生字、詞語。
    3、把有關和平鴿的故事講給家長聽,請他們也說說自己對和平的向往。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和平鴿》教學反思
    《和平鴿》一課向我們敘述了畢加索獻給世界和平年大會的一幅鴿子圖的來歷。本課為閱讀課文,事件記敘清晰感人。為使得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合理運用網(wǎng)絡資源,為學生學習理解課文提供有利的幫助。本課所記敘的內(nèi)容較為淺顯,但其中所涉及的一些背景知識,卻不易被學生所理解,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法西斯匪徒等,學生對這些名詞缺少必要的了解,而這無疑會成為課文理解的障礙,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一障礙呢?在教學前,我收集相關的網(wǎng)絡資源,并進行整理,使其成為生動的事例與于畫面,能輕易地為學生所理解與感悟。同時畢加索生平及其作品的展示等,也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提供了幫助。
    2、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教學過程中給與學生明確的可操作的學習目標。作為一篇閱讀課文,本課教學目標明確、單一。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將本堂課應掌握的目標交給學生,讓學生對學習的總體要求有明確地了解。如在初讀課文后,我就明確告訴學生:詳細復述課文是本課學習的一個要點,而要完成這一目標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找到老人向畢加索述說法西斯暴行及畢加索作畫的內(nèi)容。
    (2)找出重要的詞句進行品詞品句,并有感情地朗讀。
    (3)在理解的基礎上,詳細復述這部分內(nèi)容,并加上開頭和結尾。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小組氛圍中一步步地輕松地進行學習,做到思路清晰,有條不紊,扎實地掌握所學內(nèi)容。而教師此時的作用則在于督促輔導。
    3、鼓勵學生質疑、解疑,在交流中不斷提高。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大膽質疑,例如:“控訴”什么意思?老人會控訴些什么?畢加索為什么要畫一只展翅翱翔的鴿子……很多學生正是在對這些問題的探討交流中,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語文的學習水平也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yōu)秀教師,一節(jié)節(jié)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