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jù)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下面是分享的經(jīng)典中國民間故事精選。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經(jīng)典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話說清康熙年間,山東即墨縣有個叫高東方的富翁,妻子不幸因病去世,丟下個不到五歲的男孩長福。高東方一個大男人如何能拉扯孩子呢?萬般無奈,高東方也只好再娶了。
長福的繼母叫細(xì)柳,年方十九,嫁過來后,細(xì)柳和高東方是舉案齊眉,百般恩愛。難得的是,細(xì)柳對長福也關(guān)心得很,從不打罵。有一次,細(xì)柳要回娘家,小長福拼命大哭,一定要跟去,高東方怎么勸也不聽。見他們母子如此情深,高東方心里的一塊石頭總算是落地了,十分安慰。
一年后,細(xì)柳也生了一個白胖小子,取名長怙。正是一家人和美幸福的時候,不料天有不測風(fēng)云,高東方有一天和朋友喝酒,回家的路上從馬上跌落而死,細(xì)柳和兩個孩子成了孤兒寡母。
光陰似箭,一晃長福就到了十歲,細(xì)柳將他送至私塾學(xué)習(xí)。但是,長福十分貪玩,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動不動就逃學(xué),而且一逃學(xué)就跟著一群放牛娃瘋玩,經(jīng)常是三天兩頭也見不到他的人影。細(xì)柳先是痛罵長福,隨后是痛打他,棍子都打斷了好幾根。長福每次挨打時也疼得狼哭鬼嚎,但奇怪的是,長福根本不怕挨打,依舊逃學(xué),好了傷疤忘了痛,依舊貪玩,細(xì)柳根本拿他沒轍。
一天,細(xì)柳將長福叫到跟前,對他說:“長福,你既然不愿讀書,我也不能勉強你,反正我也對得起你死去的爹娘了。不過,我們又不是什么大富大貴的人家,養(yǎng)不起吃閑飯的人。從今天起,你得學(xué)會自己養(yǎng)活自己了,你不是喜歡放牛嗎?這樣吧,你脫下身上的衣服,換上舊衣服去放牛。記住,你一天不勞動,就沒有飯吃!我還要狠狠揍你!”
于是,從這天起,長福穿上破舊衣服,天不亮就外出放牛,夜深了回家,回了家也沒有可口的食物等著他——他得自己熱細(xì)柳和長怙吃剩的殘羹冷炙。就這么過了十來天,長福實在受不了了,這樣的日子太苦了。于是,他哭著跪在細(xì)柳的面前,說:“娘,還是送我去讀書吧,我一定好好學(xué)習(xí)?!奔?xì)柳面若冰霜,好象壓根兒就沒有聽見,轉(zhuǎn)身就到了里屋。長福跪了半個時辰,見繼母不會回心轉(zhuǎn)意,只好拿著牛鞭、含著眼淚去放牛。
深秋了,寒風(fēng)陣陣,長福還是穿著那身破單衣,而幾個腳趾全部從破鞋子里露出來了;冷雨綿綿,長福凍得縮頭縮腦,就像一個小叫花子。鄰居們看見了,都紛紛搖頭:“沒親娘的孩子,可憐??!世上的后娘,沒一個好心腸的!”細(xì)柳聽在耳里,看在眼里,但還是那副鐵石心腸,根本不心疼長福。
可憐的長福終于沒有辦法忍受了,他逃走了。鄰居王大媽聽說后,拄著拐杖問細(xì)柳:“孩子他 媽,你得去找找那孩子呀,好歹他也是高家的一根苗??!”細(xì)柳眼都沒抬:“腳長在他身上,他要走,我有什么辦法!”這下,鄰居們更是在背后指責(zé)細(xì)柳心腸狠毒。
三個月后,長福在外面討飯也吃不飽了,混不下去了,只好灰溜溜地回家。但他也不敢冒冒失失地進(jìn)自己的家門,于是他哀求鄰居王大媽幫自己轉(zhuǎn)交細(xì)柳。細(xì)柳說:“他如果能挨一百棍子,就來見我,否則,他還是不要進(jìn)這個門檻!”長福聽了,猛然沖進(jìn)家門,痛哭流涕:“我愿意挨打,只求娘肯讓我回家!”細(xì)柳問:“你知道悔改了?”長福說:“我知道。”細(xì)柳說:“既然你已經(jīng)知道悔改了,就不用挨打了。安分放牛吧!”長福大哭:“娘,我愿意挨一百棍子,只希望您讓我繼續(xù)讀書!”細(xì)柳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堅決不同意:“讓你讀書,那是瞎子點燈——白費蠟!”經(jīng)過長福一再苦苦哀求和王大媽的勸說,細(xì)柳才勉強同意。
【篇二】經(jīng)典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明朝嘉靖年間,陜州有個寒門秀士姓李名文正,妻子趙氏名素月,夫妻倆恩愛非常。李文正寒窗苦讀,盼望有朝一日蟾宮折桂。趙素月勤勞賢惠,為供丈夫讀書日夜紡線織布,省吃儉用。這年正逢京城大開考場,趙素月把出嫁時陪送的簪環(huán)首飾變賣,加上平時積攢的銀錢作為盤纏,送丈夫進(jìn)京赴考。
豈料當(dāng)時擔(dān)任主考的正是*臣嚴(yán)嵩,李文正在考場上雖然文思泉涌,因無錢送禮行賄,竟被嚴(yán)嵩除名。李文正落榜后,心情格外沉重,想起賢妻為自己求取功名日夜勞作,費盡千辛萬苦,如今一番心血汗水全部付之東流,有何顏面回家去見妻子?何況水遠(yuǎn)山長又身無分文。山窮水盡的李文正決意了此殘生,為了不給店家添麻煩,他一個人悄悄地出了京城來到東郊,在一棵柳樹上上了吊。
也是李文正命不該絕,此時恰好白云山永福寺住持洞明長老云游路過此地,將氣息未斷的李文正救了過來。洞明長老問道:“書生姓甚名誰家鄉(xiāng)何處?為何如此輕生?”
李文正跪倒在洞明長老面前,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然后哀求道:“老禪師既然救下小生性命,小生也已絕了塵念,懇請老禪師將小生收歸門下吧!”
洞明長老嘆道:“今日相遇是你我的緣分,看你如此誠心,老衲收下你就是?!?BR> 李文正跟隨洞明長老來到京東白云山永福寺后,老禪師為李文正剃度受戒,取法號法正。法正從此一心向佛,每日虔誠誦念經(jīng) 文,抄寫經(jīng)卷。洞明長老見他天姿聰慧,十分厚愛,除了講授佛理還經(jīng)常與他談古論今,師徒之間宛若摯友。
這永福寺已有百年歷史,廟宇殘破亟待修繕,洞明長老也早有此夙愿。于是提出要眾弟子們化緣籌集修葺之資,眾徒弟遵照師命各個捧著缽盂各奔東西,法正當(dāng)然也在其中。
一轉(zhuǎn)眼五年過去了,眾弟子募化的財帛已足夠廟宇修繕之用。洞明長老便請來精工巧匠,用了兩年的時間將山門、大雄寶殿、兩廂偏殿、經(jīng)堂、鐘鼓樓全部修整一新,又重新鑄造了一口大銅鐘,將原來那口缺耳掉牙的老鐘換下。
修繕事畢,洞明長老便主持舉行盛大的慶典法事。慶典的第一件事就是撞鐘、奏佛樂。不料,那口新鑄的大鐘卻連撞數(shù)次不響。眾僧徒和鑄造工匠面面相覷,驚詫不已。
洞明長老雙手合十,口誦“阿彌陀佛”佛號,然后對眾僧徒道:“鐘成不響,因尚有施主善緣未了,還需徒兒們辛苦一回再去募化,銅板不在多少,以響為足?!?BR> 于是,眾僧又二次下山化緣。法正下山后一個人走街串巷,手捧缽盂沿村莊乞求布施。這天,法正來到一個村莊,低頭行走間忽聽手中缽盂“當(dāng)啷”一聲響,一枚銅板落在缽中。法正抬頭一看,原來是一位荊釵布裙的女子。女子兩眼怔怔地望著法正,忽然淚流滿面道:“官人,我可把你找到了!”
法正一愣——原來這位女施主竟是他的妻子趙素月!法正心里一顫,突然想到了師 父的話:難道說師 父說的大鐘不響因尚有施主“善緣未了”就應(yīng)在素月的身上?方才趙素月將那銅板扔進(jìn)缽盂中聲音格外響亮,豈不是應(yīng)了師 父所說的“以響為足”嗎?兩件事都被自己遇上,莫非是佛祖有意安排……趙素月見法正沉默不語,兩眼的淚水如泉般涌了出來,一邊哭一邊傾訴離別之苦。丈夫進(jìn)京赴考數(shù)年不歸又音訊全無,趙素月日夜心神不寧,后來便離家尋夫。一個從未出過家門的婦人背井離鄉(xiāng),像大海撈針一般找尋丈夫,實在是件不可思議的事。趙素月身上的錢越來越少,最后不得不沿路乞討,這樣尋訪了五六年都沒有找到丈夫的蹤影。這日她遇上一個好心的大嫂,不但讓她吃了一頓飽飯,臨走時還給了她一枚銅板。趙素月拿著銅板,正遇上這化緣的和尚,她想將銅板施舍給和尚結(jié)個善緣以求佛祖保佑丈夫,卻沒想到這和尚正是她苦苦尋找了五六年的丈夫李文正。
【篇三】經(jīng)典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在魯班眾多的徒弟中,有個名叫趙顯的,是位眼眨眉毛動的角色。他生來伶牙俐齒,為人處事愛偷*?;?。也怪魯班一時看走了眼,沒有識破其真面目。在從師的三年時間里,倒也讓趙顯學(xué)得了一些皮毛的手藝。
“師傅,為什么別人都那么敬重您,卻不把我放在眼里,我不服氣!”忽一日,趙顯提出要與師傅一比高下。
魯班見徒弟自不量力,毫不謙虛,雖然有點惱火,但心里說也好,不如借此機會教訓(xùn)教訓(xùn)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大的家伙,再者可以考驗考驗他到底有什么真本事,手藝學(xué)到何等程度了。于是,便欣然答應(yīng)了,并對趙顯道:“那好,我們今天晚上各造一座橋,至雞叫時分為止。誰不能按時完工就算誰輸,你看如何?”
趙顯滿口應(yīng)承:“行!一言為定。不過,我們兩者的距離要拉開,以免互相受到干擾,您去郢城建橋,我到沙津動工?!毖援?,各自分頭準(zhǔn)備去了。
話說這一天正是二月初一,無奈天公不作美,晚上不僅沒有月亮,而且狂風(fēng)大作,暴雨傾盆,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為了照明,魯班趕緊向東海龍王借來了一盞不怕風(fēng)吹雨淋的水晶燈,連夜施工架橋。趙顯見天氣惡劣,無法開工,急得在江邊踱來踱去,抓耳撓腮,心如火焚,可就是無計可施。心想,天氣這么差,師傅他肯定也沒法動工,說不定正躺在被窩里睡懶覺、做美夢呢,那樣多舒服喲!為了探聽虛實,趙顯決定偷偷跑去看個究竟。隔著老遠(yuǎn),但見一盞明燈高懸,照得大地亮如白晝,河兩岸已立起橋墩,魯班正在鋸木板鋪設(shè)橋面,還有許多民眾饒有興趣地冒雨圍觀,并為師傅加油鼓勁,吶喊助威,場面紅火極了。不過,魯班并不準(zhǔn)許他們幫忙,只是一人獨自飛快地勞作,默不出聲,精神抖擻。眼看師傅大功告成,趙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一拍腦門心說:有了,只要阻止師傅不把橋面搭通,那就不算完工,沒有完工就不算贏。于是,他昂頭伸長脖頸,捏著嗓子學(xué)起了公雞打鳴:“喔喔喔——”還別說,他的模仿真是惟妙惟肖,逗得郢城所有的雞都跟著叫了起來。
魯班聽見雞叫,只得與鄉(xiāng)親們作別,停工回家。走到半路,遇著打更的人,更夫關(guān)切地詢問:“師傅的橋竣工了?”魯班說:“還差一口氣,橋面沒搭上。按照我們事先的約定,雞叫為止?,F(xiàn)在雞已叫了,我只好認(rèn)輸!”更夫“咿呀”一聲,道:“奇怪!此時二更未到,為何雞叫?”話音未落,恰見巡夜的士兵押著一個鬼鬼祟祟的家伙走過來,魯班一眼認(rèn)出那個被抓的人正是趙顯,心生疑竇,忙上前相問:“徒兒為何至此?”趙顯羞愧難當(dāng),低頭不語。眾士兵見魯班認(rèn)識趙顯,為首的急忙拱手說:“這廝深夜偷學(xué)雞叫,擾亂民心,影響休眠。我等為了維護(hù)郢城一方安寧,將其當(dāng)場拿獲。”魯班和更夫一聽,頓時明白了。念及師徒之情,魯班憑著自己的面子,向官兵討了個人情,將趙顯放了。趙顯十分感激,跪在師傅面前作下保證:“謝師傅寬恕,弟子知錯,再也不敢了?!濒敯嚅L嘆一聲道:“只要你有悔改的誠意,老老實實學(xué)藝,踏踏實實做人,今后仍然是我的好徒弟?!毖粤T,攙扶起趙顯,回頭轉(zhuǎn)身,師徒二人共同完成了橋梁的建設(shè)。
四海龍王聽說魯班一夜之間建造了一座橋梁,嘖嘖稱奇,紛紛順著水道齊聚到橋下來觀賞,并向魯班表示祝賀,后人把這座橋叫做“龍會橋”。四海龍王來看橋時,都出入于郢城東邊的水門,所以人們又將這道水門稱為“龍門”。
【篇四】經(jīng)典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從前有個窮書生,屢試不中,仍苦讀不已。
這一年,趕考的日子又近了,他更是日夜用功。一天深夜,他剛睡下,便做了個夢,夢里他被關(guān)在一個四面都是墻的房間里,怎么呼喊求救都沒有用,嚇得他一激靈就醒了。書生覺得奇怪,便去請人解夢,解夢的先生聽完笑道:“好夢,好夢,置之死地而后生(升),你這次一定高中?!?BR> 書生興致勃勃地進(jìn)京趕考。發(fā)榜這天,喜氣洋洋地去看,可從頭到尾,不見自己的名字。他頓時身上涼了半截,沒精打采地往回走。忽見街頭有一位擺卦攤的老人,他想,何不求教這位老人為何自己的夢不準(zhǔn)呢?算卦老人一見書生在這日子來問事,心中自然有數(shù)。聽完書生的講述,便連連搖頭說:“不祥,不祥!”書生忙問:“為何不祥?”老人說:“周圍都是墻,要想高中豈不是門沒有嗎?”
書生不死心,回家繼續(xù)攻讀,準(zhǔn)備來年再考。
這一年臨近考期時,書生又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天還沒亮就啟程上路去趕考,匆忙間,一頭撞在自家低矮的門楣上,額頭上起了個大包。醒來后,感到很奇怪,于是白天又去請人解夢。解夢先生一聽,便哈哈大笑道:“恭喜,恭喜!”書生問:“喜從何來?”先生說:“你這是‘出門就碰上了頭(名)’啊,今年一準(zhǔn)考上!”
書生又興致勃勃地進(jìn)京趕考。發(fā)榜這天,又是喜氣洋洋地去看,誰知這次榜上從頭到尾又沒有自己的名字。在回家的路上,書生又碰到了那位算卦老人,與他述說了一通,老人聽完便連連擺擺手:“不好,不好!”書生問:“怎么不好?”老人說:“天不亮上路——凈瞎摸冒撞,怎么會中呢?”
書生怏怏回家,還是不死心,繼續(xù)研讀詩書,等待下一年的考試。
又是一年寒窗,考期又快到了。這晚書生剛剛?cè)胨阌值靡粔簦簳熬┶s考沒有太多盤纏,妻子便蒸了點年糕當(dāng)干糧,誰知一咬,年糕咯牙,還是生的。書生醒來更覺蹊蹺,白天又去請人解夢,解夢先生聽了不禁連連拱手說:“恭喜恭喜,好夢好夢!”書生問:“這回又怎么好呢?”先生說:“年糕沒蒸熟,豈不是‘高升(糕生)’嗎!今年定會名列前茅!”
書生又樂滋滋地去趕考,后來又笑哈哈地去看榜,但再一次名落孫山。他像霜打的茄子一樣,提不起神來。路過街頭,發(fā)現(xiàn)那算卦老人還在,便又向老人討教。老人聽完,嘖嘖嘴說:“不是好夢!”書生睜大眼睛問:“又怎么不好?”老人說:“年糕沒熟,說明時候還不到、火候還不夠啊,你這回考當(dāng)然不會中了!”
書生回去,仍手不釋卷,看來他是不得功名死不休了。
轉(zhuǎn)眼又快到考試的時節(jié)了。這夜書生讀書到五更天,不覺昏昏欲睡。恍惚中,外面下起傾盆大雨,書生連忙戴上草帽,又扣上一頂斗笠,站到堂屋當(dāng)中,只聽得一聲炸雷……書生被驚醒,原來是個夢。這夢太奇怪了,于是書生又請人解夢。解夢先生一聽,趕忙拍手大笑道:“恭喜恭喜,好夢好夢!”書生迷惑地問:“為什么是好夢?。俊毕壬f:“你草帽上戴斗笠,是‘冠上加冠’呀!今年定會金榜題名,紅袍加身了!”
書生這回勁鼓鼓地進(jìn)京趕考,發(fā)榜日,又憋著使不完的勁去看榜。結(jié)果眼珠都差點迸出來了,可還是沒有自己名字的影兒。書生掉了魂兒似地走在街頭,恰巧又遇到那位算卦老人,便上去哭訴這一次的經(jīng)過。老人聽完,不禁長嘆一聲說:“唉!”書生張大嘴巴問:“您為何嘆氣?”老人說:“你頭上本已戴著兩頂能擋雨的帽子了,卻還站在堂屋里,那樣的話,就是簸籮大的雨點也淋不到你頭上啊!榜上又怎么會有你的名字呢!”
書生回到家后終日悶頭呆坐,不知自己還要不要繼續(xù)讀書備考,也不知以后還會不會做夢、要不要解夢。
【篇一】經(jīng)典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話說清康熙年間,山東即墨縣有個叫高東方的富翁,妻子不幸因病去世,丟下個不到五歲的男孩長福。高東方一個大男人如何能拉扯孩子呢?萬般無奈,高東方也只好再娶了。
長福的繼母叫細(xì)柳,年方十九,嫁過來后,細(xì)柳和高東方是舉案齊眉,百般恩愛。難得的是,細(xì)柳對長福也關(guān)心得很,從不打罵。有一次,細(xì)柳要回娘家,小長福拼命大哭,一定要跟去,高東方怎么勸也不聽。見他們母子如此情深,高東方心里的一塊石頭總算是落地了,十分安慰。
一年后,細(xì)柳也生了一個白胖小子,取名長怙。正是一家人和美幸福的時候,不料天有不測風(fēng)云,高東方有一天和朋友喝酒,回家的路上從馬上跌落而死,細(xì)柳和兩個孩子成了孤兒寡母。
光陰似箭,一晃長福就到了十歲,細(xì)柳將他送至私塾學(xué)習(xí)。但是,長福十分貪玩,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動不動就逃學(xué),而且一逃學(xué)就跟著一群放牛娃瘋玩,經(jīng)常是三天兩頭也見不到他的人影。細(xì)柳先是痛罵長福,隨后是痛打他,棍子都打斷了好幾根。長福每次挨打時也疼得狼哭鬼嚎,但奇怪的是,長福根本不怕挨打,依舊逃學(xué),好了傷疤忘了痛,依舊貪玩,細(xì)柳根本拿他沒轍。
一天,細(xì)柳將長福叫到跟前,對他說:“長福,你既然不愿讀書,我也不能勉強你,反正我也對得起你死去的爹娘了。不過,我們又不是什么大富大貴的人家,養(yǎng)不起吃閑飯的人。從今天起,你得學(xué)會自己養(yǎng)活自己了,你不是喜歡放牛嗎?這樣吧,你脫下身上的衣服,換上舊衣服去放牛。記住,你一天不勞動,就沒有飯吃!我還要狠狠揍你!”
于是,從這天起,長福穿上破舊衣服,天不亮就外出放牛,夜深了回家,回了家也沒有可口的食物等著他——他得自己熱細(xì)柳和長怙吃剩的殘羹冷炙。就這么過了十來天,長福實在受不了了,這樣的日子太苦了。于是,他哭著跪在細(xì)柳的面前,說:“娘,還是送我去讀書吧,我一定好好學(xué)習(xí)?!奔?xì)柳面若冰霜,好象壓根兒就沒有聽見,轉(zhuǎn)身就到了里屋。長福跪了半個時辰,見繼母不會回心轉(zhuǎn)意,只好拿著牛鞭、含著眼淚去放牛。
深秋了,寒風(fēng)陣陣,長福還是穿著那身破單衣,而幾個腳趾全部從破鞋子里露出來了;冷雨綿綿,長福凍得縮頭縮腦,就像一個小叫花子。鄰居們看見了,都紛紛搖頭:“沒親娘的孩子,可憐??!世上的后娘,沒一個好心腸的!”細(xì)柳聽在耳里,看在眼里,但還是那副鐵石心腸,根本不心疼長福。
可憐的長福終于沒有辦法忍受了,他逃走了。鄰居王大媽聽說后,拄著拐杖問細(xì)柳:“孩子他 媽,你得去找找那孩子呀,好歹他也是高家的一根苗??!”細(xì)柳眼都沒抬:“腳長在他身上,他要走,我有什么辦法!”這下,鄰居們更是在背后指責(zé)細(xì)柳心腸狠毒。
三個月后,長福在外面討飯也吃不飽了,混不下去了,只好灰溜溜地回家。但他也不敢冒冒失失地進(jìn)自己的家門,于是他哀求鄰居王大媽幫自己轉(zhuǎn)交細(xì)柳。細(xì)柳說:“他如果能挨一百棍子,就來見我,否則,他還是不要進(jìn)這個門檻!”長福聽了,猛然沖進(jìn)家門,痛哭流涕:“我愿意挨打,只求娘肯讓我回家!”細(xì)柳問:“你知道悔改了?”長福說:“我知道。”細(xì)柳說:“既然你已經(jīng)知道悔改了,就不用挨打了。安分放牛吧!”長福大哭:“娘,我愿意挨一百棍子,只希望您讓我繼續(xù)讀書!”細(xì)柳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堅決不同意:“讓你讀書,那是瞎子點燈——白費蠟!”經(jīng)過長福一再苦苦哀求和王大媽的勸說,細(xì)柳才勉強同意。
【篇二】經(jīng)典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明朝嘉靖年間,陜州有個寒門秀士姓李名文正,妻子趙氏名素月,夫妻倆恩愛非常。李文正寒窗苦讀,盼望有朝一日蟾宮折桂。趙素月勤勞賢惠,為供丈夫讀書日夜紡線織布,省吃儉用。這年正逢京城大開考場,趙素月把出嫁時陪送的簪環(huán)首飾變賣,加上平時積攢的銀錢作為盤纏,送丈夫進(jìn)京赴考。
豈料當(dāng)時擔(dān)任主考的正是*臣嚴(yán)嵩,李文正在考場上雖然文思泉涌,因無錢送禮行賄,竟被嚴(yán)嵩除名。李文正落榜后,心情格外沉重,想起賢妻為自己求取功名日夜勞作,費盡千辛萬苦,如今一番心血汗水全部付之東流,有何顏面回家去見妻子?何況水遠(yuǎn)山長又身無分文。山窮水盡的李文正決意了此殘生,為了不給店家添麻煩,他一個人悄悄地出了京城來到東郊,在一棵柳樹上上了吊。
也是李文正命不該絕,此時恰好白云山永福寺住持洞明長老云游路過此地,將氣息未斷的李文正救了過來。洞明長老問道:“書生姓甚名誰家鄉(xiāng)何處?為何如此輕生?”
李文正跪倒在洞明長老面前,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然后哀求道:“老禪師既然救下小生性命,小生也已絕了塵念,懇請老禪師將小生收歸門下吧!”
洞明長老嘆道:“今日相遇是你我的緣分,看你如此誠心,老衲收下你就是?!?BR> 李文正跟隨洞明長老來到京東白云山永福寺后,老禪師為李文正剃度受戒,取法號法正。法正從此一心向佛,每日虔誠誦念經(jīng) 文,抄寫經(jīng)卷。洞明長老見他天姿聰慧,十分厚愛,除了講授佛理還經(jīng)常與他談古論今,師徒之間宛若摯友。
這永福寺已有百年歷史,廟宇殘破亟待修繕,洞明長老也早有此夙愿。于是提出要眾弟子們化緣籌集修葺之資,眾徒弟遵照師命各個捧著缽盂各奔東西,法正當(dāng)然也在其中。
一轉(zhuǎn)眼五年過去了,眾弟子募化的財帛已足夠廟宇修繕之用。洞明長老便請來精工巧匠,用了兩年的時間將山門、大雄寶殿、兩廂偏殿、經(jīng)堂、鐘鼓樓全部修整一新,又重新鑄造了一口大銅鐘,將原來那口缺耳掉牙的老鐘換下。
修繕事畢,洞明長老便主持舉行盛大的慶典法事。慶典的第一件事就是撞鐘、奏佛樂。不料,那口新鑄的大鐘卻連撞數(shù)次不響。眾僧徒和鑄造工匠面面相覷,驚詫不已。
洞明長老雙手合十,口誦“阿彌陀佛”佛號,然后對眾僧徒道:“鐘成不響,因尚有施主善緣未了,還需徒兒們辛苦一回再去募化,銅板不在多少,以響為足?!?BR> 于是,眾僧又二次下山化緣。法正下山后一個人走街串巷,手捧缽盂沿村莊乞求布施。這天,法正來到一個村莊,低頭行走間忽聽手中缽盂“當(dāng)啷”一聲響,一枚銅板落在缽中。法正抬頭一看,原來是一位荊釵布裙的女子。女子兩眼怔怔地望著法正,忽然淚流滿面道:“官人,我可把你找到了!”
法正一愣——原來這位女施主竟是他的妻子趙素月!法正心里一顫,突然想到了師 父的話:難道說師 父說的大鐘不響因尚有施主“善緣未了”就應(yīng)在素月的身上?方才趙素月將那銅板扔進(jìn)缽盂中聲音格外響亮,豈不是應(yīng)了師 父所說的“以響為足”嗎?兩件事都被自己遇上,莫非是佛祖有意安排……趙素月見法正沉默不語,兩眼的淚水如泉般涌了出來,一邊哭一邊傾訴離別之苦。丈夫進(jìn)京赴考數(shù)年不歸又音訊全無,趙素月日夜心神不寧,后來便離家尋夫。一個從未出過家門的婦人背井離鄉(xiāng),像大海撈針一般找尋丈夫,實在是件不可思議的事。趙素月身上的錢越來越少,最后不得不沿路乞討,這樣尋訪了五六年都沒有找到丈夫的蹤影。這日她遇上一個好心的大嫂,不但讓她吃了一頓飽飯,臨走時還給了她一枚銅板。趙素月拿著銅板,正遇上這化緣的和尚,她想將銅板施舍給和尚結(jié)個善緣以求佛祖保佑丈夫,卻沒想到這和尚正是她苦苦尋找了五六年的丈夫李文正。
【篇三】經(jīng)典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在魯班眾多的徒弟中,有個名叫趙顯的,是位眼眨眉毛動的角色。他生來伶牙俐齒,為人處事愛偷*?;?。也怪魯班一時看走了眼,沒有識破其真面目。在從師的三年時間里,倒也讓趙顯學(xué)得了一些皮毛的手藝。
“師傅,為什么別人都那么敬重您,卻不把我放在眼里,我不服氣!”忽一日,趙顯提出要與師傅一比高下。
魯班見徒弟自不量力,毫不謙虛,雖然有點惱火,但心里說也好,不如借此機會教訓(xùn)教訓(xùn)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大的家伙,再者可以考驗考驗他到底有什么真本事,手藝學(xué)到何等程度了。于是,便欣然答應(yīng)了,并對趙顯道:“那好,我們今天晚上各造一座橋,至雞叫時分為止。誰不能按時完工就算誰輸,你看如何?”
趙顯滿口應(yīng)承:“行!一言為定。不過,我們兩者的距離要拉開,以免互相受到干擾,您去郢城建橋,我到沙津動工?!毖援?,各自分頭準(zhǔn)備去了。
話說這一天正是二月初一,無奈天公不作美,晚上不僅沒有月亮,而且狂風(fēng)大作,暴雨傾盆,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為了照明,魯班趕緊向東海龍王借來了一盞不怕風(fēng)吹雨淋的水晶燈,連夜施工架橋。趙顯見天氣惡劣,無法開工,急得在江邊踱來踱去,抓耳撓腮,心如火焚,可就是無計可施。心想,天氣這么差,師傅他肯定也沒法動工,說不定正躺在被窩里睡懶覺、做美夢呢,那樣多舒服喲!為了探聽虛實,趙顯決定偷偷跑去看個究竟。隔著老遠(yuǎn),但見一盞明燈高懸,照得大地亮如白晝,河兩岸已立起橋墩,魯班正在鋸木板鋪設(shè)橋面,還有許多民眾饒有興趣地冒雨圍觀,并為師傅加油鼓勁,吶喊助威,場面紅火極了。不過,魯班并不準(zhǔn)許他們幫忙,只是一人獨自飛快地勞作,默不出聲,精神抖擻。眼看師傅大功告成,趙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一拍腦門心說:有了,只要阻止師傅不把橋面搭通,那就不算完工,沒有完工就不算贏。于是,他昂頭伸長脖頸,捏著嗓子學(xué)起了公雞打鳴:“喔喔喔——”還別說,他的模仿真是惟妙惟肖,逗得郢城所有的雞都跟著叫了起來。
魯班聽見雞叫,只得與鄉(xiāng)親們作別,停工回家。走到半路,遇著打更的人,更夫關(guān)切地詢問:“師傅的橋竣工了?”魯班說:“還差一口氣,橋面沒搭上。按照我們事先的約定,雞叫為止?,F(xiàn)在雞已叫了,我只好認(rèn)輸!”更夫“咿呀”一聲,道:“奇怪!此時二更未到,為何雞叫?”話音未落,恰見巡夜的士兵押著一個鬼鬼祟祟的家伙走過來,魯班一眼認(rèn)出那個被抓的人正是趙顯,心生疑竇,忙上前相問:“徒兒為何至此?”趙顯羞愧難當(dāng),低頭不語。眾士兵見魯班認(rèn)識趙顯,為首的急忙拱手說:“這廝深夜偷學(xué)雞叫,擾亂民心,影響休眠。我等為了維護(hù)郢城一方安寧,將其當(dāng)場拿獲。”魯班和更夫一聽,頓時明白了。念及師徒之情,魯班憑著自己的面子,向官兵討了個人情,將趙顯放了。趙顯十分感激,跪在師傅面前作下保證:“謝師傅寬恕,弟子知錯,再也不敢了?!濒敯嚅L嘆一聲道:“只要你有悔改的誠意,老老實實學(xué)藝,踏踏實實做人,今后仍然是我的好徒弟?!毖粤T,攙扶起趙顯,回頭轉(zhuǎn)身,師徒二人共同完成了橋梁的建設(shè)。
四海龍王聽說魯班一夜之間建造了一座橋梁,嘖嘖稱奇,紛紛順著水道齊聚到橋下來觀賞,并向魯班表示祝賀,后人把這座橋叫做“龍會橋”。四海龍王來看橋時,都出入于郢城東邊的水門,所以人們又將這道水門稱為“龍門”。
【篇四】經(jīng)典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從前有個窮書生,屢試不中,仍苦讀不已。
這一年,趕考的日子又近了,他更是日夜用功。一天深夜,他剛睡下,便做了個夢,夢里他被關(guān)在一個四面都是墻的房間里,怎么呼喊求救都沒有用,嚇得他一激靈就醒了。書生覺得奇怪,便去請人解夢,解夢的先生聽完笑道:“好夢,好夢,置之死地而后生(升),你這次一定高中?!?BR> 書生興致勃勃地進(jìn)京趕考。發(fā)榜這天,喜氣洋洋地去看,可從頭到尾,不見自己的名字。他頓時身上涼了半截,沒精打采地往回走。忽見街頭有一位擺卦攤的老人,他想,何不求教這位老人為何自己的夢不準(zhǔn)呢?算卦老人一見書生在這日子來問事,心中自然有數(shù)。聽完書生的講述,便連連搖頭說:“不祥,不祥!”書生忙問:“為何不祥?”老人說:“周圍都是墻,要想高中豈不是門沒有嗎?”
書生不死心,回家繼續(xù)攻讀,準(zhǔn)備來年再考。
這一年臨近考期時,書生又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天還沒亮就啟程上路去趕考,匆忙間,一頭撞在自家低矮的門楣上,額頭上起了個大包。醒來后,感到很奇怪,于是白天又去請人解夢。解夢先生一聽,便哈哈大笑道:“恭喜,恭喜!”書生問:“喜從何來?”先生說:“你這是‘出門就碰上了頭(名)’啊,今年一準(zhǔn)考上!”
書生又興致勃勃地進(jìn)京趕考。發(fā)榜這天,又是喜氣洋洋地去看,誰知這次榜上從頭到尾又沒有自己的名字。在回家的路上,書生又碰到了那位算卦老人,與他述說了一通,老人聽完便連連擺擺手:“不好,不好!”書生問:“怎么不好?”老人說:“天不亮上路——凈瞎摸冒撞,怎么會中呢?”
書生怏怏回家,還是不死心,繼續(xù)研讀詩書,等待下一年的考試。
又是一年寒窗,考期又快到了。這晚書生剛剛?cè)胨阌值靡粔簦簳熬┶s考沒有太多盤纏,妻子便蒸了點年糕當(dāng)干糧,誰知一咬,年糕咯牙,還是生的。書生醒來更覺蹊蹺,白天又去請人解夢,解夢先生聽了不禁連連拱手說:“恭喜恭喜,好夢好夢!”書生問:“這回又怎么好呢?”先生說:“年糕沒蒸熟,豈不是‘高升(糕生)’嗎!今年定會名列前茅!”
書生又樂滋滋地去趕考,后來又笑哈哈地去看榜,但再一次名落孫山。他像霜打的茄子一樣,提不起神來。路過街頭,發(fā)現(xiàn)那算卦老人還在,便又向老人討教。老人聽完,嘖嘖嘴說:“不是好夢!”書生睜大眼睛問:“又怎么不好?”老人說:“年糕沒熟,說明時候還不到、火候還不夠啊,你這回考當(dāng)然不會中了!”
書生回去,仍手不釋卷,看來他是不得功名死不休了。
轉(zhuǎn)眼又快到考試的時節(jié)了。這夜書生讀書到五更天,不覺昏昏欲睡。恍惚中,外面下起傾盆大雨,書生連忙戴上草帽,又扣上一頂斗笠,站到堂屋當(dāng)中,只聽得一聲炸雷……書生被驚醒,原來是個夢。這夢太奇怪了,于是書生又請人解夢。解夢先生一聽,趕忙拍手大笑道:“恭喜恭喜,好夢好夢!”書生迷惑地問:“為什么是好夢?。俊毕壬f:“你草帽上戴斗笠,是‘冠上加冠’呀!今年定會金榜題名,紅袍加身了!”
書生這回勁鼓鼓地進(jìn)京趕考,發(fā)榜日,又憋著使不完的勁去看榜。結(jié)果眼珠都差點迸出來了,可還是沒有自己名字的影兒。書生掉了魂兒似地走在街頭,恰巧又遇到那位算卦老人,便上去哭訴這一次的經(jīng)過。老人聽完,不禁長嘆一聲說:“唉!”書生張大嘴巴問:“您為何嘆氣?”老人說:“你頭上本已戴著兩頂能擋雨的帽子了,卻還站在堂屋里,那樣的話,就是簸籮大的雨點也淋不到你頭上啊!榜上又怎么會有你的名字呢!”
書生回到家后終日悶頭呆坐,不知自己還要不要繼續(xù)讀書備考,也不知以后還會不會做夢、要不要解夢。

