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字號:

學生社會實踐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也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以下是整理的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總結,歡迎閱讀!
    1.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長期以來,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作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跨世紀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我校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繼續(xù)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F將總結匯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假期前,學校向全校廣大學生發(fā)出了《關于開展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并印發(fā)人手的社會實踐活動聯(lián)系卡。全校學生都以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熱情的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從而鍛煉了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緊密結合實際,多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因地制宜,根據實際需求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從組織形式上看,主要有兩種形式:
    1、分散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從社區(qū)活動為主要著手,參與社區(qū)活動,并寫出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2、集體組織。每個村民組的學生由初三學生帶隊組成社會實踐小分隊,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比如開展為孤寡老人獻愛心活動,幫助敬老院義務勞動一天,參與社區(qū)文化娛樂活動等。
    3、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初三學生對學校周邊地區(qū)環(huán)境狀況調查,對所在地周圍環(huán)境調查,對所在村民組居民收入調查等,并寫出幾分調查報告。
    4、開展義務勞動,幫助同村的老人或者喪失勞動力的人家進行幫助。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5、環(huán)境保護。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整理,要求學生能把自己家周圍環(huán)境整治好,取得較好效果。
    2.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增強了中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質上反映了當代青年助人為樂、甘愿奉獻的時代風貌和精神風貌。
    在7月3日,四十五團二中小學部兩個年級的同學參加了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的口號是“走進社區(qū),見證成長”。本著給大家一個干凈的假期的目的,同學們組織到新橋頭集善社區(qū)打掃社區(qū)草坪以及公路上的雜物。后同學們還在社區(qū)門口進行了文藝表演。
    此次活動,同學們被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進行自己的工作,同學們打掃的熱火朝天。因此,同學們能更進一步的互相幫助、相互學習勞動、互相了解。清潔時同學們都起到了共鳴,讓清潔工作更進一步加快、讓地面更加干凈。
    中小學階段,是同學們風華正茂的時光,同學們不僅要學好知識,也要積極參加各項實踐活動。積極參加社會服務,參與各項社會實踐活動,是提高自我,鍛煉自我的有效途徑。同樣在這次活動中,同學們也收獲了很多,下面就簡單總結下這次活動。
    首先,必須要表揚參與這次社會實踐的同學,因為這是自愿參加的,雖然大家的事情也比較多,很難抽出時間,而他們如此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是實在值得肯定和表揚。并且打掃衛(wèi)生本來就不是什么輕松的活兒,他們的熱情參與正是作為優(yōu)秀青年的表現。其次,看到同學們都能服從組織安排,這次活動主要目的是到社區(qū)撿拾路邊的垃圾,為小區(qū)的干凈整潔奉獻自己的力量。同學們要打掃的范圍廣,垃圾分布也不均勻,在人員安排上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同學們都能夠服從安排,有序的進行清潔打掃工作,是值得欣慰的。就撿垃圾而言,這是說的容易操作起來卻很難的,同學們剛開始還擔心著會沒人彎腰去撿,但是在同學們的鼓動下,大家還是奉獻了自己雙手。我不得不贊嘆,同學們的紀律性真的很好,尤其是在結束的時候拍集體照時的表現是出乎意料的,大家都自覺的排起隊伍,沒有扭扭捏捏的表現。
    不過在這次的社區(qū)服務中,我還是看到了一些不足之處。第一就是遲到,在這次的活動,有個別同學遲到,雖然同學們可以理解來晚的原因,但是我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夠遵守規(guī)定的時間,按時到達指定地點集合。另外就是對于同學們的主動性的批評,服從安排是好的,但是在完成了自己應完成的工作后同學們應該要主動去另一塊區(qū)域幫助別人打掃,而不是干巴巴的站著等。
    在從事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同學們感到快樂和充實。這是一種助人為樂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因此同學們會更愛這份事業(yè)。在“助人為樂”的路上同學們要繼續(xù)努力的傳遞愛的火把,讓更多的人把火把傳遞讓世界更加地溫暖。
    3.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生活。學生通過交流,與同學們分享勞動成果,在交流、匯報中學會了贊美,學會了欣賞,學會了理解,獲得了知識。同時努力號召推動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yǎng)自我發(fā)展和合作精神意識。在課程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取得一定的成果。
    1、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
    新課改方案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定為必修課程,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通過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此基礎上,我校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門文化課程緊密結合,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課質量提高的堅實基礎。如在與語文學科的密切配合中,開展讀書樂,組成小組讀書會,組織故事會,展示學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更喜愛文學知識,重視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施,為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構建校園文化、熏陶文學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有益的社會調查活動。
    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現實感、生活感。這種現實感、生活感的獲得與體驗,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處理與自然、社會關系的進程中,逐步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社會調查。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個期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調查大涌牛仔服的發(fā)展,生長過程和取得的成就等,希望通過這個調查活動,學生對于自己家鄉(xiāng)的特色產業(yè)就有了更清楚的認識。還有調查自己家周圍的古樹名木,這些學生都比較容易進行,做得非常好,鍛煉了能力。
    3、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創(chuàng)新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精髓在于“實踐”二字。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fā)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yǎng)實踐能力。隨著綜合實踐活動廣泛的開展,拓寬了學生動手的空間,為學生自主動手、獨立制作、體現個性化特征的設計提供了時間的保障。本著為全社會培養(yǎng)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設人材的目標,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很有必要。這學期組織了小制作比賽、設計大賽等等,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總之,這學期里,學生的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能真正做到鍛煉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