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中華成語故事精選六篇

字號:

成語是語言中的精華,是歷史的產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下面是分享的經(jīng)典中華成語故事精選六篇。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經(jīng)典中華成語故事精選
    勤能補拙
    唐朝時期,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而蘇州是唐東南地區(qū)的州,地方事務繁雜。
    白居易上任后為了處理繁重的郡務,謝絕了所有的宴請,一心處理政務,很快就熟悉當?shù)氐那闆r,整頓吏治。
    要知道,白居易在分司東都時曾是多么地沉溺于飲酒與音樂,但是在蘇州刺史任上這一切的消遣都讓位于正事了。
    因為他認為自己生來笨拙,只有靠勤奮才能來彌補。
    白居易在蘇州任上一年,雖然時間不長,但由于他以民為本,政省刑寬,使得蘇州人民獲得了輕徭薄賦,休養(yǎng)生息的實惠,深受州民的愛戴。
    所以當他兩袖清風地經(jīng)水路離開蘇州時,勤勞純樸的蘇州人民夾岸相送。呈現(xiàn)出一時臨水拜,十里隨舟行的依依難舍的盛大感人場面。
    勤能補拙,意思是指后天的勤奮能夠彌補先天的不足缺陷。
    【篇二】經(jīng)典中華成語故事精選
    畫龍點晴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叫做張僧繇[yáo],他的繪畫技術非常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要張僧繇,為安樂寺的墻壁上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
    張僧繇畫好后,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贊畫得太逼真了??墒钱斎藗冏呓豢?,發(fā)現(xiàn)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并不難,但是點上了眼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BR>    大家聽后誰都不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墻壁上的龍怎么會飛走呢?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
    這天,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后,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墻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云駕霧,飛向天空。而墻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已不知去向。
    人們驚嘆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畫龍點晴的成語解釋】畫龍點睛意思是,寫作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辟的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篇三】經(jīng)典中華成語故事精選
    江郎才盡
    南北朝的時候,河南考城這個地方出了一個文學家,名叫江淹。
    江淹從小就失去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江淹讀書十分用功,在年輕的時候就能寫得一手好詩文,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文學家,人們稱他為江郎。
    不久他就受到了朝廷的重用,當上了大官,然而生活條件的優(yōu)越,使江淹不愿再去刻苦讀書,他也越來越脫離下層人民的生活。因此到晚年的時候,文章不但沒有寫得更好,而且越來越退步,對此人們有很多傳說。
    有的說,有一次江淹外出乘船,在禪林寺旁邊的河里,夜里睡覺的時候,夢見一個自稱是張景陽的人,向他討回過去借的一匹綢緞,江淹便從懷里拿出自己身上剩下的幾尺綢緞還給了他,從此江淹的文章水平就大不如前了。
    也有人說,有一天江淹在涼亭里睡覺,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五色筆放在你那里已經(jīng)很多年了,現(xiàn)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筆來,于是他就把筆還給了郭璞,從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
    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jīng)用盡了。人們于是就把這個故事概括為江郎才盡。
    后來人們就用江郎才盡這個成語來比喻某人的才思減退或者本領用完的意思
    江是指的江淹,郎是古代人對男子的美稱,才是才思、才情,盡是指的空、完的意思。
    【篇四】經(jīng)典中華成語故事精選
    對牛彈琴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
    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善于彈琴,他的琴聲優(yōu)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后,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
    他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fā),突發(fā)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xù)吃草。
    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fā)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當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這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公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一個辦法。
    公明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發(fā)出的叫聲。
    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后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F(xiàn)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對牛彈琴。
    【篇五】經(jīng)典中華成語故事精選
    人面桃花
    唐朝有個詩人名叫崔戶,他的性情孤傲,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的生活。
    有一年的清明節(jié),他又獨自一個人到長安城南去游玩,他看到一戶庭院,四周都被花木環(huán)繞,十分幽靜。
    崔戶被這美麗的景色吸引。于是,他饒有興趣地前往探望,他借口討水喝,去敲門。
    門開了,一個清純美麗的姑娘出來了,“?。∠喙?!”崔戶被姑娘的美麗深深地吸引了。
    “請給我一杯水喝好嗎?”
    那個姑娘很殷勤地給崔戶倒了一杯茶送出來,“相公,請用茶!”
    “啊,謝謝!”崔戶一邊喝,一邊目不轉睛地看著那個姑娘。
    而姑娘也在桃花樹下,也用一雙含情脈脈的眼睛望著崔戶,他們彼此深情地注視了很久。
    這次郊游回來以后,崔戶還經(jīng)常想起那清純美麗的姑娘。
    到了第二年清明節(jié)時,崔戶又再度回到城南尋訪,只見門院依舊,桃花依舊,而大門上卻上了一把大鎖。
    崔戶有感而發(fā),在門上題詩一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BR>    成語人面桃花就由這個故事而來。用以形容男子懷念一見鐘情的姑娘后,又不能再度相見,以及由此引起的悵惘心情。
    【篇六】經(jīng)典中華成語故事精選
    羽毛未豐
    戰(zhàn)國時代,有位洛陽人叫蘇秦,他在年輕時曾拜智者鬼谷子為師,學習了許多謀略與游說的技巧。學習結束后,周游列國,希望將來有一天,他學習的那套治國謀略能發(fā)揮它的用處,獲得各國君王們的接納。
    當時,秦國是西方的大國,憑借有利的地理條件,大力發(fā)展農業(yè),國家的實力逐漸強盛,而其他大國實力更強,秦國還不能與對方相對抗。蘇秦遠游到秦國,想要說動秦國的秦惠王,與函谷關以東的一些國家聯(lián)合,再同其他的國家聯(lián)盟做較量。秦惠王清楚自己國家的實力,沒有聽取蘇秦的建議,說我們秦國現(xiàn)在就像一只羽毛還沒長全的小鳥,想要展翅高飛那是不行的。先生你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這里開導我,我非常感激。至于稱霸爭帝的事,希望在以后的適當時機再來聽你的高明見解。蘇秦不愿就這么放棄,花費了所有資財,上書十多次,卻仍然沒有說動秦王,只得灰溜溜地離開秦國回家了。
    年輕時候的蘇秦,也就像羽毛未豐的小鳥,沒有辦法在那動蕩不安的政治舞臺展翅飛翔,獲得國君的重用。
    羽毛未豐,豐是指豐滿。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小鳥的羽毛還沒有長全,比喻力量還不夠強大或者常識閱歷還不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