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立春季節(jié)的古詩詞鑒賞

字號:


    立春,是一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時節(jié),新的事物必將取代舊的事物,下面是整理發(fā)布的“描寫立春季節(jié)的古詩詞鑒賞”,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篇一】描寫立春季節(jié)的古詩詞鑒賞
    減字木蘭花·立春
    詞牌名:減字木蘭花|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翻譯/譯文
    譯文
    牽著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風無限,來自海上。于是請來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紅染得像肉色紅。
    豎立春天的綠幡,剪成春天的彩勝。一陣春風,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楊花,頗似雪花。
    注釋
    ⑴減字木蘭花:原唐教坊曲,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
    ⑵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儋耳:古代地名,在今海南境內。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
    ⑶春牛:即土牛,古時農歷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氣,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以勸農耕,并象征春耕開始。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執(zhí),鞭打土牛。也有打春一稱。
    ⑷丐:乞求。春工:春風吹暖大地,使生物復蘇,是人們將春天比喻為農作物催生助長的農工。
    ⑸肉紅:狀寫桃花鮮紅如血肉。
    ⑹春幡(fān):春旗。立春日農家戶戶掛春旗,標示春的到來。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頭上,或樹枝上。春勝:一種剪成圖案或文字的剪紙,也稱剪勝,以示迎春。
    ⑺天涯:多指天邊。此處指作者被貶謫的海南島。
    ⑻楊花:即柳絮。
    賞析/鑒賞
    這首詞是作者被貶海南時所作,是一首詠春詞。作者以歡快的筆觸描寫海南絢麗的春光,寄托了他隨遇而安的達觀思想。
    此詞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從立春的習俗發(fā)端。古時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后漢書·禮儀志上》)。春牛即泥牛。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后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春幡,即“青幡”,指旗幟。春勝,一種剪紙,剪成圖案或文字,又稱剪勝、彩勝,也是表示迎春之意。而兩片的第二句都是寫“春風”。上片曰:“無限春風來海上”。作者《儋耳》詩也說:“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風從海上來,不僅寫出地處海島的特點,而且境界壯闊,令人胸襟為之一舒。下片曰:“一陣春風吹酒醒”,點明迎春儀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興致勃發(fā),情趣濃郁。兩處寫“春風”都有力地強化全詞歡快的基調。接著上、下片對應著力寫景。上片寫桃花,下片寫楊花,紅白相襯,分外妖嬈。寫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丐,乞求。這里把春神人格化,見出造物主孳乳人間萬物的親切之情?!安凰铺煅?,卷起楊花似雪花”句,是全詞點睛之筆。海南地暖,其時已見楊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與楊柳飛花約略同時。作者用海南所無的雪花來比擬海南早見的楊花,謂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于是發(fā)出“不似天涯”的感嘆。
    此詞禮贊海南之春,古代詩詞題材中有開拓意義。同時詞又表達作者曠達之懷,對我國舊時代知識分子影響深遠。這是蘇軾此詞高出常人的地方。這首詞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個字重復地間隔使用,有的修辭學書上稱為“類字”。本來,遣詞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復?!段男牡颀垺ぞ氉值谌拧诽岢龅乃捻椌氉忠?,其中之一就是“權重出”,以“同字相犯”為戒。但是,作者偏偏利用“同字”,結果反取得異樣的藝術效果,不但音調增加美聽,而且主旨得到強調和渲染。這又是蘇詞高出他人之處。全詞八句,共用七個“春”字(其中兩個是“春風”),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兩個,有的一句一個,有三句不用,顯得錯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紅似肉紅”,“卷起楊花似雪花”,卻分別用了兩個“紅”字,兩個“花”字。事實上,作者也許并非有意要作如此復雜的變化,他只是為海南春色所感發(fā),一氣貫注地寫下這首詞,因而自然真切,樸實感人,而無絲毫玩弄技巧之弊。這也是蘇詞不同流俗的地方。
    此詞作于元符二年(1099)。蘇軾在惠州貶所得到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不得簽書公事的命令,于紹圣四年(1097)四月十九日離開惠州,七月二日到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貶所。這首詞為元符二年立春所寫春詞。
    【篇二】描寫立春季節(jié)的古詩詞鑒賞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
    詞牌名:祝英臺近|朝代:宋朝|作者:吳文英
    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
    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蓱z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古詩簡介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是南宋吳文英所作的一首節(jié)日感懷、暢抒旅情之作。上片寫除夕之夜“守歲”的歡樂,開頭寫立春日,姑娘們戴上花,顯示出百花將開的消息,接著對于除夕夜又是立春日也發(fā)出喜悅的一笑。下片寫對情人的思念,追憶舊日和情人共聚,抒寫舊事如夢的悵恨。全詞以眼前歡樂之景,回憶中往日之幸福突出現境的孤凄感傷鮮明,筆致婉曲,深情感人。
    翻譯/譯文
    剪出了含情的紅花,裁出了有意的綠葉,應著花期而來的春風吹得釵股上花葉蔥蘢。除夕的殘日戀戀而墜,吹來了帶著春意的東風。仿佛不愿放那歲末的年華了終。有些守歲的人西窗夜話,添燭點燈,徹夜不眠,直到天明,在連綿不斷的笑聲中,傳來了元旦黃益鶯的啼鳴。
    回想舊日除夕的宴席,伊人的纖纖玉手曾剖開黃柑薦酒,那溫柔的香氣朦朧,至今縈系著我的心靈。我回到那湖邊的夢境,那湖水如鏡,留連忘返,我又朦朧朧迷失了路徑??蓱z吳地白霜染鬢發(fā)點點如星,仿佛春風也不能將寒霜消融.更何況斑斑鬢發(fā)對著落梅如雨雪飄零。
    注釋
    ①除夜立春:立春一般在二月初,農歷除夕日立春稱為“年內春”,如果正月初一立春,則稱為“歲朝春”。
    ②剪紅情,裁綠意:指剪裁成紅花綠葉。
    ③花信:花信風的簡稱,猶言花期。釵股:花上的枝權。
    ④殘日:指除歲。
    ⑤添燭西窗:化用李商隱《夜麗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詩意。
    ⑥侵曉:指天亮。
    ⑦新年鶯語:杜甫詩:“鶯入新年語?!?BR>    ⑧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俎:砧板。
    ⑨玉纖擘黃柑:玉纖,婦女手指;擘黃柑,剖分水果。擘(bāi):分開,同“掰”。
    ⑩幽素:幽美純潔的心地。
    鏡中路:湖水如鏡。
    吳霜:指頭發(fā)變白。李賀《還自會稽》:“吳霜點歸鬢。”
    賞析/鑒賞
    除夕,恰恰又逢立春,浪跡異鄉(xiāng)的游子,心情之難堪,正是“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這首詞即是吳文英于除夕日有感而作。查吳文英生平后期,只宋寶四年(1256年)年正月初一為立春之日?!俺沽⒋骸毕嗪?,故此詞當系于是年。
    此詞為作者在異鄉(xiāng)度過除夕立春感懷而作,抒寫身世飄零感慨。時值除夕之夜,一年已盡,未免愁寂,故作此詞。這首詞扣緊“除夜立春”,前后對比,寫出了詞人對往昔歡樂歲月的回憶,以及如今惆悵失落的心情。
    上片寫除夕之日的民風民俗及夜里“守歲”喜迎新春的歡樂?!凹艏t情”三句寫迎春民俗,點染出新春喜慶氣氛。“剪”、“裁”二字將除夕前人們喜氣洋洋、紛紛動手準備過新年的熱鬧場面逼真地展現出來。趙彥昭《奉和對圣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剪彩花應制》詩:“花隨紅意發(fā),葉就綠情新”?!盎ㄐ派镶O股”,著一“上”字,運筆細膩,可與溫飛卿詞“玉釵頭上風”(《菩薩蠻》)媲美,似比辛稼軒詞“美人頭上,裊裊春幡”(《漢宮春》)更顯風流,反映出人們的喜悅之情。
    再寫除夕守歲?!皻埲諙|風,不放歲華去?!毕﹃栆嘞袢艘粯?,對即將逝去的一年戀戀不舍,不肯輕易落山,同時東風又帶來了春的訊息,給人新的希望。這兩句已有除舊迎新之意,切合“除夜立春”的題意。“放”用字尤其貼切,顯示出夢窗煉字的功夫。
    “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苯K于,除夕之夜降臨,守歲的人們徹夜不眠,剪燭夜話,笑聲不絕,在鶯啼聲中迎來了新春的清晨?!靶履犏L語”,援用杜甫“鶯入新年語”(《傷春》)詩意。
    以上的一切,歡歡喜喜,均為客居他鄉(xiāng)者的耳聞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周圍的熱鬧與歡樂更加反襯出作者的寂寞和哀傷,而且使這份寂寞的哀傷更讓人難以承受。這位客居、有家難歸的人,失去了與親人團圓之樂,真是“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無名氏《青玉案》)啊。
    上片渲染了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不能不喚起下片對溫馨家庭生活的回憶。陳洵評此詞云:“前闋極寫人家守歲之樂,全為換頭三句追攝遠神?!?《海綃說詞》)
    下片追憶往昔,將自己的孤獨與上文描寫的歡樂景象相對比,表達出對情人的思念和內心的悵恨?!芭f尊俎”三句回憶舊日春節(jié)宴席上,戀人斟酒共飲時溫柔嫵媚的樣子?!霸弊贮c明回憶?!皻w夢”二句由現實轉入夢境。夢見自己回到當初約會的湖邊,卻遍尋佳人不著,反而迷失了歸路,其失落惆悵之情可想而知。此二句意境的幽深冷峭,詞中少見,唯白石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踏莎行》),可與比照。“可憐”三句概嘆自己如今已老,佳人不在,有家難歸,一片悵然。兩鬢如霜,春寒不盡,落梅如雨。詞人勾畫出一片寒冷凄涼之景,這也正是詞人內心情感的象征,與上文幸福熱鬧的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古人作詞講究切題。此詞上片紅情綠意,添燭不眠,一寫“立春”,一寫“除夕”;下片寒銷不盡,切除夕,落梅如雨,切立春。起筆扣住題面,收筆落到題面。由此可見文心細密處。全詞以眼前歡樂之景,回憶往日之幸福突出現境的孤凄感傷,對比鮮明。此種況味許多人均有體驗,故最能引起共鳴。
    拓展閱讀:古代立春的詩詞
    《立春后二首》——宋:戴復古
    其一
    夕望春風至,還經閏月遲。
    梅花丈人行,柳色少年時。
    愛酒常無伴,吟詩近得師。
    離騷變風雅,當效楚臣為。
    其二
    東風吹竹屋,無數落梅花。
    凍雀棲檐角,饑烏啄草芽。
    家鄉(xiāng)勞夜夢,客路又春華。
    莫訝狂夫醉,西樓酒可賒。
    《賣花聲立春》——清:黃景仁
    獨飲對辛盤,愁上眉彎。
    樓窗今夜且休關。
    前度落紅流到海,燕子銜還。
    書貼更簪歡,舊例都刪。
    到時風雪滿千山。
    年去年來常不老,春比人頑。
    《臘里立春蜂蝶輩出》——宋:楊萬里
    嫩日催青出凍荄,小風吹白落疏梅。
    殘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黃蜂紫蝶來。
    《立春》——宋:宋庠
    曾見青旗上苑回,瑞幡仙萼翦刀催。
    朝來獨曝茅檐日,且暖蓬心一寸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