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一高二不同之處在于,此時復習力學部分知識是為了更好的與高考考綱相結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生,此時需要進行查漏補缺,但也需要同時提升能力,填補知識、技能的空白。高三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三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助你金榜題名!
1.高三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1、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名詞作動詞,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詞作動詞,用刀殺)
3、乃使從者衣褐(衣:名詞作動詞,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名詞作狀語,從小路)
6、完璧歸趙(完:使動用法,使……完整)
6、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動用法,使……破碎)
7、寧許以負秦曲(負:使動用法,使……承擔)
8、畢禮而歸之(歸:使動用法,使……回去)
9、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動用法,以……為羞恥)
10、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動用法,以……為先;后:以……為后)
11、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形容詞作動詞,尊重)
12、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形容詞作動詞,寬待)
13、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認為……壯。)
14、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弩:名詞作狀語,用弩弓)
1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生得:被活捉)
15、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15、欲因此時降武(降:使……投降)
16、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膏:使動用法,使……滋潤肥美)
17、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相斗)
18、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19、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詞作動詞,折磨)
20、天雨雪(雨:名詞作動詞,下)
21、羝乳乃得歸(乳:名詞作動詞,生子)
22、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作動詞,執(zhí),拄)
23、武能網(wǎng)紡繳,檠XX(網(wǎng):結網(wǎng);檠:用檠矯正)
24、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作動詞,抬,扛)
25、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奇:認為……奇)
26、宦官懼其毀已,皆目共之。(目:遞眼色)
2.高三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文學常識: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朱自清是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
②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浙江富陽人。1922年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創(chuàng)造社”。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沉淪》《、》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舊社會的罪惡,向封建道德大膽挑戰(zhàn),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有頹廢色彩。散文以游記著稱,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陸蠡(1908—1942)現(xiàn)代散文作家、翻譯家。他以散文詩集《海星》步上文壇,嶄露頭角。后來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軍進駐上海租界,由于在淪陷后的上海堅守文化工作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審數(shù)月,慘遭殺害,時年34歲。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谧×?,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學習作者運用的比喻、排比和通感的修辭手法,并學習合理安排描寫順序。平時養(yǎng)成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2)秋天,無論是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學會使用“文眼”,總領全文。)
(3)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學會使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寫的事物。)
(4)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ǎ乙詾橐运{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還要在牽?;ǖ?,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描寫景物要細致,要有自己的主觀感受。)
1.高三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1、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名詞作動詞,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詞作動詞,用刀殺)
3、乃使從者衣褐(衣:名詞作動詞,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名詞作狀語,從小路)
6、完璧歸趙(完:使動用法,使……完整)
6、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動用法,使……破碎)
7、寧許以負秦曲(負:使動用法,使……承擔)
8、畢禮而歸之(歸:使動用法,使……回去)
9、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動用法,以……為羞恥)
10、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動用法,以……為先;后:以……為后)
11、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形容詞作動詞,尊重)
12、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形容詞作動詞,寬待)
13、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認為……壯。)
14、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弩:名詞作狀語,用弩弓)
1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生得:被活捉)
15、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15、欲因此時降武(降:使……投降)
16、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膏:使動用法,使……滋潤肥美)
17、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相斗)
18、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19、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詞作動詞,折磨)
20、天雨雪(雨:名詞作動詞,下)
21、羝乳乃得歸(乳:名詞作動詞,生子)
22、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作動詞,執(zhí),拄)
23、武能網(wǎng)紡繳,檠XX(網(wǎng):結網(wǎng);檠:用檠矯正)
24、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作動詞,抬,扛)
25、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奇:認為……奇)
26、宦官懼其毀已,皆目共之。(目:遞眼色)
2.高三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文學常識: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朱自清是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
②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浙江富陽人。1922年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創(chuàng)造社”。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沉淪》《、》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舊社會的罪惡,向封建道德大膽挑戰(zhàn),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有頹廢色彩。散文以游記著稱,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陸蠡(1908—1942)現(xiàn)代散文作家、翻譯家。他以散文詩集《海星》步上文壇,嶄露頭角。后來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軍進駐上海租界,由于在淪陷后的上海堅守文化工作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審數(shù)月,慘遭殺害,時年34歲。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谧×?,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學習作者運用的比喻、排比和通感的修辭手法,并學習合理安排描寫順序。平時養(yǎng)成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2)秋天,無論是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學會使用“文眼”,總領全文。)
(3)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學會使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寫的事物。)
(4)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ǎ乙詾橐运{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還要在牽?;ǖ?,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描寫景物要細致,要有自己的主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