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期末上冊考點

字號:


    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是幸福的,雖然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只要努力解決這些困難后,你將會感覺到無比的輕松與快樂,所以我想讓大家和我一起進入學習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樂。搜集的《初二物理期末上冊考點》,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
    1.初二物理期末上冊考點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guī)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km=1000mlm=l0dmldm=l0cmlm
    1mm=1000μnlμm=1000nm
    4、長度測量結果的記錄包括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5、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誤差產生的原因:①與測量的人有關;②與測量的工具有關。任何測量結果都有誤差,誤差只能盡量減小,不能絕對避免;但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①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
    ③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6、測量時間的工具是秒表,時間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常用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h=60minlmin=60s。
    7、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指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第二章:聲音與環(huán)境
    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就停止;振動發(fā)聲的物體叫聲源。
    2、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氣體中傳播最慢。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40m/s。
    3、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跟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響度的大小跟發(fā)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跟距離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發(fā)聲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4、頻率的高低決定音調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人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人們把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超聲的應用有:超聲波粉碎結石、聲納探測潛艇、魚群,B超檢查內臟器官。
    5、樂音與噪聲:
    樂音:悅耳動聽、使人愉快的聲音;是物體做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噪聲:使人們感到厭煩、有害身心健康的聲音;是物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人們用分貝來劃分dB聲音的強弱的等級。
    6、控制噪聲的三個途徑是:吸聲、隔聲、消聲;即在聲源處、在傳播途徑和在接收處控制。
    7、聲的利用:
    (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如漁民利用聲納探測魚群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某些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產生水霧
    8、回聲:聲音在傳播途徑中遇到礙物被返射回去的現象,叫回聲。如回聲比原聲到達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們區(qū)分開,否則回聲會與原聲混在一起會加強原聲。利用“雙耳效應”可以聽到立體聲。
    2.初二物理期末上冊考點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壓強:p=F/S
    5、液體壓強:p=ρgh
    6、浮力:
    (1)、F浮=F’-F(壓力差)
    (2)、F浮=G-F(視重力)
    (3)、F浮=G(漂浮、懸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輪:F=G/n
    10、實際滑輪:F=(G+G動)/n(豎直方向)
    3.初二物理期末上冊考點
    聲現象
    1、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可見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聲音能靠任何氣體、液體、固體物質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常簡稱為介質.
    3、聲音要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種介質中,溫度不同,聲音傳播的速度也不同;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體,最慢的是氣體.
    4、在15°C時,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
    5、聲以波的形式傳播著,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光的傳播
    一、光源:能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可分為1、冷光源(水母、節(jié)能燈),熱光源(火把、太陽);2、天然光源(水母、太陽),人造光源(燈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頭魚),非生物光源(太陽、燈泡)
    二、光的傳播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像是倒立的實像(樹陰下的光斑是太陽的像)
    (2)取直線:激光準直(挖隧道定向);整隊集合;射擊瞄準;
    (3)限制視線:坐井觀天(要求會作有水、無水時青蛙視野的光路圖);一葉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時月球在中間;月食時地球在中間)
    3、光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
    4.初二物理期末上冊考點
    第一節(jié)溫度
    1、溫度: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注意:熱的物體我們說它的溫度高,冷的物體我們說它的溫度低。若兩個物體冷熱程度一樣,它們的溫度亦相同;我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一般不可靠。
    2、攝氏溫度:
    (1)溫度常用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表示;
    (2)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把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0℃;把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然后把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攝氏溫度的讀法:如“5℃”讀作“5攝氏度”;“﹣20°C”讀作“零下20攝氏度”或“負20攝氏度”。
    3、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①溫度計構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勻地刻有刻度。
    ②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③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每個小刻度表示多少溫度),以便準確讀數。同時要估測液體的溫度,不能超過溫度計的量程(否則會損壞溫度計)
    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璧;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物態(tài)變化
    物態(tài)變化:指物質在固、液、氣三種狀態(tài)之間的變化;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物質以什么狀態(tài)存在跟物體的溫度有關。
    第二節(jié)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熔化;從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叫凝固。
    1、物質熔化時要吸熱;凝固時要放熱;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兩物態(tài)變化過程;
    3、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1)晶體:熔化時有固定溫度(熔點)的物質,如:海波、冰、食鹽、萘、各種金屬
    (2)非晶體:熔化時沒有固定溫度的物質,如:石蠟、松香、玻璃、瀝青
    晶體和非晶體的根本區(qū)別是:晶體有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xù)吸熱),非晶體沒有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xù)吸熱)。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4、晶體熔化的條件:
    (1)溫度達到熔點;
    (2)繼續(xù)吸收熱量。
    5、晶體凝固的條件:
    (1)溫度達到凝固點;
    (2)繼續(xù)放熱。
    6、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注意:
    物質熔化和凝固所用時間不一定相同,這與具體條件有關;
    熱量只能從溫度高的物體傳給溫度低的物體,發(fā)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之間存在溫度差。
    第三節(jié)汽化和液化
    1、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物質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為可逆的過程,汽化要吸熱、液化要放熱。
    3、汽化可分為沸騰和蒸發(fā)
    (1)蒸發(fā):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且只在液體表面發(fā)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有:
    A、液體溫度:溫度越高,蒸發(fā)越快(夏天灑在房間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陽下曬衣服快干);
    B、液體表面積的大?。罕砻娣e越大,蒸發(fā)越快(晾衣服時要把衣服打開晾,為了地下積水快干,要把積水掃開;
    C、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空氣流動越快,蒸發(fā)越快(晾衣服要晾在通風處,夏天開風
    扇降溫)。
    (2)沸騰:在一定溫度下(沸點)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注意:
    A、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
    B、不同液體的沸點一般不同。
    C、液體的沸點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沸點越高(高壓鍋煮飯)
    D液體沸騰的條件:溫度達到沸點還要繼續(xù)吸熱。
    (3)沸騰和蒸發(fā)的區(qū)別和聯系:
    A、它們都是汽化現象,都吸收熱量;
    B、沸騰只在沸點時才進行;蒸發(fā)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
    C、沸騰在液體內、外同時發(fā)生;蒸發(fā)只在液體表面進行;
    D、沸騰比蒸發(fā)劇烈。
    (4)蒸發(fā)可致冷:夏天在房間灑水降溫;人出汗降溫;發(fā)燒時在皮膚上涂酒精降溫。
    (5)不同物體蒸發(fā)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發(fā)的快。
    4、液化的方法:
    (1)降低溫度;
    (2)壓縮體積(增大壓強,提高沸點)。如:氫的儲存和運輸;液化氣。
    第四節(jié)升華和凝華
    1、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叫升華;物質從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叫凝華。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2、升華現象:樟腦球變??;冰凍的衣服變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態(tài)變化。
    3、凝華現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戶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內表面)
    補充:七、云、霜、露、霧、雨、雪、雹、“白氣”的形成
    1、溫度高于0℃時,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為露;附在塵埃上形成霧;
    2、溫度低于0℃時,水蒸汽凝華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與冷空氣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層中還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華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與0℃冷空氣流時,凝固成雹;
    4、“白氣”是水蒸汽與冷液化而成的。
    5.初二物理期末上冊考點
    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
    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2)使用時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后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正確記錄測量值: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2)讀數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fā)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如測細金屬絲直徑或測張紙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