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孔繁森》教學反思

字號: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yè)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孔繁森》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語文《孔繁森》教學反思
    《孔繁森》這篇課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為標題,描寫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間撫養(yǎng)孤兒、獻血為孤兒交學費這兩件動人事跡,贊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jié)無私奉獻優(yōu)秀品質(zhì)。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孔繁森這個人物距離他們較遠,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中心思想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前,我讓同學們仔細閱讀語文同步閱讀讀本,使他們對孔繁森有了一定的了解,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而這一課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yōu)秀的援藏干部?!痹趺醋尯⒆幽軠蚀_地找到并理解這句話呢?
    首先,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問:小朋友們看一看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學生們各種答案都有,其中有個別人找對了,但是我沒有立即就給予肯定,我又問: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那到底誰說的才是正確的呢?于是我用了填空的形式:孔繁森是個()的人。問:現(xiàn)在這個題目該怎么填?生:優(yōu)秀。“那再想一想這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時大家都明白了,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yōu)秀的援藏干部?!倍鴮懙牧?。
    接著,我引導大家聯(lián)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通過回憶、發(fā)言,同學們都體會到了父母的關愛和辛苦付出?;谶@樣的認識,我再創(chuàng)設情景,請同學們想象練說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為三個孤兒所作的一切。從中,大家都深深地體會到孔繁森的優(yōu)秀品質(zhì)。然后,我又請同學們觀察課文插圖,想一想,三個孤兒會對孔繁森說些什么,這樣一來,既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又理解了課文的中心思想。
    后,同學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孔繁森對漢族和藏族的團結(jié)所作的貢獻?!?BR>    2.小學二年級語文《孔繁森》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yōu)秀的援藏干部?!痹趺醋尯⒆幽軠蚀_地找到這句話呢?我在預設中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們,請讀一遍課文??匆豢慈氖菄@哪句話來寫的?為什么?”我想,肯定有大多數(shù)的孩子一下子就能找到。但實際上課時并不是這樣的。生說:“這一課是圍繞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yǎng)他們來寫的。因為課文說了孔繁森為了這兩個孩子去悄悄獻血。”又有人說:“1992年,拉薩市發(fā)生了地震,這句話是中心句。因為不發(fā)生地震,就沒有撫養(yǎng)孩子、獻血這件事了?!眳切σ幌伦泳驼覍α?。她說:“因為全文就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聽后,我沒急著肯定她的答案。而是引導孩子們來展開討論?!靶∨笥褌儯麄冋f得都有道理,可誰說得正確呢?”
    這時,我向孩子們說:“如果讓你讀了課文后,來做一道填空題,孔繁森是一個()的人。你怎么填?”大家異口同聲說是“優(yōu)秀”?!澳窃傧胍幌脒@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時大家都明白了,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yōu)秀的援藏干部?!倍鴮懙牧?。
    3.小學二年級語文《孔繁森》教學反思
    《孔繁森》這篇課文對現(xiàn)在的學生來講,他所描述的場景離學生太過遙遠,距現(xiàn)在的時間差距也較大,課文講述了孔繁森收養(yǎng)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yǎng)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這么一個故事。這對“表現(xiàn)孔繁森對加強民族團結(jié)所作的貢獻,說明他的確是一位優(yōu)秀的援藏干部”
    這一主題是遠遠不夠的。那么,就很有必要補充閱讀量,去了解孔繁森的更多感人事跡,只有這樣,“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jié)無私奉獻”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才會更加豐滿起來,“關心別人,主動幫助別人”這樣的思想才會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每個學生心靈。怎樣才能把這篇學生并不感興趣的課文上得有聲有色,同時也讓我們的孩子真切地走進主人公,理解他所做的一切呢?
    一、補充閱讀,讓教材變得生動
    要想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就必須要了解孔繁森的許多相關背景知識作為儲備。首先,在國慶期間我通過校信通平臺發(fā)信息布置學生和家長一起搜集有關孔繁森的事跡介紹;其次,我利用中午時間帶領學生觀看《孔繁森》的影片;再次,我利用班會課進行了孔繁森事跡交流。這樣一來,學生對孔繁森就有了更多的地了解,孔繁森的高大形象在學生心目中也就漸漸豐滿起來了。
    二、聯(lián)系生活,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由于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距離較遠,因此,喚起學生對課文的情感體驗比較困難,課堂上,我結(jié)合第二自然段的內(nèi)容,出示了地震后的圖片,把學生帶進了文本中的情境,此時激發(fā)學生聯(lián)系實際去思考:平時你的父母是怎樣關心和疼愛你的?通過回憶、發(fā)言,同學們都體會到了父母的關愛和辛苦付出。在此基礎上,我再創(chuàng)設情景,請同學們想象練說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為三個孤兒所作的一切,孩子們就變得有感而發(fā),有話可說了,情感與文本也得到了很好的共鳴。從而使學生都深深地體會到孔繁森“把三個孤兒當親身兒女一樣撫養(yǎng)”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這樣的體驗,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使學生很好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真可謂一舉兩得。
    三、利用補白,使文字讀出畫面感。
    全文的教學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yōu)秀的援藏干部”這一句展開。第三自然段講了孔繁森為了幫助三個孤兒上學請求獻血的感人事跡,開始醫(yī)生不同意,后來經(jīng)孔繁森再三請求,醫(yī)生才勉強答應??追鄙窃趺凑埱螳I血的?醫(yī)生為什么不同意?后來孔繁森又是怎么再三請求的?教材中卻沒有寫出來,這里留有較多的空白,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訓練,把這段文字轉(zhuǎn)化為對話形式,讓兩位學生演一演這個情節(jié)。通過表演,讓學生加深理解“請求”與“懇求”的意思,同時也使這段文字轉(zhuǎn)化成生動的畫面印刻在學生的頭腦中。這樣,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能力,抓住人物心理活動的“空白”進行了大膽、合理的想象,孔繁森關心藏族兒童、無私奉獻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就凸現(xiàn)了出來,同時也進行了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
    四、音樂渲染,讓情感得以升華
    文中第四段有一首藏族人民獻給孔繁森的歌詞,通過百度搜索,我找到了和它匹配的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在學習完這一段時,我深情地這樣說道:“孔繁森的優(yōu)秀事跡,很快便傳遍祖國各地,全國人民知道了,現(xiàn)在,可愛的孩子們,我們也知道了,老師相信,你們都被孔繁森的感人事跡深深地打動了,千言萬語難以傾訴我們對孔繁森同志深深的感激和無限的熱愛,聽,悠揚深遠的歌聲傳來了,那是藏族人民在用歌聲表達對孔繁森的熱愛。讓我們伴隨著悠揚而有深情的歌聲,一起深情地誦讀這一段?!边@時,悠揚的音樂聲傳來,師生在這輕柔的樂聲中深情的誦讀歌詞。課堂接近尾聲時,我又播放了歌曲《公仆誦》,在音樂聲中,我深情的誦讀課文,學生也情不自禁的和我一起誦讀,情感在樂聲中得以升華。學生也從內(nèi)心深處對孔繁森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
    由此我聯(lián)想到,課堂教學需要立足于文本,但僅僅依靠文本遠遠不夠,還要關注文本背后相關信息的支撐和積累,這樣,才會有扎實、高效的課堂,才會有精彩紛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